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回忆我的母亲说课稿获奖十一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突出主旨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佃农()(2)祖籍()(3)妯娌()(4)勉强()

(5)迁徙()(6)溺死()(7)瞒着()(8)衙门()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

②任劳任怨():

③为富不仁():

④聊叙:

解决方法:学生借助刘文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各学习组长于课前检查完成情况。

解决方法:通过提问学生,师生讨论,得出最终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母亲一生值得叙述的事迹很多,本文选择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完成第二页的表格)

解决方法: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小组内展示交流,得出一致意见,并派代表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全班同学一致得出最终答案,教师呈现参考答案。

2、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文中这些事情来写?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讲解,达到预定目标。(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存有疑难,需老师引导才能理解。)

事迹

表现的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189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深明大义

19xx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1924—1927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及表格提示完成表格,品质概括上存在差异较大,小组交流后,由教师点拨形成统一意见。)

解决方法:学生自我检测,教师通过讲评点拨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4、读过课文后,请你谈谈本文语言的特色。

解决方法:学生畅谈读后感,教师讲解归纳概括语言特色。

【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2、请你搜集一些表现母爱的诗句,从中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至少两句)。

解决方法:课后学生自主上网或从阅读中搜集,并摘录。

【练练测测】

1.认真研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的理解与把握,深入领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②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③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本题考查学生的字词积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她的性格()(a、和睦b、和蔼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②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a、和睦b、和蔼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

③母亲()(a、管教b、管理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我的疑惑与反思】

教学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学习的难度不是太大,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不需要作过多的分析。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语言朴素优美的魅力;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能够得到一些人文方面的理解和陶冶,能够品味作者在词语和语言以及段落方面表达的丰富感情。导学案设计也比较科学,先由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归纳朱德母亲的特点,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1、(1)佃农(diàn)(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溺死(nì)(7)瞒着(mán)(8)衙门(yá)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②任劳任怨(rè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③为富不仁(wéi):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④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

2、勤劳勤劳俭朴、坚强不屈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

【合作探究】

1、

事迹

表现的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的人

勤劳俭仆、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189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xx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xx年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19xx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

勤劳,热爱劳动

1924—1927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1937年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

1944年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勤劳,热爱劳动

2、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3、略4、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真所谓“朴实见真情”,如“我爱我母亲”“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我应该感谢母亲”“愿母亲地下安息”等,语言朴素,声声倾吐,声声感人。

【拓展延伸】

1、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2、示例1:孟郊《游子吟》示例2:《小儿语》: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示例3: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练练测测】1、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②“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③“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2课时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

【幻灯片4】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幻灯片5】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

整体感知【幻灯片8】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归纳:【幻灯片9】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5、《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初步了解表达方式的运用。

3、体会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的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

4、深入领会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

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会提炼归纳要点。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回忆录:一种文学体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的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真实可靠,不允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1.作家作品知识: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2.熟读课文,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溺爱辍学私塾劳碌

和蔼迁徙管束慰勉

祖籍妯娌衙门

3.解释下列词语:(参看书下注释或查字典)

任劳任怨:

周济:

为富不仁:

辍:

2、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一生。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请用:我读出了她是一位-----------的母亲,表现在----------从第------段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句。

3、归纳提炼要点,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小时候

1885-1900年前后

19xx年

19xx年

19xx年

1924-1927年

1937年

1944年

小组探究: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①总结: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母亲品质的呢?

补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有多种,比如直接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比如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比如通过其他人物的对比来衬托人物;比如选择典型的事件来反映人物等等。

②作者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第二课时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2、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5、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6、总结本文中心。

五、语言赏析.

1、完成课本33页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2、你能从文中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进行赏析吗?

六、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自选题: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内容预览: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马克吐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3.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4.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

2.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

2.体会、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

教具:投影仪,课件微机,图片,有关表演的道具。

1.故事导入:

以课后马克吐温出版第一本书的故事引出作者,认识作者。

2.课前热身:

教师启发学生:马克吐温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力量何以让一位出版商成为19世纪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

简介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画像):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和其他作品,如他写的著名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受到全世界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的欢迎。他还创作了反映美国社会的著名小说,如《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鲁迅曾经称他为幽默作家。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位幽默大师的文章。

(这一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材料,课上介绍。)

1.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师生互动(一)-学生小组内互动,师生全班内互动:

自学生字词,并针对自读中对课文不懂的地方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加以整理。提交全班共同读议,予以明确。

1)生字词(加点字):

煞费苦心滑稽猝不及防撰文俗不可耐言简意赅戏谑乳臭未干

盛气凌人趾高气扬诽谤涉水过河

2)新词语(课下注解有的除外):

粗糙花花公子琐闻苛责

3.

师生互动(二):叔父离家外出了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上几件事情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归纳整理。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最后明确:

共做了三件事情: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影响是:作者办的周报引起了轰动,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作者初步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第一、三件事情详写,第二件事情略写。)

1.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教师先指名学生起来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小结。

教师出示投影,将课文层次结构明确展示: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第一层(1-3段)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第三层(5段)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第二部分(6-7段):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1.给加点汉字注拼音:

a.涉水b.粗糙c.猝不及防d.乳臭未干e.趾高气扬f言简意赅

2.解释下列词语:

a.煞费苦心:b.猝不及防:c.趾高气扬:d.言简意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差()臭()恶()缝()

()()()()

4.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这是他开的小玩笑中这指代的内容?

