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字(通用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通用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绝世英雄。有一个人让我忍不住拿出来细细讨论一番,他就是刘备。

说起刘备,第一个蹦进我思绪的字便是"仁"。他有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大志。在渡江撤退时,他决定不抛弃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刘玄德的仁慈是各朝历代的帝王所不能及的。他没有孙权强实的基础,政治能力也没有曹操强。可他为何还得以与他们抗衡如此之久?或许就是因为他"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伟大心志吧。

刘备也是一个忠厚之人,极好结交英雄豪杰。书中第一回讲述玄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这次结义被誉为千古美谈;在关羽和张飞死后,尽管时机不合适,刘备还是念着要为两名兄弟报仇,足以见刘备"忠厚,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而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更是体现了他尊重他人的性格。也许是因为这一点诚恳感动了诸葛孔明,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孔明始终忠于刘备。

但是,"仁、善"也是刘备的致命弱点。因为过于仁慈,过于善良,所以他在占领土地时往往于心不忍,下不了手。因为仁、善,他在渡江时没有抛下百姓。但却导致敌兵乘势追击,刘军差点全军覆没。

同时,刘备也有些胆小。煮酒论英雄是,当曹操明确表示世间只有玄德与他自己为英雄时,刘备吓得手抖,汤匙掉到了地上。他怕引来杀身之祸。虽然刘备后来借雷声成功瞒过了曹操,他的心理活动没有引起曹操的怀疑,但这件事已经足以让读者看出刘备胆小的性格。

后人对刘备的评价为仁慈。这种性格使他深得民心,完成了帝业;可同时,又是他的致命弱点,使他在后期无力与曹操抗衡。总而言之,刘备也是三国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是刘备的得力助手,还是人们心中贤相的化身。

关于诸葛孔明的故事很多,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三天时间内拿到十万支箭,堪称奇迹。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也许是算出了第三天将会有大雾,便令鲁肃去"借箭"。在船上,抿一口酒,坐等箭来。孔明神机妙算,巧妙利用敌人疑心重重的心理,通过擂鼓呐喊与几只稻草人,便轻松将十万只箭"借"到手。不过,当然,有借有还。他成功在下一次的赤壁之战中将箭全部"还"给了敌人。"神人"诸葛亮实在令我佩服不已。

"七擒孟获"的典故也很有名。"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这么大的自信,这么胸有成竹,不禁令人生疑:孔明真的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孟获再次抓回吗?诸葛孔明的智慧与神机妙算却真的令人惊叹,将孟获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孟获却被他弄得团团转。最终,第七次抓住孟获时,他心服口服。终于,孟获不再与孔明等人为敌。孔明成功的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镇压南方人民大规模的叛乱。南方地区,又重新回到蜀汉的控制下。利用计策使对方输得心服口服,从而投降,也不失为孔明身上的一种美德。

而舌战群儒,更是显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思绪井井有条的风采。为了与孙权联盟,孔明只身与鲁肃前去劝说孙权,中途遭到了很多东吴谋士的责难。面对七嘴八舌的谋士们,诸葛孔明不慌不忙的一一驳斥他们。最终,谋士们全部哑口无言;而孔明便很轻松地说服了孙权,形成了孙刘联盟。诸葛亮的`口才也是极好的,有了他,蜀国才得以存活下来啊!

作为刘备的谋士,孔明为匡扶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这位神人还有着可以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同时有着救济百姓,再创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诸葛亮足以成为我在《三国》中最喜爱的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

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人才,无贵贱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规矩。

与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刘备,在现在的社会上,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胆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讲仁义,爱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都在他帐下听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今……”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战火纷飞,也为三国鼎立定下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也差点在赤壁之战中丢了性命。

