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作家精神的轨迹。
——苏童
少年时,有哪些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启蒙读物?是否在长大以后,还会选择重读呢?
在近期播出的《我在岛屿读书2》中,作家祝勇来到岛屿书屋,与余华、苏童、程永新、阿来一起重返少年时代,分享各自最喜欢的读物、那些对他们影响深远的读物。
行动派作家:圣埃克苏佩里
作家阿来讲述了《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奇幻人生经历。他曾坠入撒哈拉沙漠并徒步走到埃及。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写作的题材、风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圣埃克苏佩里不同于很多作家,他是法国的传奇飞行员。在当时飞行员是很吃香的职业。
他在一次飞行中出了事故,撞在山上,九死一生。不幸的是他的同伴遇难了——《夜航》可以说是圣埃克苏佩里为了纪念同伴所作。
中篇小说《夜航》,圣埃克苏佩里的成名作,推出时就由安德烈·纪德作序,曾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1932年于美国出版时,被誉为“经久不衰的现代经典”;1933年同名电影《夜航》上映。
漓江版《南方邮航》收录《南方邮航》与《夜航》两部作品。《南方邮航》写的是飞越非洲沙漠的故事,《夜航》写的是夜间飞向阿根廷的经历。在天空之上翱翔,是孤独寂寞的,却又是神圣伟大的,这是关于勇气与责任、选择与放弃的故事。
[法]圣埃克苏佩里 著
李玉民 译
安德烈·纪德在《夜航》序言中写道:
我喜爱圣埃克苏佩里的第一本书,但是更爱这一本。在《南方邮航》中,飞行员的回忆记述得准确而扣人心弦,交织着一种情感的心路,便拉近了主人公同我们的距离。啊!那么温情脉脉,让我们感到他充满了人性,极易受到伤害。
《夜航》的主人公,当然没有非人性化,但是升华到一种超人的品德。我认为在这部感人的作品中,尤其令我激赏的是其高尚。
人的软弱、无助、颓丧,我们也熟知了,当今文学揭示起来煞是得心应手。然而,我们尤其需要别人向我们描绘的,则是由紧绷的意志力而达到的这种自我超越。
……
本书的每一个人物都赤诚地、全心全意献身于自己应尽的职责,献身于这种危险的任务,唯其完成任务才能获得幸福的安恬。
……
我可以将昆顿的书(我远非总是赞同)凝缩为一句格言,作为下面这段引文的题词:人勇敢如爱一样,深藏不露。
我说不准什么时候,近来几个月工作太繁忙了:寻找失踪的同事,抢修坠落到有争议地区的飞机,还有几趟达喀尔航线。
最近我又有一个小小的业绩成功了:为了抢救一架飞机,我和一名机械师同十一个摩尔人共度两天两夜。各种各样严重的危险迹象。我头一次听见子弹从我头顶呼啸而过。我终于了解我碰到这种境况会是什么状态:比摩尔人冷静多了。不过,我也理解了一直令我诧异的观点:为什么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将勇敢置于品德的最后一级。勇敢不是由多么美好的情感构成的:一点点狂热、一点点虚荣、十分固执和一种庸俗的体育乐趣。尤其人体力量的激发,就跟勇气毫不搭界了。敞开衬衫,叉开胳膊,可以扬眉吐气。这主要是一种快感。这种架势如果是在夜晚拉开,那就未免觉得愚蠢透顶了。我永远也不会赞赏一个一味勇敢的人。
在《夜航》之后写作风格发生了变化,圣埃克苏佩里开启了飞往越南的航线。他开始写随笔《人的大地》,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短短四五百字的卷头语,就表明了他开悟的历程:
“大地教会我们认识自身”;
“农民劳作时,一点一点捕捉到大自然的一些奥秘,从中悟出的真理具有普遍意义”;
“飞机,作为航线的工具,也把人搅进所有这些老问题中了”;
“夜海茫茫,每处灯火都标志着一种思想意识的奇迹”……
最后一章讲述了他在火车三等车厢里所见的情景。面对变成两团泥似的一对夫妇,他发出一声感慨:“一只年迈的动物仍保持其风采,而人的漂亮形象,为什么就毁得面目全非了呢?”
全文收笔,称得上格言警句:“唯独大写的灵气,如果吹拂了泥胎,才可能创造出大写的人。”铿锵有力,宣示了他未来作品的精神主旨。
《人的大地》 散文集,再现了作者和他的亲密战友的几次惊心动魄的历险,展现了迷人而又残酷的天空与沙漠的奇景,表达了作者对“人及其生活的大地”的深沉思考。
1935年,圣埃克苏佩里于利比亚沙漠坠机,拍下飞机残骸照片。四天后徒步走出利比亚沙漠,奇迹幸存。风格一变,圣埃克苏佩里完成了《小王子》的创作,这本书看起来这么单纯,这么优美。
《夜航》《人的大地》《小王子》三部作品创作于圣埃克苏佩里不同的人生阶段。他总是在行动——在行动中收获各种人生感悟,再变成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