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被打死的那个,才是真孙悟空;此后跟着唐僧取经到西天的那个,是六耳猕猴。这些都是如来的阴谋,是为了搞倒他的竞争对手菩提祖师的。这个说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流传了很久,原来应该只是一个玩笑,谁知越来越多的人信以为真。所以不得不澄清:只要细看看原著,就不至于有这样的误解。
今天不妨就按网上这个逻辑八一八,那么贫道可以负责任地说:真假孙悟空去的那个西天雷音寺都是假的!或者说,那个如来都是假的,真的如来已经死了或被软禁了,现在这个如来是须菩提祖师变的!
理由很简单,可以看看原著:
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挜,且行且斗,只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那如来正讲到这:
“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概众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
有些朋友看到这里,也就过去了。反正就是讲经呗。但是翻开整整一百回《西游记》,就会发现,如来只在这里讲了一次具体的有经文的经!所以有没有人研究过,这段经到底是什么经?
好吧,这里爆料一下,翻遍整个大藏经,贫道敢保一点影也找不到。因为这段经根本就不是佛经!
这一段如来说法的文字,出自道教经典《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这部经,是元始天尊亲口说的。
面对“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这么盛大的法会,《西游记》唯一一次讲经,佛教教主居然讲起了道教经典?难道是作者抄错了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段经极其有名。它又简称《护命经》、《消灾护命经》。是从唐代就流传极广的道经,甚至大书法家柳公权都写过,有图为证:
(柳公权书《护命经》)
这经在民间是耳熟能详的。好吧,如果按照网上的那个逻辑推理,如来处心积虑指鹿为马,让六耳猕猴打死了真孙悟空,是为了搞掉他的竞争对手须菩提祖师。那么这段经又是几个意思?
好吧,继续按网上一些朋友的逻辑推理:在《西游记》里,哪位大咖既会讲佛家经,又会讲道家经?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须菩提祖师!
我们是否记得孙悟空刚去学艺的时候,是如何描写须菩提祖师讲经的: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 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这里说得明明白白!须菩提祖师既能讲道,又能讲禅,主张三家配合。整部《西游记》再无第二个!况且从他的名字来看,他也不叫菩提祖师,而是须菩提祖师。须菩提,又译为苏补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那他是佛教人士了?却也不然,他教给孙悟空的功夫,却明明是道教的内丹术。他擅长的动字门、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也是三教都有,而以道为多。他正是一个兼通佛道的人物。
贫道这可都是按照网上的逻辑推理的,而且有实实在在的文献支持!推理结果:两位孙悟空打到西天的时候,那个宝座上的如来,恐怕就是须菩提祖师变的!要不就是雷音寺被元始天尊占领了!
多扯一句,贫道一直强调,《西游记》并不一定是扬佛抑道的,而且举出了很多好玩的证据。以为《西游记》是扬佛抑道的,其实只看到了表面。今天这个又是一个例子。如果认为《西游记》是扬佛抑道的,那么怎么看待如来的这段讲经?展示如来的博学和包容,还是如来就喜欢反串?讲得大家“稽首皈依”,这是向道教低头的意思吗?比如梵蒂冈的教皇大肆宣扬《金刚经》,清真寺的阿訇大肆宣扬《圣经》,然后下面的天主教或伊斯兰教信徒“稽首皈依”了?
孙悟空后面有独白
刚才这些都是戏说。其实只需要举一个证据,就可以说明后面出现的仍然是孙悟空,而不是六耳猕猴。这就是后面孙悟空还有很多回忆和独白,比如在很靠后的陷空山无底洞:
那里面有风声,又有花草果木。行者喜道:“好去处阿!想老孙出世,天赐与水帘洞,这里也是个洞天福地。”
又比如孙悟空远远看见唐僧祥云罩顶,便高兴地说:
若我老孙,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聚群精,自称齐天大圣,降龙伏虎,消了死籍;头戴着三额金冠,身穿着黄金铠甲,手执着金箍棒,足踏着步云鞋,手下有四万七千群怪,都称我做大圣爷爷,着实为人。如今脱却天灾,做小伏低,与你做了徒弟。相师父头顶上有祥云瑞霭罩定,径回东土,必定有些好处,老孙也必定得个正果。
这些话可以去翻原著,都是任何人不在场的时候,孙悟空的自言自语,回忆的都是他当年在花果山的事。这些闹天宫、闹地府、天赐水帘洞……六耳猕猴当然没有经历过。假如死的是孙悟空,后面取经的都是六耳猕猴,要这些独白干什么?让六耳猕猴自己骗自己玩?除非说当年那个石猴探水帘洞的时候就淹死了,后来称王、学艺、闹天宫的全都是六耳猕猴,才说得通!