一个国君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帝国需要一个辅佐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这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记、草船借箭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识”可不行,还需要有“胆”,就像赵云,几乎百战百胜,无战不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时也为曹操效过力,但后来归了刘。虽说一代天骄是成吉思汗,但子龙也可以做了。 我们世纪少年应该具有诸葛亮的“识”,赵子龙的“胆”,这就是胆识。《三国演义》有三绝:义绝、奸绝、智绝。恰恰,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了这本,《三国演义》,我获益匪浅。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著中华古典文化和灿烂文明的东西泛著耀眼夺目的光芒,犹如沉淀在河中的金子,底蕴深厚,吸引著无数人灼热而坚定的目光,它就是流芳百世的千古绝唱---《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却饱含历史沧桑的英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罗贯中将一部豪杰四起、群雄逐鹿的.历史话剧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忠厚的刘备不仅仁政,广得民心,还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更是他的佳话;“智绝”诸葛亮有胆有谋,未出草庐便知天下三分之大势,作战时洞察敌我,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巧施“空城计”,一人抚琴独退百万雄狮;曹操虽有时奸诈狠毒,但所拥有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却是其他人所比不上的;义重如山的关羽,对先主忠心耿耿,一颗赤诚之心,博得无所读者的敬佩。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告诉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只有谨慎,才能获得成功。刘备告诉我只有仁德宽厚,为人大度,才能受到大家的爱戴;曹操告诉我为人奸诈不会有好下场;关羽告诉我对待朋友一定要真诚,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手,别人也会回报你。这些深刻的道理无不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三国演义》是一幅辉煌的历史画卷,作者呕心沥血,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勾画的栩栩如生。这部小说,承载著作者的灵魂,屹立在文学的巅峰,实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万世不朽。

它催人奋进,激励我在学海中竭力探索,为了心中的目标,砥励前行,不懈奋斗!

一提起忠诚,我就会想起关羽;一提起智谋,我就会想起诸葛亮;一提起义气,我就会想起刘备;一提起英勇,我就会想起《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蜀国刘备、东吴孙权、魏国曹操三国发生的事情。三国时而结盟、时而力敌、时而我强、时而你强,实力悬殊,但最后还是魏国平定天下,其他两国都听信小人之言,投降于曹操。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复姓诸葛,单字名亮,字孔明,外号“卧龙”,他足智多谋。一次,周瑜因嫉妒诸葛亮,让他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一口答应,说三天便能造好。告辞后,诸葛亮便向鲁肃借来20多只船,用长绳串起来,然后用黑布把小船蒙住,每条船上派三十个士兵,再把一千多个草人排列在船的两边。第三天后半夜,诸葛亮和鲁肃让士兵把船开向曹营的`方向,曹操怕有埋伏,便让士兵向船的方向射箭,一边的草人上轧满了箭,便把船调转头去,等另一边的草人上轧满箭后,诸葛亮让船顺风而行,回到岸上后,一清点,竟有十几万支箭!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以智慧服人,可以让人心服口服。

而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坡、诸葛亮舌战群儒等。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汇于故事情节中,最终铸就了这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历史演义经典。

读《三国演义》,使我受益良多。不论是刘备的宽厚仁慈,还是鲁肃的忠厚老实,抑或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都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多是忠诚的,可一些良将的结果却是悲惨的。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队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威望很高,遂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孔明共擒孟获七次,放了他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却是用草本植物做的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七战七败,孟获输得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但本领高强,又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孟获,孟获诚恳地说道:“您具有上天一样的'神威,至此之后,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其处死,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还为他松绑、赐酒食,以礼相待,将蜀国占领的土地退还给他。孟获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但也被这种宽宏大量的情怀所感动了,由此可见,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拳头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慨良多。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因为靠蛮力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智慧去解决深层的问题。所以,当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我们一定不要大打出手,换个方式,也许就可以把“敌人”变成朋友!我们如果像诸葛亮那样做就多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敌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最喜欢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将士,如诸葛亮、司马懿、庞统……但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诸葛亮。

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相貌堂堂,飘飘然中有着神仙之概。

在《草船借箭》这一章中,诸葛亮用自己的机妙算,借大雾天气,利用曹操的多疑来引它放箭。用草把子来受箭,又利用大风顺水推舟将10万支箭安全送回,最后如期交箭。

读完这一章后,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居然想到用草船借箭,我想在三国时期,也应该没有人会想到吧。我也曾幻想,我如果有诸葛亮一半的智慧该有多好啊!

