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是中央电视台继《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三部古典名著大戏之后,在“保持原著基本风貌,取其精华、突出主线,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的基础上,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拍摄,才创作出来的又一精品力作。
再加上拍摄条件比较艰苦,因此,还有不少演员吐槽说: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拍《水浒传》的!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剧组想将《水浒传》拍成是观众们“满意”的作品。
对此,李雪健老师在《水浒传》新闻发布会上也曾说过,我们几十位演员最大的心愿就是:拍完了,大伙儿说个满意。
要知道,那个时候翻拍古典名著还不是很被人接受,拍好了自然好说,拍不好导演和演员都会挨骂。
“当时我们拍这个名著改编,我们学术界有一个这样的说法,说改编名著等于挖祖坟。那个时候对于改编名著大家都不看好,都认为它很难成功。”
所以,还没开拍张绍林就定了一个调:我说一切为了“不挨骂”,来拍《水浒传》。
正因如此,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没有一丝懈怠,他们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戏拍好!
剧本作为第一关,编剧杨争光和冉平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写出“好看”的剧本,还要保持古典名著的“味正”,不能跑偏了。
据张绍林导演回忆,一开始在结构电视剧的时候,剧组先是将几个版本的《水浒传》进行筛选,然后再取其精华,将其浓缩成43集。
再则,古典名著都是章回性的,要把它“浑然一体”并不容易。所以,为了能够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创作剧本,剧组直接把他们“软禁”在了秦皇岛,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写剧本。
据冉平回忆,仅仅是潘六姐的戏,他就被导演逼着改了4次,之所以让他们改了又改,还是因为不想挨骂,不想古典名著毁在他们的手里。
另外,对于要不要“招安”的戏,剧组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时《水浒传》有70回本、100回本以及120回本的三个版本,三个版本的结局是不一样的。
70回本结束在梁山聚义,是一个喜庆的结局,但最终大家一致认定,要拍就拍120回本的,原因是《水浒传》是农民起义的悲剧。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据说湖南的一位观众在看到“招安”的戏份时,还一气之下把自己的20寸电视机给砸了,中央电视台听说后直接买了台29寸的新电视机送了过去。
剧本很重要,拍摄场景同样重要,为了拍好这部戏,剧组特意建造了一座水浒城,从皇宫到梁山,再到各个州县,600亩的面积搭建了160多个单体。
其中,光是梁山聚义厅就先后搭建了10多次,尽管剧组按照设计图完成了搭建,但还是在材料上出了问题。
设计师要求全部实木,但国内六七十直径的树木不允许采伐,不得已只好到东南亚进口木材。
剧本场景都有了之后,挑选和角色以及剧情相近的演员就成了重中之重。为此,导演组选出了4位副导演,让他们分别带着4组人奔赴全国的好几个地方全权负责挑选演员。
然而,当剧组邀请李雪健老师出演宋江一角时,起初李雪健老师看了剧本并不想参演,因为剧中的宋江是一个“投降派”。
但他最终决定参演之后,却不带一点个人色彩,全身心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上。
小说中的宋江是怎样的,李老师塑造角色时就怎么演,丝毫不会因为观众反感,就选择去适当调整,以此来迎合影迷。
不仅如此,为了浔阳楼醉酒题诗一个镜头,他苦练书法几个月。由于剧中骑马镜头颇多,李雪健老师为此也是勤修马技,以至于该剧杀青之后,有两件事成为了他的终生之怕:一是骑马,二是不敢回老家。
怕骑马是因为拍戏时,他骑的马被调皮演员戳中屁股,马受惊后一下就把李雪健老师掀翻在地,导致他尾椎断裂。
不敢回山东老家,则是因为他饰演的宋江把梁山好汉“坑了”。
“说把英雄好汉都带沟里去了,别回来了,你回来揍死你。”
不仅前面提到的湖南观众气愤难当,山东当地的观众更是直言,等他回家后要狠狠揍他一顿。
就拿鲁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来说,拍那场倒拔垂杨柳的重头戏时,吊车的钢丝断裂,悬空的钢丝就像钻头一样吊在了臧金生头顶,非常危险。
拍摄时,为了让画面尽可能符合小说中的设定,剧组先是找到了剧中的那棵粗壮的柳树,再根据小说中的描述搭建起了周围的菜园子。
实拍时,也是在吊车绑着树身往上提拉的基础上,由臧金生亲自完成拔树的镜头,然而拍摄途中,谁也没有料到,绑着树干的钢丝绳会突然断裂。
除了鲁提辖倒拔垂杨柳这场戏外,武松打虎那场戏也非常危险,因为剧组找来了真老虎现场“飙”戏。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剧组特意把打虎的戏压到了最后,而且还为武松的扮演者丁海峰以及李逵的扮演者赵小锐买好了高额保险。
在拍摄之前,丁海峰还去跟那只庞然大物套过近乎,甚至还近距离摸过老虎的鼻子。
等到了实拍时,丁海峰没怂老虎却罢工了,直接从两米高的栅栏里跳了出来,把外面的工作人员吓得不轻。
说完武松的幕后,再补充一点哥哥武大郎以及潘六姐的拍摄小趣事。
武大郎的扮演者宋文华,虽然其貌不扬,但他却是108位好汉中真正有功夫的人,他曾是武术队队员,在北京市职工大赛中四次拿到总冠军。
剧组找到他出演武大郎之前,他正在家乡经营一家小卖铺,《水浒传》热播之后,他的小卖铺也跟着一飞冲天,天南地北的客人却是络绎不绝。
而与他搭档的王思懿也因这部戏学了一手做面食的好手艺,在不拍戏的时候,王思懿就和宋文华研究馒头的做法,等到拍摄后期,全剧组的馒头都由她一人包了下来。
最后,我们再来聊一下《好汉歌》的制作历程。
其实,刚开始这首歌是著名词作家易茗写来为梁山泊的英雄们排座次所用的。原先的歌词是“哥哥说声走,上山找朋友,生死之交一碗酒”。
后来,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老师在选片尾曲时,看中了这首歌,和大家商议之后,考虑到上面提到的这几句词江湖气太重,用在片尾的话就需要改一下歌词。
于是,我们熟悉的那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
尽管很多人都不认为《水浒传》能取得成功,但是各位主创们还是克服资金、特效、人力、天气等艰难条件,将其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如今,20多年过去了,98版《水浒传》依然是观众心目中最为经典的版本。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剧组全体演职人员的坚持和努力。
该剧从1994年成立《水浒传》领导小组开始,到《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经历了长达近4年的创作过程。
这期间,可谓是困难重重。
他们一门心思就想把戏拍好,哪怕过去10年、20年,观众们还认为是经典。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付出,才有了我们看到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