指名学生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和其他学生补充)

课外延伸:对于马克吐温的讽刺风格你如何看待?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每件事都能用这种手法加以讽刺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教育学生:文学手法是可以借鉴在写作中的,但并非可以到处适用,为人处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人,因人因事而异。

作业:

1.课堂检测

2.基础训练积累部分

《回忆我的母亲》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作者是开国元勋朱德同志。文章中,作者通过自身经历的叙述勾起对母亲的回忆,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母亲不平凡的一生,把母亲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母子之间至纯至真之情,更能将学生的思绪拉到爱国运动时期,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劳动人民在艰苦卓绝环境下的奋斗精神。

本文是具有代表性的回忆式纪实散文,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梳理能够体现母亲勤劳品格的事例,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体会母亲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可能还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层次,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水平发展不平衡,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导入:(首先是导入环节)

巧妙的导入能够营造良好得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音乐导入法,多媒体播放阎维文得歌曲《母亲》,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自己得生活进行思考联想,听完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得情绪调动起来,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中。

新授:

了解作者和背景:

我将以播放课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到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技巧。之后请学生默读并思考:作者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作者叙写了母亲哪些事例?学生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悲痛的,并概括出母亲辛勤劳作,艰苦持家,乐于助人等事例。

在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学生找到作者描绘母亲印象的语段,并谈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母亲的品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会发现作者通过两种方式来呈现印象中的母亲,一种是通过事例的叙述,一种是直接评论,把母亲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其次我会让学生找到印象深刻的句子进行品味,例如文章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从这看似平常的语言中,品味作者对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再如“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这句对比,平静说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之情。本文没有运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过多的描写和抒情,也没有华丽词藻的着意渲染。但是,学生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母子感情真挚而深沉,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母亲热爱劳动、持家有方和同情弱者的特点。

下面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问学生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母亲对作者的人生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将对母亲个人的品格的理解过渡到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母亲自己本身痛恨为富不仁,身体力行帮助弱者,给作者以心灵的鼓舞。第二个问题是作者将如何报答母亲的深恩?这也是文章中作者的设问,作者的回答体现了自己浓厚的爱国情怀,自然帮助学生理解母亲对作者价值观产生的深远影响。讲完这两个问题,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到之所以有新中国的建立,正是因为有无数和作者一样的仁人志士舍家为国投身革命,也正是因为千百万和作者母亲一样渴望革命成功的劳动人民的坚定支持。更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反思领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常说应该走进文本,也应该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在此环节我会请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说说自己的母亲对自身有哪些影响,同时谈一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自己应该怎么向作者学习。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的巩固,我会请一位学生以板书为线索,自主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再由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教师适时加以鼓励,这既体现了新课标“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又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性作用。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帮助其实现知识从课堂到课下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推荐课外阅读朱德的扁担,更好地理解作者坚定的革命意志,并写读书笔记。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的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教学设想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五、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

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

新课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二、指导预习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1)佃农(din)

(2)祖籍(j)

(3)妯娌(zhulǐ)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imiǎn)

(7)溺死(n)

(8)衙门(y)

(9)私塾(sīsh)

(10)调料(tio)

(11)血溅(jin)

(12)瞒着(mnzhe)(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①不辍劳作(chu):不停地劳动(耕作)。②任劳任怨(rnyu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③宽厚仁慈(rnc):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④为富不仁(wif):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⑤节衣缩食(suōsh):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⑦东挪西借(nu):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⑧聊叙(liox):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三、研习课文1.什么叫回忆录?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

完成情况。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xx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xx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xx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四、回顾全文。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一词经纬法。

一词经纬是一种写作、构思的.方法,指的是用一个关键词去连缀写作内容,营造文章结构,突出文章主旨,抒发文章感情等等。把“一词经纬”借用到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上,指的是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就是巧妙抓住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去设计教学方案,力求用这“一词”(或这一短语)去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对全篇课文的阅读品析。

“一词经纬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有如下优点:

1、“一词经纬法”切入的角度巧,一词既出,能给学生惊奇感、新鲜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一词经纬法”切入的角度新,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3、“一词经纬法”以一词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连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4、“一词经纬法”以一词贯穿教学全过程,思路明晰单纯,方便教者把握操作。

5、“一词经纬法”以一词串起全课的教学内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高效。

“一词经纬法”运用之妙在于:所捕捉的关键词要的确能串起主要的教学内容,避免挂一漏万;以一词“牵”出其他教学内容时要自然顺畅,避免牵强生硬。

下面请看根据此创意而设计的《回忆我的母亲》的主要教学过程。

1、激趣:今天,我们准备抓住文中反复使用的一个词语来学习全文,同学们猜猜是哪个词?

2、学生猜测议论片刻后教师公布答案。(“还”)

1、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还”字的语句,找出一句抢答一句。

2、教师用幻灯出示分类整理好的带“还”字的句子。

第一类

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②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床。

③因为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④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⑥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第二类

⑦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⑧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三类

⑨他们劳动惯了,离开了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此教学环节分为三个层次。

(一)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来直接刻画母亲形象

1、学生品析:上述①—⑥句中的“还”一词,各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学生明确:

①②句写出了母亲的勤劳,③④句写出了母亲的聪明能干,⑤句写出了母亲的宽厚仁慈,⑥句写出了母亲同情支持革命。

3、教师点拨:上述每一个句子都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一个生动的画面,作者以此直接刻画了母亲形象。

(二)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我”来丰满母亲形象

1、学生体会:第⑦⑧句中的“还”的表达作用。

2、学生明确:这些“还”字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教育之深。

3、迁移:文中还有些句子、段落写出了母亲对我影响之大、教育之深,请找出这些句段并激情朗读。

学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这个时期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应该感谢母亲……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4、教师点拨:文中写了母亲给我的教育和影响,用我的“行动”和感受侧面烘托,丰满了母亲形象。

(三)品析文中怎样用“还”字句写其他人来深化母亲形象。

1、抢答:⑨⑩句涉及了父亲和祖父,句中的“还”写出了他们什么共同特点?(勤劳)

2、提问:文中还有哪些人具有勤劳的品质?(大家庭中的其他人、许许多多的贫苦农民)

3、讨论:文中写许多和母亲一样具有勤劳品质的劳动人民,这样写有何好处?(由写母亲拓展到写千百万像母亲一样的劳动人民,深化了母亲形象。)

1、学生体会:以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句中的“还”字都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明确:上述句中的“还”表达了对母亲的尊重、爱戴、敬佩、感激之情。

