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草之四:施耐庵和他的《水浒传》

此文写于2001年,是为《水浒传》写的序。

书边草之四:施耐庵和他的《水浒传》

梅庆吉

出现在元末明初的《水浒传》,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不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作为一部永垂不朽的著作,也是学者们永远研究不完的课题。

(一)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中,有一些历史上实有其人,正史野史上都有记载,但都比较简略。宋王偁《东都事略》载:“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陷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卷十一《徽宗纪》)该书又记载说,侯蒙看到宋江势力强大,就向徽宗皇帝建议招降,说:“宋江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敕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卷一百三《侯蒙传》)同书还说宋江战败后曾投降张叔夜。(卷一百八《张叔夜》)在一本书中,就有这么多的记载,足见影响之大。在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宋方勺《泊宅编》、宋杨仲良《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宋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宋洪迈《夷坚志》以及《宋史》等史料中都有一些零星记载。综合起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宋江起义的声势很大,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今天的山东、河南、河北、江苏一带,多次打败官军,对宋王朝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于这支起义军的结果,则众说不一,有的说被官军招降,有的说战败投降,有的说招安后参与了征讨方腊,等等。

鲁迅说,由于这支起义军声势很大,流动的地区很广,所以便有“奇闻异说生于民间,辗转繁变,以成故事,复经好事者掇拾粉饰,而文籍以出。”(《中国小说史略》)他们的传奇故事,是当时的“说话人”不肯放过的素材,因此,宋江等人的生动故事,便在“瓦舍勾栏”里流传开来。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中就记有《石头孙立》、《戴嗣宗》、《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篇目,这只是见到的记载,事实上的篇目远不止此。

宋末元初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载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中),首次记载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龚开在自序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少年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为。”说明当时宋江的故事已广为流行。故事一旦进入“街谈巷语”,那就一定会进行虚构与夸张,使之有声有色,随后便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

比较完整记载了梁山故事的,是《大宋宣和遗事》。这是一本节录宋代历史故事传说而成的书,基本上属于故事梗概,其中有一部分是专讲梁山聚义的。就有关梁山泊聚义的故事梗概来看,差不多包括了《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如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败呼延绰以及受招安等,其中也写到了四大奸臣和徽宗皇帝私通李师师的事。宋末元初的童瓮天所写的《瓮天脞语》记载,起义者已由原来的三十六人扩大到了一零八人,根据地也由太行山改为山东的梁山泊。到了元代,又出现了一些以李逵、宋江、武松、燕青、张顺、张横、花荣、王英为题材的杂剧。

丰富的梁山故事传说和梁山戏剧,都为《水浒传》的成书产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说法:(1)罗贯中著,(2)施耐庵著,(3)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持此说的还有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他们都认为《水浒传》为罗贯中所著。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认为是“施某”所作,他说:“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余偶阅一小说序,称施某尝入市肆,紬阅故书,于敝楮中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演义》。”而明高儒《百川书志》就直接说:“《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关于《水浒传》作者的资料,早期的主要就是这些。由于语焉不详,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后来在江苏兴化发现了大批有关施耐庵的资料,使《水浒传》的作者问题才逐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在兴化对施耐庵家事的调查,前后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在1952年,第二次是在1962年,第三次是在1981年底至1982年初。这三次调查,发现了大量有关施耐庵事迹的材料,主要有:《施耐庵墓志》、《故处士施公墓志铭》、《施氏族谱序》、《施氏宗祠建立纪述》、《施氏世系》、《施耐庵传》、《施耐庵神主》、《施耐庵墓记》、《耐庵小史》,以及《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施氏长门谱》和写有“子安”的残碑。这些材料公布后,学术界展开了热烈讨论。对这些材料,全盘否定者有之,强调慎重对待者有之,全盘肯定者有之。至今,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看法。根据以上材料,刘冬先生对施耐庵的生平作了这样的概括:“施耐庵原籍苏州,生于元贞二年(1296),舟人之子,十三岁入私塾,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或三十岁中举,三十五岁中进士。三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七十一岁或七十二岁迁兴化,旋迁白驹镇、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七十五岁,为洪武三年(1370)。”(见刘冬《施耐庵生平考》一文,收在《施耐庵研究》一书中)当然,就这些材料来看,相互之间抵牾之处很多,但在一地出现这么多相关材料,应该说不是偶然的事情。

