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三国(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而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二、那时还有一个燕国
《三国志》只讲魏、蜀、吴三分天下。实际上,在辽东,有一个与魏、蜀、吴三国性质相同的国家──燕国,燕从190年初成规模,到238年被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燕国鲜为人知的开国之主公孙度,也是一个堪比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乱世枭雄。
公孙度任辽东太守,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两郡,各置太守,他还按照皇家规制设坛于襄平城郊,行郊礼天地之礼,无论车驾、仪仗、服饰都同大汉天子一般无二。燕国周旋于曹魏和东吴之间,直到238年被曹魏太尉司马懿所灭。
三、历史上真实的三国,这么多年我们把多少假历史当真
东汉末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曹操的《蒿里行》里有诗词是这样描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到了三国时期,更是大战不断、小战不停。谋士的智慧在这些战争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推动历史波澜壮阔的发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罗贯中借叙历史故事,对当时的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真实的三国历史比小说更有意思,战争也更惨烈,只是人物形象可能没有小说那么突出,而小说为了情节发展需要还虚构了一些事件,
今天我们就总结梳理一下:
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
是的,正史上没有提到桃园三结义,只提到三人情若兄弟,况且年龄上,关羽最大,刘备次之,张飞最小。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为出名的打斗场景,三英战吕布肯定是最为精彩的战斗之一。不过正史中只记载有孙坚击退吕布。因为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就未曾参加,那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实则只有十三路军
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总共只有十三家。因为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所谓五虎将
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这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
诸葛亮舌战群儒
仅是诸葛亮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无史实依据。
诸葛亮骂死王朗
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身为司徒,他主要的功绩体现在政治上,而不是军事上。
诸葛亮策划赤壁之战
火烧赤壁是周瑜的计谋,硬要加上诸葛亮的话,也只是和鲁肃辅之。
诸葛亮草船借箭
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孔明伐魏
并无七次实则五次,且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六出祁山
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
火烧博望坡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己"是《后出师表》中的名句。然目前相当一部分史学家认为,此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
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落凤坡落凤
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温酒斩华雄是假的,华雄也不是关羽杀的。
历史上的华雄,是在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嫂
史实上,关羽降曹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夫人在小沛被俘,而关羽降曹是在下邳。而所谓的过五关,此五关在地理位置上却相距甚远。
关羽单刀会
按照《三国志 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斩颜良确有其事,按史书中的描述,关羽斩颜良不是因为武功高,而是因为颜良没有防备外加赤兔马快。而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关羽华容道释放曹操
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水淹七军
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华佗刮骨疗伤
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
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这在《三国志》的蜀书·先主传有记载。督邮是由太守派出去到各地方县镇等督察地方官的官员。
关兴、关平、张苞
关兴,一介文官,且死的早。关平,史书上只知道有此人。张苞,早夭。
貂蝉及连环计
此事存问,史书上,王允的确有个导致吕布与董卓反目的婢女,没有名字,也没说连环计。
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盖井
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
孙夫人投江
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史实是孙夫人去荆州,而不是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要她为刘备而殉情自尽应是不可能的。还有关于孙尚香其人,并且历史上没并有记载她的名,只知姓孙。
周瑜智算蒋干
在历史上,蒋干确实有劝降周瑜的经历,只不过不是自告奋勇,而是曹操委派的,并且不是在赤壁之战的前期。在东吴待了几天后,蒋干回去以后直言周瑜是没法劝降的,虽然是无功而返,但也绝没做过盗书这等蠢事。
诸葛三气周瑜
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之死
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周瑜向孙权提议出兵益州,夺取川蜀,但是出征前身染重疾,年仅三十六岁就去世了。后来孙权称帝之后还对别人提起周瑜:"若无公瑾,孤岂能为帝?"
孙策之死
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建安五年(200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