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

包世臣《行书“唐石斋”》 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楷书四条屏

楷书立轴    经世致用——“包派”形成的学术背景    任何一个书家都存在于他的时代当中,却不能飞出他的时代之外。包世臣所处的时代,正是清代学术从古文经学到今文经学的转变时期。当时是,清王朝日趋腐败,再加上西方列强不断入侵,遂使中国逐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清政府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如此内忧外患的两难处境迫切要求社会变革,以求救国图强,今文学派适应形式,应运而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包世臣等不满清代前期皓首穷经,不关心现实,一心津津乐道于古纸堆里的考据学派,他们关心社会,抨击社会时弊,干预政治,鼓吹变法,在学术上,他们倡导经世致用的有用哲学。    包世臣有敏锐的眼光,敢于正视晚清社会政治现实,注意了解现实情况,要求改革和抵抗外来侵略。他对汉学无力解决现实社会中的迫切问题而仅仅沉溺于名物训诂表示不满,抨击当时考据之学即不能旁通其大义又莫适于用的弊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经世思想。从22岁开始,他负芨出游,开始其幕府生涯。先是得到芜湖中江书院山长程世淳的赏识,被推荐给徽宁兵备道宋镕,后又为安徽巡抚朱珪作幕友。自此以后,他游幕四方,足迹遍及楚、蜀、苏、浙、燕、齐、鲁、豫等地。他曾被陶澍延为上宾,对江南的漕河、盐事、海运出了好多主意,并自称“海运、海淤、票盐,发之收之,皆由鄙人” [7]。林则徐去广东禁烟时,专门登门拜访,以求策略。因为他的所言所行都是符合时事的具体措施,故常被当权者视为宝典,他也因此闻名朝野,被时人褒为“国医”[8]。    “针贬时弊的批判精神”和“改革时弊的经世思想”为今文学派的主要特征,包世臣作为经世致用的专家,其理论多为改革时弊的具体措施,然而,包世臣毕竟是卑微的幕僚而已,他的许多前瞻性的措施只有通过官府才能得以实施,他也一度因其谋略不被官府接受而感到无奈,但他的有关碑学的宣言却得以充分的传播,为世人所接受。这也难怪,因为书法理论的传播并不需要借助官府或某个官员的力量去实施,只要包世臣讲的有道理,切实可行,书法界就很容易接受。那么,包世臣是如何在他的碑学理论中贯穿经世致用思想的呢?   “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帖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反映出诸多不足,特别是刻帖屡次翻刻,已经失去了他原来的面貌,再加上统治者喜好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书风,帖学者在只取所谓“经典”法帖的封闭范围内,近亲繁殖,毫无生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成为清代书法界关注的问题。阮元《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的问世,为清代碑学的中兴竖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在“两论”中,阮元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9]看来,阮元对北碑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仅是想让碑学能与帖学在书坛上享有同等的地位。他是在强调碑帖各有所长的基础上引出碑学理念的。遗憾的是,阮元仅仅是提出了碑学的宏观概念,没有做微观的分析与阐述,更没有就如何学习碑刻做详尽的分析,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包世臣身上。包世臣是在批判帖学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改变帖学萎靡措施的,其碑学理论超越了阮元以碑学的开放学习范围冲击帖学的只取“经典”法帖的封闭模式的口号性的呼叫, 对以往清朝书风长期处于萎靡沉沦格局以及帖学没落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在笔法、取法范本、学习对象方面指出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法变革之路。     就笔法而言,包世臣广收博取,总结出适合写碑的基本笔法。《述书上》中,包讲述了他“学”“问”[10]参半的书法历程。1799年,包世臣向邑人翟金兰学习笔势。1802年,在游江浙时,向阳湖钱伯垌讨论兔毫、羊毫双钩与中线问题。同年又向邓石如请教书法,得“知白当黑”的道理,并用六朝书给予验证。1812年夏,又在阳湖与黄小仲同客扬州,朝夕辩论笔法“始艮终乾”问题。1816年秋,会晤朱昂之、王良士 、吴育等等。他还多次请教过张翰风于都下。当然,可贵之处在于,包世臣没有拘泥于一种说法,而是身体力行,实验之,综合之。最终以“裹锋绞毫 、逆入平出”概括之。    包世臣不仅提供给当时的书法学习者以新的笔法,还在《历下笔谭》中介绍了大量可以取法的碑刻范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品评书法做出了新的标准,以“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为神品,把“邓石如隶书及篆书”定为神品第一,这是有很大意义的。邓石如是当时鲜活的人物,这样就为当时的书法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榜样,包也充当了邓石如代言人的角色。    如包世臣被称为漕运、盐事、河淤等方面的“国医”一样,在书法方面,包世臣也充当了一个“问字老人”的角色,以书法教育家的身份回答着当时书法不惑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为碑学学习者指出了一条阳关大道。他的学生刘廉方在《书临平原祭侄稿后》有云:“安吴论书,所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11]这一点包世臣也是自我欣慰的。道光二十三年(1843),包时年69岁,他有一幅对联“三千余年上下古,八十一家文字奇。”款文为“道光癸卯三月于娄江舟次,泾县问字老人包世臣学篆”[12]。他自称自己是“问字老人”是有道理的。在他的书学论著中,我们也确实发现很多问答式的论述,例如:《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等等。也正是包世臣的经世可行的碑学理念,所著《艺术双楫》,随以风靡天下。因此,我们说,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即属于清代今文学派大树上的一朵美丽的艺术奇葩,又不愧为书论长河中一排掀天的巨浪。而在书法史上形成的这排巨浪却是在清代整个经世致用的观念下催化形成的。

