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说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此一传世名言,掷地有声,流传甚广,坊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罗贯中功不可没,可见《三国演义》影响之巨大。在《三国志》的记载中,的的确确,凤雏和卧龙齐名,均具经天纬地之才。但《三国演义》里“庞统巧施连环计,庞统一日断百案 ,庞统殁命落凤坡”这些深入人心的精彩故事,在历史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下面就来聊聊历史上真实的庞统。

一、庞统“凤雏”名号的由来。

1、宜城生成“冠盖里”典故,荊州人文荟萃。

“冠盖里”指三国时期的荊州宜城,泛指荆州地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记载:“县(今湖北省宜城 )有太山 ,山下有庙, 汉末名士居其中,刺史二千石卿长数十人,朱轩华盖,同会於庙下。

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叹其盛,号为冠盖里 ,而刻石铭之。”“冠盖里”后来用以泛称名臣冠族的故里。由于战乱,刘表荊州时期整体上获得了十几年难得的和平安定环境,荊州成为名臣名士豪族聚居之地,一时人才鼎盛,不输中原颖川。襄阳至宜城间数十里被称为“冠盖里”,当时有两千石以上俸禄的官宦数十家定居于荆州地区。

2、庞氏家族在荆州具有不小的影响力。

第一,庞氏为荊州七大家族之一。

荆州地区最为著名的共有七大家族,即蔡、蒯、庞、黄、马、习、杨,各大家族人才辈出,著名者,蔡氏有蔡讽、蔡瑁,蒯氏有蒯越、蒯良、蒯祺,庞氏有庞德公、庞统、庞林、庞山民,黄氏有黄承彦、黄祖,马氏有马良、马谡兄弟,习氏有习祯、习珍,杨氏有杨虑、杨仪、杨颙,都是一时之选的俊才。

这些本土士族,人口众多,家学传承,文武兼修,人才辈出,并且通过联姻结成了一张广大的关系网。

《庞统传》注引《襄阳记》记载,庞统是荆州名士庞德公侄子,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姐。蒯越的侄子蒯祺是诸葛亮的大姐夫。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而蔡讽便是蔡瑁的父亲。刘表也娶了蔡讽的女儿为妻。庞德公、庞统与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等人交好。司马徽认庞德公为兄长,“德操小德公十岁,以兄事之”。诸葛亮拜庞德公为师。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即廖化)”。(《蒋琬传》)庞延应该是襄阳庞氏一支,与庞统为同一族系。

庞氏等荆州七大家族人脉资源丰富,在当地影响力巨大,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极大的势力。

第二、庞氏为刘表所依重,对稳定荆州作出了贡献。

《刘表传》注引司马彪《战略》记载:刘表拿着朝廷任命诏书,单枪匹马前往宜城,就任荊州刺史,“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诱杀当地宗贼五十五人,基本安定荆州大局。“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襄阳,(刘)表乃使(蒯)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南遂悉平”。

可见,刘表入主荊州,主要依靠蒯良、蒯越、蔡瑁的力量。庞氏家族的庞季对刘表平定荊州也曾作出了贡献。史料没有说明庞季与庞德公的关系,但总是荆州庞氏一族,庞氏在荊州亦据一席之位,颇具影响力。

第三、庞德公格局大,名声响亮,为荆州学界社会领袖。

刘表思想开明,尊儒重教,庞德公淡泊名利,诲人重教,多次受到刘表征召而不应。荆州和平包容,庞德公、司马徽等清高名士得以立足,得到尊重。庞德公特立独行,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3、庞统号称“凤雏”,为“南州之冠冕”。

第一,庞德公评价庞统为“凤雏”。

庞德公为一方高士,知人识人,善于评价人物,称誉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据《庞统传》注引《先贤传》)这几个称号,显示了大格局,高洁、雅致、大气,超凡脱俗。

经过庞德公的肯定、认同、推广,诸葛亮、庞统、司马徽都声名显赫,为一方所敬重。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朝诗人李商隐诗句),庞统被称为“凤雏”,自是超凡脱俗。

第二,庞统能力得到司马德操认同。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奇门、经学,学识广博,为人清高拔俗,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号称“水镜先生”,水镜照人彻骨,比喻看人很准。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庞统是庞德公引以为荣的侄子。因为庞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庞统传》)庞德公对庞统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夸赞为“凤雏”,但毕竟是自家人自我欣赏,可能也是出于避嫌,有心让庞统专门拜访“水镜”司马徽先生,也让清雅高洁的司马德操鉴证一下庞统的才学。“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庞统传》)

那时,庞统二十岁左右,司马徽正在采摘桑叶,庞统就在树下与司马徽进行交谈,二人滔滔不绝,天南地北,从白天倾谈到黑夜。司马徽没有想到平平无奇的庞统竟然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能言善辩,眼前的庞统确实是才识惊人、卓尔不群,确信庞德公并无私心,“凤雏”的神级称喻实至名归,禁不住由衷赞赏庞统为南方州郡士子的翘楚,自此之后,庞统的名声渐渐播扬开来。

二、庞统出仕的历史谜团。

1、庞统出仕的第一段经历,职位是南郡功曹。

庞统生于179年,199年二十岁时拜访司马徽之后,名声更加显赫。“后郡命为功曹。”(《庞统传》)以庞家正宗荆州土著士族的名望和地位,在荆州的社会关系,以及庞统自己的名声,庞统应该很快就获得征召并委以重任。蔡瑁曾任南郡太守,很有可能,庞统就是在蔡瑁手下担任功曹。

