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诗词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这是《红楼梦》中最流行的一首诗,可以说很多人耳熟能详。原因是一方面它讲了一个朴素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则是它通俗易懂,即使不识字的人听了也能记住一两句。除了这首《好了歌》,《红楼梦》中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如《葬花吟》《枉凝眉》等,这些诗词不仅流传广泛,也是这部伟大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西游记》中的诗词就没有那么多人熟悉了。

《西游记》开篇即言道: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寥寥几句,把中国人的世界与历史总结了,且一笔把人带进了佛教的世界中。相比《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这首诗算是有些雅了,但仍然可以看出它的大众化倾向。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几句诗简直就像是《好了歌》的翻版,用不同的比喻讲述了老百姓对人生的朴素认识,平实通俗,上口易懂。这样的诗词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其中勾勒景色的诗词很多,但不能算是标准的绝句、律诗。如描写师徒过了黑水河,迎风冒雪,作者写道:“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梅残数点雪,麦涨一片云……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把西行路上的河西走廊形容得非常美丽。再比如描写花果山的诗词:“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把花果山形容得格外可爱。

明清时期,里巷中到处有勾栏瓦舍,“说书”和“看戏”是普通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而这种形式便需要艺人用半文半白、似诗似话的语言,讲述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这便促成了文学的大众化转向。由于彼时的文本并不固定,说书人讲的内容基本都是根据历史或前人的文学作品改编的故事,为了让受众听得懂,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编。所以我们看到的话本往往具有高度的白话性。但是,诗词这种雅文学仍然是庙堂文学,仍然是评价一部作品价值的重要尺度。所以,说书人便在非情节部分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一方面为“说书”这项艺术提供了别样的仪式感,另一方面也体现说书人的艺术才能。他们创作的诗词大多雅俗共赏。这正是《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小说中存在大量诗词的原因。这些诗词大多与情节无太大关系,除了烘托气氛外,对于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堪称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

和很多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在内容上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在形式上,依然沿用了“说书”的模式,会在故事中夹杂一些诗词。这也是我国古典小说所保留的“话本”的痕迹。这些负责烘托气氛的诗词被大量运用,起到了促进文本流传的作用。总体来讲,《西游记》里的对白描写,多是纯正地道的明朝市井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其中还有不少对白具有元杂剧的风格,十分俏皮跳脱。这样活泼的让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如果要配上诗词,就不能太雅,也必须通俗一些才能与整体文本浑然一体。这也就导致《西游记》中的诗词极具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

《西游记》中很多打斗场面的诗词,就是一句顺口的歌词或者快板,这种通俗反而让人印象深刻。如“一个是太乙散仙呼大圣,一个是观音徒弟正元龙”,可以想象,在彼时喧闹的街头,亦或宾客往来的酒肆之中,说书人正襟危坐,左手握扇,右手提檀板,情绪高亢唾沫横飞地讲述这些对仗并不工整但朗朗上口的诗词。讲到精彩之处获得满堂喝彩,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笔下的诗词往往就是这种:“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或如:“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把孙悟空的形象描绘得格外生动。再如孙悟空与黑熊精对峙时,说了一大段词,将自己的本领告知对方,不无得意:“我佛如来施法力,五行山压老孙腰。整整压该五百载,幸逢三藏出唐朝。吾今皈正西方去,转上雷音见玉毫。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这段说辞其实也颇具元杂剧文本的烙印,孙悟空想通过自己的言语吓退妖怪,没想到黑熊精听罢回了一句:“你原来是那闹天宫的弼马温么?”令人啼笑皆非。

通观《西游记》全书文字,“话本”和诗词的大众化特征,是今天人们阅读这部小说时仍感到魅力的原因之一。这启示我们,今天,影视作品改编进行得如火如荼。大众化仍然是长篇小说、影视创作最重要的美学方向之一。一方面,老百姓的日常用语可以进入小说创作和影视创作中,让人民的语言真正成为艺术语言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影视创作的大众化、娱乐化,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也将让文学语言可以进一步融入人民大众的语言之中。

