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顺着小路向前走了七八里,果然见崖头立一石碑,上刻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个大字。他还未敲门,只听“吱呀”一声,洞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仙童,对美猴王说:“我家师父正在登坛讲道,他还未开口,就叫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美猴王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进到洞内,美猴王见到师父,侧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连说:“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你是哪里人氏?且报个籍贯姓名再拜。”猴王说:“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快给我赶出去,他本是个胡说八道之徒,哪里是来修仙!”猴王慌忙不住地磕头说:“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谎话。”祖师说“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从那里到我这里,隔着两重大海,--座南赡部洲,如何能到此?”猴王说:“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地。”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祖师说;“我不是说的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美猴王说,“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美猴王说:”我虽不是树上生的,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那年石破,我便生也。”
祖师听美猴王这么一说,暗喜道:“这么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美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地走了两遍。祖师笑道:“你的身躯虽然鄙陋,却像个吃松果的猢狲。我有心让你姓‘猢’,但猢字去了兽旁,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生育。让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你就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忙叩头说;”好!好!好!今日方有姓也,万望师父大慈大悲,再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说:”我们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已经是第十辈徒弟了。”美猴王问:“哪十二个字?”祖师说:“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这里,正当‘悟’字。我就给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吗?”美猴王笑道:“好!好!好!从今以后我就叫孙悟空吧,”美猴王得了姓名,高兴异常,向菩萨磕了头,向师兄下了拜。此后,孙悟空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不知不觉在洞中已过了六七年。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召集众仙,开讲大道。孙悟空一边听讲一边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他的这些动作忽被祖师看见,厉声问道:“孙悟空你怎么不专心听讲?”悟空说:“弟子诚心听讲,只是听祖师讲到妙处,喜不自胜,故作跳跃之状,请祖师恕罪。”
祖师问:“孙悟空你想从我这里学些什么道?”悟空说:“但凭尊师教诲。”祖师说:“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忙问:“此道能长生不老吗?”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祖师又说:“我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学了能长生不老吗?“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祖师说:“那我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学了此道能长生不老吗?”祖师说;“不能不能。”悟空立即说:“我不学不学。”祖师说;“那我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一问知此道还是不能长生不老,接着又说;“也不学不学!”
祖师生气了,“呼”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着孙悟空的鼻子说;“你这猢狲,这也不学,那也不学,却要学什么?”接着在悟空的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听讲的众仙都埋怨悟空不该对祖师这般无礼。而孙悟空满睑赔笑,一点不恼。原来他已识破祖师所以打他三下,是叫他三更时分来找他;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是叫他从后门进去,秘密传他道也。
当日夜晚,悟空与众就寝假装睡着,只等三更到来。约到子时前后,他轻轻地起来,穿了衣眼,偷开前门,走到外边,然后从后门进入。只见祖师的门儿半开半掩,悟空闪了进去,见祖师睡在床上,他不敢惊动,便跪在床前。不多时祖师醒来,口中念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悟空应声说:“师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时。”祖师暗喜,心想这猴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他怎么能识破我的暗谜。悟空说:“师父,此时夜深人静,只有弟子一人,望大施慈悲,传我长生不老之道罢!”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也高兴,既然你识破我的暗谜,你走近前来仔细听着,我传你长生之道吧,”祖师念了一个口诀,悟空跪在地上,洗耳恭听,牢牢记下。
又过了三年,祖师又教会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忽一日,祖师与众人在三星洞前观看晚景,对悟空说:”你学成了没有?”悟空说:“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已经学成,可以霞举飞升了。”祖师说:“你试飞一个我看看。”悟空将身一耸,打了个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有一顿饭的工夫,往返不过三里远近,落在面前,对师父道:“这就是腾云驾雾了。“祖师笑道:“这算不得腾云。只能算爬云而已,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才能算是腾云。”悟空说:“学会这个本事太难了。”祖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叩头即拜:“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来个大慈悲,既教会我七十二变之法,把这腾云之法也传给我吧,我决不忘恩。”祖师便教悟空学会筋斗云,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
一日,悟空在众人面前卖弄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本领被祖师看见,祖师心里很是不悦,说:“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你们如此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悟空过来,现在我也不加罪于你,但只是你走吧。”悟空闻此言,满眼流泪说:“师父,你叫我往哪里去?”祖师道:“你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就是了。”悟空说:“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而来。”祖师说:“那就回那里去吧。你这一去,定会惹祸。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只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要是说出半个字来,我就会知道,那时定要剥你的皮抽你的筋,让体永世不得翻身。”悟空说:“我决不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学会的便罢。”
只见孙悟空谢了师父,拜别师兄师弟。一个筋斗云,径回东胜神洲。
西游记(少年儿童版)
原著:吴承恩 改编:郑渊洁
第一章 漂洋过海猴王修仙