3、迁移:文中还有许多朴实的词句蕴含着深情,请每人找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感情的句子。

4、进行有感情朗读比赛。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一学时

(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2、学生交流课一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幻灯片:作者像)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听录音配乐范读。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语。

4、交流收获。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课件显示事件列表。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3、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4、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5、这位伟大母亲逝世后,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

党中央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明确: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7、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五)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在《白发亲娘》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2课时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5、回忆我的母亲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1、知识与技能

2、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读准字音

溺死(nì)私塾(shú)劳碌(lù)

和蔼(ǎi)迁徙(xǐ)佃农(diàn)

管束(shù)祖籍(jí)慰勉(wèimiǎn)

韶关(sháo)衙门(yá)外甥(shenɡ)

妯娌(zhóuli)周济(jì)

不辍(chuò)

为富不仁(rén)

辨清字形

碌(lù)忙碌塾(shú)私塾

禄(lù)俸禄熟(shú)熟悉

辍(chuò)辍学豌(wān)豌豆

掇(duō)拾掇蜿(wān)蜿蜒

啜(chuò)啜泣惋(wǎn)惋惜

缀(zhuì)点缀婉(wǎn)婉约( )

理解词语

客籍人:一般指整村整族从外地迁徙到某一地方定居的人。客籍,是相对于原籍说的。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慰勉:安慰勉励。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不辍:不停。

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为崇高的爱,因此关于母亲的比喻也比比皆是。大家说说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母亲是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朱德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

2、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句子,要求在课文之中尽量寻找、概括,从而理解课文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立体地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特点。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好劳动……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4、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爱”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

第三部分(14~17):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品味亮点词语

1、第④段“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中的“总是”一词说明了什么?

“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2、第⑤段中“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你有什么体会?

“不但……还……”表明“我”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学到了生产的知识,这些都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3、第段中“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句中的“竟”字有何作用?

“竟”字表达了作者因为没有报答勤劳、坚强、可亲可敬的母亲,而内心感到非常愧疚和遗憾。

感悟精彩句子

1、“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总结了前文所记叙的内容,导出了后文的主线,即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及其在生活中的不断发展、提高。

2、第⑨段,怎样理解“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这句话?

“支撑门户”表明母亲和父亲寄希望于作者,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意识,反映了劳动人民想摆脱剥削阶级压迫的合理愿望。

3、“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表明母亲已经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劳动已经成为她生活的必需,这是劳动人民所共有的勤劳的美德。

4、第⑥段中“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写出了什么?

“看也不看”表明饭食质量差,“吃起来有滋味”更体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

两个“知道”表明母亲深明大义,盼望革命能够成功。

5、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的“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等句子?

“自然地”“悄悄”“整日在地里跟着”等语句,说明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作者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语言朴素、感情强烈。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真切。

2、夹叙夹议,情真意切。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是在全文记叙母亲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试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人物形象,注意对比的双方要合理,写一个片段即可,字数在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次教学可以说是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在情感方面,让师生都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会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1

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题目的设计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学习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理解,弄清楚这些描写的作用及好处,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

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概括,尽量避免用简单的词汇来给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论。对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要求学生联想读过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类似的性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辅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词积累

勉强葱茏眷顾真挚津津有味

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三)诵读课文

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

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

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

明确:米妮的家庭很贫困,一家人勉强吃饱穿暖,可是家里的气氛却十分温馨、和睦,母亲勤劳能干,女儿也很懂事勤快,在这两个幸福的孩子看来,都充满了欢乐。这些内容看起来无关紧要,却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因为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想到,米妮勤劳诚实的美德,应该只有在这样的家庭中才能形成。

(四)思考和讨论

1、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主人公性格的有关语句,用铅笔画出来,并指出这些语句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方面的性格,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明确:懂礼貌

①她匆匆地赶过去,敲了敲小屋的门,没有人答应。她敲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人来应门。她想,这儿可能没有人住吧!她打开门,走了进去,决定就在这里过夜。

正面描写。先敲门,直到判断可能没有人住才进去,多么懂礼貌的孩子!

②米妮看到了小矮人,就出来见他们。你们好,她说,我是米妮.格雷,我出来找工作,因为我亲爱的妈妈病了。我是天刚黑时进来的,我

正面描写。见到房子的主人,先问好,再介绍自己,再说明进来的原因,很有教养。

③所以她谢了谢他们,答应了下来,

正面描写。答应帮小矮人工作后首先道谢,这里的描写虽然简短,但是不容忽视。

勤快能干

①她的两个女儿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这是正面描写小米妮的勤快能干。

②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开始整理房子。

正面描写。在家里就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稍事休息马上干活。

③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

正面描写。做事情有条不紊,能干。

④一进门,她就吃惊地缩回了脚,她看到了十二张小床,每张床上的被褥都是乱糟糟的,一张布满了灰尘的桌上乱七八糟地放着十二个盘子,房间的地上也非常脏,到处落满了灰尘,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有敞亮。

房子里先前的脏乱和后来很清洁敞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小米妮的能干。

⑤第二天一早,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红红的,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这段话,先从正面描写,再从侧面描写了小米妮的勤快和能干。

善良和乐于助人

米妮心里也很高兴,她很喜欢这些善良的小矮人,希望能帮助他们。所以她谢了谢他们,答应了下来。

心理描写。不仅答应的很爽快,而且在这前后的行动中,确实可以看得出,小米妮是很尽职尽责的。

诚实认真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心理描写。在激烈的心理矛盾之后,米妮选择了诚实,于是也收获了金币,这也许是她所有美德的回报吧。所以在那以后,她总是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且总是要擦地毯下的地板。

(五)交流活动

1、请学生概括米妮的性格,说说米妮这个形象在现代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一问题的讨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弱点,针对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娇骄二气、不够勤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种种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应当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存在的巨大隐患,比如由于懒惰或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引发的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