弄清楚了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下面还需要弄明白的是施耐庵与罗贯中之间的关系。最早指出施、罗师生关系的,是明朝的胡应麟,可因他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人们对他的说法一直是是信非信。而这一说法,却在新发现的王道生写的《施耐庵墓志》里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他说:“盖公殁于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又五。届时余尚垂髻,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炧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由于很多人怀疑此文的真实性,加上文中所说的事情又明显有悖于已有的定说,因此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也有人考证出罗贯中长于施耐庵,因此师生之说不成立。关于二人合作《水浒传》一事,也有不同说法。金圣叹认为后三十回或后五十回是罗贯中“狗尾续貂”,被他腰斩掉了。有人则根据《百川书志》中说的“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的说法,认为当是施耐庵原作,罗贯中润色。对此,刘世德先生说:“明人的题署,已知的最早的有二,一是高儒《百川书志》所纪录的'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一是北京图书馆藏残本('嘉靖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所题署的'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所谓'的本’,即'真本’;'集撰’则含有'撰写’之意。这表明,施耐庵是作者,是执笔人。'纂修’可释为'编辑’,和'编次’是一个意思。这等于说,罗贯中是编者、整理者。因此,第一,施耐庵的著作权应该得到不含糊地承认;第二,罗贯中参预了创作,是施耐庵的合作者,应该得到公正地对待。”(引自刘世德为北方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水浒传》写的前言)

(三)

《水浒传》的版本是比较复杂的,归纳起来看,大致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其“繁本”与“简本”的区别,主要看文字描写的细腻还是简略,不是看故事情节的多少。现存的百回本,均属“繁本”系统,其特点是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比较完整,但比“简本”少了征田虎和王庆两部分内容,所以又称“文繁事简”本。而一百零四回本、一百十回本、一百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均属“简本”系统。其特点是文字简略、粗糙,缺乏细节描写,比起“繁本”来,可读性较差,但内容比“繁本”多,所以又称“文简事繁”本。后来杨定见在百回本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简本”改写的征田虎、王庆的内容,这就是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全传》,这是《水浒传》的版本中故事最全、可读性最强的一个本子,所以有人把这个本子称为“事文均繁”本。

“繁本”也好,“简本”也好,表现的主题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忠”和“义”,“排座次”之前主要表现“义”;受招安之后,替朝廷征剿贼寇,主要表现“忠”。而金圣叹则力排梁山英雄的“忠义”之说,在他看来,梁山英雄是“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恶物”,是天下“共击”“共弃”的,怎么可以加上“忠义”的名目?因此,他把后五十回(或三十回)诋之为罗贯中“狗尾续貂”,一刀斩断,使故事致“排座次”戛然而止,随后他又加了一个“卢俊义惊恶梦”的尾巴。他还根据自己的观点,对书中的文字,做了大大小小的修改。排除金圣叹对农民起义的诋毁不论,从艺术的角度看,截止于农民起义的高潮,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段落。同时,金圣叹还加进了许多独到而又精辟的评语,深刻揭示了《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对一般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使金批《水浒》在《水浒传》的所有版本中,成为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一种,为《水浒传》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金批《水浒》”随之也成为《水浒传》版本中的一个特殊版本。《水浒传》的火暴,与金批关系极为密切。

(四)

