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陶弘景

午后,有些慵懒。本来今天下午在惠和文化园的“问道讲堂”,去做个关于道文化的讲座(这么说有点汗颜,道文化太广太深,实在没足够水平说是“讲座”),其实就是分享一下我读《道藏》的一些想法。但昨天(21年7月30号)疫情突发,于是全城紧张起来。虽是防控气氛空前紧张,但人们的心情还是很放松的,在朋友圈里相互转发图片和段子,相互提醒,轻松调侃。突发几例确诊的情况,这要是在去年初,可能魂都吓飞了。但到了现在,大家重视归重视,没人再害怕了。这可能就是灾难带给人类的锻炼吧。

也是本来约好了8月初去省厅做个道文化相关报告的,昨天我给他们发去了厦门疫情的照片。人家修养温情,不好意思说“厦门的先别过来”,于是婉转地回复:“领导说我们下月要先安排一个什么什么讲座,您的讲座可能要往后延一下”。一下子把我逗乐了,捂着嘴看着屏幕,咯咯笑个不停。太理解了!闪回复:等天儿凉快了我再去。这,就是中国式默契。懂,才有趣。

曾听一位北京的律师朋友讲他的经历。去年,某天,北京突然疫情很紧张。他出差到外地,登机前还不知情,一下飞机,就有工作人员引导出站,并高喊:“北京的,北京的,北京来的往这边”,他还以为此地对首都人民有优待,于是欣然配合地往指定地方走去,但马上感觉气氛哪里不太对劲,有点怪怪的。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三个全副防护服的人,把他圈儿围,闪电速度,铺天盖地般地冲着他360度喷洒消毒水。他顿时懵了,眼前一片昏白,三个防护服围着他边转边喷,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头戴冠状帽子的圆球 一样,不知所措。后来他感慨道:我终于体会了年初时,武汉人是什么感觉了。

疫情大如天。今天的讲座临时叫停了。于是,这个下午就有空了。有了时间,就可写点东西了。

讲个道门故事提提神吧。

引子

今儿,说说“山中宰相陶弘景”。因为之前,介绍过他的部分文章,拉拉杂杂地散落在平日的文字中。相对集中的是他的《养性延命录》中的关于“食戒”和“导引按摩”的部分注译内容,上传了本公众号。但印象中,还没有正儿八经地介绍过这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今天补上。

注:主要内容来自《华阳陶隐居内传》,唐代贾嵩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

《内传》原文全篇将近1.5万字,如果全译成现代文,要好几万字。所以只部分节选上传。因故事太多,今天以几个标题的形式来写陶弘景精彩人生的几个片段。我们一起了解这位神仙人物的大致。以下是我点注的《道藏》原文照片:

(一)出身世家,天赋异禀

陶弘景(456-536),自号“华阳隐居”,别号“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杰出的道学者、仙学家、养生家、炼丹家、医(药)学家、科学家、书画家。

中国传记的规矩,先谈出身及出生:

关于他的祖上:

其命氏自帝尧。帝尧治冀州,世居平阳。西汉丞相青翟,东汉司空敦皆赫然有名,论董卓烧锥阳。十三世祖超始渡江,是为丹阳人。七世祖浚仕昊为镇南将军……(《本起录》)

大意:帝尧的后代。祖上辉煌,世代威武。这也不意外,若是寒门,也不可能幼学饱读,博通古今。

祖隆,长七尺五寸,笑姿表,善药术,以拯救为劳。从宋武帝破姚泓有功,封晋安原丰侯。

注:这是他爷爷,隔着两千年,还是让人心生暖意的人,历史上建功封侯的人倒是多了,但“笑姿表,善药术,以拯救为劳”,长得漂亮又和颜悦色的,通医药,以治病救人为已任,这在任何时代都是让人尊敬的吧。

父贞宝,字国重,为江东名人。由南台侍御史作江夏孝昌相。亦善骑射,解药术,博涉子史。美风仪。与萧思话、王钊、刘秉友善。元徽四年冬,衔使虏庭,通邻国之好。作游历记并诗。

注:这是他的父亲。“美风仪”,可见他们家的漂亮有基因。代代都把长得好看特别说一说。“善骑射,解药术,博涉子史”,博学多材的典范。看来陶弘景通医药,是有家传的。他的爷爷是“善药术”,爸爸是“解药术”,读到这儿就可以推测得到,到陶弘景这一代,“通药术”就不奇怪了。

