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真正的原创作者是谁

​出一道文学知识填空,问《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您多半会填“施耐庵”。严格地讲,这是不准确的。可您马上找来一本《水浒》,拍打着封面指给我看:书上印的,还有错?——别急,您听我说。

那么,早期的百回本又是如何署名的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百回本,是明万历三十年前后的杭州“容与堂”刊本,书名题为《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可我们从头翻到尾,竟找不到作者的名字!

“脂研斋”不是作者,是评点者的笔名。作者是谁,书中始终没交代。只说书稿是由空空道人在一块大石头上抄来的,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整理而成。尽管读者大都认可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可书中到底没把这个名分正式授给他!

说起来,古今小说家的待遇真有天壤之差!今天某作家出了两本畅销书,把大名堂而皇之地印在封面上,不但版税滚滚而来,还要四处签名售书、接受鼓掌与鲜花,可谓名利双收!古代情况则大不相同。

自古文坛只重诗词曲赋、唐宋八家,小说是上不得台盘的。文人雅士但凡有点“能水”的,谁不去攻《四书》、考科举?只有那些没出息、少抱负的落魄者,才窝在家里写小说、混饭吃。他们把书稿卖给书商时,大概还要叮咛嘱咐:千万不要透露我的姓名,这是辱没祖宗的事,丢不起那个人!

作者不争取自己的署名权,书商乐得消停。不过他要卖书,就不能不做营销推广,而通常的做法便是请名人来做点评、站台面、撑场子。前面提到的李卓吾、钟伯敬、陈眉公这一干人,都是当时的学界大腕、社会名流。——这做法有点像今天出书时在封面或腰封印上几句推荐语,发言者都是名气大得吓人的权威、专家,道理是一样的。

李卓吾真的为《水浒传》写过序言。不过据考,容与堂《水浒传》中的评点文字却是一个叫叶昼的落魄文人所写,托名李卓吾而已。叶昼是个酒徒,常在酒店赊账饮酒,酒醒了便写些评点文字,交给书商换钱还酒账。不过他的文采的确不错,带酒写下的文字常有灵光闪现,模仿李卓吾口吻,倒也颇能乱真!——容与堂本有了李卓吾这杆大旗做号召,作者是谁还重要吗?

不过话说回来,《水浒传》并非真个是“没娘的孩子”。在明代藏书家高儒的文献目录《百川书志》中,就记录了《水浒传》及其作者的信息: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高儒收藏、著录的这部《水浒传》,至少应刊于嘉靖十九年之前,因为《百川书志》便成书于这一年(1540)。这部《水浒传》署了两人的名字:施耐庵和罗贯中。——我们只知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原来他也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这里所谓“的(音地)本”,即真本之意;而“编次”则可理解为编辑整理。即是说,施耐庵是小说原作者,书稿又经罗贯中整理润色。——可惜这部比容与堂本更早的刻本,我们无缘得见。

其实为《水浒传》写过序言的李卓吾以及假托李卓吾评点《水浒》的叶昼也都知道《水浒传》作者是谁,因为在他们的文字里,都不约而同提到“施、罗二公”。

至明末崇祯年间,金圣叹“腰斩”《水浒》,制造了七十回本,谎称是施耐庵原本,并说七十回以后部分是罗贯中“狗尾续貂”,所以砍去。既然如此,这个版本也只能署施耐庵一人名字了。

严格说来,一部作品的署名依据,应当是未经增删的原始版本。面对“《水浒传》作者是谁”这样的填空题,正确答案应是:施耐庵、罗贯中。——眼下中学课本所选《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片断,都节自七十回本,因此在注释中说到作者,也只提施耐庵一人,这不能算错。只希望语文老师讲课时再多啰唆两句,不要埋没罗贯中的功绩。

至于有些知识,老师自己知道就行了,不必告诉学生:即无论施耐庵还是罗贯中,恐怕都不是《水浒传》的最后写定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应当比他更早;而据学者推断,今天我们读到的百回本,是在明嘉靖年间才最后写定完成的。这位写定者应当是位文学奇才,他使《水浒传》在思想、艺术上都提高了一大截、从而成为不朽的经典——可惜他的大名已无从知晓,我们只好把对他的崇敬,寄托在施耐庵、罗贯中身上!