相传盘古开天地后,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这本《西游记》说的就是东胜神洲发生的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个傲来国。此国临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名叫花果山。这个花果山,非同一般,它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擎天之柱,大地之根。就在这座花果山的顶上,有一块仙石。这块石头,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圆.里边怀着一个仙胎。一天这块石头迸裂,产一石卵,像个圆球.因见风,变成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学爬学走,拜了四方。不料这石猴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立即命令千里眼和顺风耳两员大将,开南天门观看这两道金光发自何处。二将奉旨出门,看得真,听的明,一会儿就回来向玉皇大帝禀报;“臣奉旨探听金光之处.乃是东胜神洲傲来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后在那里拜四方,眼出金光。如今巳服水食,金光将息矣,”玉皇大帝听了说;。天下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这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泉水,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伙,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有一年天气炎热,石猴与群猴避暑,都在松树阴凉之下玩耍。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寻果,抛弹子,砌宝塔,赶蜻蜒,扑[虫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玩,绿水涧边随他洗。一群猴子玩耍了一会,见那股涧水奔流,心里纳闷:这股水究竟从何而来?古人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只听众猴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闲着无事,顺着这股水往上找,寻着源头耍子去耶!”喊丁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兄呼弟,一齐顺流爬山,直到源头之处。一看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叫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谁有本事能钻进去寻到源头,出来又不伤身体的,我们大家就拜他为王。”连呼三声,忽见从猴群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只见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跳入瀑布泉中。这石猴睁开眼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原来无水无波,却有一座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缝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他又欠身走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是个好地方,石猴看了多时,又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当中一块石头上刻着十个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一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又闭上眼睛,跳出水外,打了两个涕喷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里面有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好地方。”众猴又问:“怎见得是个好地方?”石猴笑着说:“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水帘。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盒、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头上刻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是个安身之处。这洞里宽阔得很,能容纳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这老天气。那里边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薰。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多么好啊!”
众猴听了,个个欢喜,都说:“还是由你先行,带我们进洞去吧。”只见石猴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凡胆大的,都跟着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过了一会,也都跳进去了。众猴过了桥,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猴性大作,无一个安宁。只搬得筋疲力尽方止。
只见石猴端坐在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刚才说了,有本事先进来的,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出去,出去进来,寻了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为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一个个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从此,这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称为美猴王。他领着一群猴子,朝游花果山,夜宿水帘洞,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美猴王享乐天真,不知不觉已过三五百载。一日,他与群猴喜宴之间,突然忧愁,掉下泪来。众猴忙问:“大王为何烦恼。”美猴王说:“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远虑,故此烦恼。”众猴笑着说:“大王真不知足!我们日日欢会,身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受麒麟辖,不归凤凰管,又不受人王拘束,自由自在,这是天大的福,为何你还要忧虑呢?”美猴王说:“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但是将来年老血衰,暗里有闯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岂不枉生世界之中?”众猴闻此言也都悲啼,毫无办法,只见从众猴中跳出一猴,高声叫道:“大王若是为此事远虑,我看真是你的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只有三种不服阎王爷所管。”猴王忙问:“你知道是哪三种?”这猴说:“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他们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美猴王又问;“这三者居于何所?”那猴说;“他们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美猴王听了,满心欢喜地说:“我明天就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之法。”众猴鼓掌道:“善哉!善哉!我们明天越岭登山,广寻果品,大摆筵席欢送大王。”
次日,群猴请美猴工上坐,一个个轮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痛快快吃喝了一顿。尔后,美猴王说:“小的们,你们替我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我将去也。”果然美猴王独自登筏,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不知飘流了多少日,美猴王来到南赡部洲地界。他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就跳上岸来,吓得那些人四散奔跑,有一个跑不动的,被美猴王抓住,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里一心访问佛仙神圣之道,找个长生不老之方。但是,美猴王寻了多日,见世人都是些为名为利之徒,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王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美猴王在南赡部洲,寻了八九年,也没有找到仙道。一日,他忽至西洋大海,心想海外必有神山,独自作了个筏子,又飘过西海,直到西牛贺洲地界。登崖遍访多时,忽然看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这么好的山脉,必有仙人,美猴王正观看时,忽听见林深之处,有人言语,他急忙步入林中,侧耳细听,原来是有人唱歌。美猴王听到那人唱道:“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听得此言,满心欢喜,自言自语地说:“神仙原来藏在这里:”美猴王急忙跳入里面,仔细再看,原来是一个打柴的人。他走向前去说:“老神仙!弟子有礼,”只见那打柴人转身答礼说;“我是一个拙汉,怎么敢当神仙?”美猴王道;“我在林边听见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是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那打柴的说:“实不瞒你说,这个词乃是一个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救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围。我刚才念时,没想到被你听见了。”美猴王忙问:“这神仙现在何处?”打柴的说:“不远不远。神仙所在的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教出去的徒弟不计其数,至今还有三四十人跟随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就是神仙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