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肯定知道,书中108位英雄的形象被施耐庵老先生描绘得非常生动,各具特色。
武松在108好汉中位列第14,他那“怒打青眼虎”和“手撕潘金莲”的故事,更是让这个角色十分经典,深受读者喜爱,真的是小说里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剧里的潘金莲对武松表现出了一番亲近之意,可武松却丝毫不为所动。结果,为了替大哥武大郎报仇,最终他愤怒地杀了潘金莲,这让不少读者对这个红颜祸水的结局感到惋惜。
话说,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要是武松在《水浒传》中接受了潘金莲,那故事的发展会不会大大不同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金瓶梅》这部姐妹作品中就有了揭示。
水浒传中的“叔嫂关系”
自从武松路过黑山的小客栈,喝了几盅酒,竟然三拳两脚就把一只老虎打死了,这一壮举可把当地的县衙给惊动了。
乡里乡外都把武松视为英雄,还给他安排了个衙门职位,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光宗耀祖,等于现在考上了公务员。自此,武松也是个风光的人物。
武松还有个哥哥,名叫武大郎。武松虽然英俊潇洒,身高八尺,能打能闯,但他的哥哥却是个身材矮小、长相普通的人,靠卖一种叫“炊饼”的美食为生。
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绝对是个意外的幸运儿。年轻时大约20岁的时候,她被卖给了一个地方恶霸,这人一看到潘金莲长得有点漂亮,就想着要霸占她。
可潘金莲暗地里并不满意这样的生活。虽然武大郎对她很不错,潘金莲却心里藏着对另一名男子的念想,始终无法放下心结。
她内心对武大郎其实没什么感觉,结婚这么多年,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几乎没有发生过。
后来,巧合之下,武松住进了他哥哥武大郎的家中,水浒传和金瓶梅的故事线开始交织,武松和潘金莲的命运第一次交汇。
武松第一次来到哥哥家,见到这么一位貌美的嫂嫂,心里不禁生出几分羡慕。他觉得潘金莲不仅长得好看,还是个温柔贤惠的人,对武大郎非常体贴。
武松一到哥哥武大郎家,潘金莲对他就像亲人一样热情,不仅给他缝补衣服,还每天为兄弟俩烧水做饭。天冷的时候,晚上还会主动起来给家里添柴火,确保他们俩能舒舒服服地睡觉。
武松对这个美丽又贤惠的嫂子产生了更深的好感,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好嫂嫂”竟然会在之后背叛自己的哥哥,甚至还图谋毒害他。
更让他惊讶的是,后来的某一天,他竟然会亲自了结这位嫂嫂的性命。
英雄过了“美人关”
在武大郎家里,武松跟嫂子相处得特别好。白天,武松去衙门当差,哥哥则外出卖炊饼,而潘金莲则在家里忙着为他们俩做家务,照顾得非常贴心,武松对此感到十分感动。
几天后,武松特地在镇上的集市为潘金莲挑选了一件衣服,送给她时还轻声说道:“嫂嫂对我真不错,我一直记得这份情。”
这一下可把潘金莲的心给撩动了,她那颗早就春心荡漾的心,更是开始频频向武松投去调情的目光。
每天武松一回家,潘金莲总是关心这关心那,甚至亲自为武松缝制了一套新衣服。等到武松一回来,刚好武大郎不在家,潘金莲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连哄带骗把武松的上衣给脱了个精光。
趁着给武松“试衣服”的机会,潘金莲的手不停地乱摸。这是武松第一次意识到有点不对劲,不过他没直说,趁机找了个借口就溜了出去。
武松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却没法确定。更让他觉得怪的是,有时候潘金莲独自在家,故作随意地解开几件衣服,明明就是故意让他看到。可是武松苦于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也不好直接提出来。
要是潘金莲根本没那个意思,那可不就太尴尬了吗?
武松可是个极其严谨自律的人,剧情里他看到潘金莲的种种挑逗后。
到头来,他甚至脱口而出“嫂嫂请你自重”,让潘金莲真是无地自容,只好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
向武松抱怨:“莫不是我做的衣服不合适,让叔叔您受委屈了;又或者是我做的饭菜难以下咽,让叔叔您饿着了。”这样她才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自古就有句话,英雄过不去美人关,但在武松身上却演绎成了英雄轻松过了美人关,这更是突显了《水浒传》里武松的正面形象。
《金瓶梅》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无论潘金莲对武大郎的态度如何,和武松的感情其实是发自内心的。要是武松在《金瓶梅》中真的接受了潘金莲,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呢?
从武松和潘金莲明确表示不想再纠缠后,武松就离开了哥哥家。潘金莲心里感到失落,她对武大郎的态度也开始微微改变。
这一段情节在《水浒传》中可是个大高潮,而《金瓶梅》也因此故事展开了新的篇章。
在《水浒传》的情节中,潘金莲和武大郎成亲后为何会搬家呢?其实,潘金莲当时心里对武大郎已经产生了怨恨,这也为她日后毒杀丈夫埋下了伏笔。
因为潘金莲在当地的名声并不怎么样,武大郎觉得这么下去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才决定搬家。
但是,搬家之后,潘金莲很快就碰到了武松,她对他心动不已。可惜,武松并没有接受她的心意,结果潘金莲在一番机缘巧合下和西门庆勾结在了一起,甚至最终还毒杀了自己的丈夫,最终被武松给愤怒地杀了。
在两个地方都能引发潘金莲的春心,这说明其实她这人本身就是个不安分的角色。武松的看法没错,就算她和武松在一块儿,也不一定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聊完《水浒传》,咱们再说说《金瓶梅》。不过在这部作品里,情节有点不同。武大郎原本是想杀西门庆,结果一时糊涂,反而错杀了别的角色。
武松知道有个人要给西门庆通风报信,本来是想教训一下他,结果没想到一失手,就把他给杀了。最后,由于背负命案,武松被发配到外地去充军改造。
几年后,武松因为当时朝廷发布的普天之下的大赦政策而获释,回到了家乡。
这时,武松想着要去宰了西门庆,结果一打听,发现西门庆早已去见阎王了。至于潘金莲,她跟西门庆的大姐夫暧昧不清,结果怀上了孩子,事情一露馅,弄得是身败名裂。
武松动了个心思,找到潘金莲,跟她打了个保票,要娶她回家,这可把潘金莲乐坏了。
武松之所以转变态度向潘金莲示好,主要是因为他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他认为与潘金莲的结合,能够带来新的机会和生活。此时的武松,面对困境与孤独,渴望有个伴侣来分享生活,因此才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此外,潘金莲的美貌与聪慧也吸引了他,让他觉得这种关系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其实他也是想找到哥哥被杀害的证据,开始时是假装接受潘金莲的好意,接下来慢慢深入,让潘金莲主动带他去揭开真相。
尽管武松最终得知真相时怒火中烧,但他仍强忍怒意,因为他心里想着,要让潘金莲这个坏女人不得安宁。
武松等了好久,终于盼到了和潘金莲度过洞房花烛夜的时刻。送走了所有客人后,武松搀着微醺的潘金莲走进了洞房,紧接着,房里的蜡烛就被吹灭了。
可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女人的尖叫,潘金莲的鲜血溅到了窗户上,她终究逃脱不了武松为兄报仇的宿命。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虽然情节各有不同,但最终都还是落在了武松愤怒斩潘金莲的那个结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