作者分得很清楚
我们细读原著就会知道,这几回从头到尾说得都很明确:从真孙悟空到花果山一见到假猴王的时候,作者的称呼就固定了:管真孙悟空叫“这大圣”(或孙大圣)如何如何,管假孙悟空叫“那行者”(或那猴)如何如何。这是唯恐读者分不清楚。比如:
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
这是真假孙悟空第一次见面,书里明确地写:孙悟空被唐僧赶走,直接就去了普陀山。从普陀山带着沙和尚来的这位孙悟空当然是真的!注意,从现在开始,作者管他叫“大圣”。
两个孙悟空说话的时候,也是真的先说,假的后说。无论在哪里,凡是先说话的,都是“大圣”;后说话的,都是“行者”。尤其是在阎罗殿,先说话的真孙悟空还叫“大圣”,后说话的假孙悟空,作者忽然改称“那怪”,这就更看出作者的区分了。因为真孙悟空肯定不能叫“那怪”。
到最后如来说破真相,原文也是“孙大圣忍不住上前”,“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从头到尾,真假猴王谁是谁,清清楚楚。中间从来没有更换过名字,也没有任何更换过的暗示,何以就硬说后来死的这个才是真悟空?
网上一些不靠谱的证据
一、故意造谣类
孙悟空的师傅是“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何许人?《封神榜》上有个线索,就是“混鲲祖师”的徒弟,而恰巧,“混鲲祖师”弟子无数,而让他最得意的两大弟子,便是如来(又名“接引道人“)和菩提祖师(又名“准提道人“)。
这就是纯造谣,没有一点根据!《封神榜》是指《封神演义》吗,《封神演义》里,就没有一个“混鲲祖师”!这不知谁硬造的谣,居然还有人信!再说,孙悟空师父的全名也不是“菩提祖师”啊,而是“须菩提祖师”。须菩提是佛祖的大弟子,而不是佛祖的师弟。
二、蒙混过关类
西游记里曾经记载,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后,惹了一大堆麻烦只好跟着唐僧西天取经,遇到困难又回去找他师傅“菩提祖师” 的时候,“菩提祖师”早已不见踪影,只是和孙悟空隔空说话,并不见面。
这就是偷着拿86版《西游记》蒙大伙了!欺负多数人没看过原著。原著里自从孙悟空学艺回到花果山之后,“菩提祖师”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所谓的和孙悟空“隔空对话”,那是86版西游记第9集《偷吃人参果》里演的,和原著没有半点关系!
三、混淆视听类
“地藏王菩萨”何许人啊,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与观音、文殊、普贤齐名,可见此人厉害。既然有这么厉害的佛门中人在此,难道 “谛听”还担心这两泼猴会闹了地府不成?
这就是把实际佛教的地藏王菩萨和《西游记》里的地藏王菩萨故意搞混。休要忘了!孙悟空刚学艺回来,就被勾了魂魄去,就闹了地府,不仅打了一场,把自己的名字勾了。地藏王菩萨号称“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何以就当了缩头乌龟?除了给玉帝上奏章,请求捉拿外,不是也无可奈何吗?
四、断章取义类
六耳猕猴是“知前后,万物皆明”。很厉害吧,竟然知道过去和未来发生的一切事。这是一个很大的破绽!!!既然六耳猕猴知道他的未来将要被如来制服,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他为什么还要和孙悟空到如来处辩真假,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其实这还是在犯糊涂。首先,所谓“知前后,万物皆明”,只是那么一说而已,表示他比较通灵,至于通灵的程度就不好说了,并不能等同于“竟然知道过去和未来发生的一切事”。倘若真的按字眼抠,那就是如来的境界了!要知道菩萨们还只能普会周天之事,不能广会周天之物。六耳猕猴“知前后”就是普会周天之事,“万物皆明”就是广会周天之物,好家伙,这就是佛祖啊。真的这么抠,火焰山的土地还说牛魔王“法力无边”呢,既然“无边”,怎么还会被制服?所以这些话绝不能照死去理解,一认真你就输了。
况且就算六耳猕猴真知道未来发生的一切事,也不妨碍他被打死。说得好像只要知道未来,就可以规避一样——其实动动脑子就知道:实际上正好相反!只要预见到了未来,那一定不能规避!因为这些预知未来的智慧,凡人也不是一点没有。就比如我知道今天太阳一定要落山,难道我可以有办法让太阳不落么?我知道我几十年后会死,难道就可以想办法不死么?假如知道自己一定会死,那就想法规避;假如规避成功了,结果不就成了没死了么?这就不对了呀:实际发生的和预测到的反而不一致,这怎么能叫“知前后”呢?这岂不反倒是“不知前后”了么?如果说预测到的只是概率,那还是“不知前后”呀(这个问题的讨论,见沈括《梦溪笔谈·神奇》)。所以说,六耳猕猴是真知未来还是假知未来,根本不影响他接下来做的任何事!他就算真知道未来,那也只是明明白白地去死而已。
所以说,网上这个“孙悟空其实已经死在取经途中”的梗,一是编造谣言、二是偷天换日、三是断章取义,连蒙带猜带造谣地骗人。骗的是什么人呢?就是那些既不读原著,也不读《封神演义》,只看电视剧的人。当然贫道相信,这个说法的本意只是娱乐,可是拿着这件事当真相,那就实在是太容易轻信了!
