作为网友们茶余饭后最重要的谈资之一,娱乐新闻总是会源源不断给大家带来新的热点。如果要问2018年娱乐圈中谁最火,那一定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老师。
作为曾经几代人的偶像,六小龄童老师在2018年再次引起全网网民的关注,上一次大概还是猴年春晚的前夕,一句“支持猴哥上春晚”的口号引起无数网友的共鸣,六小龄童老师在网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誉。
2018年六小龄童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下来,并几乎遭到全网网友的质疑,更是因此诞生了所谓的“六学家”,六小龄童老师也不得不面临网友们在道德上的拷问。
娱乐圈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出现明星被全网抹黑的情况,比如周杰、周杰伦、周星驰、赵薇、林心如、黄奕、马苏等;而作为观众,许多网友所期待的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最终能达到心中所希望的那个结果;也因此他们不怕事情大,在一开始就给了当事人宣判。他们只希望事情的经过有趣,也因此不去了解事情的真伪,常常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再说六小龄童,当他遭到全网网友质疑,当质疑他的视频全网充斥时,有多少人曾去查证过事情的真伪,又有多少人在一看到视频、言论时便相信了它们甚至给了六小龄童宣判?
这里就来弄清楚这个问题: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到底有没有用替身,六小龄童为什么要否认?
这是许多人都很熟悉的一个话题。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到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台前幕后拍摄中。
1.任凤坡
86版《西游记》的副导演任凤坡曾在《西游记》剧中除了饰演灵吉菩萨外,还饰演过黄袍怪。此外也在12集《夺宝莲花洞》中客串了一下孙悟空与六小龄童饰演的九尾狐对打。
2.徐霆雷
在最后一集《波生极乐天》曾经拍过师徒返回陈家庄、参观救生寺的戏份。可惜的是由于该剧严重超时,所以杨导狠下心把救生寺部分给剪掉了。在该集原版中救生寺里供奉着师徒四人的神像,那些神像也和车迟国的三清观一样,是由剧组人员扮演的。其中,徐霆雷扮演了孙悟空的神像,区别就在于神像是戴了紧箍咒的。
3.刘江发
在拍摄第一集《猴王初问世》时,因为六小龄童不熟悉水性,再加上江流湍急,风浪太大,竹筏易被冲散,所以该集中孙悟空出海去学艺在竹筏上的背影则是由当地的刘江发完成。
4.跳水运动员
在《西游记》片头曲开场时随着“丢丢丢”的声音响起,孙悟空一跃而起的经典镜头在试集里是由苏体工队的几位跳水运动员完成的。
5.骑兵团战士
据悉在孙悟空做弼马温骑马时的背影是由锡林浩特大草原上的某骑兵团的战士完成的。
6.丁健等
那么既然已经证据确凿,为什么六小龄童老师还要“否认替身”?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前我们查一下何为“替身”。
而在当今偶像明星当道的年代,“用替身”似乎更是成了贬义词,比如我们常常都会在一些新闻上看到“某某流量明星用替身,然后再抠图完成”这样的报道。
也就是说,在当今“用替身”似乎已经被赋予了另一种解释:演员不敬业,拍戏大量让替身完成,自己只在最后补拍一下紧要镜头即可。
尽管如此,所谓的“替身”基本上是“固定”的人,许多演员大多都有稳定的与自己身材、样貌相像的替身。
我们再来看看六小龄童对《西游记》中曾帮助自己演戏的这些人的看法。
六小龄童在自己的自传《行者》中关于《真假美猴王》这一篇中提到过“那些自己一人无法完成的戏替身演员一起帮忙完成”,并对他们表示了感激。
在文中六小龄童老师总结是“群众演员”或“工作人员扮演”;更是提到过任凤坡担任过平顶山孙悟空替身,李玲玉扮演过孙悟空变化后的公主,丁健扮演六耳猕猴,但却未提到徐霆雷救生寺扮演孙悟空像(大概是因为成片中被删剪了的缘故吧)。
2007年六小龄童拍《吴承恩与〈西游记〉》时是这样说的:遇到高难度镜头,因为年龄关系,特技演员“会帮我先做一做,试一试”。
从以上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六小龄童本人并没否认有人帮忙完成自己的戏份,但他却将这些演员划分为“特技演员”“群众演员”等。
2017年六小龄童正式以“点赞”的方式回应了“替身”问题,也就是以章老师看来,这些临时帮助过自己的演员叫“替补演员”。
在这里我们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替补”。
“替补”是“替代下”的意思,它与“替身”的“固定、单一”不同,它是临时的,是只有在“有需要”时才临时去找到能够替代的人的意思。
而在86版《西游记》中刘江发、跳水运动员和骑兵团战士等正是符合“替补”这一点。
所以,六小龄童老师把他们划分为“替补演员”其实并无不可!
