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王扶林筹拍《三国演义》,84集电视连续剧,电视总投资1.7亿。
制片人任大惠嫌他太啰嗦,硬气地说:1.5万美金一集是打包价。
再说84集《三国演义》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打散卖,那还叫三国吗?而且我们也不可能打散买。
头不头,尾不尾的,还不如不买,对不起观众。
听任大惠这么一说,国外想想也是,可是他们也没办法啊!
因为国外跟中国不一样,他们每周只能播一集,一个月只能播四集。
一年365天,也只能放52集。也就是说,84集电视剧连续剧要放一年半还不止。
后来,国外想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好办法,而电视也多赚了一笔钱。
要不怎么说国外人精呢?
国外心想:划算!双方合同一签,就连忙催剧组早点交货。
他们豪气出价7000美金,买下了84集《三国演义》。
还别说,自从亚视播放了《三国演义》后,原先只有30%的观众,最后竟高达80%,无线50%的观众都被抢来了。
这样的结局让无线后悔莫及。
而台闻风而动,也跑来订货,任大惠看人打发,要了9000美金。
虽然比其他两家贵了那么一点点,但台人有钱,也不在乎那两个小钱。
比起投资拍摄,这点小钱真不算啥 。
要知道,当时筹拍《三国演义》时,一集预算是40万,但后来拍着拍着变成了80万。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过电视领导也表态,尽量拍精一点,钱的方面可以适当超支。
有了这句话,王扶林心里就有谱了,该花钱的地方,绝不省。
据说,光搭建无锡和涿州两个影视基地就投资了差不多1个亿。
而真正花在拍摄上是7950万, 4000个士兵的服装、光款式就有1000多种,头盔1万多件。
加上刀矛盾牌等兵器8万,仅仅这些就快10万件了。比好莱坞电影厂的道具都多几万件。
而在拍摄“官渡之战”,甚至动用了部队一个师的兵力支援。
“火烧赤壁”这场戏更是分分钟烧钱的节奏,看得心都疼了。
动用了9台摄像机和1架直升机,分别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同时拍摄。
动用船只72艘,大火烧掉50多车木柴,20多吨汽、柴油。
还有一场“五月渡泸”的戏份,拍摄时,一位道具员差点被水冲进南盘江丢了性命!
当时蜀军喝了毒泉纷纷死在河边。按照剧情,喝了毒泉的官兵必须赤条条的躺在河滩上。
但拍摄时是在寒冷的一月份,当地老乡脱得光溜溜的当群演,每人10元片酬。
结果拍摄时,一名道具员被水冲进了南盘江,情况非常危急。
群演立马分几组人员开船救人,终于把道具员从漩涡里救了出来。
这一幕深深感动了剧组所有工作人员,导演说:这么冷的天,让人家脱得光溜溜的在水里拍戏,才给10块钱,太抠了呀!不行,得涨到15元才得到起这些老乡。
第二天,老乡们听说片酬涨到15元,非常开心,导演说:好像过年一样。
其实也不能怪任大惠他们太抠,实在是经费太紧张,总想把钱用到点子上。
像剧组600多名工作人员和演员的工资只占总投资的百分之五。
片酬却低的离谱不说!待遇就更不用说了,苦得很。
唐国强曾自嘲:我们都是二百五,拍了三年戏,感觉吃了三年的牢饭。
在剧组,像唐国强这样的男一号一集250元,张飞这样的男二号,一集是180元,王扶林这样的工作人员,一集是225元。
全剧组600多号人员,总片酬只占总投资的百分之五。
有一场“七擒孟获”的戏份,是在云南拍摄的,唐国强住的床位,一个晚上收费2.5元,晚上睡觉蚊帐一抖都掉灰。
而饰演曹操的鲍国安更惨,他住的是四人间,由于和他搭戏的演员隔几天换一个,所以他的房客也是经常变换。
每来一个新人就会和他拉家常:鲍老师,您家几口人啊?