关于陶弘景的出生,按中国传记传统,一定要讲一讲母亲怀孕时梦到什么异象等等,这些套路平时读来实在老掉牙,但搁在仙家陶弘景身上,就显得不那么做作了。也摘两句吧,不然就有漏语之嫌:

梦青龙自怀而出,挈空束上。(《本起录》)

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与此颇异。……逐视之,无尾。明日谓人曰:当生非凡男,然必无后。或对曰:无乃为仙乎?(《梁书》)

注:一说是他妈妈生他的时候梦到青龙;另一说是他妈妈怀他是因为梦到两位天人手执香炉而赐子,并预示了他人家会生一个非凡的男孩子,但不会有后人了,于是就要成仙了。

不光是道家,凡中国人,一旦有点本事和名气,所有记录必有记录这些非凡异象。这是我们的文化特色。

然后又记录了他出生时,“无惊啼”,不哭不闹。有些文献记载说有些地方生了小孩子不哭的,家长就很担心,要来人间受轮回苦了,不哭,就觉得不正常。如果有生下来就笑的,还有迷信的家长把孩子当妖怪扔掉。陶弘景出生时就不哭,但被当成异禀婴儿抚养。可见他们家有见识,并不太在乎各种异常。

五六岁时酷爱学书,虽戏弄罗前,唯执笔砚。八九岁时读书千余卷,颇善属文。读义卜葛稚川《神仙传》,见淮南八公事。

注:这个厉害了,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5、6岁时酷爱读书,喜欢笔砚。到8、9岁时就读书千余卷,也颇善写文章。小小年纪就读葛洪的《神仙传》。

这是典型案例,一个人小时候读过的书,会影响一生。所以,家里有孩子的,帮助孩子开蒙时选书,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说下自身体会。我小时候读过的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是《杨家将》,其次是《西游记》,特别前者,几乎对我的性格养成起到了决定作用。明明时代不同了,需要变得世故、成熟一些,但就是改不了讲话“竹筒倒豆子”习性(写作上也如此,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更不愿变得城府记高深,让人琢磨不透。生活还是简单些好。这种“长不大”,与小时候读《杨家将》有关,那些武将家庭的人,都是直来直去,不掖着藏着,性情刚烈,宁折不弯,誓死都为内心的信念而坚持。

我有时在想,古人确实比我们心静聪慧些。我们现在8、9岁的孩子,谁家孩子读书“千余卷”?可见,读书确实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而且我目前为止,还认为读纸质书的效果依然是电子书或视频无法达到的。尽管自己也越来越多地看电子书了,可是读纸质书给人的神奇力量,是超越语言的。只可惜现在阅读电子书越来越成趋势。因为哗啦屏幕确实有快感,翻阅纸质书的感觉,只有深潜其中的人,边读边思考,边点注,边圈划,边记录,才知其中味。我经常感慨一下这种科技进步带来的遗憾。时代进步,无法阻挡,只有适应。

回到陶弘景,8、9读“《神仙传》六一卷,夜抱卷与寝,”喜欢到夜夜抱着那本书睡觉,乃曰:“攀青云白日,其何云远?”认为修神仙不梦,然后“官然方外之志矣”,有做方外之士的志向了。

相由心生。从此之后的陶弘景就“神表孤迈,肤色哲泽”,神仙模样出现了,加上基因的原故,行止飘逸,俊美异常,由内而外的神仙气质散发出来。

“每出,路人辄聚观,咸日:陶郎是玉京中落仙。乃执羽扇以自障蔽,虽冬月不除。”

每次出家门,都引来路人围观,大家都说:陶家公子是“玉京落仙”,天下落下来的神仙。说得陶弘景只好拿着扇子挡起来,“虽冬月不除,即使冬天也拿着扇子”。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读《三国》,诸葛亮也是道袍在身,“羽扇”不离手,总不理解,冬天不热,也没蚊虫,一直拿个扇子做什么?后来长大了,理解为可能是道家法器,或是诸葛亮的装饰品,读到了陶弘景传才知道,原来扇子是用来“遮美”的。真是太有趣了。

(二)酷爱读书,才华绝世

诗文优美,才华出众。是世人对陶弘景的公认。

年十一,作王昊博士。

年轻时的陶弘景不光是美若天仙落凡,还特别有才,“年十一,作王昊博士”,11岁做司徒左长史王钊之子王昊的侍读博士,这是他接受的良好教育。

《清虚真人传》记载他对读书的酷爱。读书,是他才华的原因:

常嫌读书未满万卷,乃以内书兼之。於是少出州府,辟召皆不起。

大意:陶弘景经常觉得自己读书少,恨自己没有读满万卷书,对自己的要求如此之高。很少出去走动,皇帝多次征召也不去。这是一个内心清晰,明了人生真义的神仙。他知道人生什么最重要,怎么做才最快乐,最有意义。所以才有这么大的定力,一再不应召。这话说来平常,真正明白的,古来能有几人呢?“辟”,多音字,这里应读作bì,意为皇帝召见并授予官职,“辟召”,是专用词。因为后面还会有提到,而且,讲道门故事,经常会读到很多有出世心的高人都是“不应辟召”,所以解释一下。

在他后世的唐朝有一位道士----药王孙思邈,就是不肯去皇帝身边当官,偏偏就喜欢捣鼓本草,研究各种医药,治病救人,若是没有清晰的价值观和坚定的志向,谁能经得了高官厚禄的诱惑?

唐朝还有一位极有才华智慧的纵横家,梓州盐亭(今天四川盐亭)人赵蕤,也是不愿当官,宁为隐士,所有时间用来读书,著书立说。他研究帝王之学,“博学韬衿,长于经世”,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博学冠世。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过着隐居的生活。著有经世名著《长短经》(又名《反经》),与李白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并称。乾隆皇帝读了《长短经》大受启发,曾为此书提诗四首,其中有他对为君之道的反思:

比及乱时思治乱,

不如平日慎行王。

多么深刻的语言!等到天下大乱了再想尽办法到处补平事,还不如平时多多谨慎当政,少一些权力的任性,多一些对民意的尊重。因为古代的君王都知道一个为君的潜规则:为政者,民意,就是最大的政治;得人心者得天下。乾隆能这么想,这是他的智慧。每一位任性独裁的君王,如果都看看《长短经》,可能就不会有天下大乱的危机和终结时刻了。同时乾隆皇帝也因为赵蕤不愿出世为官而感觉到无限遗憾,他说:

既是梓州善经济,

不应辟召又何焉。

大意:即便赵蕤再善长经文谋国,博有济世之才,但又不应帝王征召,那又怎么办呢?乾隆这么提诗,也是写给当时的汉族士子看的,你们再有才华,如果不应我的召,也是徒有满腹经纶。这也是汉满情绪纠结的一种心态。

说到《长短经》,提一句:值得一读!这是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阴阳家等等的一本谋略学书,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写的精炼干脆,并且以比较高的角度去反思历史,读此书过程,我对作者极深厚的史学功底印象深刻。如果没把史书读精、读透,揉碎消化,是不可能提炼出那样一书的。体制内的,目标定在常委以上或国家第一领导的,此为必读书之一。

陶弘景的才华,主要表现在他的大量著作,以及,优美的文字上。

他15岁时写了一篇堪称六朝骈赋佳作的《寻山志》,文笔随视角和心情流转起合,韵意两全,自然天成,道家的山水、自然思想跃然之上。而且文情隽美,哲思通透。说心里话,初读,我不太相信那是出自一位15岁少年之手。尽管古人比今人思维成熟、性情达观有多少,不管读多少书,但人的生活经历摆在那里。不到一定的年龄,是历练不出的那样的心境的。但所有的史书都这么记载,我于是不再怀疑,只是惊艳。摘几句分享一下,因为文词太美,若译成白话文,对原文之美、逻辑、节奏、韵律都是一种罪过。我简注片语,有古文功底可自己细品这种艺术性文字,不习惯古文的可直接跳过蓝字:

倦世情之易挠,乃杖策而寻山,既沿幽以达峻,实穷阻而备艰。

(注:15岁就厌倦世情,嫌人情世故太烦扰,于是拄个竹仗到山中去寻求心灵的宁静;沿着幽静的山路到达险峻之处,看到了世人看不到的绝美风景,也经历了世人体味不到的艰难险阻。世之纷扰,道之艰辛,尽在其中。)

心容旷朗,气宇调畅。玄虽远其必存,累无大而不忘。

(注:这是意会神通、言传无味的心境。不作翻译。)