●《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现在流行的说法,作者是施耐庵。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这部著作的作者是罗贯中。那么,究竟是谁呢?

究竟有没有施耐庵这个人?很多学者也是存疑的。有人认为,施耐庵是如果反过来读,就是“俺乃是”,可能是罗贯中的笔名。从经历上来看,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曾是元末军阀帐下的军师,两人在此相识,并且成为师徒关系。

但是,查阅史料,每日汉字编辑认为,施耐庵这个人还是存在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能够知道施耐庵是真实存在的,和罗贯中不是一个人。

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

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徒弟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

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

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其理由有三:

1、明代代嘉靖年间还没有公开在小说卷首署上作者真名的惯例,所以《水浒传》上所署的施耐庵也并非真实姓名。

2、《水浒传》中的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写出来的。可见,《水浒传》不是元末人施耐庵的所品。

3、有人查了《施氏长门谱》,序言说中说自明迄清所传族谱已消亡,此谱系“访诸老,考诸各家实录”修辑而成。有人经仔细辨认,行外旁注“字耐庵”三字笔迹墨色与他字有异,可能是抄录后增添的。又根据此谱体例讳(名)、字排列分明的特点,原文应为“讳彦端,字耐庵”,而不会写成“彦端公,字耐庵”。 可见,施彦端实在是有“名”无“字”,后人窜入之“字耐庵”三字,实与施彦端无关。

那么,不是施耐庵会是谁呢?有学者就认为应该是罗贯中,鲁迅、俞平伯也是这种看法。但是,又有人提出疑问。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完全不同。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笔下,实在很难叫人认同。此外,两本书的写作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惠康野叟在《识馀》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那么,水浒传应该是谁写的呢?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集体创作,因为水浒故事流传依旧,可能是几个人分别写几段,之后汇集到了一起。因为该书, 真正精彩的篇章,都集中在前四十回的几个主要人物,如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人身上。这四十回,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乃至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整体,是《水浒传》不断发展的核心。其后的许多情节、人物,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赘加而成,显示出松散零乱,不断地拉长、拼凑的特点。

最后,这些片段经过出版商、文化人,如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等编纂出版。当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水浒传》真正的原创作者是谁?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先生在评点众多名著后说过的话。金老先生为何会这么说呢?因为《水浒》中的人物都注重人和人之间的情义,人在年少轻狂时,都喜欢讲兄弟情义,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一意孤行,缺乏理智,喜欢拉帮结派,所以看了《水浒》一书将会使年轻人失去理智而误入歧途。《三国》一书主要以蜀、魏、吴三个军事大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为主,将兵法三十六计惟肖惟妙的融入此书,不但增加了故事情节的可读性,还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真实感。这会让许多年纪稍长的人读后以身效仿,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界防,失去彼此的信任,相互之间为了个人利益而勾心斗角,工于心计。由此可以看出,金老先生无论是评书还是看事、看人,都有着独到的观点。

金圣叹先生一生主要的成就就是对《水浒传》和《西厢记》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在评点《水浒传》时指出,《水浒传》后50回系罗贯中“横添狗尾”,故尽行砍去,自称得“贯华堂古本”无续作,又伪造施耐庵序于前。遂成今传的70回本。又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也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但凡读过《水浒》的人,都会对此书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施耐庵这个人,古来《水浒》署名施耐庵著,是后人假托他人之名。胡适先生说 “乌有先生”,是明代中叶一位文学大家的假名。此话出自《中国章回小说考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水浒》原为简本,明代有人演绎为繁本,遂托名施耐庵。谁托名?似乎喜好水浒的朋友都会去思考。而世间还传言,《水浒》一书为施耐庵与罗贯中合著,这一说法,正是迎合了金老先生“横添狗尾”的分析。