洋洋洒洒百多万字的《水浒传》,描写了农民起义从发展、壮大到失败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待农民起义内心世界的矛盾。小说满腔热情地歌颂和赞美了农民起义,从晁盖小聚义到梁山大聚义,以及后来的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写的最为有声有色,基调是昂扬向上的,最令人鼓舞的。那是因为梁山好汉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为民除害,这就是多少年来《水浒》最为打动人的地方。梁山聚义,充分体现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但是,这样一支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队伍成长起来了,壮大起来了,何去何从,这大概是作者最费脑筋的问题。历来农民起义,其结局无非如下三种:一是被朝廷打败,自消自灭;二是胜利后起义领袖当上了新皇帝;三是投降朝廷,去镇压其他的农民起义,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朝廷从中渔利。《水浒传》的作者,为梁山起义选择了第三者。他在《水浒传》前面冠上“忠义”二字,“忠”在“义”上,就反映了他的这种倾向。这就像阮小五在一首歌中唱的:“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贪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作者的这种倾向,充分体现在宋江这个人物的塑造上。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出后,由于没有把宋江描写成投降派,受到了一些人的激烈反对。因为梁山这支轰轰烈烈的起义大军,就是葬送在宋江手里的。而在《水浒传》中,宋江又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一个人物。作品中,宋江是一个“济人贫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的仗义疏财的人物,所以人称“及时雨”,又称“孝义黑三郎”。他能够“担着血海般的干系”,私放夺取生辰纲的晁盖,又为了维护他与梁山的关系,杀了阎婆惜。这种行为,在江湖上赢得了好名声。但在宋江的心目中,“孝”比“义”更重要。他在进入官场之初,就与父母告了忤逆,分户另居。因为他知道官场常有不测风云,一旦有事,以免连累。这是出于孝心。另外他在大闹清风寨之后,无路可走,才打算上梁山,可是半路被父亲的一封假信诓骗回去。这充分说明,宋江把“孝”放在“义”之上。而“忠”又放在“孝义”之上,这是宋江形象中的最重要一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这种思想,从他一出场就表现出来,并一直贯穿始终。

宋江私放晁盖之后,听说他们杀退官军、占据梁山泊时,十分不满,说他们犯下了灭九族的大罪,“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所以,他杀阎婆惜之后,开始了流亡生活,丝毫没有想到上梁山。大闹清风寨后,走投无路,才想到上梁山,可半路上又被父亲的一封假信诓骗回去,心甘情愿地接受官府的断配。在充军江州的路上,晁盖等人来救他,他振振有词地说:“小可不争随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连套在脖子上的长枷也不让打开,说那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他宁肯受牢狱之苦,也不愿上梁山做自由民。“忠”也好,“孝”也好,“义”也好,那都是外在的,江州题反诗,才是他自我人格的第一次大暴露,说明他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反抗压迫,追求自由,是普遍存在的人的共同本性,宋江也不例外。正是在这种思想驱使下,他上了梁山。

晁盖

但瞬间闪现的自我人格,很快又被外在的东西所掩盖。他上梁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时刻盼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每次与官军作战,俘虏了文武官员,宋江都是亲解其缚,纳头便拜,表白“宋江等本无异心,只要归顺朝廷”,让他们回到朝廷后“善言解救”。还通过妓女李师师向皇帝通关节,希望能得到赦罪。宋江在梁山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也不是没有阻力,但都被宋江压了下去。正是在梁山义军节节胜利的时候,被朝廷招安了。招安之后,他们替朝廷东征西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可结果怎么样呢?征方腊以后,死的死,逃的逃,躲的躲,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人。这二十七个人,后来也都被一个个收拾了。尤其是宋江临死之前,还把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李逵给毒死了。终于没有负朝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葬送在了宋江手上。

从大的段落来看,《水浒传》可分为两段,前七十回为一段,后三十回(或五十回)为一段。从作者使用的文笔来看,能明显地感到感情色彩的不同。前一部分的基调是乐观的、昂扬的、生气勃勃的。而后一部分则是低沉的、悲凉的、凄惨的。前一部分,作者为我们塑造了那么多可爱的梁山好汉形象,作者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下场的。但他又找不出一条更为理想的出路,不得已安排了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结局,表现了作者内心无法调解的矛盾。

(五)

关于《水浒传》一书的情节结构,有的学者把它概括为“大情节”和“小情节”。所谓“大情节”,即指“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的发生、发展、兴盛、受招安、打方腊以至悲剧结局”的全过程,归纳起来说是造反——聚义——招安;所谓“小情节”,是指“单个英雄的故事”,即一个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把这些小故事连缀起来,才成为一个整体。(周忠厚《从情节看〈水浒〉》,《文学论集》第一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实关于这一点,早在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已经看到了。他说:《水浒传》“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中间许多事体,便是文字的起承转合之法。”(《读第五才子书法》)他所说的“一篇文字”,即指整部作品大的情节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能割裂的;而“起承转合”,就是构成这一整体的部件。