节临张旭秋深帖    过人之处——“包派”形成的个人条件    包世臣的碑学思想固然贯穿着经世致用的思想。然“包派”的形成不论如何也不能忽视包世臣自身的成长因素和包世臣过人的人格力量。    包世臣的一生充满着苦难、离奇。乾隆四十年(1775年),包世臣出生在安徽径县农村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小聪明过人,勤于思考,读书能一目十行。儿时从尊甫郡学君学甫齔齿,曾读孟子至五亩之宅,“即问今日制民产,何以不如此?” [13]郡学君惊奇不已,稍长,亦与人比六韵之学,而出语能见本原。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包世臣不得不年幼失学。十八岁时,父亲患疥痔病,家里生活难以维持,他便种菜换钱,买药为父治病。即使这样的艰难处境丝毫没有阻挠他读书的信念。他“五载侍药隙,夙夜读选史,冥心探原委”[14],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包世臣阅读了大量书籍。有一次,两淮运使使郎曾公燠正在欣赏某人赠给他的百韵诗,感叹其写的精妙,包世臣看后,索纸笔,和原韵,顷刻立就,同座惊绝。可见包世臣思维的敏捷,诗韵掌握的深刻。贫寒的家境与过早参加生产劳动,使包世臣在青年时代便了解到了下层民众的疾苦,为他以后从事幕僚生涯、用经世思想救国济民奠定了生活基础。    此外,包世臣是孤独、自负的先知先觉者。《包世臣全集》中,有不少包世臣过度自信的言行。当然,包世臣是当时的闻名朝野的著名幕僚,是河、盐、漕运等经济方面的专家,他对事情的因果分析往往能结合实际,有理有据,切实可行,也有自负的资本。他说自己“至于海运、海淤、票盐三事,发之收之,皆由鄙人”,口气是如此之大。事实也确实如此,凡是听取他的建议,履行事务的,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他还说:“天之生人盖有白痴失志、不审是非者。其从事诗书则用终身不通文理,名不出里巷者,其去乡井则有展转流离、露宿草食,比蒙一哀怜之者,而仆免于是。”[1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包世臣对读死书者的不齿,也反映了他的自醒与自信。更有意思的是,包世臣曾在几处在为别人代写了一篇书信自吹自擂,并在别人对自己的褒扬中津津乐道。作为幕僚身份的包世臣,他表现出这样的“自信”是符合幕僚身份的。他的这种观念也在碑学思想中有所体现,他曾自言自己是王羲之后第一人,其自负程度可想而知。    包世臣闻名朝野、人皆共知与他的以上的不断表现自我不无关系。据姚柬之回忆:“屡试春明,与同舍生询乡贯,闻隶安徽,即问贵省有包君,岂识之乎?……揭晓在礼部看榜,每闻榜下人云 '安徽包君被放,登第人可想,吾辈亦足自豪’” 。[16]包世臣一生参加过无数次的考试,最终只捞得一个小小的县令,颇为遗憾,然当时的士人以包世臣自比,有如此大的影响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包世臣还有一段坐怀不乱,守身之严,操持之固的经典事迹,被时人传为佳话。乙丑(1805)夏初,包世臣负襆被从扬州乘船至芜湖,但炕舱已满,只剩下半个舱尚有位置,和包世臣同一舱的是二十左右的少妇。此少妇纤跗丰发,肌肤鲜皎,引来众多注视的目光,当时是,包世臣无可更换其他地方,少妇也只能凑合着关房舱门而睡。包世臣与少妇入睡后,引来好多倾而静听着,却没有发现一点声息。第二天,到东梁山,包世臣独上山寺眺望,一会,少妇也下船。这样前后二十个昼夜,包世臣竟然没有和少妇说一句话。评曰:“古人坐怀不乱,不过一宿,如包君者少矣。” [17]是呀,时年包世臣30岁,在这样的年龄阶段能如此坐怀不乱,是属不易。又有资料说:“南河苇荡久败坏,惟慎伯悉其要,因出使佐白泉司其事。采毕出运,有啖以白金二万,求堆收仍旧勿驳诘者,慎伯拒之。” [18]贫者不受嗟来之食,虽然包世臣一生瓢泼流离,仅仅靠出谋划策维持生计,对于天上掉下的二万白金,只需他视乱政而不见,马上可以归为己有,而包世臣却宛然杜绝,其人格魅力可想而知。    以上种种有关包世臣的过人之处,勾画了一个鲜活的幕僚形象。这些鲜活的特征或为幕僚身份之资本,或转化为包世臣的伟大人格,有此超人之处者,自然受人关注与爱戴。