实事求是地讲,我是十岁看《隋唐演义》,十一岁看《薛刚反唐》,十二岁看《水浒》,但我并没有上梁山,也没有拉帮结派,更没有去想过此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少年时期,曾经也幻想当一回英雄,上一次梁山,可世道不乱,英雄难出啊。后来只好把心目中梁山好汉的形象屈死在少年时代。有一次在翻阅金老先生对《水浒》的点评时,让我重拾水浒少年的梦想。108位好汉,被作者刻画的有形有色,生动而个性十足。对于梁山英雄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金圣叹先生在研究《水浒》的原创作者是谁时,是从《水浒》与《三国》两部小说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创作风格上似有相识之处而得出是二人合著的说法。1982年罗尔纲先生在《水浒真义考》一文中提出了另一种新见解:《水浒》的原创作者是罗贯中而不是施耐庵。又有人将《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比研究,认为刘备像宋江、张飞像李逵、诸葛亮像吴用等等,故此二书同出一人之笔。另有观点称《水浒》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著。这是因为现存古本《水浒》的作者大都是这样写的:“钱塘施耐庵本、罗贯中编次”。还有一种说法是前七十回为施耐庵所写,后五十回为罗贯中续作。中和上述这些观点,我个人认为大家和金圣叹先生的说法都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只是凭借民间的传说来判定《水浒》的作者是二人合著,似乎有些轻率,如果说仅仅只是凭借传言可以来作为证据,那么我也可以拿出一些传言来证实,《水浒》的原创作者就是施耐庵。

施耐庵曾经坐过牢,有些人或许知道,或许从未耳闻,那么他入狱,跟《水浒》和罗贯中又有神马关联呢?话说施耐庵是苏州人,孔子弟子施之常的后裔,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36中辛未榜进士,并结识同榜刘伯温,两人相处投契。后来刘伯温当了朱元璋的军师,多次邀请施耐庵出来协助朱元璋。施耐庵不愿意昧心权贵,两年后愤然辞官,回到故里开学馆教书,并开始创作梁山故事。元至正二十八年,施耐庵著成《江湖豪客传》一书被传抄到社会上。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抄本传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因多次邀请施耐庵出山不从,看了《江湖豪客传》后很生气,当即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贻患”。施耐庵因而被捕入狱。由于刘伯温多方周旋,施耐庵才免于一死。而施耐庵是如何逃过牢狱之灾的?罗贯中又是怎样让恩师免遭此劫的?这在史记与许多文学著作中都没有记载。

有一天偶尔在一家小店午餐,座上有一份国家级报纸,出乎意料的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施耐庵著有手抄本《江湖豪客传》一书,但未完稿,已颇受当时社会上年轻人的喜爱,后传至朱元璋之手,遭来牢狱之灾,有求于学生罗贯中,罗贯中磨不开师生情面,心生一计,让施耐庵答应自己续写《江湖豪客传》,施耐庵不解,罗贯中说只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可以保证老师相安无事,只要将原来的书名改为《忠义水浒传》,让宋江带梁山一百零八将归顺大宋,便可脱险。无奈,施耐庵为了顾及生命,将原著的书名和原意按照罗贯中的意思继续写完。写完之后,罗贯中将此书介绍给朱元璋,说,此书乃当下一书生所著,值得一读。朱元璋读罢,拍手称绝。后由罗贯中说出实情,保住了施耐庵。此后,《水浒》一书便署名施耐庵、罗贯中。

当我们在翻阅《水浒》这部书时,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此书,最初的思路就是利用小说中的人物,表述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抱怨,按照常规,结局应该是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起义得天下,号召天下子民推翻宋朝政权的统治,这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和意图,可为什么到写到第五十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改变了全书的风格呢?这让很多读者疑惑不解,出乎意料。既然是小说,不是史记,不应该违背作品的整体构建美,因为许多的读者,真的非常非常希望看到《水浒》的结局,推翻旧社会,迎接新政权,也是符合读者的心声的,但为什么却是诏安抚顺的结局呢?

我想,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部作品的前五十回,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人物的思想上,应该是给当时的政权带来巨大的威胁,这样的威胁,一定会给原创作者带来人身以及性命的危险,才让《水浒》一书在引人深思且具悲剧性的氛围中结束。如果是这样,那么,《水浒传》一书的真正原创作者就很有可能是施耐庵而不是罗贯中。

附简介: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是罗贯中的老师。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水浒传》中谁的原型才是作者自己

喜欢《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林冲曾是80万禁军教头,而且是在高太尉手下任职。但是,细心的读者也一定知道,林冲并非是高太尉手下第一任80万禁军教头,也非高太尉手下最后一任80万禁军教头,因为在《水浒传》中至少介绍了四个80万禁军教头和一个80万禁军副教头,他们分别是王进、林冲、邱岳、王文斌、周昂(副教头),其中在林冲之前的禁军教头应该是王进,而且王进是《水浒传》80万禁军教头中除林冲之外介绍最详细的好汉。