金圣叹说:“有有全书在胸而始下笔著书者,有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者。”(《水浒传》第十三回回评)《水浒传》的作者,就是“有全书在胸”者,作品本来要写的是一百八人,可开篇并没有写一百八人,而是先写高俅,这就是“全书在胸”的具体表现。所以金圣叹说:“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一部大书七十回,而开书先写高俅,有以也。”(《水浒传》第一回回评)作者这样写,正是整体考虑的结果。再比如宋江本是《水浒传》一书的主人公,而他却直到第十七回才出场,这也是作者出于整体的考虑。因此金圣叹又说:“只看宋江出名,直在第十七回,便知他胸中已详过百十来遍。若使轻易下笔,必要第一回就写宋江,文字便一直帐,无擒放。”(《读第五才子书法》)这些故事情节的安排,都是着眼于“大情节”。

在梁山聚义之前,作品是由一个个独立成篇的英雄传奇所组成,这些小故事都是精妙绝伦的,如史进的故事、鲁达的故事、林冲的故事、杨志的故事、卢俊义的故事、宋江的故事、李逵的故事等等,都写得酣畅淋漓。但这些故事之间,又不是完全游离的,而是像链条一样,一环一环套起来的。如金圣叹在第五十三回夹批中所写:“公孙到,方才破高廉;高廉死,方才惊太尉;太尉怒,方才遣呼延;呼延至,方才赚徐宁;徐宁来,方才用汤隆。”虽然一些故事可以独立成篇,但没有让读者觉得相互之间有了无相关之感。不像《西游记》“太无脚地了,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烟火,一阵一阵过,中间全没贯穿,使人读之,处处可住。”(《读第五才子书法》)同时,全书也有三个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即宋江、吴用和李逵,由他们三人,把互不相关的故事串联起来。

作为一部作品,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结构,组成结构的各个部件应该服务于这个整体,统一于这个整体,否则,这个结构就不能存在。但构成结构的各个部件之间则又应是对立的,否则,这个结构又将毫无声色。就拿《水浒传》来说,各个故事之间、各个人物之间,决没有丝毫雷同。金圣叹说《水浒传》一书,“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读第五才子书法》)正是有了这种各自之间的独特个性,才使《水浒》的整部作品得以存在。就是描写相同的事件,作者也能写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来,这就是《水浒》让人叫绝的地方。金圣叹说:“江州劫法场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大名府劫法场一篇,一发奇绝。潘金莲偷汉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潘巧云偷汉一篇,一发奇绝。景阳冈打虎一篇,奇绝了,后面却又有沂水县杀虎一篇,一发奇绝。真正才大如海。”(《读第五才子书法》)金圣叹把这种方法叫做“犯”,有“正犯法”和“略犯法”。上面所说属于“正犯法”。“略犯法”则是:“如林冲买刀与杨志卖刀,唐牛儿与郓哥,郑屠肉铺与蒋门神快活林,瓦官寺试禅杖与蜈蚣岭试戒刀等是也。”(《读第五才子书法》)

金圣叹还为《水浒传》总结了许多创作方法,如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背面铺粉法、弄引法、獭尾法、极不省法、极省法、欲合故纵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等等。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方法,才使《水浒传》的“小情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由此铸就了《水浒传》永垂不朽的艺术价值。

