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诸君王之三国篇公元刘备

公元220年,时值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各地地主都有自己的粮草和武装,再加上东汉中后期皇帝的平均登基年龄都很小。由于皇帝年幼,无法亲政,皇权就落入外戚和宦官之手,他们根本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最乱的时候,地方割据势力多达11股,他们分别是:袁绍、韩遂、曹操、刘备、张鲁、张绣、袁术、刘璋、刘表、孙策、士燮。东汉形势岌岌可危。

公元220年,刘协禅位曹丕,后者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至此中国历史开始了三国割据争霸的局面。

曹魏政权: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给他,随后正式登基称帝,灭魏立晋。

蜀汉政权: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东汉末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强大起来。后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等资源,国力再度强盛。

蜀汉后期逐渐走向衰落,随着后主刘禅投降,最终被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所灭。

东吴政权: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到达台湾。

公元279年,晋军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打破了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直取建业。最终,于公元280年,孙皓出降,东吴灭亡。这也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THE END
0.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及皇帝顺序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他们分别是: 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大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大顺;清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中的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是很多小国家共处一个朝代,一个时间点的,所以历史上把他们规划到一起https://www.douban.com/note/77153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