2、联系自己读过的故事,想想有哪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米妮一样具有令人难忘的美德。要求学生说出故事的名称、大致情节、人物的姓名,以及自己对这个故事和人物的认识。

这一话题的讨论最好让学生在课前有一定的准备,讨论时自由发言,不一定拘泥于课文中涉及到的美德,诸如关于勇敢、诚信、舍己为人等美德的故事都可以。讨论时老师可做适当点评,通过这一讨论可以让学生得到道德教育,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

例如:

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生前不知道忧愁,死后被塑成雕像站立在广场上,亲眼目睹人民生活的苦难,善良的王子托小燕子把装饰在自己身上的珍珠、宝石、金片,全部送给了最需要帮助的贫苦的劳动人民。

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的故事:大海深处,生活着无忧无虑的人鱼们,可是大海最小的女儿人鱼公主爱上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因此将自己的声音送给女巫,乞求女巫帮助自己变成人形,以来到自己心爱的人的身边。可是女巫告诉她,一旦王子娶了其他的女人,她就将永远变成泡沫。人鱼公主为了爱情,毅然接受了女巫的条件,将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两条光洁修长的腿。可是,失去了声音的她却无法向自己心爱的人倾诉爱情,终于有一天,王子娶了另外的新娘。新婚之夜,人鱼公主的姐姐们给了她一把刀,只要她杀死王子和他的新娘,自己就可以变回人鱼的模样,回到大海里继续无忧无虑的生活。人鱼公主并没有这样做,她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死去,宁可让自己一个人痛苦,于是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她变成了泡沫。但是,由于她的善良、真诚,上帝使她的灵魂得到了永生。

3、朗读从不久,小矮人们回家来了到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这几段文字。

讨论:

a、这几段文字集中写了小米妮的心理矛盾,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却很不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愿意把它说出来吗?

这一节讨论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引导,要求学生说出真实感受,有很多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经历,比如踢足球砸破了别人的玻璃窗,自己一直没有主动认错;弄丢了朋友的东西,朋友却不知道等等,通过这一节的讨论,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求得朋友的谅解,比忍受内心的自责要痛快得多。

b、这一节的内容和故事的题目有着紧密的联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并自己为课文拟一个新的标题。

明确:这几段文字是故事的关键,本文虽然写了小主人公很多美德,但作者着力刻画的还是诚实这一主题,而且通过小米妮打扫地毯下面的尘土获得金币这一情节,告诉读者只要认认真真去工作,就回得到好的回报这一道理。用地毯下的尘土做标题,因为它是揭示文章主题的主要内容。至于学生自己为本文设计的标题,只要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合情合理即可。

(六)小结

本文的学习我们通过分析小主人公的形象,学到了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去。同时,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发现许多美德,而这些,也许正好是我们所欠缺的。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描写手段(语言、行动、肖像、细节等描写),突出其主要性格。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地毯下的尘土

小主人公的性格具体表现

懂礼貌敲门、自我介绍、道谢

勤快能干在家里、收拾房间、做饭

善良和乐于助人全心全意地帮助小矮人

诚实认真认真打扫地毯下的尘土

教学探讨

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上应该以分析主人公性格为主,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写、行动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要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领会。对本文的主题分析,应该结合当前社会上独生子女的一些普遍缺点进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教学设计,注意突出了知识重点,通过分析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主人公的形象,这比直接用词语概括人物性格要具体得多。而运用学生讲述童话故事这一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给自己上了一节很生动的美德教育课。

本教学设计从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主人公形象的时候,不是单纯地寻找一些空洞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是结合多种描写手段的分析来分析主人公的形象及性格。在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讲述童话故事的设计突破了本篇课文的主题局限,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技巧,是对学生的口才很好的锻炼。

10地毯下的尘土

莫德?林赛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2.导入新课

诵读活动

个人朗读、分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相结合,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

①文题是地毯下的灰尘,从全文看,这个题目有何深意?

②你在预习时对米妮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已有了初步了解,在诵读时请进一步加深你

的感受。

思考活动

学生活动要求

将课前预习和课上朗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读前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

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

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试着另拟课文标题,说说自己的喜好,以体会课

文标题的深意。

交流活动

关于标题的深意

明确:《地毯下的尘土》这个题目就很有深意;耐人寻味。从题目上一点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通读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尘土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姑娘米妮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米妮是一个勤劳能干、善良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方式

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养成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对

所拟标题有创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促成自由争鸣的场效应。

品析活动

浏览课文

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

讨论交流

明确:①父亲去世早,米妮从小就帮助母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正

洗盘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漂漂亮亮的

②自己出去找工作,来到了树林中的小屋面

小屋中十分脏乱,竟让米妮吃惊地缩回了脚铺垫下文的勤劳善良

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勤劳且乐于助人描

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

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勤劳且有条不紊写

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

③小矮人非常高兴和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侧面描写

晚上小矮人们回来了,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④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文中两次写小姑娘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窗外的景色是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象,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连干活都忘了,于是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了;作者又用星星的形象透过窗户,向她眨着眼,用星星的语言那位小姑娘,诚实而善良来表现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第一次描写,引出了故事的重点情节地毯下的尘土,第二次描写,引出了米妮内心的矛盾和斗争,也引出一段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之上。

重点品析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

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活动策略

①诵读、感受、交流。

②默读品味。

总结活动

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亠定会有回报的,故事还告诉读者要养成了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

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

活动策略:本题可由同学自由发挥。

迁移活动

研究探讨

除了勤劳与诚实外,我们还应当推崇哪些美德?