当时,郡的主官是太守,佐治的朝廷命官有都尉 、郡丞、长史等少数几人。郡守掌治一郡,分曹办事,由于执掌不同,也有主次、亲疏之分。汉制以右为尊,功曹、五官掾、督邮等重要属吏均称为右曹。功曹职责总揽内外,本职为任免和赏罚,除人事外,常能与闻一郡政务,是太守的左右手,实权较大,地位尊显。

庞统就任南郡功曹,具体时间不详,也没有事迹记载。大概是文江学海的庞统与急于功名的蔡瑁尿不到一个壶里吧。以庞德公闲云野鹤的个性,对庞统大约也就是放养的态度,顺其自然。

2、庞统出仕的第二段经历,职位依然是南郡功曹。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庞统传》)209年底,周瑜攻取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周瑜去世,为什么由庞统扶灵?因为《江表传》明确记载,庞统是周瑜的功曹,所以,职责所在,庞统以南郡功曹身份扶送周瑜灵柩到东吴,合情合理。庞统并非朝廷命官,完成作为属吏的扶灵任务,就返回荊州了。才高八斗的庞统居然不入孙权的法眼,只有江东士人圈子的陆绩、顾劭、全琮等东吴名臣自发到昌门为庞统送行。

那么,为什么孙权没有留用庞统?

第一个问题,曹操接管荊州,庞统去哪里了?

从209年底周瑜担任南郡太守至210年去世之间,庞统成为了周瑜的属下。《刘备传》注引《江表传》明确记载,庞统的职位是功曹。这就说明,庞统一直在江陵,曹操接收荊州,大概率庞统等南郡属吏自然成为曹仁的属下。

由于庞统为人做事很低调,不拘人情世故,从不轻易向人展露自已的才学,也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所以不显山不露水,曹操集团根本没有注意到平凡无奇的庞统,甚至曹操、曹仁等根本忙得连“凤雏”的大号都没有听说过,估计大名鼎鼎的蒯越也没有向曹操举荐,庞统根本没有接触曹操的机会。奇才“凤雏”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漏网之鱼”。

周瑜接收南郡,庞统不声不响地继续以属吏身份服务周瑜。到周瑜去世,刘备“借江陵”成功,成为新的南郡主人,“漏网之鱼”庞统就又成为刘备的属下,天意让刘备捡了个大漏。大概这就是缘份吧,古人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苦求”。佛又说:是你的,终究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强求都枉然。一切皆有定数,得失自有安排。人世间,一切都在路上,属于你的人和事,其实一直都不曾离开!

荊州城头变幻大王旗,庞统看到,社会并不缺少精英、名士,所以并不担心埋没才学,因为世间缺少的是不计名利关心百姓粮食和丝麻的淳朴品格,所以个性天然的庞统愿意顺着性子处事,愿意以奉献为乐。庞统优雅地收敛光芒,更多的是关心百姓眼前的苟且,哪里还顾得了你听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庞统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小吏,并没有引起曹操、孙权、刘备的特别注意,真乃才高运蹇。做自己的人,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这就是真实的庞统。

第二个问题,周瑜是否对庞统另眼对待?

庞统服务周瑜的时间不到一年,而且战事紧迫,估计没有好好聊聊,看到的庞统还是表面纯朴诚恳的普通士子普通属吏形象。加上周瑜身上带伤,身体欠佳,精力不济,所以,周瑜没有发觉庞统博学多才,没有特别重用,也没有特别向孙权推荐,庞统原来干啥就干啥。周瑜也有疏忽的时候啊。

第三个问题,孙权没有留用庞统的原因。

原因之一:理想分歧。

推测鲁肃曾向孙权推荐过庞统,但庞统的形象并未获得孙权好感,双方未能深入交流,对庞统的才识缺乏了解。庞统“霸王之器”的王佐之才与孙权一心自保、缺乏称霸格局的割据理想之间,存在一道天然鸿沟,双方如何相容?

原因之二:天然隔阂。

孙坚死于荊州,荆州由刘表依托七大家族共治,七大家族是荆州繁荣稳定的基石。庞氏家族是刘表的重要帮手,孙权对于庞氏心理上存在抵触情绪,跟庞统有着天然矛盾。而且这七大家族,对江东是相当看不起的。如蔡家和蒯家,归附了曹操,马家、杨家、黄家、庞家、习家等选择了刘备!

原因之三,性格相左。

庞统个性随意,名士风骨显现,孙权或者感受不到来自庞统恭敬的态度,庞统并未公开表态归附东吴。同时,庞统与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亲近,孙权也害怕庞统跟江东士族强强联合,破坏政权的平衡体系。

3、庞统命中注定跟从刘备。

201年,刘备南逃投奔刘表,刘表让刘备驻守新野,作为荊州北面的屏障,主要防御曹操。至208年曹操南征,刘备栖踞新野期间,以仁义结交、影响荆州士民,朝野诸多才俊与刘备交往密切,建立了感情。刘备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了荊州一大批有志之士。

期间,在官方,刘备与刘琦、伊籍等交厚。在民间,刘备与庞德公、司马徽等高士交厚。徐庶主动投奔刘备,曹操谋士程昱评价徐庶才能,十倍于自已。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水镜先生司马德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位俊杰。徐庶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207年,刘备礼贤下士聘请诸葛亮为军师,当年诸葛亮27岁,庞统是29岁。

当时,刘备为什么没有招揽庞统?猜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庞统已任南郡功曹,驻江陵,与刘备接触过少,刘备不敢贸贸然去挖刘表的墙脚。