在三国战争中,最常用的'是计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计谋是空城计:在诸葛亮无兵无将,弹尽粮绝之时,司马懿已带领大军过来了。诸葛亮急中生智,摆出空城,淡定、冷静地在楼上弹琴,直接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读到此时,我在想:诸葛亮弹琴时好淡定啊!似乎完全不惧怕那十五万大军啊。如果换做是我的话,那我一定会直接出来投降的。

诸葛亮也非常聪明,发明了运粮木牛流马,射箭的诸葛连弩……我最喜欢诸葛亮连弩,因为它能连发十矢,直接杀死魏国名将张辽。这时让我想起科学家袁隆平也有诸葛亮的聪明。他依靠自己的足智多谋,发明出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全国的粮食问题,为国家、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就是诸葛亮,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晓天文、识地理、思考缜密的人。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吸取更多知识,争取成为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我不禁感慨道:“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孔明、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孔明,“义绝”——关羽。

奸绝——曹操。曹操有一句话十分耐人寻味,那便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由于这句话,曹操惹来了杀身之祸,若不是他运气好,早就命丧黄泉了。所以,曹操给我的启示是:做人不能太狡诈,否则会遭到报应的。

智绝——孔明。要说孔明才智过人,非得数草船借箭和借东风这俩件事了。从这两件事足以看出他的雄才过人。

义绝——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最讲义气的人。他对刘备讲义气,他降汉不降曹、屯土山约三事、过五关,斩六将等等事例足证明 。他对敌人也讲义气,华容道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为曹操报恩斩颜良、诛文丑等等,可见他十分讲义气。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令我受益匪浅。

今年我读了很多书,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但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每个人都非常厉害,特别是刘关张三兄弟,曹操和孙权,每个人都是叱咤风云的超级高手。

《三国演义》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蜀国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在他的帮助下,蜀国变得强大起来。诸葛亮可以说是天才,是当时的智多星,他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仿佛所有的战争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这回中,诸葛亮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讲诸葛亮被鲁肃请到孙权的大殿上,大殿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他们看见诸葛亮,都认为他只是军师,没什么才能,都瞧不起他,就故意出一些难题让诸葛亮出丑,先问的人是孙权的第一个谋士,诸葛亮就想,如果不先难道他的话,就说服不了孙权。他若无其事,他知道他们想问一些难题让他答不出来,而且还想嘲笑她的国家。于是他就进行反驳,当然,这并不是一般的反驳,他在回答的过程总,说出了吴国的笑话。让那些文人招架不住。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没有什么能难得到他,他真的是神机妙算,有超出常人的头脑。

诸葛亮可以说是我最佩服得人,无论在什么方面,他都由于其他人。《三国演义》对我来说,是一位带领我前往成功的导游。如果他们还在的话,我想我们的智慧是可以超过他们的。我们应该回到那个时代学习,哪里可以把我们丢失的东西找回来。《三国演义》是一本有灵性的书,它告诉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天我试着一知半解地读《三国演义》。刚开始的时候,大篇大篇的文言文使我兴趣索然。于是,我抱着对故事的精彩情节的期待边查资料边读。

根据资料所示这本书是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还听说这本书有足足64万字呢。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备的不畏艰苦;曹操的足智多谋。都使我兴奋不已、如痴如醉,让我沉浸在书中,无法自拔。

先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中周瑜故意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却又故意从中作梗,让诸葛亮无法完成任务。而诸葛亮巧妙地运用了鲁肃的憨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用草船成功“借”到箭。这使我佩服不已!

然后再说说刘备的不畏艰苦。《三顾茅庐》中周瑜为获得诸葛亮的帮助,曾两次去拜访诸葛亮都没见到,要是我的话就放弃了,而刘备没有,他再次挑选好日子去拜访诸葛亮。终于等到诸葛亮,请他出谋划策。这使我赞叹不已!