赴水兮氾滥,归田兮翱翔。此漭滥之足乐,意斯龄之不长。悼茵蟪之危促,羡灵椿兮未央。虽鹏鷃之异类,托逍遥乎一方。

(注:入官场如涉洪水一样凶险无常,向往回归田园的自由自在。感慨人生寿命太短暂,时光飞逝。活学化用的是《庄子》中的典故,说明他精通《庄子》精华)

去采芝兮入深涧,深涧幽兮路窈窕。窈窕路兮终无曙,深涧深兮未曾晓。高松上兮亟停云,低萝下兮屡迷鸟。鸟迷萝兮缤缤,云停松兮纷纷。停云游兮安泊,离鸟楼兮索群。嗟群泊其无所,思参差而谁闻。

(注:这是从眼前景写到内心情,行文逻辑沿视线推移,直到内心深处的身无所寄、离群索居,漂泊无定、心灵孤独。后四句,细品来,让人动容,真是“一阅心酸,再阅泪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1500多年过后,依然散发着生命力,依然感动后世……)

(三)不好官位只好仙

随情随性,来去自由,是陶弘景人生的一个重要特点。

贾嵩在《华阳陶隐居传序》中说陶真人“虽在朱门,不交外物。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虎门,上表辞禄。”虽然在士族家庭,但不喜社交。他把无聊的社交闲聊当成是对生命的浪费。永明十年,索性把朝服一脱,挂在神虎门上,上表辞禄,出世隐居,专业研究道去了。这种洒脱和从容,也只有神仙才做得到。

辞官之举,让他声名倍扬,备受关注。“公卿送之征虏亭,供帐甚盛,咸云江东以来未有斯事。”,公卿大臣都来送行,原来在朝共事的,认识不认识的,都来了,“将行,与宜都王别,彼此呜咽,各不能发言”,看来多是舍不得他。也有同僚送行的,也有看稀罕的,也有表敬心的,各情不一。“齐公卿并送於征虏亭,举酒挥袂”,大家都带着酒去列队相送。我猜一下当时的情形,随笔道情:

《挂冠》

满街围帐辞君行,

酒樽长亭接短亭;

执手相送双泪下,

感君为道辞朝廷。

人们看陶弘景一直都是看稀罕物似的。也有人问他,要是归隐田园了,“亦何得称高?”怎么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呢?没了官职,世人怎么会高看你一眼呢?

陶弘景说:秦始皇、汉高祖、楚霸王项羽等等这些旷世英雄,他们拥有天下物资万民,建立不朽功勋,然而他们的后世却是“寸气不续”,何况我们这些只有一点点资源的人。他看得通透,也比较务实,他做事是“为身,不为名”,于是要“高居云岭,访真幽府,正为此耳”。于是,大家都理解他的高深境界了,纷纷感慨自己是只为稻梁谋的平庸之辈,也认为他们在朝为官其实就是身处网罗。我猜他们当时的心思,随笔道情:

《归鸿》

孤鸿已登摩天去,

仙山宫阙云锦重;

空留吾辈稻梁人,

昏昏跳踯罗网中。

他辞官入山之后,果然,世道大乱。

明年齐大乱,西昌侯萧鸾弒其君,於是乎知先生预见之明也。(《本起录》)