然而,关于王进,他既不是《水浒传》中108条好汉之一,也不是梁山好汉的敌人,相反,他与梁山好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梁山重量级人物史进的师傅,而且在《水浒传》中开始的第二回就出现了,并且引出了梁山中难得的真正好汉鲁智深。然而,王进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是虎头蛇尾,开始对他有详细的介绍,介绍了他与高俅的恩怨,也介绍了他因此逃离的行踪,而且其行踪正如后来介绍的梁山好汉在上梁山前是如出一辙,带着老母去延安府投靠老种经略公,在途中夜宿史进家,因此引来史进拜王进学艺的故事,而史进的功夫在梁山好汉中属于上乘,曾与鲁智深相斗也不占下风,可见,王进的武艺应该不在林冲之下。后来,引出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三名好汉,史进因此与他们结缘上了少华山,然后史进寻师不着,遇到鲁智深,接着演绎出鲁智深一系列故事,直到遇到林冲,这样开始了好汉啸聚梁山的故事。所以,在《水浒传》中,王进一位穿针引线的重量级人物,然而,在故事的后来,王进再未出现,即使史进百般寻找,也未见其踪迹,从此再也没有王进的任何消息。

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王进非梁山好汉的主要人物,那为何作者要写王进这样一个人物呢?而且在故事的第二回其实也是故事的最开始就写他(第一回只是故事的引子),并且有相当详细的介绍,但后来竟然不再写他,而且他最终也没有上梁山。作者写王进的用意是什么呢?而且王进的原型到底是谁呢?仔细阅读《水浒传》,仔细思考《水浒传》,笔者认为,作者之所以写王进这样一个人物,主要用意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启整个梁山故事,寓意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整个梁山故事其实从王进开始,而梁山好汉啸聚梁山的故事过程虽然轰轰烈烈,但故事的结局却是异想不到的悲惨,108条好汉最终能够得已保全的没有几人,而最好的结局人物往往都是最终退出官场,退隐江湖,从此不知去向,王进的经历其实正是整个故事的开头和结束,中间的过程无论多么精彩,但结局早就注定,而且只有这样的结局,对于底层老百姓和底层官员来说才是最好的。所以,整部《水浒传》作者虽然写了120回,其故事情节虽然精彩绝伦,但结局在开始就通过王进作了铺垫,点出了梁山好汉的最好结局。所以,作者在开始就写王进这样一个有头无尾的人物,其实就是为了开启梁山故事,寓意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

二是意在突出梁山好汉官逼民反的真正原因。梁山好汉之所以啸聚梁山,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最开始的原因是官逼民反,尤其对于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林冲来说是如此,因为林冲是在高俅手下办事,而高俅是何许人,先通过王进的遭遇将这个人的德性介绍给大家,这样,为以后林冲的遭遇作铺垫,就不难理解林冲遭受报复的原因了,也不难理解林冲最终被逼上梁山的原因了,总之,一切罪过都在高俅,所以,作者写王进这样一个人物,意在突出高俅的阴险和睚眦必报,而高俅正作为当时整个官场的象征,这样突出整个梁山好汉啸聚梁山最深层的根源,突出了当时社会的整个特征。

三是意在对比林冲对官场的迷恋是多么的失败。林冲之所以最终被逼得与妻子离婚,并且被判充军,最终走投无路而投奔梁山,根本原因是林冲一直迷恋官场,对官场始终抱有某种希望,这也是林冲后来火并王伦,先后投靠晁盖、宋江,并支持招安,而且面对被俘的高俅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的根本原因,这是林冲最大的悲剧,也是林冲越来越不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最终无人成为他的朋友,所以,武艺高强的林冲是梁山好汉中活得最窝囊最憋屈的人。而王进,同样作为80万禁军教头,他的结局应该算是好的,根本原因是他早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所以,他最终不知所踪,应该也是在老种经略公那里也受到了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最终看穿官场而退隐江湖,在民间求得生存而逍遥自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王进是作者饱含深情的,王进这个人物既在水浒故事之内,又在水浒故事之外,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离开梁山好汉,只不过他一直在一边关注着梁山好汉,所以,王进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施耐庵曾经是元末明初的起义首领之一张士诚的部下,他后来因为看透了张士诚的无能而气愤的离开了他而退隐江湖,从此,江湖再无施耐庵,所以,很少有人从此能够找到他,而他在干什么呢?他在写《水浒传》。这也是《水浒传》中王进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最终不知所踪的根本原因,而且从目前我们得知作者施耐庵的资料来看,他不但武功极高,而且《水浒传》中许多典型的故事都与他亲身经历有关,许多人物的原型其实就是他曾经经历的人物。

