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6版本的《西游记》到87版本的《红楼梦》,再到央视发行的《四大名著剧》,国内的电影产业,还处在最初级的商业时期。
比如杨洁,就是凭着一股热血,组织了一支团队,在全国各地找工作,才拍了25集的《西游记》,花了6年时间,才把“唐僧”给改了三次,倒也不是没有理由,因为剧组实在是太缺钱了。
对于这部25集的电影,6年的时间,自然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觉得《西游》的拍摄团队,就是在“游山玩水”,还不如给《红楼梦》的拍摄团队,留一个“大观园”,作为后续的发展。
八年之后,央视又要拍摄《三国演义》,又要拍摄《水浒传》,还要建设一座新的电影基地,这是最重要的。
94版本的《三国演义》,由于制作环境和人力都很紧张,所以,为了加快制作速度,他们决定将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一起。
以至于除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孙权,张飞这六位主角,都出现在了《长江东去水》的长江上,其余的主角,都远远超过了一个人。
因此,这些主角的刻画,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完美。尤其是“曹操”(鲍国安)、唐国强(唐国强)、“关羽”(陆树铭),都是完美无缺的,简直就像是从小说里走出来的一般。
而其他角色,则是经常更换角色,在角色上的刻画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最让他感到难以置信的是,赵云这个人气极高、戏份极高的人物,竟然能够在三个不同的角色之间切换。
诸葛亮在中原征战时,已经七十多岁的赵云,换个年纪大点的老戏骨,倒也说得过去。
比如少年赵云,比如“救出公孙瓒”,比如赵云,比如“三气周瑜”,比如“拦住阿斗”,比如与汉中的“一身是胆”等等,都是杨凡在扮演。
而张山,则是在长坂坡进行了一场最为精彩的战斗。
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在很多年之后,导演告诉他:
《三国演义》的94版本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而“赤壁鏖战”则被安排到了最终。赵云的扮演者,除了侯永生之外,就是杨凡了,他是一名通辽出身,一米八五的大人物,与“燕赵男儿”赵云,简直是绝配。
然而拍摄《长安战役》时,很多令人目眩的马术和马术,都是由表演者自己来做,而不是电影里那么多的替代品,而是用剪辑技术制作出来的。
于是,张山这个专业的骑术老师,就成了他的替罪羊。然而,张山一化妆,却让大家大吃一惊,这名一米78的山东大侠,无论是身材还是容貌,都和他一模一样,甚至还能拿着一杆长矛,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在片场里来去匆匆。
所以,除了《赤壁大战》中的赵云之外,所有人都可以肯定,这就是张山。但问题是,我们这些人的视角,却是错误的。
在看到赤壁大作,浓墨重彩的张山版赵云后,他看到了“三气周瑜”、“在河里救阿斗”、“与汉中一决雌雄”,以及杨凡版的赵云。
而这两个“赵云”,无论是外貌还是演技,都是截然不同的,杨凡版是一名优雅的“白袍将”,张山版则是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即使是“眼瞎”的人,也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所以,这两个“赵云”的表现,实在是太不符合常理了。
可以想象,要不是《三国》94版本被分成了两个阶段,根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开始的时候,张山的骑术很好,演技也很好,毫无疑问,他会赢。
在94版本的《三国》中,就算是赵云这种级别的人物,也是如此,更何况是其他人?
比如“周瑜”这个关键人物,就是《赤壁大战》的真正的第一名男主角。但是,由于《董卓之乱》是在不同的时期拍摄的。
于是,“周瑜”的人选,就被洪宇宙给推到了“袁绍”的位置。不过,《官渡之战》是另外一部电影,所以“袁绍”就被人给替换掉了。
洪宇宙的演技,绝对是一流的,“反董”的“袁绍”,比起《官渡》中的袁绍,还要好上许多。但董袁的叛逆,却变成了赤壁周郎,虽然两人的表演方式完全不同,但两人的容貌一模一样,难道他们真的认不出吗?
至于第二号人物,鲁肃和张辽三个,魏延四个,姜维,刘禅,庞统,吕蒙,黄忠,都有好几个。
至于第三层次的人物,比如于禁,比如李典,比如马岱,比如曹仁,比如曹洪,几乎每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面孔出现。他们在电视剧里的作用,大概就是 NPC,负责给男女主配音和聊天。导演也不管观众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所以经常更换角色,都很随便。
86版本的《西游》中有三位“唐僧”,94版本的《三国》中有三位“赵云”,都是被誉为“儿时的经典剧集”,而其他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都会选择《武神赵子龙》这种类型的电影,以这种方式来对待这么一个人物,恐怕会被全国的人诟病,甚至会有大量的粉丝破口大骂。
因此,无论多么优秀的作品,多么美妙的“童年回忆”,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我们可以说,当时的摄影环境是多么艰苦,生产的资金和技术都是那么的贫瘠,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这些被认为是被中国电影历史和艺术界认可的经典,必然会被新出生的、成长的新的受众所检验,从而决定他们的最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