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三国这段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凡是读过这段历史的朋友,都被其中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人物深深吸引,不管是演义中的人物,还是正史中记载的,无一不是深入人心的。当然就有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狂妄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本事狂妄,而一种是没有本事纯粹装逼。而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爱说一些自大的诳语。下面,小编跟大家盘点一下三国时期叫阵最狂的几句话!
6、“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这是关羽斩颜良后,对曹操说的一番话:“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这个牛吹的,可把曹操吓坏了。虽然说张飞勇猛,犹在关羽之上,但是这话说的,太吹了,赵云救阿斗的时候,单骑七进七出杀得曹军毫无抵挡之力。可是前提是曹操下令活捉,所以没有放箭,要是放箭的话,那绝对成了刺猬了。诸葛亮那是草船借箭,这张飞么,只能是肉身借箭了。
5、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诸葛亮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谋士,但这是诸葛亮唯一一次骂仗,直接将司徒王郎活活给气死,简直是逆天般的存在。蜀汉诸葛武侯伐魏,取天水、安定、南郡三城。魏帅夏侯楙,窜入羌中,威声大振,兵出祁山渭水之西。魏主曹睿大惊,命曹真为大都督,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起东西两京军马二十万,以御蜀兵。王朗本属汉朝元老,现官魏之司徒,年已七十有六。自诩口才便给,欲以一席话折服武侯,及至两军相遇,与武侯答话之时,反被武侯将其历史披露于军前,尽情丑诋。王朗竟然理屈词穷,气塞胸膛,撞死于马下。
4、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必斩吕布于马下
刘刕,字三刀。东汉末年南阳淯阳人,军事家,陶谦部下悍将。少与陈郡潘凤齐名,然名胜于潘凤。背上插双刀,一刀杀人,一刀救人!手中杀人,心中却救人。 刘三刀在史料中并未记载。出自高希希电视剧《三国》中的人物但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吕布在虎牢关前挑战十八路诸侯,其主公向袁绍推荐此人说“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于马下”而闻名,结果一招之内被吕布斩杀。说这么大的话,可惜结果不太美好!
3、谁敢杀我!
话说魏延可能算得上是整部《三国演义》中最憋屈的一个吧,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人。子午谷奇谋的确是一条奇谋,也是当时蜀国唯一个能够击败魏国的方法,以弱胜强,只能兵行险招,诸葛亮,只是一个被神话的书生罢了。魏延作为一个从基层干到高层的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几十年的征战,却因为背后有反骨,被诸葛亮黑出翔,这魏延终究只是一个被读书人玩弄的棋子罢了。
2、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这句话最早出自三国时期的董卓之口,听起来就非常的霸气,听起来江湖气非常重,一代枭雄的风范尽显无疑。只可惜董卓不配枭雄二字,如果董卓能有曹操般的睿智,等一下,极有可能被董卓掌控。董卓一生残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1、“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
这句话是出自三国里的诸葛亮之口,诸葛亮作为谋士,思维往往非常严谨,很少会说这样狂妄的话,这也是他对曹操不屑的一种表现。不过这句话视乎有点太狂了,比曹操还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