THE END
0.《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的作者是谁,不太了解也没关系,课考拉整理了下面的一些内容,一起看看吧。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施耐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元末明初,与罗贯中同一时代而稍早。他们共同创作《水浒传》。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梁山水泊的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根据。宋末元初,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首次完整地 https://edu.iask.sina.com.cn/jy/2W6H3I3cgtx.html
1.水浒传是谁写的作者是谁水浒传是谁写的作者是谁轻舞飞扬 精选回答 一般认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也有的学者认为是施耐庵与罗贯中合著。其中注为“施耐庵撰”的最早的两种版本出现于明末崇祯年间;注为“施耐庵、罗贯中合撰”的版本最早出现于明代的嘉靖、万历年间。 《水浒传》以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结合发生在水泊https://edu.iask.sina.com.cn/jy/m2uPyDxqBj.html
2.《封神演义》的作者到底是谁?新闻频道学者李亦辉发表在《苏州大学学报》上的文章认为,像《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世代积累型的长篇小说一样,《封神演义》也曾经历过词话本阶段。学者徐朔方认为《封神演义》是“民间艺人世代积累的集体创作”,因此“没有单一的作者”。尽管有时代积累集体创作的基础,但一部各方面都臻于成熟的作品的出现,必然是某个文化https://news.cctv.com/2019/07/31/ARTIxu1bWVRSTDiQEbLsFqU8190731.shtml
3.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快看漫画问答水浒传 的作者是谁 29浏览 007卧底《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人物介绍: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的长篇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95377
4.水浒传作者是谁在明代《水浒传》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的,而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和明万历三十年(1602)堂刻本《水浒传》署名都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但2006年又有专家提出“罗贯中说”他们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即罗贯中化名“https://edu.iask.sina.com.cn/jy/jFdPR0dr4f.html
5.《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平静海岸 精选回答 1、《水浒传》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则做了整理,金圣叹删修为七十回本。 2、《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https://edu.iask.sina.com.cn/jy/kbK0aGC75J.html
6.四大名著作者分别是谁四大名著作者分别是谁 我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本文整理了四大名著的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http://www.chusan.com/zhongkao/79695.html
7.水浒传作者是谁《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浒传》的作者为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 https://www.ruiwen.com/zuowen/wenxuechangshi/575242.html
8.交融与排异:《水浒传》人物的文化“基因图谱”光明日报作为小说中的首脑人物,不同作者不约而同都想把他们写成道德上的完人,但是这种捏合从创作结果来看是比较困难的,比较而言其中效果最差的就是《水浒传》。这并非批评《水浒传》文学水平差,而是《水浒传》作者在塑造宋江形象时,从不同地方汲取了不同基因,在整合基因时遭遇了排斥现象,导致宋江这个文学形象自创造伊始就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3/23/nw.D110000gmrb_20240323_1-10.htm
9.水浒传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水浒传》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水浒传》主要内容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南宋时,王的《东都事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宋末遗民龚圣与作有《宋江三十六赞》;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元代有25种水浒题材的剧目http://www.chusan.com/zhongkao/126016.html
10.古代小说作者探考乱象例说文史在古代小说七部名著中,《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作者蒲松龄和吴敬梓基本没有怀疑和争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没有异议,但其生平经历所知甚少,还有一些争议,如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还是山东东平人等;《水浒传》作者也不外施(耐庵)罗(贯中)二公,但有关他们的个人资料也所知无几;《金瓶梅》《红楼梦》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1007/c442005-40090026.html
11.水浒传作者是谁–快看漫画问答水浒传作者是谁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和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6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