西游问题回答:孙悟空是心机帝,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变的,所以也有一根金箍棒,还有头上紧箍呢。
这里,有两种说法,个人还是偏向于孙悟空这种说法。
在西游记的真假美猴王一回中,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两者谁都不能分辨,就连谛听(谛听乃是
地藏菩萨
另一方面,七十二变这个不算什么独门绝学,牛魔王二郎神都会,就连猪八戒都会天罡三十六变,而筋斗云,孙悟空在菩提祖师的指点下还学了几年才能运用自如。相比之下,六耳猕猴会这些武功,背后应该也会有高人指点,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这个人就是如来。
再看,六耳猕猴是“知前后,万物皆明”。说的是六耳猕猴能够知晓前后五百年,那么他肯定会知道真假美猴王这一出会被打死,那么在明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他还会选择去假扮美猴王,唯一的解释,就是,死的那个不是六耳猕猴,而且孙悟空。
我觉得真悟空还是活着的。
第一,西游记和封神榜都是明代小说,但是,先有西游记,后有封神榜,也就是说封神榜中的内容不能作为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此前,也没有也没有书中记载如来和菩提的渊源,吴承恩并不知道如来和菩提的故事。 时间逻辑也明显不对。
第二,作者埋伏笔有什么动机?埋伏笔一般来说是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也就是说后来会用到这个伏笔,比如出现一个炸雷,如果作者真的费那么大劲埋了这么大个雷,后面这个雷肯定要爆炸使故事产生大转折的,但是很明显没有。
第三,西游记是神话故事,故事中的很多人物是不存在的,如来是真实历史人物,是佛教的大boss,佛教中佛的总称,也是世人眼中的神仙,但是菩提却是作者撰写的,是虚拟的,既然他撰写了这个人物,那么人物的故事和背景也是他想象或者编制的,也就是说菩提和如来有没有关系,由作者决定。他有意安排菩提和如来有如此大关联,那肯定是要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然后在后来的故事中把这个关系捅破,推动故事的发展,让小说更加精彩,同上个理由的道理,作者如果费那么大劲安排了他和如来的关系,那后来肯定是要让这个关系浮出水面来激起大风大浪的,但是很明显原著后来没有提到此关系。故事也没有因此关系做任何改变。
第四,西游记出版以后大受单代人欢迎,一时间掀起了神话故事的狂潮,很多作家也开始写这些题材的故事,封神榜被称为西游记续,里面的很多人物都是从西游记中提取的,然后作者再编写这些人物的故事。西游记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如来和菩提的关系,很明显这是封神榜的作者为他们编写的。而这个关系的编写产生于西游记之后,同样,时间逻辑不成立。
第五,书中记载,假悟空被识破之后想要逃跑,却被如来金钵盂罩住 ,现出原形。你说依悟空的性格被这样陷害以后不得跳起来和如来拼命,即使自己没有胜算,他也不会让人欺负自己的,他可是听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岂是一般等闲之辈。这里低估和破坏了我们悟空的形象。
第六,神,在世人的眼里是一种理想的化身,普度众生,造福世人,神之所以为神,因为他不同于人,没有人的尔虞我诈,不要以一般统治者的思维来定义他。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必要来丑化神的形象。
第七,我佛慈悲。也许,本就不存在六耳猕猴,这一节只是为了教育悟空而设下的局。
西游记原著里说的很明白,二心搅乱大乾坤.
如来原话(取于西游记原著):“西天一路艰险,悟空切不可再生二心,待功成之日,还你个金身正果”
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本是二心一体,俗称心魔,照妖镜照不出来说明根本都是真悟空,而大家误以为其中有一个是妖怪所变,结果大失所望,两个都是真的,自然辩不出真假.观世音也误以为有一个假的,但是以他看来都是真的,自然找不到假的,也就无从辨别真假.谛听知道两个都是真的,且知前因后果,无法说出两个都是真的这样的事实,假如说破以地府的微末法力,两个悟空恼羞成怒,必然掀翻地府,这事有前车之鉴.