二是庞统是本地士族,与刘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虑刘表的观感,刘备暂时未敢打这些本土士人的主意。

三是刘备乃客居荆州,兵微将寡,还不是一方独立势力,崛起的形势也未明朗,荊州在野的各种人才,对刘备尚处于观望之中,只有荆州外来的少数人投奔刘备。荆州人才大规模归附刘备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荊南四郡地盘的时候。“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刘备协助周瑜拿下江陵后,驻扎在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东北),由于在荆州建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这时才形成了最大一波荆州士人集体来投大潮,投奔孙权的寥寥无几。庞统不知何故却在江陵(南郡治所)效力周瑜。

四是刘备也有偏向注重外貌形象的弱点,对庞统并不特别看重。史书未说庞统长相丑陋,只是表达了并不出众的意思。210年庞统回归家乡江陵后,刘备改任庞统为耒阳县令,也未加以特别重用。可以看得出,刘备还没有认识到庞统的才气过人,没有将“凤雏”与庞统等同看待。由此也可以说,“凤雏”并未广为传播,深入人心,社会的认知度还很浅。这大概也就是曹操对荆州奇才只认蒯越而不识庞统的缘故。《傅子》中记载:荆州平,(魏)太祖与荀彧书曰:“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

也许,上天注定,庞统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折点。“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庞统传》)210年,刘备兼任荆州牧后,庞统出任州从事兼行耒阳县令。从事亦称从事掾,汉制为州刺史属吏。汉末州牧与刺史权责混乱,可以自由辟任州从事,设置人数不等,名目繁多,比如文学从事、劝学从事等,功能为协助性质,是比较普通的佐吏。庞统暂时遭到冷落,不管不顾的任性起来,不理县政,结果被刘备免职。这就引来了鲁肃、诸葛亮的特别关注和大力推荐,却由此而因祸得福。

吴将鲁肃遣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庞统传》)东吴将领鲁肃真是人杰,对庞统赞誉有加,高度评价庞统为大才,建议刘备提拔庞统担任治中、别驾之类中枢重要职务,才能施展庞统的真才实学。

治中,即“治中从事”,州刺史的高级佐吏之一,主掌州选署及文书案卷众事,居中治事,故名治中。秩百石。治中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办公厅、组织部之类的中枢司职,职权极重。

别驾,为州刺史高级佐吏,因从刺史出巡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别驾。主要职责类似于秘书、监察等,地位较高。秩百石。

当时刘备为荆州牧,鲁肃是希望刘备把庞统作核心参谋对待重用。亦可见鲁肃的胸襟度量之广大。鲁肃确实是个忠厚长者,大政治家,孙刘联盟的坚强磐石。

“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庞统传》)诸葛亮认为庞统有治国的能力,也向刘备力荐庞统,刘备经过与庞统一番深入交谈,终于发现庞统确实不同凡响,于是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接着又提任军师中郎将,刘备对庞统十分器重,亲密信任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

庞统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凤雏”开始真正发出绮丽之声,一展抱负。

三、庞统率性而为,高义大度,颇具名士风骨

1、庞统天性低调,逆来顺受。

庞统“少时朴钝”,抱朴守愚,表面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庞统勤学有才,但从不张扬。庞德公虽然自己清高,喜欢玩隐居,不愿混迹官场,但肯定愿意希望后生一辈庞统出仕,出来做官做事,弘扬光大家族。

于是,庞德公毫不避嫌,客观地给庞统予以高度评价,又安排庞统拜见司马德操,让司马徽鉴证庞统的真才实学,通过品评认同推广获得好名声,很快,庞统就任职南郡功曹。显然,庞统由着时代和家族合力推着走,仕途是被动的。但是,庞统凭其才识,在南郡居然毫无声响,一直默默无闻,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直至曹操南征接收荆州后的乱战中,庞统也毫无主动作为。大概,这就是庞统的秉性,从不主动,从不力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庞统不争的品格,人道上的谦下之德,颇具特立独行的古风名士情怀,无为而有为。“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老子》)庞统不争之德,乃庞德公高士风骨的感染和影响,一脉相承啊!真乃名士之典范。庞统“真名士”的个性,直接影响到其仕途走向。

后来,庞统担当耒阳县令,懒于政事被免职。庞统并非心气太高,好高骛远,缺乏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平和心态,而是名士真性情的自然流露,率性而为,宣泄才未尽用的不满情绪,耍小脾气。看《神仙传》《名士传》就能发现,古风名士往往都比较率真,比较随性,《菜根谭》就概括为“是真名士自风流”。庞统风流就是“真”,也就是真性情,不受纲常礼仪的束缚。世风日下,今天的读书人完全为了做官而读书,越来越多的蜕变为“蠹虫”,“名士”早已变成稀有物种。

2、庞统宅心仁厚,主张抑恶扬善。

第一,庞统关注“老少”民生福祉。庞统“性好人伦,勤于长养。”也就是注重人伦道德价值观的弘扬,推动社会仁德建设,劝喻大众尽心尽力赡养老人、抚育子女。“一老一少”,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乃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牵动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庞统能够把眼光放在民生保障上,关注“一老一少”,实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古人尚且如此目光远大,宅心仁厚,今人更当奋起,老老实实地“敬老”(夕阳)“护苗”(朝阳),保障少幼安全、健康、快乐成长;保障长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促进家庭社会稳定祥和。

第二,庞统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向善,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庞统传》记载: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

