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不过是沈敬东以特有的幽默,回应世界的方式。
幽默的艺术路径
2004年从南京到北京,这是沈敬东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开始在当代艺术界声名鹊起的一年。与很多60后艺术家经历的时代浪潮不同,沈敬东在创作上没走过“弯”路,也没吃过“苦”。他的标志性的人物形象,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在艺术界立足了。
沈敬东《小王子》
布面油画 70x50cm 2014
圆,这样简单的一个字,恰是沈敬东作品中人物的高度概括。然而,这样简单的一个字,却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说文》中说“圆,全也”,《吕氏春秋·审时篇》中说“圆乃丰满也”,圆即圆满、周全、完备等之意。
有趣的是,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沈敬东作品中找到佐证。东方人眼中的圆满,西方人眼中的可爱,其实都没有偏离艺术家想要传达的精神——以孩童的视角看世界,多一些快乐。
沈敬东《兄弟》
布面油画 100x120cm 2012
北极熊画廊
9月15日,北极熊画廊北京空间开幕的沈敬东个展“这世界缺点幽默”,正是艺术家以“幽默”对世界做出的回应。幽默不止于嘴角的上扬,以及开怀的笑声,那些以智慧为底色的幽默,是生活中的乐趣和回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研究表明,大脑中存在一个专门识别幽默的特定系统,这个系统由颞叶、枕叶和顶叶之间的连接区域组成,负责检测并解决不协调的问题,从而产生幽默感。幽默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文化差异、语言游戏等方面找到素材,也可以是一种自我解嘲、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与反思。
沈敬东个展“这世界缺点幽默”
艺术批评家格利高里·居阿努-达曼斯认为,沈敬东作品完全扎根于后现代主义,没有时间、价值和起源的一脉相承,没有本土工业化和商业化历史的白话文化和知识分子的博古通今文化,它们或许更多与绘画、文学、大众图式有关系。
不难发现,沈敬东作品中的亲近感,与人物的真实性密切相关,每个人都能找到与自身的关联,在题材选择上他有意寻找这种熟悉感。后现代主义中,对真实视觉的再造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法。
沈敬东个展“这世界缺点幽默”
沈敬东《国际玩笑鲜花版4》
布面油画 100×80cm 2024
沈敬东《国际玩笑鲜花版5》
布面油画 100×80cm 2024
以“国际玩笑”系列为例,从早期系列中拿着枪的人,到现在拿着鲜花的人,从视觉上的直观到素材上的隐喻,这种当代艺术史中常见的转换手法得以再现。1969年,小野洋子和约翰·列侬最著名的作品是将蜜月旅行变成行为艺术的“床上和平运动”,他们依偎在床上,公开抗议越战。沈敬东完成这一艺术手法转换的方式,正是幽默。
沈敬东《国际玩笑鲜花版6》
布面油画 100×80cm 2024
作为暂时的“意义脱轨”,以轻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让人在笑声中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获得生活的勇气和能量,这是沈敬东选择的幽默的路径。
艺术创作,不过是沈敬东以特有的幽默,回应世界的方式。
深挖简单的快乐
《艺术栗子》见到沈敬东时,除了外形上与作品中的形象有相似之处,更为重要的是二者传达出一致的精气神。艺术创作中的心象,在他笔下形成和谐统一。
艺术家沈敬东
沈敬东《受伤的英雄》
布面油画 50×60cm 2024
从艺术履历来看,沈敬东是幸运的,他自己也说“赶上好时候”。这或许也是作品中快乐的来源。2005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突飞猛进之时,他幸运地赶上了这趟“快车”。2006年在北京举办个展,2007年去香港举办个展,2008年去纽约举办个展,短短三年已经进入国际艺术市场。
彼时,沈敬东的藏家很多是外国人,这也与他早期所选择的人物对象有关。从1995年便研究新的语言,从萌芽到成型经过十多年的沉淀,他持续进行着形式语言上的酝酿、修正和构建。从“英雄”系列到“包扎”系列,正是他早期从事舞台美术工作中的切身感受。
沈敬东香港个展现场
沈敬东纽约个展现场
沈敬东的人物有着犹如瓷偶般的光泽,大量使用明亮的饱和色,写实的身体被圆润的肢体支撑。几乎没有直线和直角的画面,巧妙地支撑起画面的平衡和重量。这种对体积的探索,只是沈敬东传递幽默的一种方式。
