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没有写下读书的计划?
阅读的渴望早已就位
但我们似乎总在忙碌
将阅读之旅一延再延
小编为你邀请了10位
爱读书的浪潮er
让他们读给你听
聆听智慧的声音
开启阅读的世界
《可复制的沟通力》
作者:樊登
朗读者:Tina Hao
阅读内容:
一个人做不了太多的事,想要做些对社会有影响的事情,就一定要与人合作。合作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沟通了。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人认为已经沟通过了。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人折磨人,而是沟通障碍折磨人。
如果一个人淳朴得未经任何训练,他的语言一定是直接的,是自我立场的。因为人的大脑就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容易恐惧,容易焦虑,容易防备。凭本能沟通很容易伤害对方,或者让人认为自私,没修养,火药味浓。你只要想想很多家长在家里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就能理解了:口无遮拦,没有顾忌,兴致所至破口就骂。这就是原生态的沟通方式。
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克己复礼为仁。”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原始的贪婪和恐惧,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这才是沟通正确的打开方式。古往今来很多人总结了大量的沟通技巧和方法。究竟能不能复制呢?我的实践经验是“能”。
很多人说“我嘴笨,天生的。”殊不知能说话、能表达就已经天生会沟通了。沟通的技巧和修自行车的手艺一样,是要学习的。光学还不够,还要练习才行。如果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沟通力都能达到80分,那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会提高很多!我们的事业、家庭和认知水平也会因沟通力的提升而受益。
书籍简介:
樊登老师在本书中提炼出沟通的两大原理,梳理了沟通的十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提升沟通力的方法与技巧,让读者即学即用,成为高效沟通者。
《偷影子的人》
作者:马克·李维
朗读者:张迪
阅读内容:
曾经的我总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别人的世界,到头来才发现我其实是在完善自己的人生,男主总以为他可以偷其他人的影子,知道其他人的渴望,其实那又何尝不是自己想要的呢?偷马科的影子,自己获得自信,偷克雷尔的影子,自己获得爱情,偷小男孩的影子,和自己的过去说再见。偷想象中人的影子,让自己好好活下去。
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你不能这样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而只有他一个人能决定他的人生,你必须顺应适时放手成长,你没有必要一直好过在成长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每个人,即使你成为最顶尖的医生也做不到这样。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牢牢与过去连在一起。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也不是谁的替代品,更不是谁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我只是我,一个会莫名开心又突然难过的疯子,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自己随心所欲,我不会按照任何人的想法去生活。
书籍简介:
故事讲述了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花为馔》
作者:蓝紫青灰
朗读者:Doris Zheng
阅读内容:
吃花,吃的是有趣,吃的是古老中国的风雅。中国人的审美,其实是中国式文人的审美。从最乡村的土地上开出花来,十年寒窗,科举入仕,买田归乡,造园自娱。那些园子是读书人的终极梦想,有田园乐趣,无案牍劳形,赋归去来辞,曰拙政、曰课植、曰网师。
“拙政”是为了灌园鬻蔬;“课植”是课读之余,不忘“耕植”;“网师”干脆就是渔父了。农人的梦想是有一亩三分地,桑梓传儿孙,文人的梦想是有了这一亩三分地,还要在这地上造园筑山、挖池建楼、藏书读书,所谓的“斋居宴坐,玩先天易,对博山炉,纸帐梅花,石鼎茶叶,自奉泊如也”。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翻检古书,游历各地,掌握大量资料,熟知各地花馔习俗,亲身实践,下厨烹饪,从冬末的蜡梅吃到早春的梅花,跟着樱笋宴开,春别夏来,又从盛夏的荷花吃到秋天的菊花,品味古老中国的风雅。
《生活十讲》
作者:蒋勋
朗读者:李锐
阅读内容:
我要强调的是经济文明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平衡的力量。物质与人文是两个极端,我不想从两全其美的角度去思考,我认为人精神上的快乐与物质上的快乐,需要平衡;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我的意思是说,当你拥有一个物质的时候,你要能清楚且不断地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拥有这个物质?譬如说你有一栋房子,住在这栋房子里会让你感到快乐,因为房子提供你生活的安全感,或者提供你视觉上的享乐,你可以看到山、看到水,感觉到周遭环境带给你精神上的满足。这个时候你就是拥有物质。
相反,你买一栋房子的原因,只是因为这个地区要修地铁,房价要涨了,或者是这边的房子值得投资,钱途看好,这就是一种物化。房屋的价值不是由你在主控,你是被物质所拥有的。
如果你读过《小王子》,就会很清楚孩子在形容房子的美,和一个功利的商人形容房子的美,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对于自己要坐卧起居的地方,只是关心价格,我们就不会得到拥有那栋房子真正的快乐。就好像有钱人不一定快乐,如果他只是拥有空洞的数字,他的精神是匮乏的。话说回来,人文与物质的两难自古皆然。
书籍简介:
《生活十讲》是蒋勋经典代表作,历经十年心血,获得金钟奖。书中所承载的,是广阔生活的十个侧面:新价值、新官学、新伦理、新信仰、谈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省思当下社会,为疲惫的现代人找回生活的信仰,内容悲悯却不忧伤,寥寥数语,掷地有声。
《牛虻》
作者: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朗读者:Nancy Li
阅读内容:
牛虻自动站在指定的位置,只是回头望了一会儿绚丽的日出。他再次要求不要蒙住他的眼睛,他那傲气凛然的面庞迫使上校不情愿地表示同意。他们俩都忘记了他们是在折磨那些士兵。
他笑盈盈地面对他们站着,短筒马枪在他们的手中抖动。“我已经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跨步向前,激动得有些颤抖。他以前没有下令执行过死刑。“预备——举枪——射击!”