如来法力高深,自然看破悟空伎俩,悟空最后打死了自己的心魔,如来给他一个成佛的指标,以后悟空心魔已去,又指定成佛,必然更尽心尽力.
至于网上的纯属瞎编乱造,说什么六耳猕猴取代孙悟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西游释厄传讲的是乾坤造化的故事,开篇第一章已点名说出.如果如来喜欢六耳猕猴,直接弄死孙悟空,直接去找六耳猕猴从大唐出来一路送到西天不就完了吗?何必从故事的中间才使出这招.再说了作者又不是写悬疑小说的,通篇铺盖了这么多情节,就为了六耳猕猴?这不是个笑话吗?
假的孙悟空取经的。孙悟空临死前佛祖已经给他一个符咒不叫他说话!不叫他动。六耳猕猴才打死孙悟空的。听蒂一听都知道了,听到如来佛祖的信息了,听蒂说:如来佛祖那自有公道。
真假美猴王其实是一个人,根本不存在六耳猕猴。他俩再像,金箍棒只有一根,别人难道分不出吗?孙悟空能分身出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猴子,打哪吒时就用过,当时还分出了好几个都是一样的本领,一样的兵器。有强盗存在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妖怪?如来刚开始都说是一人二心,已经说出了真相,为了圆场,才又编出了四猴混世的说法。玉帝,观音等人其实知道真相的,是观音给猴子出的注意,说有妖怪时在出面就可以了,谁知那段没有妖怪,猴子就自己变出个分身,顺便报复唐僧,观音知道后也不知如何解决,才去找如来
可以确切的说一下,六耳只是孙悟空孙大圣的一丝恶念幻化,孙悟空除心魔而己,如来佛祖也是间接的帮助孙悟空战胜了心魔。
从孙悟空出世到菩提祖师授艺,大闹天宫号称“齐天大圣"以至后来的被压五行山。
话说孙悟空的出身问题,系女娲娘娘补天七彩石受亿万年天地日月精华所孕而生,真可谓天生地长,出世之时声震三十三天,九幽之地。
菩提祖师受托授艺一猢狲,后赐名悟空,然悟空生性好动,不易约束,菩提祖师后以莫须有之名将悟空驱离门下,由此有了以后孙悟空征战成长之路。
玉帝在孙悟空出世之时已深知其出身,后任其成长,乃至以后的太上老君等心知肚明的也遍开绿灯。
大闹天宫也并非无人可制约孙悟空,玉帝也只是顾及女娲娘娘和菩提祖师面子,不易太过火,只有请如来佛祖出面,孙悟空被如来佛祖计压五行山由此而来。
五百年的禁闭让孙悟空悟到了很多事情,从出世拜师,祖师的谆谆教诲,以至以后任性所造成的危害,终也是悟了。
真正的取经之路从孙悟空大彻大悟开始了,后如来佛祖让徒弟转世,八戒,沙僧,小白龙的伴随,观音菩萨的引导,一切的因果皆为让孙悟空重新出世。
孙悟空生性耿直,却顽性依旧,心里仍存一丝恶念,这一点的不确定性换来了金咒一顶,也算是有个约束,孙悟空和镇元大仙结拜之后,看透了一些因果,乃至有了以后唐僧有难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唐僧对孙悟空的几次恶意驱离也只是为了逼出孙悟空的恶念心魔,反正我就是这么理解的,取经之路,我认为是如来佛祖找台阶释放孙悟空,拉扰孙悟空的至高手段,取经路上遇难重重,可真正的妖魔鬼怪又有几个,大部分全是一些仙佛人物制造的一些麻烦。
孙悟空最后天地人仙佛皆取功名,如来佛祖所委派之事也功德圆满,皆大欢喜
孙悟空孙大圣的背景强大才是根本啊!
当然是孙悟空!世间本无六耳猕猴,牠只是如来设的一个局!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的心魔!所以六耳猕猴死后,过去打打杀杀顶撞师傅的恶念/孙悟空死了,剩下的是一心向善,排除万难到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认为六耳猕猴就是一个妖怪,被孙悟空打死了,或者六耳猕猴就是悟空自己。但是认为最后的是六耳猕猴就明显不对了。
我的理由我只想说一个,就是在真假美猴王之后有两个特殊的情节(可能不止两个,毕竟我记不了全本书的内容),就是孙悟空的回忆,那个时候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他的脑子里在感慨,感慨自己大闹天宫的过去,感激唐僧的搭救,注意,这个是他一个人的时候,而且是内心在想而已,并没有说出来,我想,吴承恩这样写就应该可以说明他并没有把真悟空写死。
如果说连这样的情节都可以否认了的话,那也就是天马行空了,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也可以认为佛祖都是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