鲍国安每天拍戏累得要死,回来还要被其他人骚扰,他烦不胜烦。
找任大惠商量,想换个单间,但条件艰不允许,直到戏拍完了,还没解决。
演刘备的孙彦军也好不到哪去,大家都知道,刘备靠哭赢天下,他的哭戏最多。
穿着厚重的古服,在40度的高温下拍哭戏,一拍就是几个小时,等拍完,身上捂了一身痱子不说,分分钟有可能中暑。
他说:这个角色,我是带着血和泪演完的!以后我再要拍古装戏,我就不是人。
为了让刘备的哭戏演得入木三分,导演蔡晓晴也是下了一番苦心,她为孙彦军设计好了几种哭的方式。
1、双眼含泪型,眼泪含着不能掉下来。
2、只听打雷不见下雨型,也就是光咧开大嘴干嚎,没眼泪流出来。
3、痛哭流涕型,这一种最有难度,不但哭声惊天动地,还要鼻涕眼泪一把又一把,怎么擦也擦不干净的那种。
一次,拍刘备哭关羽那场戏,气温高达40多度,孙彦军戴着头套,痛哭流涕,因悲伤过度再加上中暑,他一下子哭晕,倒在地上。
因为哭得多,肚子也饿得快。
一次,“刘备”哭完后,肚子饿得咕咕叫,约“关羽”和“张飞”一起去偷玉米,被人发现后,关羽张飞丢下刘备撒腿就跑。
主人把没跑赢的刘备扭到剧组,被王扶林臭说了一顿。
很多年后,孙彦军提起此事,哭笑不得,二弟三弟不地道啊,跑得比兔子还快。
不过,孙彦军饰演的刘备,确实靠着哭戏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认可。
后来孙彦军回忆说,他每每遇到哭戏时,总能通过回想起童年的遭遇,让悲伤尽情的释放,眼泪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包车120辆,有客车、货车,用来接送演员,运输拍摄设施。
当年那一集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拍,非常的严格,精益求精。
当时,5个大组,十多天才能拍一集。而且剧组有明文规定,演员不能串组。
虽然严格,但演员们觉得这就是他们的职责,毫无怨言,一个镜头拍三个小时,都不会烦。
唐国强为了扮演好诸葛亮,研读了好几年的《三国演义》。
他为了等诸葛亮这个角色等了好多年。
当时,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红楼梦》先后拍摄完成并在全国播出,深受观众慈爱。
继《红楼梦》之后,《三国演义》被电视纳入拍摄计划内。
1987年,电视召开会议探讨电视剧版《三国演义》的拍摄方案,但因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启动拍摄。
1989年,电视任命《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为《三国演义》的总导演,任大惠为制片人。
一家国外电视台听说电视筹拍《三国演义》,前往中国,想和电视合作。
资金方面由国外负责投资,拍摄权则由电视全权负责。
本来一切都谈得很融洽,日方却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国外演员演诸葛亮。
这让电视陷入了纠结中,一方面日方投资就不担心钱的问题。
另一方面,诸葛亮是核心人物,象征着智慧的化身,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代表。
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无数人崇拜的偶像。
由国外人来演诸葛亮肯定行不通,因此,电视拒绝了国外人的投资。
1991年8月,电视筹备了资金,准备开拍《三国演义》。
诸葛亮一角选了好多演员都不合适。最后只好让准备饰演周瑜的唐国强试妆。
胡子一沾,羽扇一摇,唐国强仿佛就是原著里走出来的诸葛亮一样。
除了外形气质像,唐国强还把台词背得溜溜熟,随口就来。
而剧中曹操的角色一开始并不是鲍国安,而是当时如日中天的大腕李某。
还好沈推荐了鲍国安。鲍国安之前演过宋江,魏征等角色。
对于鲍国安来说,演曹操是他的梦想。
为了更深刻更完美的演艺曹操这个角色,他翻阅了大量的史料,了解曹操的一生。
而且他一见人就问: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就这样,他的努力让他身材有成竹,曹操在他心里已经扎根了。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比起演曹操这个角色,拍摄环境之差,让他差点崩溃!
四人间,每天换新人,天天问他家几口人,他好不容易进入曹操的状态,又被打回原形。
想揣摩一下角色的愿望都非常奢侈,但是他一直努力克服困难。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他一呆就是几年。
他说:我的灵魂都倾注在曹操这个角色上了。
有网友说,鲍国安版的曹操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特别是他那犀利的眼神,以及他挥洒自如的动作,把一代枭雄—曹操刻画得有血有肉,完完全全演活了!
正是有了这些拿着低片酬,在艰苦环境下,依然保持对角色的热爱,精打细磨,一呆就是三年的敬业演员们,才成就了一部经典大作。
84集的钱照给,然后每集追加1万美金的加工费,剪辑成19集。
每一集时长1个半小时,相当于19部电影,不得不说,国外真是太精了。
虽然一周播一集,但也让国外人过足了眼瘾。
不得不说,94版的《三国演义》真的是拍得很成功,实在是太精彩了。
国外网友甲表示:我8年前曾经买过这个电视剧的DVD版本来收藏。非常好看,很精彩。
乙表示:当年在电视上播出的时候,我还特意把每一集都录下来了。
丙表示:第一个看过的中国电视剧就是《三国演义》。片头曲真是首神曲啊!………
直到现在,这部剧还备很多观众喜爱,幸亏四大名著在那个年代都拍完了,如果放到现在拍,估计投资50亿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