”在道德沦丧,人性现恶的乱世,庞统依然相信以正气压邪气,在议论品评他人的时候,总是尽力挖掘优点,努力放大人性善的一面好的一面,加以褒奖称赞,宣扬好人好事,希望通过勉励人人向善,推广教化,引导淳化社会风尚,促进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庞统重视道德教化,重视构建稳定社会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建设,这在三国时期是极其难得的。对当今,又何尝没有借鉴意义呢?为净化社会风气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吧。

3、庞统择善品评人物,赢得士人爱戴。

品评人物在汉朝的时候是一种风尚,许劭、樊子昭、和洽等人是有名的人物鉴赏家,节高重品,不屑与朋党同流合污,品评人物客观公正,许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十分中肯。品评人物需要学识、经验,需要无私品行。那时,品评往往就会成为官家征辟人才的重要依据。

庞德公、司马徽就是德高望重、资历深厚的鸿儒,是民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凭威望和声誉,引导清流的舆论走向,赢得社会普遍尊重。在汉末这个王纲崩坏、雅道陵迟的时代,这些高士居然还能好好地安然存在,没有遭到“封杀”,也实在是个奇迹。

庞统才华横溢,胸中有乾坤,品评江东人物,赢得士人爱戴。

庞统品评陆绩、顾邵。

“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庞统把陆绩比喻为驽马,脚力强劲,跑得快,才能超逸。把顾邵比作驽牛,具有担负艰巨任务的能力,能吃苦耐劳,坚强坚韧,负重致远。“负重致远”成为传世成语典故。

陆绩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是二十四孝典范人物(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陆绩任职郁林郡太守,得到陈寿的好评:“绩,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陆绩族子陆逊,为东吴大都督,官至丞相。

顾邵,善于鉴识人才而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官至豫章太守。顾邵与庞统深交,庞统说在顺应潮流,适应社会,以及处人之道方面,认为自己人缘不好,不怎么受人待见,比不上顾邵。至于对历代帝王统治策略的研究,以及探寻事物因果,掌握大局变化规律方面,庞统认为自己比顾邵稍强一些。顾邵也认为庞统说话妥当中肯,非常佩服庞统。

庞统品评全琮。

“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三国志和洽传》记载“(许)劭始发明樊子昭於鬻帻之肆”,刘晔曰:“子昭拔自贾竖,年至耳顺,退能守静,进能不苟。”樊子昭、和洽并显名于世。樊子昭起于市井,在魏为官,六十多岁都不糊涂。和洽秉公正直,魏明帝时授太常卿,册封西城乡侯。

庞统把全琮比作樊子昭,智力一般,注意名声,善为处事,也能高官厚爵。全琮为人恭顺,择善而从,后来成为吴国名将,孙权的红人,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

陆绩、顾邵、全琮等三人都与庞统结下了深厚友谊。陆、顾乃江东四姓之大家。庞统亦深得江东士人的爱戴。210年,庞统扶送周瑜灵柩到吴郡,即将返还荆州,陆绩、顾劭、全琮皆前往昌门送行。

4、庞统名士古风不改,敏于急变,富有智商情商。

212年底,刘备采纳庞统计策智取涪城,平定益州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于是大宴三军将士,庆功作乐。酒宴席间,刘备或者有些得意忘形,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率性不拘,随口而言:“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庞统的名士真性情爆发,真不亚于竹林七贤。庞统竟然说刘备不够仁德,不应该把讨伐益州刘璋的痛苦建立在自己的快乐之上来庆祝。刘备当然不高兴,可能刘备已经半醉了,很生气的说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刘备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作比,自认正当,呵斥庞统离开宴席。庞统很尴尬,“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刘备大概觉得有点失态,颇为后悔,又把庞统请回宴席。庞统好似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重回宴席,对刘备也没有表示任何态度,照常吃喝。

为了圆场,刘备问:“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机智地答:“君臣俱失。”刘备听后大笑,宴会又恢复了当初愉快的气氛,一样热闹欢乐。庞统真情流露,刘备人情通达。二人均富智商情商,谁都不计较,一笑泯愁绪。从这里看,刘备和庞统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但彼此之间会不会由此产生了隔阂?很难说得清楚。照理说,他们的肚量都宽如大海,不至于受到影响。

人生,不讨好,不解释,不强求,做人做事无愧于良心和道义,剩下的一切都交给天意吧。跌宕人生,无法预料,无法阻挡,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心中依然氤氲弥漫着一米阳光、一缕清风。士风在我心,一如庞士元。

四、庞统对刘备平定益州的贡献。

1、庞统力劝刘备抢占先机,攻取西川,为成就霸业奠定根本。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提出了攻略荆益的战略构想。夺取益州,诸葛亮是首倡者。刘备也正按“隆中对”战略,一步一步往前走,建立了孙刘联盟,至210年控制南郡及荆南四郡的地盘,为西征两川奠定了基础。

211年,刘璋派张松、法正迎接刘备进川,帮助讨伐汉中张鲁。刘备尚在犹豫之中,庞统、法正、张松认为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建言刘备抢占先机,快速进川。

庞统积极主动推动刘备进川,庞统的意思在《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里说得很明白。

第一个意思,占据荊益二州是刘备集团争霸天下的“隆中对”国策,必须抓住机遇去落实。

第二个意思,仅靠目前荊州地盘尚不足以与曹操、孙权争天下。

一者曹操南征后,“荊州荒残,人物殚尽”,战乱、瘟疫接连不断,富庶繁盛的荆州已不复存在,经济、人口持续走低,恢复发展难度很大。

二者荊州是四战之地,“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得以得志。”曹孙刘三大势力犬牙交错,不利于根据地稳定,目前占领的五郡,缺乏战略纵深和大后方保障。

