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本身是个乱世,豪杰并起,举国战乱,但也总有人能历经世事沧桑,感受到整个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这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在这个普通人命如蝼蚁,各方势力转瞬即逝的时代,我对这些长寿者难免生出一些尊敬和羡慕。
(注:我发的这些长寿者都属于正史记载,像李意左慈这些在三国演义中的神道之人概不叙述。)
一、【张臶(136-240)】字子明,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三国时期人物。他活了105岁,是有可靠记载的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汉魏间隐士。少游太学,通训诂、谶讳之学。后归乡里。汉献帝即位,数辟之,不应。建安中,移居上党,并州牧高干奏授乐平令,不就而遁,居常山讲学,又迁居任县。曹操为丞相,辟之,亦不应。魏明帝太和中,诏求隐学之士,郡中屡举,以老病不行。齐王芳正始元年(240),援琴而歌,作诗二篇,旬日而卒。年一百五岁。次年,王肃为广平太守,下教遣吏存问其家。其诗佚。
二、【刘豹(之所以不列出生卒年是因为他188年就出场了,279年才死,至少活了100多岁】刘豹,匈奴单于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子,汉赵光文帝刘渊之父,东汉、魏晋时期南匈奴首领。188年,由于南匈奴的动乱,刘豹因此留居汉地。196年,其叔呼厨泉在於夫罗死后继位单于,刘豹则成为左贤王,后接掌了匈奴左部(匈奴五部的其中一部),并纳被掳至匈奴的东汉女诗人蔡文姬为妻。由于其嫡子刘渊生于251年左右,所以一般相信刘豹相当长寿。《资治通鉴》第八十卷记载:“世祖武皇帝上之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会豹卒,以渊代为左部帅。”
三、【拓拔力微(174年—277年)】圣武帝拓跋诘汾之子,早期鲜卑族索头部首领,约在公元200年继任。继位之初,拓跋部所属的西部鲜卑相互攻伐,部众离散,因此拓跋力微投靠“没鹿回部”大人窦宾。窦宾赏识拓跋力微,欲分封国土之半予拓跋力微,拓跋力微不接受,窦宾因此将女儿嫁给拓跋力微。拓跋力微率部北居长川,因治理有方,旧部都来归附。公元277年,因西晋幽州刺史卫瓘的计策,拓跋力微听信谗言,使得儿子拓跋沙漠汗被各部大人所杀。卫瓘又设计使各部大人离散,拓跋力微忧愁而死,史载104岁。其子拓跋悉鹿继立。
四、【来敏(165—261)】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1]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东汉末年,逢董卓之乱,来敏跟随姐夫黄琬到荆州避难,黄婉是刘璋祖母的侄子,来敏又与黄琬入蜀,被刘璋引为宾客。来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刘备平定益州后,以来敏为典学校尉,后立太子,来敏为家令。刘禅继位后,任命来敏为虎贲中郎将,诸葛亮驻汉中,请来敏为军祭酒、辅军将军。来敏年老狂悖,口出狂言,被诸葛亮免去官职。诸葛亮死后,被任命为大长秋。后又屡次被罢免,最后来敏被任命为执慎将军。年九十七死于家中。
五、吕岱【(161—256)】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建安十六年(211年),贼寇吕合、秦狼等作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领兵前往征讨,生擒吕合、秦狼,被任为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而安成等四县官吏聚兵抗拒吕岱,吕岱进攻围寨,众人皆降,于是平定三郡。后因平定吴砀、袁龙的叛乱而升为庐陵太守。延康元年(220年),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阳、浈阳贼寇王金的叛乱,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平定九真太守士徽的叛乱,晋封为番禺侯。赤乌二年(239年),接替潘浚处理荆州文书公务,与陆逊同在武昌,督管蒲圻。赤乌八年(245年),陆逊去世,武昌分为二部,吕岱督领右部,升任大将军。孙亮登基后,任命为大司马。吕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太平元年(256),吕岱去世,时年九十六岁。
六、司马孚【(180—272)】字叔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重臣。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为太宰,封安平王。晋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七、士燮【(137—226)】字威彦。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士燮年少时师事刘陶,经逐渐升迁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此后又因诱降益州豪族雍闿而迁任卫将军,进封龙编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黄武五年(226年),士燮去世,享年九十岁。他著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士氏家族是当时实力雄厚的地方势力,士燮及其三个兄弟共领四郡,占岭南疆土过半。在岭南及越南历史上士燮威望极高,不在赵佗之下。后越南陈朝追赠士燮善感嘉应灵武大王。苍梧京南今存“汉士威彦先生故里”,而京南镇的桂江边又有士燮碑及大人庙。
八、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荣升太尉,进爵安国侯。景元四年(263年)卒,享年九十岁,谥元侯。高柔仕于曹操及曹氏五位皇帝,几乎横跨整个曹魏历史,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
顺带提一些小人物,他们也肯定过了90岁,只不过并无太多事迹可称述。如华佗的弟子【吴普】、【樊阿】,李密的祖母这样的。还有三国蜀汉大司农【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汉灵帝时为讲部吏。后因董卓之乱而逃入蜀,刘焉父子待其以宾客之礼。孟光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尤其喜欢读三史,精通汉家旧典。喜欢公羊春秋却嘲讽左氏春秋,来敏因此常常和孟光发生争论。刘备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刘禅继位后为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责怪大将军费祎大赦,费祎无法反驳孟光,孟光也因此官职不得升迁。后与秘书郎郤正交好,二人常常交谈,论太子学习之事,孟光个性耿直,心直口快,郤正却遮遮掩掩,不肯正面回答。后孟光坐事免官,九十多岁死于家中。
九、【乐详(生卒年不祥)】魏骑都尉,少好学,建安初,详闻公车司马令南郡谢该善左氏传,乃从南阳步诣该问疑难诸要,今左氏乐氏问七十二事,详所撰也。所问既了而归乡里,时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详文学祭酒,使教后进,於是河东学业大兴。至黄初中,徵拜博士。于时太学初立,有博士十馀人,学多褊狭,又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已。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解,质而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寝食,以是独擅名於远近。详学既精悉,又善推步三五,别受诏与太史典定律历。太和中,转拜骑都尉。详学优能少,故历三世,竟不出为宰守。至正始中,以年老罢归於舍,本国宗族归之,门徒数千人。甘露二年,【详年九十馀】,上书讼畿之遗绩,朝廷感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