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二战中神秘消失于天际,却留下了令人着迷的星辰与玫瑰

1942年开始,圣埃克苏佩里就不断向大家说再见。他在纽约见到弗勒里时就曾说:“如果我消失了,你可以肯定的是,我没有遗憾。”1943年,他也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不会在乎死去。”

但即使如此,圣埃克苏佩里失踪后,人们仍不愿相信他的离开。

斯泰西·希夫在《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圣埃克苏佩里传》中写道:“虽然圣埃克苏佩里可能不会料到自己能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但我们一点也不清楚他是否真的失去了活下去的意愿。他越来越绝望,越来越容易情绪爆发。到了1944年,他不再是1930年代思想开明的辩证学家,也不再像创作《风沙星辰》时那般高尚而神秘,但他的一生都贯穿着一声不满的长啸。他也毫不羞于拥抱未来。”

当然,人们也会有另一种残酷而浪漫的想象:“为法国而死符合圣埃克苏佩里的原则,符合人们对拥有他这样多半背景的人的期待。”

再没有一个作家,能像圣埃克苏佩里的告别这样仓促突然,却又莫名浪漫,将传奇人生赋予一个更传奇的结局。

这位法国作家创造了迷人的《小王子》,被译成300多种语言,是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籍。作为法国巴黎先贤祠里的一员,他与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人比肩。为他立传者数不胜数,普利策奖得主斯泰西·希夫的这本《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圣埃克苏佩里传》,参考了大量资料,包括圣埃克苏佩里的日记和信件,并访谈了其众多亲友,重现其一生。

希夫在序言中这样概括了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生——“有一本百科全书用两个词很好地概括了他出生时的困境,‘赤贫贵族’。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第一份工作是卡车销售员。后来他成了一名飞行员,并出版了人生第一部小说。随后五年,他失业了,只能勉强糊口。1939年,圣埃克苏佩里摘得美国书商协会的国家图书奖,同年凭借《风沙星辰》获得法兰西学术院小说大奖;他似乎即将踏进法兰西学术院的殿堂。然而,五年后,由于政治立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由于缺乏政治立场,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并自此蒙羞居住在阿尔及尔,满心悲伤,作品也受到审查。也正是在那一年,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踪,是伤亡人员中最著名的法国作家,时年44岁。”

突然离去让人们对圣埃克苏佩里更加着迷,“如同对一切夭折的人与物,如玛丽莲·梦露,又如泰坦尼克号”。

▲圣埃克苏佩里

1909年,圣埃克苏佩里随家人迁居勒芒,进入气氛沉闷的教会中学读书,这让他倍感压抑。1912年,圣埃克苏佩里常在学校附近的机场流连,结识了飞行员魏德林,并第一次被后者带着飞上天空。

1919年,圣埃克苏佩里投考海军军官学校,却因为不愿意回答民族主义的陈词滥调而未被录取。1921年应征入伍,被编入斯特拉斯堡第二飞行大队,任修理工。与此同时,他省吃俭用参加民用航空公司的飞行训练,获得了飞机驾驶员合格证书,但首次驾机便因发动机故障险遭意外。1922年,他获得军事飞行员合格证书,驻扎于卡萨布兰卡等地。

1925年,因为在一次飞行事故中受伤,圣埃克苏佩里退役,但仍在闲暇时驾机飞行。1926年,他开始写作,在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便是《飞行员》。

▲电影《小王子》剧照

圣埃克苏佩里完美驾驭了两个职业,正如书中所言:“一名飞行员如何成为作家,如何能像圣埃克苏佩里一样,写出如此抒情的作品?一位贵族何以担任空中邮差?两个职业都不含有预先确定的因素,并且对于一个同时涉足文学和航空两个世界的人而言,两者的交集比他希望的更少——尤其是在年代的法国。通常来讲,这两个职业并不很搭配。作家与日常经验保持一定距离,他的任务是重铸经验;飞行员的工作特点是高度的即时性、完全的在场。作家可能重塑事件,而飞行员必须敏捷地适应事件。于圣埃克苏佩里而言,这两个职业——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生活和作品——难解难分。”

此后,他加入拉泰戈埃尔航空公司,与一众伙伴一起开辟了从法国图卢兹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和塞内加尔达喀尔的邮政航线,他本人也成长为相当出色且敬业的机师。在驻扎摩洛哥期间,他完成了多次空难救险任务,并在一个个夜晚伏在两只汽油桶架着木板搭成的“桌子”上,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南线邮航》。

1931年,圣埃克苏佩里的第二本书《夜航》出版。1933年,法国合并各家航空公司,成立法航,圣埃克苏佩里受聘负责业务宣传。

冒险在他的生命中如家常便饭。1935年,他曾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70个小时完成巴黎到西贡的航程,打破原有纪录。但因飞机发生故障,他只能迫降在开罗附近的沙漠中,在绝望中跋涉五天五夜,才被人救出,这也成为后来写作《小王子》的素材之一。

1938年,他从纽约飞往危地马拉,但返航时发生事故,飞机摔毁,他也身负重伤,在纽约养伤期间创作了《人类的大地》,这本书随即获得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美国随后出版了此书的英文版,易名为《风沙星辰》,也就是与《小王子》齐名的圣埃克苏佩里代表作。

1939年,圣埃克苏佩里火线入伍,身体已经不适合应征的他原本担任技术教官,但却主动任飞行员,从事空中侦察。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开始创作《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手稿