作者:高国靖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袁小红 责编: 王喆 编审: 何果

扫描二维码,下载动静新闻

贵阳公安网监备案 GYBA-第2919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2410521

THE END
0.《西游记白话文》在线阅读西游记白话文免费在线阅读,提供西游记白话文全文阅读。https://www.7278.org/sdmz/1/
1.西游记白话文(链接)西游记白话文第1回 惊天地美猴王出世 西游记白话文第2回 闹龙宫刁石猴借宝 西游记白话文第3回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 西游记白话文第4回 五行山从师取真经 西游记白话文第5回 应愁涧白龙马收缰 西游记白话文第6回 观音院斗宝失袈裟 西游记白话文第7回 高老庄唐僧收八戒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471426_1123620508.html
2.西游记白话文西游记简介作者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白话文。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https://guoxue.httpcn.com/book/xyj/baihua/
3.西游记白话文全集在线阅读西游记白话文完整版在线阅读西游记白话文全集在线阅读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http://xyj.etwxw.cn/
4.西游记(白话版)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西游记(白话版)小说《西游记(白话版)》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https://fanqienovel.com/page/6890728371928435725
5.西游记(白话本)使用说明二维码 收藏此书的书架 MARC状态:已编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81 书目信息 机读格式(MARC) 题名/责任者: 西游记(白话本)/(明)吴承恩 出版发行项: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04 ISBN及定价: 7-5411-1878-8/RMB 10.00 载体形态项: 363页;16cm https://lib2.gcc.edu.cn/opac/item.php?marc_no=0000009990
6.《西游记原著版正版文言文无删减大字版(上中下3册)大字全本注释当当知其然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西游记原著版正版文言文无删减大字版 (上中下3册) 大字全本注释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字体古白话文大字版》。最新《西游记原著版正版文言文无删减大字版 (上中下3册) 大字全本注释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字体古白话文大字版》简介、书评、试http://product.dangdang.com/1636770705.html
7.西游记白话文全文在线阅读,原文及译文古代典籍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https://www.frcm.cn/guji/xiyouji/
8.《西游记》全文在线阅读国学经典《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明代人吴承恩。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http://guoxue.lishichunqiu.com/gdxs/xiyouji/
9.西游记白话文小说(吴承恩)西游记白话文在线免费阅读作者的其他小说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 唐僧西行取经,沿 西游记(四大名著) 作者:吴承恩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一篇优秀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四大名著)是原作者吴承恩精心创作的综合类型大作,免费同步https://www.qindixs.com/read/xiyoujibaihuawen/
10.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16、《司马迁传记文学论稿》 李少雍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7、《史记汉书比较》朴宰雨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18、《司马迁评传》张大可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史记研究》张大可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20、《史记选注集评》韩兆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https://zwx.chzu.edu.cn/2018/0612/c13176a171779/page.htm
11.西游记(白话本)西游记(白话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袖珍文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下载 -本本书屋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1058850
12.古代小说作者探考乱象例说文史下面我们看看《西游记》作者研究的情况,虽然没有《金瓶梅》《红楼梦》热闹,但也旷日持久,争论不休。 《西游记》作者有吴承恩说、丘处机说、陈元之说等。经鲁迅、胡适、苏兴等研究,吴承恩说占主流地位。主要理由是:从文献记载看,《天启淮安府志》卷一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载:“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07/c442005-40090026.html
13.文学史的另一种写法光明日报比方说小品文地位的提升,也是建构的结果,但因为它的叙述者比较喜欢它,所以给的篇幅就大。而叙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本书的篇幅,合起来也不及叙述小品文的篇幅。喜欢就多给一点篇幅,不喜欢就少给一点,因而《剑桥中国文学史》的篇幅安排,随意性较强。 第二点是《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叙述方式:努力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9-11/18/nw.D110000gmrb_20191118_1-13.htm
14.《中国古典小说课》阅读感想:重温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  周先生的央视讲座,以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题目。整理后的文本,共有六讲。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书的分量仅有三分之一,先生的主业即红学研究的对象《红楼梦》一书占三分之二。然而给人的感觉,并无轻重不均之感。周先生在开篇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20901/f0c26eb725e54aad890267a95999f4a5/c.html
15.民间说书视域下的古代小说研究如有的学者发现《三遂平妖传》与《水浒传》有十三篇诗词赋赞是一样的,于是认为两书为同一人所作。其实,对于民间说书人而言,诗词赋赞本来就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说“水浒”故事的艺人可以用,说“平妖”故事的艺人可以用,说“西游”、说“封神”故事的艺人也同样可以用(如《西游记》与《封神演义》至少有二十五https://news.gmw.cn/2023-09/18/content_36838481.htm
16.张太雷《家书》:谋将来永远幸福历史地理理科,是你应当懂一点的,国文只要多读新的白话文,可以多看小说如《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等。还要多看杂志与报纸。如妇女杂志、小说月报,常州局前街新群书社多有卖。同吴家大媳妇进学堂亦是很好,只不知那个学堂里刺绣图画好不好?你不要拿我的话忘记了,我希望我回来的时候,我学得很好,你也学得https://www.tuanjiewang.cn/zhuanti/2022-04/18/content_8931124.htm
17.【预告】华中师大周国林教授5月20日湖北国学大讲堂开讲《张舜徽第22讲 陈文新(武汉大学教授)《西游记》与孙悟空 2016年8月27日 第23讲 赵国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武经七书 2016年9月24日 第24讲 刘固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道德经 2016年10月29日 第25讲 何新文(湖北大学教授)凤翥龙蟠——儒道互补话人生 2016年11月26日 https://guoxue.whu.edu.cn/info/1043/19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