第三个意思,益州正好是上天留给刘备的霸业基地。“庞统说: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庞统传》注引《九州春秋》)

一者曹操双手还未够长,还来不及向刘璋开火。

二者益州刘璋暗弱,理政不善,是对百姓最大的不仁不义。益州的发展有待德才兼备的刘备去壮大,真正地体现大仁大义。

三者益州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较好,有利于建设成为另一个“帝基关中”。

四者益州地理优越,地势险峻,雄关当道,易守难攻。

益州正好是上天恩赐给刘备的礼物,天意不可违。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仁德。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211年,“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庞统传》)

2、庞统建言刘备仿“鸿门宴”擒拿刘璋,一举夺取益州。

211年秋,刘璋听说曹操讨伐汉中张鲁,担心波及益州,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迎接刘备进川协助防御。“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荊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于会所袭璋。”(《刘备传》)刘备由水路直达涪城(绵阳市),与刘璋相会。庞统献计于涪城会所偷袭刘璋,张松、法正也支持“会执刘璋”。“此大事也,不可仓促。”(《刘备传》)刘备认为太过急迫,担心忙中出错,有损仁德,于是错过了以最低代价夺取益州的良策。庞统的想法与楚汉争霸时项羽主谋范曾的计谋“鸿门宴”异曲同工。刘备以仁义为号召,多年来屡败屡战,败而不倒,始终顽强坚持匡扶汉室的理念,“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刘备从而赢得重视恢复大汉雄风的各方力量支持。显然,庞统重谋略,刘备重政治,站位不同,刘备需要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当然,庞统献计也并非不够仁义,只是不够灵活变通,处事不够圆滑,只是站在军事的角度,完全够得上是上上策。但由此就定位庞统不讲仁义无疑是肤浅的。因为,庞统的理想是大仁大义,毕竟刘璋暗弱,益州发展滞后,迅速以刘备取代刘璋,破旧立新,一改益州颓废的政治,利国利民,乃大仁大义。

但刘备站在政治家的视角,“表”“里”兼顾,既要大仁大义,亦要小仁小义,全面平衡协调益州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利益,特别是益州既得利益集团的诉求。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刘备、庞统都没有错。

刘备进入西川,刘璋在涪城迎接刘备,欢宴百日,“(刘)璋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以资送刘备”,支持刘备讨伐张鲁。然后,刘备北上葭萌关(今广元市)驻守,与张鲁对峙。刘璋“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可以说,刘璋充分信任刘备,将葭萌关以北全面委托刘备。刘备却没有立即全力进击张鲁,而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对益州开展和平演变。

有人说,刘备应该利用当下机遇,借刘璋之力,迅速攻取汉中,再回头夺取益州。看似很有道理,但此时,刘备准备不足,力量不够。试想,曹操也是碰巧攻占汉中的。如果刘备不能速战速决,必将造成兵力分散,多头不能兼顾的危害。即使刘备侥幸占领汉中,曹操必然兵临汉中,刘璋也必然派兵派将控制,形势更加复杂,变数更多,说不定还会影响到攻略益州的中心任务。刘备从211年接到刘璋邀请入川,到214年取得成都,历时四年,在有内应,还抢占了战略桥头堡的前提下尚且旷日持久,显然,刘备要同时拿下汉中、益州,并不现实。

3、庞统献三策攻略益州。

212年十月,曹操东征孙权,孙权向刘备求助,刘备借机向刘璋敲诈:“求万兵及资实,欲意东行”。刘璋这次并不爽快,“但许兵四千,其馀皆给半”。刘备终于找到了与刘璋开战的借口,计划与刘璋决裂,趁机夺取益州。此时,刘备攻取成都必须南下经过几道防关,第一道关卡是涪水关(绵阳),第二道关卡是绵竹(今德阳市东北),第三道关卡是雒城(今广汉市),最后就是攻取州治成都。庞统迅速为刘备拟定了三个计策。

先看上策:“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庞统传》)

对于上策,可能刘备亦有预感,上策需要益州民心支持,需要刘璋毫无防备,也即内应张松没有暴露,并且需要神速进军,还需要连破涪关、绵竹关以及雒城,威逼刘璋不战而降,预测具有很多未知之数,难度非常大,而且容易造成兵力分割的风险。刘备认为奇兵偷袭成都,不够稳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刘璋的抵抗表现了出乎所料的顽强,成都的民心也是向着刘璋。刘备不敢冒险是明智的。所谓上策,并非最佳的选项,而是最快的意思。

接着看下策:“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庞统传》)

此计一看就是下策,不但消极保守,而且也与刘备攻略益州大战略背道而行。刘备不可能放弃花了一年时间在葭萌关打下的基础和当前的有利条件,不可能退回白帝城,再与荊州军联合,再来仰攻益州。这明显是舍长取短之策,亦不符合最基本的军事谋略。下策也是时间最持久的意思。如取此策,也即是周瑜劝言孙权的取蜀之策,连孙权都觉得不妥。所以,刘备必然不会考虑下策。

再来看中策:“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庞统传》)

杨怀、高沛是川中名将,兵力强大,对刘备不够友好,敌视警戒。现在伪装撤军,杨、高二将必然欣然前来相送,趁其不备,乘机拿下杨怀、高沛及其据守的白水关,收编其军队,然后,步步为营,夺取成都。这个时候,刘备尚未公开与刘璋决裂,张松暂时亦没有暴露,刘备掌控了攻略的主动权。《刘备传》说杨、高二将已得到张松与刘备勾结的内部通报,依然主动送头给刘备。这明显不合常理,应该是陈寿粉饰刘备而抹黑刘璋所搞的文字小动作。