最后说说曹操的.足智多谋。《望梅止渴》中曹操带领军队需经过一大片原野,士兵们从早上到下午一口水都没喝,已经渴的不得了,一直在抱怨。曹操定睛一望前面有一大片梅林,他大声喊:弟兄们前面有梅林,你们望一望,咱们快走,到前面吃梅子。瞬间,没了抱怨的声音,反而大家劲头更足了!这使我感到非常敬佩!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人物,他们都有丰富的人物性格。你也来读读看,也许你也和我一样,起初兴趣不大,读着读着就被吸引住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在上第五单元的时候,因为这单元,都是在四大名著中的一些经典故事。所以我买来一本书读,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汉灵帝因昏庸无能,导致天下大乱,战争开始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变强,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

三国时期,造出许多各具特色的人物:有深谋远虑的智士谋臣,有舍己为主的忠臣良将,有忠肝义胆的生死之交,有万夫莫敌的勇士猛将……他们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篇篇动人的故事。

其中,有很多都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合肥之战……还有许多著名的人:忠厚义气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学们,你们也一起来品尝品尝,这部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文学作品吧!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一个群雄争霸的恢宏历史时代,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于是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叹“蜀亡”

遥想三国,最可悲的莫过于蜀国了。想想那刘备,本来是仁义之师,又有五虎将,卧龙、先生相佐,怎么会有那么悲惨的结局呢?原因只有三点:一时刘备的妇人之仁。有一些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常被刘备的“仁”推得一干二净。所以,刘备的“仁”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二是后主刘禅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总认为自己拥有蜀国就够了,不想与魏、吴两国争夺天下,这怎么行呢?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诸葛亮的顽固。诸葛亮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智者诸葛亮却不敢有此非分之想,以至于最后六出祁山,客死五丈原。论“五虎”

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

先说关羽,手执一把青龙偃月刀,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力拔山河,武艺超群,有“武圣”的美称。他义薄云天,“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等,可谓是五虎之最。

再说张飞,他豹头龙须,虎背熊腰,好不威风!他声如洪钟,一声大喊,足以让三山五岳黯然失色,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是一条铁骨铮铮的英雄好汉。

还有马超,一柄寒光枪如银龙出海,一件银袍与日月同光。侠肝义胆的他艺压群雄,纵然置身于百万大军中,也能杀出一条血路安然脱险。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让经典《三国演义》伴你成长吧!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塑造了一大群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刘备。

刘备识人善用,忠厚宽仁,很受将士和百姓的爱戴。他曾屈尊下驾,三顾茅庐,终于得到了天下奇才诸葛亮。后来,看着赵子龙为了救出阿斗,艰难地杀出曹操的重围,他心疼不已,大怒之下甚至想把亲生儿子弃于此地。一个编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得三分天下,这其中少不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的特点。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在团队合作中,领头羊得知人善用,才能带领团队成就大业。

记得有一次,我去观看我们学校的足球比赛。我们队伍里的人一上场,我就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因为我们的前锋个子都很小,而另外一队的前锋长得又高又壮,这样鲜明的对比怎能不让我揪心呢?可奇怪的是,我们的教练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他还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别担心,你教练我可是当代刘备!千万别小瞧我们队的小身板哦!”我更纳闷了。

这时,比赛开始了,对方发球。对方的球员把球带了出去,我们的中卫上前拦截。可是这根本难不倒对方的前锋。对方的前锋一个远传,成功地把球传给了他们队的'另一个前锋。我顿时心凉了半截儿,可就在这时,我们的前锋一下子冲到接到球的前锋面前,毫不费劲地把球抢了下来,再以飞一般的速度向前跑。对手都傻眼了。就这样,我们的前锋顺利地进了第一个球。后来好几次,我们的前锋都这样迅速地化险为夷,让我们队赢下了这场比赛。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教练和刘备一样识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挥团队合作的巨大优势。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使我对历史故事充满了兴趣,还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啊!

