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中,你会选择怎么看视频?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看视频已然不是在纯粹观看内容,而是在另一样东西上找乐子——
弹幕。
看弹幕,每天发现新快乐
相比起视频的剧情,似乎众声喧闹的弹幕,才是我们真正的“快乐源泉”。
甚至不少人选择视频网站时,对弹幕质量的追求,要高于剧作本身。
不为别的,就怕你看了就根本停不下来。
借用资深观众的话形容:剧都翻“烂”了,每一天的弹幕都还是新的。
配合弹幕“食用”,发现别样的美
剧里取经之路漫漫,剧外观众也没闲着,打从一开始,创作欲望就拦不住了。
弹幕顶流名副其实
回看那一幕,石猴刚出世,过五关斩六将,才被众猴拥簇为大王,正商量叫什么封号。 有一只老猴说:大王心性灵清,形容俊美。
弹幕就有人忍不住接话:石猿里美。
剧透狂魔:或者“弼马温”也不错
为什么俊美石猴秒变甜妹女星? 别问,问就是:无边无际的想象力。
弹幕:一不小心就把知识学杂了
他们有时可以做到形式灵活变通:经典名场面“大闹天宫”,曾经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最终靠莲藕重塑真身的哪吒与孙悟空对战——
弹幕立刻魂穿韩剧,整理阵型,夹道欢迎:藕霸来了!
有时,也可以字字句句偏僻入里。
到了唐僧受李世民之命,前往西天取经,李世民为表诚意,给“御弟”唐僧备了一个紫金钵盂。
弹幕赶来揭露真相:要饭的碗准备好了。
一本护照一个碗
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
弹幕友情翻译,这叫:守猪待秃。
虽然看着也有点土,但好在话糙理不糙。
该说不说,虽然有人感觉“弹幕=闲扯”,但很多时候,里面的内容却都能和现实联系在一起。
唐僧被蜘蛛精捉住,一群小蜘蛛精拉着他到处跑来跑去。弹幕: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幼师现状+1。
鱼哭了水知道,幼师哭了谁知道
果然,“弹幕强人”们的话诚不我欺:看剧是一回事,打开弹幕看剧,又是另一回事。
《西游记》“传艺玉华州”一集,当地驱逐和尚,孙悟空于是将猪八戒卷在凉席内躲藏。
可怜的八戒被卷在席子里,哼哼唧唧,难受不已;那边弹幕却在线整活儿:请欣赏表演《卷猪帘》。
加点面包糠炸一炸,隔壁小孩馋哭了
由于观众老爷们太善于从剧情中抽梗,加以时不时抖机灵,《西游记》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搞笑弹幕第一名”。
但注意,不是说其他名著弹幕不精彩的意思。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那一集,他们在集市上不打不相识。关羽关二爷将富人的钱撒出,劫富济贫, 弹幕立刻说道:
财神爷明示投币。
关二爷=财神爷,“全场消费关二爷买单”拿捏了
曹操给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关羽并没有喝下热酒,而是说:酒且放下,我去去就来,说罢飞身上马。
弹幕立刻接茬:上阵不喝酒,喝酒不上阵。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请杜绝酒驾
袁绍同董卓对峙,让孔融等七人前去迎敌。
弹幕也笑了:孔融,前去让梨(不管怎么说,单押skr)。
看得出来,如果看《西游记》需要想象力,那么《三国演义》则更考验大家博古通今的能力。
比如,诸葛亮刚出山时,刘备看他日夜操劳,亲手编了一顶草帽相送。 这时弹幕当然不能忘了cue下刘备的出身:祖传艺能。
少年时代,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
有人形容:有时甚至觉得“四大名著”莫不是什么难兄难弟?
红就一起红,被“玩坏”也谁都别落下, 毕竟再看隔壁《红楼梦》也是同样热闹。 刘姥姥第一次带着板儿去荣国府,板儿带着一顶红色的帽子, 弹幕一看这打扮就笑了:天线宝宝。
天线宝宝·波:谁叫我?
听了2个时辰后,刘姥姥拿起了手机……
说到这里,痴迷《水浒传》的朋友可能会着急:怎么我们一百单八将不配有姓名?对此只能说,“108位主角”引发的魔幻穿越,恐怕就能撑起弹幕界的大半江山。
从“刘姥姥风雪山神庙”到“林黛玉倒拔垂杨柳”; 从“郭奉孝单臂擒方腊”到“浔阳楼悟空题反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第一次看到这场面的人会感到疑惑:不好意思,我是新来的,这块的画风一直是这样么?
对于这个问题,在弹幕区“杀过七进七出”的人可能告诉你:习惯就好了。
在弹幕的世界,从不存在创作瓶颈一说。
征服历届观众,弹幕凭什么?