牛虻晃了几下,随即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打偏了,擦破了他的面颊,几滴鲜血落到白色的围巾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盖的上部。烟雾散去以后,士兵们看见他仍在微笑,正在用那只残疾的手擦拭面颊上的鲜血。
“伙计们,打得太差了!”他说。他的声音清晰而又响亮,那些可怜的士兵们目瞪口呆,“再来一次。”
书籍简介: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主人公因被革命同志误解,佯装投河自尽,奔赴南美。13年后,当他带着一身伤残重回故乡时,苦难的经历已把他磨练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参与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并为之献出了生命。
《心流》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朗读者:李烨
阅读内容:
了解心流有什么用,可能你会发现,现代人总是处在两种不幸福的状态,不是因为生活平淡而觉得无聊,就是因为压力太大而焦虑。而心流理论,恰恰能够对抗这些不幸福的体验。
因为米哈里发现,专注能够带来幸福感。所谓的心流,说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就是人们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候,那种沉浸其中的忘我状态。这个词英文是 flow ,流动的意思。你看,用它来表示那种水到渠成的心理感受是不是很形象,它就像海底看不见的洋流,只要专注地保持浮力呆着,水流就能带着你在海底畅游。
米哈里观察了很多顶级的艺术家、运动员、作家、主持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其实你肯定也有过心流体验,比如画画、下棋、上网、打游戏的时候,当你忘记时间、忘记吃饭、忘记上洗手间,就已经处在心流状态。
书籍简介:
“心流”是过去三十年最引人入胜的心理学概念之一,本书围绕三个名词层层开展,分别为“幸福”、“最优体验”(即心流)、“精神熵”。心流不仅使用在心理学中,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中都可以产生,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成长。
《三体》
作者:刘慈欣
朗读者:Lala Lee
阅读内容:
就在叶文洁阅读三体世界的信息时,作战中心正在召开另一次重要会议,对被夺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研究。会前,常伟思将军说:“请同志们注意,我们的会议现在可能已经在智子的监视之下了。以后,任何秘密都将不复存在。”
他说这句话时,周围还是熟悉的一切,拉下的窗帘上摇曳着夏天的树影,但在所有与会者眼中,这个世界已经不同于以往了,他们感觉到了一双无所不在的眼睛盯着自己,在这双眼睛下,这个世界已经无处躲藏。这感觉将缠绕他们一生,连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无法逃脱。人类要经过许多年,才能在精神上适应这种环境。
就在常伟思说完这句话的三秒钟后,三体世界与地球叛军之外的人类进行了第一次交流,这以后,他们就中断了与地球三体叛军降临派的通讯。在所有与会者的有生之年,三体世界再也没有发来任何信息。
这时,作战中心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那个信息,就像汪淼看到了倒计时一样,信息只闪现了不到两秒钟就消失了。但所有人都准确地读出了它的内容,它只有五个字——你们是虫子!
书籍简介: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中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战略》
作者:劳伦斯•弗里德曼
朗读者:Jason Zhang
阅读内容:
战略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可能操纵并塑造环境,抑或只是成为不可抗拒力量的受害者。弗里德曼在书中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环境生来具有不可预知性——由于偶发事件、对手干扰或盟友失误——使得战略既具挑战性,又富戏剧性。
在此过程中,战略要不断的重新评估终极目标在内的所有的情况,而进行一系列探索,任何国家都需要接二连三地预测事态的发展,任何国家也只是在一系列的前行中摸索前行。这本书很值得大家阅读。
书籍简介:
劳伦斯·弗里德曼在这本书中,运用其一贯极富吸引力和洞察力的描述,通过浩瀚的战略思想史,讲述了战略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
《大家小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朗读者:于彤
阅读内容: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非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
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小呢?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大家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很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大家小书”的开本也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的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
书籍简介:
《大家小书》系列丛书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整齐地展示学术成果;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读者眼界,一窥学术堂奥,典雅而大方,对于爱好文史的读者来说,养眼且怡心!
10
《给年轻人的忠告》
作者:稻盛和夫
朗读者:Eileen Yang
阅读内容:
你可以消沉,也可以抱怨,甚至可以崩溃,但不能丧失自愈能力,一定要学会及时止损,人生不一定要赢,但请不要输给过去的错误和愚蠢。
人生是自己的,所以要为自己而活,好好爱自己,无论身处何方都要试着去做环境的主人,不负生活,不负自己。
书籍简介:
本书以稻盛和夫的人生智慧为主旨,融合当下年轻人最易触及的困惑进行系统阐释,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一套更具实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