在这一星期内我又读了一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者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主要讲的是东汉末年(公元220年—280年),天下大乱,群起并起,争霸天下。该剧以吴、蜀、魏三国争斗为主线,描述了各个政治集团为称霸而进行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斗争《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后被刘备请出,成为了蜀国的丞相。因为在《草船借箭》这件事能看出诸葛亮的聪明和机智。因为在当时孙刘联合对付曹操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就设下陷阱说;让诸葛亮在10天之内制造十万多只箭否则就把诸葛亮杀了。于是就向曹操借箭因为河上有雾所以曹操就命令将士放箭。诸葛亮的到箭后使周瑜非常恼怒。

这就是诸葛亮机智、勇敢、非常聪明,不为小事而计较所以我敬佩他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机智、勇敢部位小事而计较。

THE END
0.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46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许许多多,但诸葛亮在我心中永远是最闪的那颗星。诸葛亮不愧是智绝。草船借箭中,周瑜要害诸葛亮,要他十天之内把箭造好,可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听了,立即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找到鲁肃说你准备20条船。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篇1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许许多多,但诸葛亮在我心中永https://www.chinesejy.com/zw/205338.html
1.《三国演义》600字读后感【五篇】【#读后感# #《三国演义》600字读后感【五篇】#】《三国演义》原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的《三国演义》是后人的简写。《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主要说了三国时期的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的互相斗争,为抢夺地盘,争当国家霸主,作者用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三国大开杀戒的一场场https://www.51test.net/show/10584637.html
2.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精选14篇)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篇1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 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indetihui/9164998.html
3.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通用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三国演义》有感 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到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呵呵,这首http://www.unjs.com/fanwenwang/ziliao/330002.html
4.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通用66篇)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通用6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一本好书。这部历史小说http://www.qunzou.com/duhougan/10628.html
5.精选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说到《三国演义》,自然会想到魏国,蜀国和吴国。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英雄豪杰,他们三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重视人才,所以都能建功立业。但https://www.xde6.net/xinde/3677.html
6.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精选34篇)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精选3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精选3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https://m.ruiwen.com/duhougan/2703951.html
7.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8篇)作文是一种经常遇到的文体,下面小九为广大朋友准备的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篇1这周我终于拜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真是太佩服作者罗贯了,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把这本书写得这样生动、具体,文中许多英雄好汉塑造得个个个性鲜明,活灵活现。东吴孙权,西蜀刘备,北魏https://www.chinesejy.com/zw/21871.html
8.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我们九月范文网读后感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篇1 我无比激动的在此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狡诈的曹操,谦虚恭谨的刘备,严谨与聪慧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独一无二的吸 https://www.chinesejy.com/zw/136621.html
9.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7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 本文目录 篇1 篇2 篇3 篇4 篇5 篇6 篇7 一篇优秀的作文就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的心扉,下面版主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交流。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篇1 最近我读了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争四起,群雄争霸。最大的https://www.chinesejy.com/zw/7750.html
10.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范文(精选20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600字范文 篇10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我不禁感慨道:“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https://www.diyifanwen.com/qitafanwen/duhougan/10246114.html
11.《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范文【#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范文#】《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的一系列故事。下面小编整理收集了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无忧考网读后感频道! 1.《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范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我认识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https://www.51test.net/show/10450726.html
12.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0篇)三国演义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读后感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篇1 这周我终于拜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真是太佩服作者罗贯了,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把这本书写得这样生动、具体,文中许多英雄好汉塑造得个个个性鲜明,活灵活现。https://www.chinesejy.com/zw/146789.html
13.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篇)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篇) 【#小学生作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篇)#】《三国演义》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https://www.51test.net/show/10434954.html
14.《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篇】【#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有一本书,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影响的一部作品,有一本书,它广泛流传https://www.51test.net/show/10712848.html
15.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范文十篇【#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范文十篇#】《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讲述的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范文十篇,欢迎大家来阅读。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范文 https://www.51test.net/show/10722197.html
16.《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三篇篇1:《三国演义》读后感 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我帮助非常大,使我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增长见识,提高修养,《三国演义》名著成书于明清时期,语言古雅,篇幅较长,作者是罗贯中。其中两回章节对我印象最深刻,是第十六回和第二十五回。 http://www.unjs.com/fanwenwang/ziliao/342569.html
17.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篇【#读后感#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5篇#】《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个人的各种思想。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篇一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https://www.51test.net/show/1072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