在弹幕的世界,如果你问:那么多人痴迷于弹幕,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答案首先是:快乐就是最大的意义了。
更别说在这个过程中,弹幕会溢出剧集本身,跟其他的影视作品,甚至历史文化,产生着奇妙的跨服联动。
配合弹幕食用影视剧的过程,往往也就成了默契解码的过程。
比如有一次,宝玉去袭人家看望,听到袭人要赎身的消息。 宝玉暗自伤心,袭人趁此机会说:你若安心留我,再答应我三件事,就是刀搁在我脖子上,我也不回去了。
宝玉自然连忙问是哪三件。
此时,梦回《铁甲小宝》的网友立刻反应:
第一,绝不意气用事。
第二,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件坏事。
第三,绝对裁判公平漂亮。
弹幕:看来袭人希望宝玉将来做蜻蜓队长
而心心念念的《倚天屠龙记》爱好者也没闲着。
“宝玉:只要不违背侠义道德。”
图源:《倚天屠龙记》
甚至《红楼梦》里还有跟《甄嬛传》的复制粘贴情节。贾环在王夫人屋里,罚抄金刚经。不一会, 他把小丫鬟推到边上,说道:去,你把亮儿挡了,我怎么写字?
见此情景,网友们又立刻联想起来齐妃名场面:你挡着朕的光了,朕怎么看书啊?
总之,别看弹幕层层叠叠,云山雾绕,但就像网友们说的:只要你想。
“这里就像一片未经开垦的土地,想种啥都随你。”
并且,还会有远方的声音与你交流呼应,哪怕是“猪猴联盟”和“你的名字”联结,都能有人一秒get你的笑点;
不对,应该叫:猴的名字
(图:《你的名字》)
《西游记》跟《甄嬛传》为什么会联系上,也有人能瞬间理解。
唐僧和八戒误饮了子母河的水,需要打胎一段
当看到怀了孕的八戒开始体现一些糙汉柔情,甚至抹上了胭脂粉饼,到人家闺房床中坐着。 大家更可以会心一笑:粉娇你几?
欢迎来到“八戒快乐屋”
在弹幕的世界里,有人即时考研、考编、复习; 有人喊话、唠嗑、吵架维护自家的“邪门CP”……
在各种跨服联动的加持下,一方面,弹幕本身就是一出大戏;
另一方面,就像老话所说的“人生难得一知己”和“我的梗,你能懂”的快乐太难得。
有这样一群人,甚至成千上万人更是不容易
更别说当观众在根据剧情进行弹幕创作的时候,许多剧情本身就足够“有梗”。
贾政:来人,把我的叉车开来/图源:《红楼梦》
生而为人,总得有块精神自留地
上线多年的四大名著,为什么能够在弹幕这块焕发“一春又一春”?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一部剧的弹幕丰富与否,跟观众对剧作的熟悉程度有关。
弹幕越丰富,说明观众对剧情越有讨论欲望,也说明这部剧本身就已经足够经典、出色。
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剧集作品,本身足够经典,吸引观众无数。所以它们更适合在茶余饭后作为“电子榨菜”,成为一种谈资式的存在。
此时,情节不只是电视剧连贯上下文的有机部分,也是让人们逗乐、共情、谈论的社交工具。
反观现在的“新剧出圈”,倒还是会被人拿出讨论、登上热搜。 但也有越来越多人表示:自己是在“微博上追完的”“在抖音上刷完的”,反正不是好好看完的。
对比之下,更激发了观众们自发对老剧进行“社交式改造”的欲望—— 它可以演变成梗图,可以做表情包,只要你一说,就一定有人能懂。
从最开始的“弹幕影响观感”,到后来的“这玩意挺有趣”,再到之后的“没弹幕不行”“我甚至可以在脑海自动弹幕”……
不止四大名著,还有《铁齿铜牙纪晓岚》《神探狄仁杰》《雍正王朝》等等。 在那些经典作品中,你总能看到“弹幕侠”们活跃的身影。
只不过,四大名著中播出最早的《西游记》已经是36年前的事了。
其他的,《红楼梦》是35年前,《三国演义》是28年前,《水浒传》是24年前, 连大家经常玩梗的《甄嬛传》,距播出也已有11年……
回头想一想,连带那些结伴守在电视前等看剧的时光,好像是那样的久远。
说到底,弹幕常新,人却怀旧。当这些作品被观众翻看了一遍又 一遍,或许就像开头那位朋友说的:弹幕,更像是调味料。让看剧更有滋味的同时,也在调剂我们的生活。
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随性而来,会因为别人一句有趣的话开怀大笑,也可以因为自己的“灵光一闪”给他人带来快乐。
“夜深人静的时候,逝去的回忆攻击我;老剧的弹幕又多了好几层,谁爱上考古了我不说。”
但是管它呢,对于现代人来说,能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已经很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