刘备觉得中策可行,一者抢占先机,可以先发制人,兵不血刃首先夺占白水关,进而出其不意乘机攻取涪城。二者充实兵力物资,壮大了力量。三者以葭萌关、涪城为前进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利于应付突发变数,稳扎稳打。

刘备最终选定步步为营的中策。“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庞统传》)刘备用计斩杀杨怀、高沛,占领涪水关。真是时机刚刚好,正在这个当口,张松事发被杀,刘璋动员阻击刘备,刘备、刘璋正式决裂。刘备对攻蜀大计迅速作出调整,自己亲率征西兵团由北向南进军,急命诸葛亮、张飞、赵云从荊州分兵向江州进军,分两路南北对攻益州。刘备对益州志在必得,几乎倾尽全力。

4、庞统随刘备乘胜进军,雒城受阻。

第一场战斗,刘备利用与刘璋的同盟关系,诱杀杨怀、高沛,兵不血刃占领白水关,以其将士家属为人质,兼并白水兵马。庞统推荐霍峻驻守葭萌关,确保刘备后方安全。霍峻英勇善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色地保卫了刘备大本营。

第二场战斗,刘备采纳庞统建议,利用情报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派黄忠、卓膺迅速对疏于防备的涪城进行闪电偷袭。这个时候,刘备内应暴露,刘璋即斩张松,动员全面阻击刘备。刘备计取雄关涪城,获得先手,胜势在握。

第三场战斗,刘备进据涪城,缴获大量补充,以逸待劳,击败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援军。张任等败退绵竹。

第四场战斗,213年,刘备乘胜进军绵竹关,益州郡(蜀汉建兴三年后改名建宁郡)督邮李恢受到豪强爨习排挤,郡太守董和推荐李恢到成都,李恢路过绵竹,慧识明主,归附刘备。绵竹关仓促应战,被刘备大军攻克,益州大将李严等归降。另一大将张任再次退守雒城。

第五场战斗,刘备集中全军进围雒城,刘璋派儿子刘循、大将张任死守,刘备军受阻。刘备之前几场战斗,都是在刘璋准备不足,疏于防备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体现了出其不意,兵贵神速的兵法精神。庞统用人用将、献计献策,功莫大焉!

五、庞统之死。

213年,“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十九年夏,雒城破”。(《刘备传》)法正曾写信分析益州形势,想要劝降刘璋,“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法正传》),估计刘璋没有读懂法正的道理,以至雒城坚守了一年。刘备一直习惯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体现了领导的率先垂范,为此,法正劝谏刘备保重,据《法正传》裴注记载:“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

遂退。这是后来汉中之战的时候发生的事情,显然,刘备肯定想起了雒城失去庞统的往事,法正更是基于庞统之鉴,以死相谏,才劝动刘备退出前线。可以看得出,由于主帅刘备的示范效应,庞统作为主要军师,自当奋勇向前,奋不顾身。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庞统传》)从213年夏起,刘备军围攻雒城,到214年,围城已过半年多了,庞统亲自上前线指挥,结果中箭身亡。按照刘备的个性,当时,说不定刘备、法正等都在前线。庞统之殁,应该没有阴谋,没有机心,纯为刘备军英勇无畏的牺牲,既属于意外,属于偶然,也属于必然,要知道多少将士浴血疆线,马革裹尸还。只能说,可惜了!其壮举令人敬佩。从大局而言,从人才价值的角度看,高级将领及参谋是不宜过于靠前指挥的。但为此而献身的英烈们,值得景仰,不宜呵责。致敬了!

《三国演义》描述的庞统之死及其死因,对刘备、诸葛亮、庞统并无褒扬之益,反而有害,助长了阴谋论者的胡言乱语。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说是受涪城宴会影响,庞统带着情绪上阵,立意献身。相信庞统的格局不会这么小,如果真的与刘备理想冲突,最多也是平静地如徐庶奔曹一样“不献一计”,而不至于随意轻生。庞统的死只能说是意外,只能说刘备和庞统没有足够的缘分。刘备三大重要军师,在还未平定益州就损失了庞统,在平定汉中后又离世一个法正,刘备顶级谋士三去其二,只剩诸葛亮一人独撑大局,否则刘备守护荆州、发展益州会轻松很多,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吧。

214年庞统殁命雒城,跟周瑜江陵中箭英年早逝同出一辙。当为高级将领之诫。但庞统表现出的才能似乎意犹未尽,不那么尽如人意,至少没有达到人们内心对庞统“凤雏”称号的预期吧。

尽管庞统昙花一现,陈寿对庞统的功绩和影响力依然给予高度评价,《三国志》安排庞统与法正合传,仅次于诸葛亮。陈寿 “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着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庞统传》)

其实,这也是刘备的态度体现。

六、庞统死后尽显哀荣。

1、刘备感情上痛惜庞统。“先主痛惜,言则流涕。”(《庞统传》)刘备为庞统之死痛不疾首,常常为之流泪,痛悔之情溢于言表。是呵,当时为什么不阻止庞统不顾安危,身先士卒?