参考答案: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信仰、忠诚

专题研究:独生子女自律情况的调查

研究方向:独生子女是否有自律意识,自律能力如何?在今天这个个性

张扬的时代,谈自律是否过时?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

教师指导:抽样调查,对照比较,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评价。

板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

富有深意

诚实

米妮美德

勤劳耐人寻味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一、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最高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最好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崐。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pssp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是上海复旦科技园启导教育研究中心集合专家资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成果,依托pssp和生涯品牌,为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所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开创了教育行业教育顾问的先河,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教育项目。我们还特别推出教师教研和亲友创富计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和创富的平台,在网站上增设了教师资源专栏,大家可以共享彼此的课件、教案、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案例、试题、学科总结等教学资源。让我们携手,共同开创中国的学习顾问业。』

地毯下的尘土

李村一中胡丹花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培养自己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分析问题的习惯。

3、通过朗读、讨论,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是人的美德。

4.通过片断练习,发展想像力。

重、难点:

1.学会全面地分析、刻画人物形象。

2.培养自己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对一学生进行评价,赞扬他身上所具有的美德)

师: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生回答)每个同学身上都闪耀着美的光芒,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朋友――米妮,也是美德的化身,今天,我们将随着米妮到童话世界去参加这美德的聚会,在这里,你不会感到孤独,得到的只有快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挑写生字词(听意思写词语)

2.(出示幻灯片)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轻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问题: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内容中找出评价依据

用上这样的句式:米妮是个_____的孩子,课文第__段这样写道:______

2.《陌上桑》一文为了突出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回忆。本文在描写米妮这个形象时,也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谈谈正侧面相结合写法的好处。

四、听读课文,畅谈体会

可以围绕以下话题

1.课文题目与童话前半部分并没有太多联系,试着换个题目,看表达效果是否会受到影响。

2.课文是通过米妮的哪些心理活动表现她的诚实的。

五、说说自己,培养情趣

师:以米妮为镜子,照照自己,谈谈自己身上有什么弱点。

说话题目:《我和米妮比一比》《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小结

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对于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是很有好处的,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这种方法。这个童话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在这里,作者不是叙写行动而是描写心理来表现人物。作者采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来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尾用惊叹号,表明米妮的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与星星的爻寸话也写得十分生动感人。这是作者精心的设计,暗示了一个人要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才会得到生活中的宝藏。

七、作业

片断练习,任选一题:

1.假若米妮上床后就睡着了,请你发挥想像,写下下面的情节。

2.米妮回家后有什么遭遇呢?请你展开想象来续写童话。

主导式自主学习学案设计

10、地毯下的尘土

总体感知

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学习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讨论该怎样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理解,弄清楚这些描写的作用及好处,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

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自主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有不同的见解。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概括,尽量避免用简单的词汇来给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论。对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联想读过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类似的性格。

诵读课文

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组长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

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

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

明确:米妮的家庭很贫困,一家人勉强吃饱穿暖,可是家里的气氛却十分温馨、和睦,母亲勤劳能干,女儿也很懂事勤快,在这两个幸福的孩子看来,都充满了欢乐。这些内容看起来无关紧要,却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因为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想到,米妮勤劳诚实的美德,应该只有在这样的家庭中才能形成。

思考和讨论

1、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主人公性格的有关语句,用铅笔画出来,并指出这些语句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方面的性格,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明确:懂礼貌

①她匆匆地赶过去,敲了敲小屋的门,没有人答应。她敲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人来应门。她想,这儿可能没有人住吧!她打开门,走了进去,决定就在这里过夜。

正面描写。先敲门,直到判断可能没有人住才进去,多么懂礼貌的孩子!

②米妮看到了小矮人,就出来见他们。你们好,她说,我是米妮.格雷,我出来找工作,因为我亲爱的妈妈病了。我是天刚黑时进来的,我

正面描写。见到房子的主人,先问好,再介绍自己,再说明进来的原因,很有教养。

③所以她谢了谢他们,答应了下来,

正面描写。答应帮小矮人工作后首先道谢,这里的描写虽然简短,但是不容忽视。

勤快能干

①她的两个女儿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这是正面描写小米妮的勤快能干。

②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开始整理房子。

正面描写。在家里就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稍事休息马上干活。

③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

正面描写。做事情有条不紊,能干。

④一进门,她就吃惊地缩回了脚,她看到了十二张小床,每张床上的被褥都是乱糟糟的,一张布满了灰尘的桌上乱七八糟地放着十二个盘子,房间的地上也非常脏,到处落满了灰尘,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有敞亮。

房子里先前的脏乱和后来很清洁敞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小米妮的能干。

⑤第二天一早,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红红的,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这段话,先从正面描写,再从侧面描写了小米妮的勤快和能干。

善良和乐于助人

米妮心里也很高兴,她很喜欢这些善良的小矮人,希望能帮助他们。所以她谢了谢他们,答应了下来。

心理描写。不仅答应的很爽快,而且在这前后的行动中,确实可以看得出,小米妮是很尽职尽责的。

诚实认真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心理描写。在激烈的心理矛盾之后,米妮选择了诚实,于是也收获了金币,这也许是她所有美德的回报吧。所以在那以后,她总是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且总是要擦地毯下的地板。

交流活动

1、概括米妮的性格,说说米妮这个形象在现代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2、联系自己读过的故事,想想有哪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米妮一样具有令人难忘的美德。要求学生说出故事的名称、大致情节、人物的姓名,以及自己对这个故事和人物的认识。

这一话题的讨论最好让学生在课前有一定的准备,讨论时自由发言,不一定拘泥于课文中涉及到的美德,诸如关于勇敢、诚信、舍己为人等美德的故事都可以。讨论时老师可做适当点评,通过这一讨论可以让学生得到道德教育,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

例如: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生前不知道忧愁,死后被塑成雕像站立在广场上,亲眼目睹人民生活的苦难,善良的王子托小燕子把装饰在自己身上的珍珠、宝石、金片,全部送给了最需要帮助的贫苦的劳动人民。

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的故事:大海深处,生活着无忧无虑的人鱼们,可是大海最小的女儿人鱼公主爱上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因此将自己的声音送给女巫,乞求女巫帮助自己变成人形,以来到自己心爱的人的身边。可是女巫告诉她,一旦王子娶了其他的女人,她就将永远变成泡沫。人鱼公主为了爱情,毅然接受了女巫的条件,将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两条光洁修长的腿。可是,失去了声音的她却无法向自己心爱的人倾诉爱情,终于有一天,王子娶了另外的新娘。新婚之夜,人鱼公主的姐姐们给了她一把刀,只要她杀死王子和他的新娘,自己就可以变回人鱼的模样,回到大海里继续无忧无虑的生活。人鱼公主并没有这样做,她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死去,宁可让自己一个人痛苦,于是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她变成了泡沫。但是,由于她的善良、真诚,上帝使她的灵魂得到了永生。

3、朗读从不久,小矮人们回家来了到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这几段文字。

讨论:

a、这几段文字集中写了小米妮的心理矛盾,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却很不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愿意把它说出来吗?