THE END
0.罗贯中和施耐庵什么关系罗贯中和施耐庵是师徒关系。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曾有说法说他们俩一起合著了《水浒传》。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gkHXQc4mw6.html
1.公务员常识判断,施耐庵和罗贯中是什么关系?难倒了学霸公务员常识判断,施耐庵和罗贯中是什么关系?难倒了学霸公考客栈店小二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20年花费上千亿元,中国在边境建了一座城市,距印度只有70公里! 一往历史 35跟贴 打开APP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的公婆 雕小呆 打开APP 婆婆为了让儿媳拿钱,给女儿说出奇葩之话,儿媳的做法让人佩服! 大芹菜https://m.163.com/v/video/VRBN863S3.html
2.吴承恩的倔,曹雪芹的痴,《四大名著》外的辛酸苦辣关于罗贯中、施耐庵和《水浒传》的关系,历来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主张《水浒传》是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加工、增补整理而成。 也有人主张《水浒传》是由罗贯中一人所著,跟施耐庵没一毛钱关系。 主张《水浒传》由罗贯中一人所著的说法,在明朝中叶就已经存在。 https://www.jianshu.com/p/f4bdd977e68c
3.取经路线及八十一难手册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著本套装包含:《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全新精校,原版足本目录493章查看目录 免费版权信息 免费红楼梦 免费版权信息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精彩热评 5条更多 陵 LV26 VIP 中国的老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老年人本来就老谋深算,再看《三国》,愈看愈奸;少年人本来就爱https://m.zhangyue.com/detail/12489930
4.四大名著施耐庵罗贯中曹雪芹吴承恩作者: 施耐庵 罗贯中 曹雪芹 吴承恩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2 版次: 1版1印 印刷时间: 2000-12 装帧: 其他 开本: 大32开 售价 ¥ 72.00 品相 九五品品相描述 发货 承诺48小时内发货 上书时间2018-01-22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立即https://book.kongfz.com/220884/832818338/
5.施耐庵罗贯中什么关系(施耐庵和罗贯中是什么关系)2、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https://edu.iask.sina.com.cn/jy/knfs0ywtrx.html
6.施耐庵和罗贯中什么关系罗贯中与施耐庵是师徒关系,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有一说法是罗贯中与施耐庵合著了《水浒传》。《水浒传》https://edu.iask.sina.com.cn/jy/3fyz33bwoLh.html
7.罗贯中和施耐庵到底是什么关系1,最普遍的说法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徒关系, 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到施耐庵和罗贯中同属元末初年,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 2,有部分学者认为;罗贯中就是施耐庵。 2006年8月,在山东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水浒》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位专家又重新提出了“罗贯中说https://www.163.com/dy/article/EC6OJJ5C05377NL9.html
8.罗贯中施耐庵是什么关系(罗贯中施耐庵)1、施耐庵(1296-1370),原名颜端,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 2、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山东东源人,本名本,字管仲,是胡亥三。 3、055-79000的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施耐庵。酌酒入心 2023-12-01 16:05:21相关推荐 在西周以下哪一个诸侯国是功臣国 青稞酒 在西周以下宋国诸侯国是功臣国,西周初期https://edu.iask.sina.com.cn/jy/3yBSUuBIDu5.html
9.好冷门的知识点!施耐庵跟罗贯中竟然是师徒关系!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好冷门的知识点!施耐庵跟罗贯中竟然是师徒关系! 遇见逗逗 +订阅 发布于:广东省 2025.01.26 21:19 +1 首赞 收藏 他们俩在有生之年,都互相看过对方的作品。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www.sohu.com/a/853589159_465093
10.梦精装插图曹雪芹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当当映玥星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 中国古典小说藏本四大名著全套12册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精装插图曹雪芹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 曹雪芹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最新《正版 中国古典小说藏本四大名著全套12册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精装插图曹雪芹罗http://product.dangdang.com/11959767330.html
11.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分别是什么朝代的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10https://wenwen.soso.com/z/q616407883.htm
12.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作品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简介当当网作者频道汇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作品大全,在线销售、阅读、点评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作品,查看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简介,购买正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作品集,尽在DangDang.COMhttps://www.dangdang.com/author/%B2%DC%D1%A9%C7%DB%C2%DE%B9%E1%D6%D0%CA%A9%C4%CD%E2%D6%CE%E2%B3%D0%B6%F7_1
13.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清曹雪芹作品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清曹雪芹简介当当网作者频道汇集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清曹雪芹作品大全,在线销售、阅读、点评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清曹雪芹作品,查看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清曹雪芹简介,购买正版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清曹雪芹作品集,尽在DangDang.COMhttps://www.dangdang.com/author/%CE%E2%B3%D0%B6%F7%C2%DE%B9%E1%D6%D0%CA%A9%C4%CD%E2%D6%C7%E5%B2%DC%D1%A9%C7%DB_1
14.2019年公务员必考文学常识,史上最全!贵州16390、施耐庵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水浒传》。 91、罗贯中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92、吴承恩 在民间传说、杂剧和其他著作的基础上创作《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http://www.163gzrsw.com/163guizhouzhaopin/2018/0920/14423.html
15.罗贯中和施耐庵什么关系罗贯中和施耐庵什么关系:罗贯中和施耐庵是师徒关系,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有一说法是罗贯中与施耐庵合著了《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https://m.tianqi.com/toutiao/ask/4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