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产动画明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只能是一群矮子?”
今天来一波“回忆杀”,关于8090的童年国产动画记忆。(总有一部是你无法忘却的经典)
我们常说:经典无法复制与超越!因为无论经历多少年,它依然人们心中值得去夸赞的作品。
有人曾说:“在物资和文化相对匮乏的年代里,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很是满足和幸福,因为那时我们有自己的偶像和英雄:有千变万化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有齐心协力战胜妖魔的葫芦兄弟;还有正义凛然惩治龙王的小哪吒,骑着摩托,风驰电掣的黑猫警长……”
1961年—1964年《大闹天宫》:
该片除了在国内普遍地多次放映外,这部动画片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和放映。
1961年《小蝌蚪找妈妈》: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水墨动画短片。
1963年《牧笛》:
世界第二部水墨动画片,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为暗线,将一幅幅中国水墨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现了美妙的中国风光。
1979年《哪吒闹海》 :
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拍摄耗时一年零三个月)
1981年《三个和尚》:
改编自家喻户晓的民间谚语“三个和尚”的动画短片。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1983年 《天书奇谭》:
一部没有获过奖的影片,却依然无法撼动它在大众心中的经典地位。
1984年《黑猫警长》:
一经播放就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也是80后的集体记忆。
1986年《葫芦兄弟》(又名:葫芦娃):
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少有没看过《葫芦兄弟》的,片中的主题曲《葫芦娃》更是传唱至今。
1988年《山水情》:
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被公认为水墨动画至今无人超越的典范。
2006年,法国安锡动画节评出:一个世纪以来一百部动画代表作,《山水情》是唯一入围的中国动画。
1999年《宝莲灯》:
这部动画作品在90后心中也算是经典了。片中的歌曲,也是一大特色。
虽说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异军突起,人气口碑双爆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
但是,放眼几十年前,中国最好的美术长片之一,大抵有三:1961年的《大闹天宫》,1979年的《哪吒闹海》,1983年的《天书奇谭》。
然而,为什么说“天书奇谭”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巨人肩膀?
在继“大闹天宫”、“哪吒脑海”后,“天书奇谭”算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大突破,至今仍值得人们去思考、揣摩。
《天书奇谭》虽是一部口碑皆知的影片,豆瓣评分9.0,但是国产动画史上的传播力,并不乐观。
有网友说:《天书奇谭》虽然没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在国际上那么知名,但在不少人心中将其列为中国动画的第一。
《天书奇谭》不单只是一部拍给孩子看的动画作品,同时蕴含着大量深刻的人生哲理与道德理念,完全可以看做一部警世恒言来解读。
复杂精妙的故事情节,尺度之大、脑洞之深,制作考究又良心,还极具中国特色,放在今天依旧值得人们去学习、深思。
不仅如此,《天书奇谭》作为动画电影的绘画功底,即便在今日看来依旧充满着中国特有的美学魅力,独具匠心的画风呼之欲出的是关于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云雾缭绕的仙山
烟火气息的市井
鸟语花香的村野
金碧辉煌的宫殿
34年前(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天书奇谭》横空出世。
这部动画片无论从故事内容到角色设定,还是从表现手法到制作执行,都和此前国内其他的动画片有着明显的风格差异。
该片讲述的是天宫“秘书阁”执事人员袁公,因为官小不能赴蟠桃宴会,闲来无趣打开了守了三千年的“天书”。
天书上说,“天道无私,流传后世”。袁公隧携天书下凡,并把书上图文刻于石壁之上。
而也因泄露天机,触犯了天条,袁公被玉帝罚终身看守石壁天书。一天,袁公踏云巡山,路遇一群天鹅,天鹅生下一个蛋,袁公用法术将天鹅蛋化为人形,取名蛋生。
于是袁公指点蛋生勤学苦练,运用天书为民造福。蛋生攻读天书,治蝗救灾,为民除害……
三只狐狸精恨蛋生妨碍其作恶,耍阴谋窃去天书,勾结官府,祸害百姓……(文末有电影全片)
三只狐狸精偷吃了仙丹,化为人形。黑狐狸变成了个老妖婆,桃红狐狸化成了美女,青色狐狸变成呆笨的白面书生。
袁公:一个心怀苍生,至死不渝的正义者,就像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蛋生:善良的化身,一心听从袁公教导,要为天下百姓造福。
小皇帝:看似“不谙世事”的小孩,却生性残暴,小小年纪就流露出荒淫无度的一面,看见狐狸精的美貌流着口水,为了自己高兴不惜放虎残害百姓。
无能的掌权者,腐败现象的一面……
玉皇大帝:不辩是非、昏庸糊涂的老头儿,空有权财地位,不做实事……
老和尚&小和尚:一个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个心口不一不为正道。
县官:贪得无厌的“小人”,一副欺弱怕强的嘴脸……
府尹:贪财好色,自私自利。
老婆婆:属于“天书奇谭”纯真善良老百姓的代表,是爱与善的化身。
剧中的主线人物十分明了,个性鲜明,又极具社会意义,颇有讽刺代表性。
蛋生在剧中是善的代表,狐狸精是恶的代表。蛋生与狐狸精的冲突是明线,而袁公与玉帝之间的矛盾则是暗线,都分别具有象征意义。
而《天书奇谭》这部影片是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其实,强大的幕后团队才是造就《天书奇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编剧有两位,其中包蕾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最出名的作品是《猪八戒吃西瓜》;另一位编剧王树忱是是中国美术电影奠基人之一,当年为数不多的留学苏联动画美术专业人才。
二人正在讨论剧中人物造型。
为了使人物造型更具有独特性,导演钱运达请来柯明(原名吴樾人)担任设计。
柯明把潜心研究的中国民间的艺术、绘画、雕塑、玩具、戏曲这些元素全用到艺术造型上。
分镜头剧本
1980年初,英国BBC想要投资与上海美影厂合拍动画长片“平妖传”。
于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重新编写了剧本,还画出了分镜。可是,BBC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而制作早已经启动,美影厂最后只得自己把它拍了出来。
虽然没有BBC的资金支持,它依旧没有让我们失望,或许更好。
故事对于封建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刻画,也是国产动画史上包罗最广,塑造的最成功的一部。剧中人物的台词和对白精准幽默,恰到好处,讽刺之极。
而且人物身上处处流露着,中国文化固有的审美观,以及将民粹艺术结合的巧妙细节,看似无意却颇具匠心,足见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过人的智慧。
并且《天书奇谭》中的很多角色形象来自于戏曲造型,生旦净末丑俱全,如狐女的斜眼、两片腮红,就吸取了京剧旦角脸谱的造型特点。
画面的每一个元素,亭台楼阁、山涧细水,都表现的十分民族化,突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
有网友说:参考京剧的人设很赞,山水画风很有功底,裙裾飘逸腾闪挪移相当仙气,最奇妙的是每个人物有种奇妙的诡异感。
人民网评价说:
《天书奇谭》追求奇、趣、美的审美价值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尚流行的塑造“高大全”人物形象的轨道,处处发散出幽默感。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导演钱运达说:
“有趣是生命,一部动画片要让人看得下去,每个环节都要有趣,从编剧、导演、造型设计到最后的配音,都很关键。大家做加法,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是经典就不会褪色!
经典回顾
《天书奇谭》(上)
ps:希望国产动画在未来越来越好,能值得去被人们期待和追崇,关于它的明天指日可待。
编辑/风一样的女子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朋友圈随便转发
- END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