他笔下的人物没有悲伤,无论面对风霜雪雨、酸甜苦辣,都饱含着对未来的微笑。在油画艺术中,笔触是表现画面纹理和质感的重要因素,大量使用平涂的方法,正是为了消除情绪。
沈敬东个展“这世界缺点幽默”
沈敬东《小小宇航员》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24
沈敬东《北京娃》
布面油画 直径60cm 2024
在油画创作中,蓝色底子的处理是基础且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整体色调和氛围。此次展览中有很多蓝色底,沈敬东的蓝是快乐的,甚至有些直白,这正是他所强调的简单的快乐。
正是因为这种传递快乐的朴实的念头,沈敬东成为最早一批跨界的艺术家。究其原因,因为大家看得懂,并迅速共情。2008年他已经登上时尚杂志,作品被很多名人收藏,进而从绘画到雕塑、从版画到衍生品,沈敬东的名字迅速“破圈”,成为跨越多种媒介和多元圈层的艺术家。
沈敬东《迎客松》
布面油画 120×150cm 2024
相比于“讨喜”的沈式风格,艺术家选择的绘画对象,以及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核才是打动人心的关键。“我理解的幽默是艺术家骨子里的,不是搞笑,而是会心一笑。我创作的主线就是对人的关注,人来到世界,就会有疑问。”沈敬东对《艺术栗子》说。
从室外回到室内
艺术家对于关注点的选择,来源于个人性格,也与阅历和经验息息相关。30岁时便确定了语言风格,并不断向内深化,这既依赖于艺术家扎实的技术,也依托艺术家自身对创作的追求。
沈敬东《受伤的兔子》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21
1991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时,沈敬东便获得刘海粟奖学金。之后在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增加了对戏剧的感受力。最终选择将历史长河中重大题材幽默化,这是艺术家选择的艺术转换方式。
有人说沈敬东的作品像捷克文学,有一种乐观的悲观主义。在他的作品中,玩笑和幽默一直是最为鲜明的艺术个性化特征。表面上荒诞不经的自嘲和反讽,喜剧中的荒诞和虚构,背后往往是最为真实的社会现实。
沈敬东个展“这世界缺点幽默”
沈敬东《小王子》
布面油画 50×60cm 2024
沈敬东《小王子 No.1》
布面油画 37×33cm 2024
与其说艺术家自己挖掘主题,不如说是被历史推着走。“小王子”系列的起因是收到粉丝邀约,请他为音乐剧《小王子》设计海报和相关作品,由此也开启了至今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
如何在创作中保持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这对艺术家而言才是最大的挑战。沈敬东在画作中呈现的明朗、天真,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他曾说“小王子”是自己的代言人,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2012年的“包扎”系列、2014年的“小王子”系列、2016年的“国际玩笑”系列、2018年的“新闻联播”系列、2020年的“百家姓”系列、2022年的“聚会”系列,最近十年以来,沈敬东以每两年增加一个系列的方式,不断拓展创作题材的边界。
沈敬东《美杜萨的秘密》
布面油画 200x150cm 2021
“聚会”系列从室外走回室内,回到艺术家最为私密的工作室,呈现了每次聚会的瞬间。这种观察视角随着创作的推进而转变,也是艺术家逐渐回归到内心世界的体现。
在近些年的作品中,艺术家持续推进观念和技术的迭代。加重雕塑感在平面绘画中的运用,形成极具辨识度的“雕塑绘画”,从早期对人物体积的探索,到对平面绘画空间的探索,沈敬东从未止步。
沈敬东个展“这世界缺点幽默”
沈敬东《十二生肖之鸡》
布面油画 40×50cm 2023
沈敬东《十二生肖之蛇》
布面油画 40×50cm 2023
“我画画,是因为我喜欢画画,从小就喜欢。我的作品首先是自己要喜欢,当然你的喜欢也非常重要。”沈敬东对绘画出发点的表述直白且真诚,就像他的画面一样,不难懂,但只有真正看懂了才能会心一笑。
2004年起“北漂”至今,正好20年。到北京之前,沈敬东盼望着能够有创作上的自由,现如今他都做到了。“这20年是我最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沈敬东对《艺术栗子》说。
文字|顾博、罗自立
图片|北极熊画廊、沈敬东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