许多人可能会问丁健在“真假美猴王”中有过出演为什么六小龄童依然坚持说自己扮演了“真假美猴王”?
对此,王崇秋老师曾说过该集拍摄过程,虽然全景是两个人扮演,但近景的猴子(无论是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都是六小龄童重新补拍的镜头。
唐继全老师也证实了王崇秋老师的言辞,“打斗场面中的真假美猴王”是由武打演员做替身完成,但其它表演包括特技镜头都是由六小龄童完成。
所以以六小龄童的定义来看,丁健等武打特技演员实际上也能算是“替补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六小龄童经常回复“替身”问题更多的是针对86版《西游记》,而许多人因为《西游记续集》是原班人马所拍,便偷换概念常常将这些回复用在了《西游记续集》上,并以此来对六小龄童质疑。
那么关于“六小龄童否认替身”这一说法是从何处传出?
最初的报道大概是2007年,也就是如今被提得最多的“六小龄童要状告徐霆雷”的事情。
也正是那篇报道中的“我这样的演员不可能有替身”这句话成为六小龄童“替身”问题的最大质疑点。
在原文中,六小龄童确实有说过“我这样的演员不可能有替身”,因为“所有的打斗都必须带有猴气的东西”。
但同时,六小龄童也明确地表示过在15集时徐霆雷替他不做动作站那里演了一回。
也就是说六小龄童肯定了徐霆雷替过自己,但否认了他是自己替身,尤其是“60%至70%的动作均由他完成”。
实际上从该文中也能明显找到漏洞,1985年徐霆雷进组,而《西游记》从1982年启动,至1985年时几乎已经拍完,又怎么可能一大半的动作戏均由徐霆雷完成呢?
也正是从该篇新闻开始,六小龄童“我这样的演员不可能有替身”传播开来,更是被人误解他的本意,认为他不会找人来“替补”自己。而实际上在此六小龄童已经将“替身”与“替补”划清了界限!
六小龄童在该文中所否认的“替身”是指“拍戏时一直或大部分替自己完成打戏的人”,也正是当今所说的“某某拍戏几乎全用替身,然后再来个后期抠图完成”中那样的“替身”。
然而媒体却并非如此,常常将六小龄童口中的“替补”以“替身”来传开,并且常常“偷换概念”“断章取义”来搏取眼球。
还是以2007年六小龄童的关于特技演员的采访为例,在媒体报道后就变成了这样:六小龄童高难度动作靠替身!
如果媒体不“断章取义”的话,即使是“偷换概念”也不会被人误解。
再以2007年六小龄童与徐霆雷的争议为例,假如媒体写上“六小龄童肯定徐霆雷替演,但否认替身”,那么在后来网友的传播中也不会产生误解了。
总而言之,之所以会有“六小龄童否认用替身”这种受人争议的话题主要还是源于不同年代人们对于“替身”一词的理解不同。
对于六小龄童老师而言,他从未否认过一些镜头是有人代替完成,但他将这些“临时替演”的演员定义为“替补”,“替补”是和一般演员拍戏时所用的固定的“替身”是不同的。
我们常常听到过周润发的替身文祥,周杰伦的替身王岩、范冰冰的替身王亚楠等,却没有听说过六小龄童的替身具体是谁谁谁,因为六小龄童拍戏时所需的“替演”是实在无法完成时临时所选取的,而非长期稳定合作的。
但媒体却将六小龄童老师口中的“替补”变成“替身”,也就顺理成章地了有了“六小龄童高难动作靠替身”“六小龄童否认用替身”“像我这样的演员不可能有替身”这些饱受争议的言论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