这一节讨论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引导,要求学生说出真实感受,有很多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经历,比如踢足球砸破了别人的玻璃窗,自己一直没有主动认错;弄丢了朋友的东西,朋友却不知道等等,通过这一节的讨论,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求得朋友的谅解,比忍受内心的自责要痛快得多。

b、这一节的内容和故事的题目有着紧密的联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并自己为课文拟一个新的标题。

明确:这几段文字是故事的关键,本文虽然写了小主人公很多美德,但作者着力刻画的还是诚实这一主题,而且通过小米妮打扫地毯下面的尘土获得金币这一情节,告诉读者只要认认真真去工作,就回得到好的回报这一道理。用地毯下的尘土做标题,因为它是揭示文章主题的主要内容。至于学生自己为本文设计的标题,只要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合情合理即可。

小结

本文的学习我们通过分析小主人公的形象,学到了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去。同时,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发现许多美德,而这些,也许正好是我们所欠缺的。

作业

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描写手段(语言、行动、肖像、细节等描写),突出其主要性格。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宝桐

教学目标:1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等方面的特点,特别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引导学生自发、自主获取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米妮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讲授法等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朋友吧!(有)那么你最欣赏你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呢?(诚实、善良、开朗板书)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上必须有这些品质中的一点,你才会和他交朋友对吗?那你们想不想交个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米妮。咱们先来看看她身上有什么品质,在来决定要不要与她交朋友好不好?翻开课文72页,把课文迅速浏览一下,并要求给生字词注音,时间3分钟(板书课题)。

二、解决生字词(请同学说出不懂的生词,并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勉强:(mi?nqi?ng)能力不够,还尽力做眷顾:(jang)关怀照顾

葱茏:(cōnglng)青翠茂盛真挚:(zhēnzh)真诚恳切

津津有味:特别有趣味

三、复述故事

没有父亲---穷---母亲生病---出去找工作---来到小矮人的房子---打扫房子---被邀请留在房子里---看风景忘了时间---没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睡不着觉---拿扫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有十二块金子

四、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小姑娘米妮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体现在哪里?(找出课文有关词句)

勤劳、勇敢、有责任心、有礼貌、乐于助人、干活有条不紊、诚实(板书)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米妮的勤劳?找出句子并加以体会,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指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描摹刻画,直接描写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描写手法,多数人物环境、场面和细节描写均采用这种方式。课文第二段第二句,第九段,第十八段前两句后一句等是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是他人的评价,从侧面烘托,映衬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一般与直接描写结合使用。课文第十段,第十三段,第十八段中间一句,第二七段等是间接描写。

例: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就是典型的间接描写;还有小仲马《茶花女》对玛格丽特美貌的描写也是间接描写。

3、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米妮是个诚实的孩子?

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思想活动的描写。课文运用形象化的心理描写手法把米妮的内心深处的斗争,写的十分生动感人。(地毯下的尘土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米妮不说没有人会知道。可是当她躺在床上,看着星星是想到了地毯下的尘土,于是翻来覆去的想着地毯下的尘土。作者巧妙的采用了米妮于星星对话的饿形式来表现米妮的内心活动。通过她内心的自责来表现米妮的诚实。还有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末的感叹号,都表现米妮的内心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4、文中两次写到小姑娘米妮观望窗边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第一次:能把被风吹弯的树木看成它们在点头弯腰互相敬礼,说明她把树当成人一样来看待,表明她是一个纯洁善良、富有想象力的女孩,为下文她的诚实做铺垫。

5、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米妮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向米妮学习?

五、作业

1、你有不安的经历吗?说出来不安就会消失,勇敢的说出来吧!

2、写一篇题目为《我和米妮比一比》的小短文。

机动内容:①你认为作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有哪些?

《美德书》中列出十项: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诚实、信仰、忠诚;我认为应该把工作改为感恩。如果你具备了这十项美德,你就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

②你认为你身上有哪些优点?

板书设计:

诚实诚实

善良勇敢

开朗有责任心

10、地毯下的尘土

教学目的: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着重理解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及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2、复习童话这种体裁,理解本文的主题。

3、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号召学生学习主人公善良、诚实、勤劳的美德。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习善良、诚实、勤劳的美德。

教学难点:

学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讲故事引入新课。

教师朗读故事内容,请同学复述故事。

研习课文。

1、请同学找出课文中描写米妮勤劳能干的语句,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2、课文是通过米妮的哪些心理活动来表现她的诚实的?