2、刘备善待庞统家属。“拜统父为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统弟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值军败,随权入魏,魏封列侯,至巨鹿太守。”(《庞统传》)庞统弟弟庞林娶荆州大族习祯之妹为妻,分离多年后团聚。曹、刘两大阵营均给予优待。

3、庞统享尽哀荣。“追赐(庞)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传》)后来,庞统也入祀成都刘备庙武侯祠,受到后世供奉敬仰。

4、庞宏光大乃父庞统遗风。“统子宏,字巨师,刚简有臧否,轻傲尚书令陈祗,为祗所抑,卒于涪陵太守。”(《庞统传》)庞宏不畏权贵,刚正不阿,颇具乃父庞统名士遗风,遭到陈祗的压制排挤,死于涪陵太守任上,令人肃然起敬。

(完)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转载请联系平台

本文作者:哦亦云

编辑:马传鑫

拜托大家多点点和

给努力编稿的粤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粤卫平台”,《预约挂号》《互联网医院》《出行政策》《核酸检测预约》《一卡一证一网》打尽!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三国演义》第二十七集名:三顾茅庐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举荐诸葛亮后,求贤若渴,带着关羽、张飞两次拜访诸葛亮均未得见。第二次寻访时,张飞甚至想绑诸葛亮来见刘备,遭刘备痛斥。 刘备择选吉日三顾茅庐,适逢诸葛亮在草堂午睡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屏气立于阶下恭候,直到诸葛亮醒后,方入内相见。 隆中对 诸葛亮感刘备诚意,与刘备促膝长谈,提出了著名的 “隆中对” https://www.jianshu.com/p/b4476165d828
1.以1994年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提及为序,看三国人物上接:以1994年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提及为序,看三国人物关系之10 网页链接 目录(续) 第二部 赤壁鏖战(24-47集)(续) 第四十一集:力夺四郡 第四十二集:美人计 第四十三集:甘露寺 第四十四集:回荆州 第四十五集:三气周瑜 第四十六集:卧龙吊孝 https://www.meipian.cn/50s7sa1a
2.[动漫星空]《宝莲灯》第7集劈山救母CCTV节目官网CCTV14[动漫星空]《宝莲灯》第1集 母子离别2010-02-12 14:56:48 [动漫星空]《宝莲灯》第3集 逃出天宫2010-02-12 14:39:22 [动漫星空]《三国演义》第42集 七擒孟获(中)2010-02-12 14:38:27 [动漫星空]《三国演义》第40集 白帝城2010-02-12 14:36:37 [动漫星空]《三国演义》第41集 七擒孟获(上)2010http://tv.cntv.cn/video/C10361/eed20d201ae949a190c83b53dd26888d
3.《《三国演义》完整版》电视剧在线观看全集日剧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第45集 第46集 第47集 第48集 第49集 第50集 第51集 第52集剧情简介 《《三国演义》完整版》是EddiePowel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日本日本片,该剧讲述了:朝比奈曾是一名警察身手不凡行事谨慎但在某个事件中受挫不得不离开警局自此从事警卫工作某日朝比奈被分配到难度http://www.kaisli.cn/tv/501052.html
4.三国演义袁阔成三国演义 第201回 三国演义 第202回 三国演义 第203回 三国演义 第204回 三国演义 第205回 三国演义 第206回 三国演义 第207回 三国演义 第208回 三国演义 第209回 三国演义 第210回 三国演义 第211回 三国演义 第212回 三国演义 第213回 三国演义 第214回 三国演义 第215回 三国演义 第216回 三国演义https://m.fobshanghai.com/ps/sanguo.html?ivk_sa=1024320u
5.小说三国:我摊牌了,我是曹操之正文最新章节全集下载【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三国:我摊牌了,我是曹操】 东汉末年,穿越而来的考古学家徐闻最近有点烦。 一个自称是孟兄的家伙,三天两头就来他的茶摊喝茶,而且问东问西。 “徐兄,你觉得曹孟德此人如何?” “徐兄,你觉得天下走势如何?” “徐兄,你看那刘关张那三兄弟居然组团出道,好鸡儿圈粉!” 问的烦了,https://b.faloo.com/v/722155/2.html
6.三国演义动画版全集迅雷下载片 名 动画版 三国演义#9678;译 名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9678;年 代 2009#9678;国 家 中国#9678;类 别 动画#9678;语 言 普通话#9678;字 幕 简体中文#9678;文件格式 DVD-HALFCD2#9678;大 小 52集#9678;剧情简介 联合出品方: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央视动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12/8052054021003015.shtm
7.《新三国演义电视剧》电视剧在线观看全集国产剧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第45集 第46集 第47集 第48集 第49集 第50集 第51集 第52集 第53集 剧情简介 《新三国演义电视剧》是長谷澤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内地,国产大陆片http://www.lxypc.com/products/527962.html
8.《名侦探柯南》第1187集正在播放中第201集 第202集 第203集 第204集 第205集 第206集 第207集 第208集 第209集 第210集 第211集 第212集 第213集 第214集 第215集 第216集 第217集 第218集 第219集 第220集 第221集 第222集 第223集 第224集 第225集 第226集 第227集 第228集 第229集 第230集 第231集 第232集http://www.119px.com/play/93745-0-1187.html