第二年,国家大乱,西昌侯萧鸾把国君杀了,朝廷倾覆。于是大家更加知道陶弘景有先见之明了。

THE END
0.西游记白话文西游记简介作者吴承恩西游记明朝 · 吴承恩 著· 小说 ·十大名著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https://guoxue.httpcn.com/book/xyj/baihua/
1.西游记全文阅读(吴承恩)西游记最新章节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侦探推理小说,西游记-吴承恩-小说旗免费提供西游记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和TXT下载。https://www.xs7.com/info-36792.html
2.西游记(吴承恩所著小说)西游记小说在线阅读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内容简介: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神话故事。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几乎伴随和影响了所有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娶媳妇,牛魔王和火焰山.一个一个妙趣横生的神话故事 ……更新时间:2025-06-14 最新章节: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https://www.tyshuku.com/etwx/11579/
3.《西游记》全文在线阅读国学经典《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明代人吴承恩。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http://guoxue.lishichunqiu.com/gdxs/xiyouji/
4.《西游记》原文全文在线阅读西游记-《西游记》原文|全文在线阅读http://www.wenxue360.com/xiyouji/archives/101.html
5.西游记(吴承恩所著小说)西游记小说在线阅读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内容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 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想象力丰富,将神魔与人的形象大胆地结合,创造了一系列令 人难以忘怀的艺术造型。作品格调幽默诙谐,语言https://www.tyshuku.com/xdwx/1120/
6.西游记原文:大圣大脑天宫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游记原文:大圣大脑天宫,欢迎大家分享。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https://mip.ruiwen.com/wenxue/kewen/536086.html
7.古曲《杂剧西游记第四本》(作者杨景贤)原文全文.pdf古曲《杂剧-西游记-第四本》(作者杨景贤)原文全文.pdf 8页内容提供方:186***3424 大小:291.71 KB 字数:约8.15千字 发布时间:2022-10-18发布于未知 浏览人气:26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古曲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010/6025200002005002.shtm
8.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免费阅读《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古典小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西游记》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书友朋友推荐阅读哦!https://www.56zw.com/0_414/
9.西游记白话文全文在线阅读,原文及译文古代典籍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https://www.frcm.cn/guji/xiyouji/
10.《西游记》小说原著全集在线阅读《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本站《西游记》均为白话文,适合各大年龄背景的读者。https://xiyouji.5000yan.com/
11.《西游记》吴承恩著原文版《西游记》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https://www.360doc.cn/article/8420240_1131035031.html
12.西游记全文在线阅读西游记目录酷乐米评分 8.9 (38人评分)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看过 想看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动态(3) 详情 评价(28) 目录(101) +书架 分享 正文 共101章·西游记共74万字 倒序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http://www.kulemi.com/31566/catalog/
13.《西游记》中,法力最小的妖怪是谁?作者缘何给他起了这个名字《西游记》中,法力最小的妖怪是谁?作者缘何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混世魔王的法力并不高,用的武器是一把刀,拳脚功夫也很差,吴承恩似乎只是把它作为孙悟空初展身手的陪衬,下引原文: "悟空急睁睛观看,只见那魔王--头戴乌金盔,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迎风飘荡。下穿着黑铁甲,紧勒皮条;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将。腰广https://m.dbw.cn/guoji/system/2015/08/20/056761890.shtml
14.《西游记》里玉兔精其实是公兔玉兔主人并非嫦娥文化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嫦娥、广寒仙子、太阴星君,这三个神仙相互是什么关系?你可能会说,太阴星君这个称号有点陌生,没听过。其实在《西游记》原著里面,玉兔的主人就是太阴星君, 而且他是带着嫦娥一起下来收服玉兔的。 你若不信,请看原文:这行者愈发狠性,下毒手,恨不得一棒打杀。忽听得九霄碧汉之间,有人叫道:“https://www.finding.com.cn/html/culture/2022/0913/87315.html
15.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课文原文《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 https://m.yuwenmi.com/yuwenjichu/kewen/1523136.html
16.揭秘82版《西游记》幕后:试集原版本仅播出一次文化“拍摄82版《西游记》有很多难忘的记忆,‘白龙马’几次遇险的故事也很令人感动,它是‘通人性’的。”近日,82版《西游记》唯一摄像师王崇秋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专访时说道。 82版《西游记》是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演员精湛的演技,略显“土味”但十分用心的特技等都是观众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0226/c1013-30902131.html
17.《西游记传》第十四回唐三藏收伏孙行者明朝 西游记传 杨致和 著 繁体 大 中 小 却说刘伯钦与唐三藏又闻叫声“师父”,不知何人。众家童道:“这叫的必是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三藏问:“是甚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曾闻说王莽篡汉时,天降此山,下压一个神猴,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同下去看。”只见石https://guoxue.httpcn.com/html/book/PWTBUYIL/XVAZRNRNPW.shtml
18.第六十三回西游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处:西游记 原文: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却说祭赛国王与大小公卿,见孙大圣与八戒腾云驾雾,提着两个小妖,飘然而去,一个个朝天礼拜道:“话不虚传!今日方知有此辈神仙活佛!”又见他远去无踪,却拜谢三藏、沙僧道:“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妖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三藏道https://www.jidajia.com/gujizhangjie/279310.html
19.西游记第十回《西游记》 第十回 作者:聚优吴承恩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却说太宗与魏征在便殿对弈,一递一着,摆开阵势。正合《烂柯经》云: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https://m.jy135.com/guwen/1837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