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他的代表作: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除小说创作外,还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二、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有“第一才子书”之称,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评价该书“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开篇词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的杨慎《二十一史》。
2、卷首语
《三国演义》的卷首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语言风格
《三国演义》雅俗共赏,其语言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对语言风格的评价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文不甚深”指的是语言的通俗化,“言不甚俗”指的是语言的文学性。
4、人物形象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刻画具有类型化模式特点,也就是“脸谱化”,即作者先入为主地在主要人物一出场便确定其基本性格特征,以后则在故事情节的叙述过程中,再通过人物自身和他人言行不断加以强化。如关羽的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张飞的黑色脸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
三、《三国演义》的内容概括
前20回写东汉之乱,中间80回写三国纷争,后20回写三国归晋。每10回都集中写一人,层层推进。
书中主要人物有: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赵云、吕布、孙权、司马懿等。
配套试题
1.(多选题)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四大名著包括(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徐霞客游记》
2.(单选题)(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七分真实,三分虚构。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水浒传》
3.(单选题)"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我国某一名著的开篇,该名著的作者是( )。
A.曹雪芹
B.吴承恩
C.罗贯中
D.吴敬梓
4.(单选题)"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天下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 )著名的开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