9.第一范文网各种日常写作指导,同时提供范文参考。主要栏目有:范文大全、个人简历、教案下载、课件中心、 优秀作文、考试辅导、试题库、诗词鉴赏。http://diyifanwen.com/
10.评书《三国演义》合集(共365集)《三国演义》第013回 报父仇曹操战徐州 《三国演义》第020回 失小沛刘备投曹操 《三国演义》第021回 战宛城曹操失爱将 《三国演义》第173回 取汉中曹操伐张鲁 《三国演义》第…https://www.sohu.com/a/498599288_121124777
11.三国演义(300回)连丽如全集[第 201 回] [第 202 回] [第 203 回] [第 204 回] [第 205 回] [第 206 回] [第 207 回] [第 208 回] [第 209 回] [第 210 回] [第 211 回] [第 212 回] [第 213 回] [第 214 回] [第 215 回] [第 216 回]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06/23/5974204_490003983.shtml
12.三国之截胡赢天下全文阅读(聆听不动声响),三国之截胡赢天下的结局第201章 封赏诸将 第202章 去南郡 第203章 黄承彦 第204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第205章 黄月英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古今,https://www.20xs.org/212219/
13.三国演义动漫全集高清手机在线观看三国演义 类型:动漫国产动漫地区:大陆年份:2017 如无法播放,缺集,请往下浏览,更换其它播放源 飞速云播 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http://www.41114.cc/xkplay/6159-3-1.html
14.读书网读书网-全民阅读门户,专业中文图书搜索引擎,在线读书,提供各类免费电子书及图书导购服务http://dushu.com/
15.三国的女人三国的女人全文阅读三国女人第一小说作者:三国女人 文章状态:连载中最后更新:2020-08-12 21:24:25最新章节:288 女烈到什么程度才叫烈女?(尾声三)《三国演义》里把刘备塑造成正统,因此说他不好色,说他的观点是:女人如衣服,可以随时脱掉,换了云云。 实际上,演义里掩盖了许多史实:比如,一向被看做极https://www.01xs.com/xiaoshuo/107735/
16.84集《三国演义》94央视版视频在线观看主要演员:鲍国安 唐国强 孙彦军 陆树铭 李靖飞《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https://www.56.com/w71/album-aid-7763201.html
17.武神主宰(第192集)全集高清免费在线观看动漫第201集 第202集 第203集 第204集 第205集 第206集 第207集 第208集 第209集 第210集 第211集 第212集 第213集 第214集10.0分更新至第20集 三国演义3D 主演: 10.0分更新至125集 丹道至尊 主演: 1.2分更新至58集 沧元图 主演: 大家正在看 更新至20250606期 幸福来敲门http://www.zggx12330.com/watch/593-1-192.html
18.《完美世界》高清免费在线观看第29集全集完整版播放三国演义3D 主演: 失业魔王 主演: 灵笼 第二季 主演:夏一可,图特哈蒙,藤新,季冠霖,谷江山 无限抽取:开局核平修仙世界 主演: 从今天开始当城主 动态漫画 第二季 主演: 精选短评 120.242.32.89 草民电影网的网友观后影评 《完美世界》这是一部全程无推理的国产动漫,也是这部剧高级的地方,它的悬疑推理在于人物心理https://www.xingbeifang.com/eduplay/105-3-29.html
19.连丽如评书《三国演义》共40集选集 1 评书《三国演义》(第一回) 2 评书《三国演义》(第二回) 3 评书《三国演义》(第三回) 4 评书《三国演义》(第四回) 5 评书《三国演义》(第五回) 6 评书《三国演义》(第六回) 7 评书《三国演义》(第七回) 8 评书《三国演义》(第八回) 9 评书《三国演义》(第九回) 10 评书《三 https://tv.cctv.cn/2020/11/17/VIDAT9a3HlEVfL7HgiNQz1AX201117.shtml
20.横断三国俊杰百年早期游侠好任义气,为军不服管束,一旦掌权,淫乱后宫,擅自废立,焚烧洛阳宫室,残暴屠戮大臣,发掘汉朝皇陵,罪恶滔天,流氓当国,生灵涂炭。伍孚刺董卓,《三国演义》曹操刺董卓原型。蔡邕叹息董卓,《三国演义》里面改造为董卓收尸。 袁绍:枭据河北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诚不虚也。袁绍出身名门,少任游侠,广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4733931%3F%26
21.三国之大汉崛起小说姜梵三国之大汉崛起最新章节最新章节: 第831章身份转变手机阅读《三国之大汉崛起》无弹窗纯文字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成了刘禅,一开始就来了一场惊心动魄之旅,被赵云带着在长坂坡来了个七进七出。 今生我为刘阿斗,还要不要人扶了?刘禅慢慢发现他走的还是挺稳的,貌似他的便宜老子刘备,二叔关羽,三叔张飞这些才是需要人扶的。 于是乎年幼的https://www.xbiquge.la/19/19851/index.html
22.农夫三国最新章节(苍山虎),农夫三国全文阅读无弹窗最新更新:第407章 接触 农夫三国是苍山虎写的神话王朝类小说西部落后山区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不幸穿越汉末,成为一名黄巾贼。看过《三国演义》,玩过单机三国游戏,但这些东东,怎么和真实历史都不一样呢?知识能力有限,不能改天换地,还是努力在乱世挣扎下去吧。《农夫》群:七九一四七四八零 《https://www.shuhaige.net/38662/
23.记录下三国历史人物!《全面战争:三国》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娄圭被设定为京兆人(今陕西西安),隐居终南山,道号“梦梅居士”。于第59回登场。 [1]郭援(?-202年),沛国(治今安徽濉溪人)。东汉末年人物,袁尚部下,钟繇之甥,袁尚封其为河东郡太守。建安七年(202年),袁尚命令郭援、呼厨泉、高干攻打河东,郭援所经城邑皆下。郡吏贾逵拒绝投降,郡中百姓https://bbs.3dmgame.com/thread-59024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