3、从这则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结:

这篇童话通过米妮在森林中的奇遇,赞美了小姑娘善良、勤劳、诚实的品

德,并告诉人们只有真诚、勤劳、善良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宝藏。

拓展:

1、人性总弱点,人总有内心动摇的时候,怎样把握自己呢?你有没有过犯错的时候?你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吗?(说说自己的经历)

2、写作训练:请你说说米妮回家后又有什么遭遇呢?展开想象续写童话。

THE END
0.关于kkw的818件小事20162017陪你一路一起的365天34. 打着小领结像一个被包好的礼物⁄(⁄ ⁄•⁄ω⁄•⁄ ⁄)⁄ 35. 请问我可以拆了吗~ 36. 2016年9月14日,卷花小马哥微博,宣传七月与安生。 37. 这片子真是爆了,两位女主直接飞升。 38. 简瑶和熏然❤ 39. 你们的电影路都会走成坦途的。 40. 2016年9月15日,中秋快乐。 41.https://www.jianshu.com/p/89d48cca06f5
1.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试题A 王子 B 小矮人 C平民 D 巫师 19、《大拇指》最后______。 ( ) A 被狼吃了 B到处流浪 C和两个小偷在一起 D 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20、《狼和七只小羊》中, 最小的一只躲在了_____。 ( ) A 箱子里 B钟盒里 C桌子底下 D 门后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试题5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í guài yōng bào https://mip.ruiwen.com/shiti/4354499.html
2.渣攻都去哪了[快穿]渣攻都去哪了[快穿]在线阅读全文阅读推荐阅读: 渣攻都去哪了快穿免费阅读(《渣攻都去哪了?》)、 快穿渣女攻略文(渣攻都去哪了快穿免费)、 渣攻都去哪了第二部(渣攻都去哪了[快穿]TXT)、 渣攻都去哪了[快穿]网盘(快穿之渣攻都去哪了txt)、 快穿之渣攻都去哪了(渣攻都去哪了 快穿 老碧) https://www.twxs.net/book/91993/index.html
3.安度因乌瑞恩,wow白虎寺任务找安度因乌瑞恩在哪帝一应用9,关于暴风城王子安度因乌瑞恩外形的问题 没有的,现在暴风城的小王子仍然是小孩的模型在大灾变里小王子长大了,穿上了王子装,并拥有自己的一套任务线 没有把! 王子在WLK没什么变化,建议你重建个LM号去看 准确来说,他老爸是个战士,他是个牧师,这在85级会提到。你这种情况可能是看错了或者阵营不一样看见的不http://www.diyiapp.com/doc/danji/439732.html
4.《小王子》整本书共读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823可是,很可惜,第二年法国就溃败了,他的部队就退到了北非的军事基地,阿尔及尔。这个时候被迫复员退伍,只身流亡美国,在这个时候发表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小王子。法国人非常喜欢她,认为他写的《小王子》是20世纪最伟大的法语经典作品。 同学们,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像法国人一样喜欢这个作者,你会把他的头像放在哪里?https://www.jianshu.com/p/ef645d847e33
5.爱和生活的自传——《小王子》,哪些你知道与不知道的小王子背后的另外,书中的小王子说: 而我年纪太小,不知道怎样去爱她…… 露易斯是作者的初恋,在19岁时遇见,相爱多年,分手后依旧惦念。有一封信我非常喜欢,是作者1933年11月写的(埃克苏佩里和康素爱萝是在1931结婚): 露露,我很清楚,现在我不知道怎么给你写信。在你身旁我只能闭口不言。你知道,风景是会说话的,泉水、小鸟、https://www.jianshu.com/p/b4a0877f7c85
6.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安吉可爱表情包东北话十级小王子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安吉可爱表情包 东北话十级小王子 导读:沙溢的儿子安吉是一个东北话十级的小王子,而且沙溢和安吉担任着搞笑担当让人捧腹大笑。下面一起来看看这组关于安吉的表情包。有没有戳到你的萌点呢? 安吉在《爸爸四》里面的表现让观众捧腹大笑,因为东北话十级不是用来看的。下面一起来欣赏东北话十级小https://m.qqtn.com/mipc/157172.html
7.小王子读书笔记(集合15篇).docx该【小王子读书笔记(集合15篇) 】是由【毛毛雨】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王子读书笔记(集合1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https://www.taodocs.com/p-1171832391.html
8.《渣攻都去哪了[快穿]》小麦要发芽晋江文学城校园的小王子5[VIP] 患难见真情。 3233 2016-03-05 10:38:02 82 校园的小王子6[VIP] 回答他的只有急促的喘息,纤细的身体已软倒下去。 4208 2016-03-09 01:12:31 83 校园的小王子7[VIP] 安顺的小模样。 3068 2016-03-09 01:33:00 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098330
9.渣攻都去哪了[快穿]全文阅读(小麦要发芽),渣攻都去哪了[快穿]全本《渣攻都去哪了[快穿]》小说推荐:表妹万福、快穿之打脸的正确方式、女配她一心向道[快穿]、嫁给侯府嫡子、窃欢、灵素入凡记、龙傲天怀孕记、穿成替嫁小炮灰、我与美强惨二三事、被魔王圈养之后、帝台娇、笑看妃乱、逆徒、小外室、与天同兽、与天光、审神者伊之助、我的马甲美强惨、女配吃瓜日常、权宦心头朱砂痣《渣攻都去哪了[快穿]https://www.24vips.com/60625/
10.m.hbmimim.cn/article/20250709六,国产熟妇XXXXXⅩ性Ⅹ交-tunnelescape-心梦AV ,中国胖熊海鸣馆怎么去 七,sm后入惩罚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138-2881-646 加载更多 版本更新 V6.81.16 胡月毛片直播 睡幼女av导航 内射小王子 奶孙性爱 土豆洋学者集中营 结城结弦十大巅峰之作 被炮机椅强制高潮失禁 http://m.hbmimim.cn/article/20250709_19837.html