法国沦陷后,圣埃克苏佩里退役,1941年起侨居纽约,潜心文学创作。1942年,他的《战区飞行员》出版英文版,书名为《飞向阿拉斯》。这本书占据美国“最佳畅销书”位置长达半年,也被视为对《我的奋斗》的最有力回击。

▲圣埃克苏佩里

这最后一次飞行充满了未解之谜。那天是一个飞行的好天气,前一天晚上,圣埃克苏佩里通宵夜饮,没有睡过。清晨做完弥撒,他吃了早餐。尽管多年飞行和事故让他伤痕累累,还伴有经常的偏头痛,但他拒绝了别人的替飞,因为这是他的最后一次飞行。在登机前,他让友人帮忙转交一只放着手稿的手提箱。起飞后,他再也没有回来。

没有人知道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的飞机去了哪里。在那天早上,德军在该地区没有击落任何一架飞机。此后的几十年间,人们想尽办法寻找飞机残骸,有过各种传言与发现,但终无定论。

书中写道:“他的死亡之谜在《小王子》中有精准的预示——主人公观看了44次日落,这也使得他的死愈加扑朔迷离。除此之外,还有对他的颂悼之词:虽然圣埃克苏佩里已逝世50多年,他的时代却一直延续至今。靠着众多善于言辞的朋友,他活了下来。这些朋友几十年来的赞美如同一场雪崩,在其重压之下,他的形象变得扁平。这场雪崩自然又引发了下一场:一些人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地提醒我们,圣埃克苏佩里是人,不是神。贬低他的人不过是充当了狂热崇拜的护卫者,反而突显了圣埃克苏佩里其人;他们只是纠缠于传说,而这些传说现在使得作家备受其苦。“

消失于天际的圣埃克苏佩里,是第一个从天空视角探索人生的作家。他首先是一个飞行家,机舱就是他的书房。他以上帝视角俯瞰大地,深知险峻高山、浩瀚海洋、无尽荒漠才是地球的大部分,因此洞悉人类的渺小与文明的脆弱。所以他并不认为人生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人的价值完全来自后天。也正因此,萨特才将圣埃克苏佩里的《风沙星辰》视为存在主义小说的滥觞,海德格尔将《小王子》称作最伟大的存在主义小说。

▲电影《小王子》剧照

《小王子》是童话吗?它只是以童话为包装的人生寓言。在二战那个人类历史上最惨痛、文明被践踏的时刻,圣埃克苏佩里用《小王子》告诉世人,文明是何等脆弱,人类又该如何呵护文明。小王子的太空旅行,也不仅仅是追寻爱与理想的过程,而是“人何以为人”的思考。

至于圣埃克苏佩里本人,他就像小王子一样,遨游于天际,直至生命终结。正如有人所说:“尼采与康德设计了一种道德,用激扬优美的文章宣扬,惟有圣埃克苏佩里在危险与充实的人生中身体力行。”

THE END
0.传递爱与光明(译者·书)国际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圣埃克苏佩里流亡美国。《小王子》正是他在流亡期间用文字和画笔创作的童话。面对祖国沦陷,在深沉的痛苦、失望与迷惘中,同时又怀着最美好的希望,他将自己对世界、对人世、对生命的种种审视与解读,写进了作品。 1944年,在将《小王子》的手稿与图画交给出版商后,圣埃克苏佩里再次踏上征途https://world.people.com.cn/n1/2023/0424/c1002-32671768.html
1.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背后的那个男人1998年有一位渔民在海里打捞了一块手表上面刻着:“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龚苏萝)-C/O雷纳尔和希区柯克公司-美国纽约第四大街386号”。这证明着手镯的主人是圣埃克絮佩里而他早在1944年二战期间作为法国飞行员对抗德国纳粹,于一次飞行任务中坠机死亡仅44岁 https://www.douban.com/note/862967051/
2.《小王子》很简单,但圣埃克苏佩里并不简单世界文坛《小王子》很简单,但圣埃克苏佩里并不简单 出版70多年来,《小王子》已被翻译成三百多种语言,销量仅次于《圣经》。2021年6月29日,是“小王子之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诞辰121周年纪念日,我们摘录最近出版的《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圣埃克苏佩里传》中的序言部分,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拟。该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21/0630/c404091-32144475.html
3.童话里暗藏梦想的“小王子”提起他,人们一般都会想起他风靡全世界的童话作品《小王子》。其实,除了创作小说,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经历也同样精彩:他曾向往冒险,梦想成为飞行家;在二战时期,他还是反对纳粹的急先锋。此外,他还是因感情不顺而向往自由的童话王子。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了解一下。 https://m.allhistory.com/ah/article/5ede09acfcd35600018ecd62
4.《小王子》的由来文史本文选自黄荭译《小王子插图百科全书》(克里斯多夫·吉利安著),经出版方授权,交由《文汇报·笔会》首发。图为法文版内页的圣埃克苏佩里。 传记和人物原型 《小王子》并非空中楼阁,故事源于作家的生活。它从作家的经历、结识的人以及童年的回忆中汲取灵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109/c419387-31540478.html
5.《小王子》之父的狗血婚姻打住!对于“《小王子》之父”、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来说,现实其实是这样的:不经历创伤,怎么写得出鸡汤。 故事里让小王子朝思暮想的玫瑰确有其人,原型就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妻子康苏罗。不过,这两人的故事就没有电影里那么美好了,用四个字来总结就是:累觉不爱。有人整理了一份“小王子催泪语录”,并号称“爱过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28764/discussion/61267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