11.m.hbttbbb.cn/article/20250708软件大小: 792MB 最后更新: 2025-07-08 13:18:23 最新版本: V7.63.35 文件格式: apk 应用分类:ios-Android 双龙+两性+互攻+爽 使用语言: 中文 : 需要联网 系统要求: 5.41以上 应用介绍 一,撸管c鼻视频 ,www.a85a.cc 二,jzz89日本 ,DX-001 幼教老师纯情登场 三,小米租车拍片http://m.hbttbbb.cn/article/20250708_57247.html
12.m.hbksksk.cn/article/20250709宁乡学车小王子楚哥最新章节内容 春菜花织田真子漫画改编番号 日本邪恶真人做爱 萝莉岛VIP 桌角自慰番号封面 美女搞完爽爽免费看外国佬 超乳搜索关键词 kixka带锁露出自慰 m.17173天堂少女入口未成年 新有菜家访电影免费观看 偷情大奶大妈高潮 番号FSDSS-893 http://m.hbksksk.cn/article/20250709_14326.html
13.m.hbaqaqa.cn/article/20250709吃瓜海角真实小王子 chinese xvideos.com小蓝 GV 樱井莉亚最后去哪了 魅魔大姐姐奖励两个不良少年 武藤彩香 理发店 中文字幕 制服白袜 欧美性交Tv 在狭小的宿舍双飞两个熟女-蝌蚪窝|成人电影|91PORNY|九色 侏儒性交tv 风间由美破坏版流出 毕业典礼酒后强奸暗恋女同学小说http://m.hbaqaqa.cn/article/20250709_12711.html
14.重读记:哪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我想过,如果我也流落荒岛,我也许会是那个记者的角色,善于观察,脑子还行;后来,我真的成了一个记者。好,那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荒岛在哪里?(蒋肖斌) 《小王子》不仅是一本简单的童话 第一次阅读《小王子》时,我自认为明白了所有的隐喻,但一次次重读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感同身受。 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220913/fccfba42c44a43e981e6d7f8a6a0acc2/c.html
15.m.hbqqzzz.cn/article/20250708最后的妈妈五花大绑最后去哪了 明里釉人妻在线视频 粟山莉绪无码AⅤ swag91兔子先生 国产Chinese男男boy sHD www.b4k55.com 黄色app.软件.男生女生在床撸管 推荐一个给你们:xinbays(后面记得加.com) tubi人妻 从前桥到东京的岳母 艹丰满白嫩的阳阳 小笠原http://m.hbqqzzz.cn/article/20250708_88957.html
16.m.hbccddd.cn/article/20250708少妇人妻自拍小王子 佐山爱免费看 歆颜mv图片高清大图 欧美打屁股网站在线成人 SONE439无码中文字幕 留学生搜索结果 - AV撸撸 泰国步兵丛林张慧敏绝版写真 亚洲中文字母视频一区二区黑人视频在线 蜜桃m8 ,91免费资源共享总站 url 35w6.cc xhsrt360.vip 魏贞何蕊http://m.hbccddd.cn/article/20250708_84452.html
17.m.hbzzooo.cn/article/20250708那去吧义子们头盔 严佳丽大尺度私拍 bangbros熟女免费 小王子-第一次勾引直男 2 中國 亞洲GV 李彩谭足交 老赵的春天刘芳的三个主要角色 6626丅v 188457·神秘中国 韩国九亿少女网站官网 JuliaAnn无码XXXXXXX .com^O^18馃埐 北岛玲av sone776 xHamsterhttp://m.hbzzooo.cn/article/20250708_86669.html
18.时间都去哪了作文600字(44篇)昨天时间都去哪了,今天时间也还在吗?明天我们还剩下多少个时间? 时间都去哪了,它慢慢地从我们的手中溜走,我们却不知道怎样去抓住它!去珍惜它,去好好的利用它! 小时候我总是对我妈妈说;“我好想快一点长大,时间好慢啊!”如今时间满足了我的愿望,却让我措手不及!它化成回忆深深的存在我的脑海里,时间是如此https://www.chinesejy.com/zw/7661.html
19.个人读后感一天,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名叫《小王子》,因为觉得书名很有意思,所以就买下它。 看了简介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在全国都十分有名,我又接着读下去,小王子是个外星人,他住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每天给他种得玫瑰浇水。后来小王子到别的星球上去旅行,见到很多奇怪的小行星人,直到他来到地球,见到一个飞机坏了的`飞行员,他俩结下深厚的友谊,可是小王子非常想念 http://www.unjs.com/zuowenku/389351.html
20.爸爸去哪儿2之十四小宇宙的养成(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剧评哈哈哈,最喜欢听kimi说不好吃,好孩子说实话!给自己加油,也真是。。。哈哈哈我不要卖冰我要吃。。。哈哈哈。。。拆台小王子。。。 哈哈哈吴镇宇。。。停不下来。。。不知道这广告封了吗。。。哈哈哈哈。。。 每次羊羊羊做任务,我都觉得花花草草很可怜,手法太残忍,他把什么玩意都给摘下来了?完了,杨威还喊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7106527/
21.(多图)全网最全最深度分析:故事线梳理、纸条猜测、疑点整理(更新1、为什么田宫老婆君子也成了怀疑对象;2、尾野为何也曾出现在高知县;3、田宫、黑岛、内山5年前的不在场证明是否能站住脚;4、田宫误杀黑岛前男友的猜想;5、田宫回忆中的那个男人到底是谁(我有证据);6、尾野的宝贝箱子到底藏了什么秘密;7、女主菜奈的衣服本来不在柜子里,为什么会突然出现;8、小护士也是偷渡客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272734/
22.爸爸去哪儿之超神老爸去天榜瞧一瞧小说全本小说下载【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爸爸去哪儿之超神老爸】【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同人文】穿越后的唐帆才发现自己已然是娱乐圈当红艺人,并且还是一个四岁小女孩的爸爸,作为一个单身爸爸,唐帆发誓要成为这个世界的超神老爸。带着女儿加盟《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唐帆和女儿瞬间燃爆了https://b.faloo.com/f/458539.html
23.你去哪儿了作文(通用28篇)太阳升起了,带着强势的光芒升起了。一个年轻人面带旭日的微笑,弯下身,用那双强壮的手挽起了那瘦弱的胳膊。一高一矮,一富一贫,一小一老,太多的不同集聚此处,却异常地唯美和谐。深深地刺痛了,愤怒、羞愧、伤怀。良心,你到底去哪儿了呢?难道我的懦弱成就了你的离去?我不要……https://www.yuwenmi.com/zw/51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