节录书谱四条屏

广泛交游——“包派”形成的人际关系网    历史上能著述立说,并自我宣传者,大都有天才的演讲才能和善于交游的本领,包世臣显然属于此类。他过人的演讲天才和广泛的交游为他的碑学理论的传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在史料中可以找到了不少关于包世臣演讲家式的游说形象的描述:或曰“口若悬河”[19]、“言语妙天下”[20]、或曰“善谈论,娓娓千百言,皆使人意消”[21]、“ 才望博辨,足以动当路之观听,一言而活亿万”[22]。    包世臣正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个社会阶层,鼓吹自己的碑学理念的。他为人重情重义而少一般陋儒之自鸣清高,他的朋友上至硕儒下至屠贩均在其列,他也因此被人称作交接品类不齐之类。为了说明的方便我把包世臣的交游分为三种:1、以幕僚身份游说于众官之中;2、以学问家身份谈笑于文人书坛;3、以布衣身份交流于僬夫屠贩间——布衣之交。

节录书谱    1、以幕僚身份游说于众官之中。     包世臣以深谙河、盐、潜、兵诸政,有经济大略著称东南。是嘉、道、咸时期著名的幕僚。十九岁时,他受中江讲院故歙侍御程公世淳的知遇,程世淳把他举荐给徽宁道宋公镕,当时正值奉大旱,命包世臣作 《诛旱魃文》,包世臣一蹴而就,于是名声大振,从此开始他的幕府生涯。嘉庆元年至四年,包世臣先后受聘于安徽巡抚朱桂、湖北布政使祖之望、川楚左参赞明亮。后为清廷平息起义出谋划策.又以知兵闻名。嘉庆十四年(1809)以后,包世臣入京会试,连续考了十三次,均不中。此间他常常出游,足迹遍及南北诸省,兼作刑、钱幕僚,以此谋生计。所谓“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潜、盐诸巨政,无不屈节咨询”正是此一时期包世臣身为布衣而名动公卿的写照。在道光初年筹划海运中,上至户部尚书英和、两江总督陶澎,下至江苏金匾县知县齐彦槐、青年幕僚魏源等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在施行海运过程中,包世臣更亲拟章程、具体筹划,发挥过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由于他涉足领域均为当时巨政,包世臣在幕职上为当局的出谋划策,得到当时当权者的赏识。道光十五年(1835),61岁的包世臣终于以一等签江西任职,还未赴任,母亲去逝,包世臣守制家居三年。道光十八年(1838),赴江西任新喻县知县,因处理潜务遭人陷害,一年即被撤官。此后,又游走于大江南北,此时鸦片成为清政府的头疼事件,包世臣早在二十年前已对鸦片和英人有着高度警觉和深刻分析,这使他此一时期又成为时事顾问和外事专家。钦差大臣林则徐、参赞大臣杨芳南下赴广东查禁鸦片时,或将包世臣召至舟中,咨询竟日,或下顾荒寓,征求对策。

行书五言联 纵141厘米、横30厘米。      2、以学问家身份谈笑于文人书坛。    包世臣不仅以幕僚身份游说于众官之中,以此实现自己的经世思想,而且在文坛书法界广泛交游,切磋交游,互为滋养。如经世专家魏源、龚自珍、常州李兆洛、武进张惠言及其甥董士锡、阳湖张琦、张敦仁、款县凌廷堪、荆溪周济、吴县沈钦韩、张际亮、李祖陶等等,均为当时学界名流,包世臣与他们交游,在学术上互有促进。当时活跃在江淮一带的各家各派,与包世臣都有关联。他的学术,是建立在广泛汲取众长的基础上的。作于嘉庆九年的《述学诗》正好说明了他的与当时明硕的交往经历。     “幸每遇宿儒,容我居子弟。问难析其疑,一一铭心将。刘生(逢禄)绍何(休)学,为我条经例。证此独学心,公羊实纲纪。易(经)义不终晦,敦复有张(惠言)氏。观象得微言,明辨百世侯。私淑从董生(士锡),略悟消息旨。读书破万卷,通儒沈(钦韩)与李(兆洛)。益我以见闻,安我之周殆。郑学黄(乙生)心通,许学钱(坫)神解。既得明册籍,又得亲模楷。乃见善恶途,判异如河济。乃令苟得怀,涣若冰释鼻。”[23]    黄乙生、钱坫是朴学专家,刘逢禄是今文经学者,张惠言是阳湖派古文领袖、常州学派巨子,李兆洛、沈钦韩是一代通儒……包一方面与这些学术届的知名人物切磋技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包世臣的知名度。    如果说包世臣在幕府和文坛的交游奠定了他的在经济和诗文方面的地位,那么他在书法圈子的交往则直接奠定“包派”的范围。正如包世臣说的那样: “君学书三十年,尽交天下能书之士,备得古人执笔、运锋、结体、分行之奇,其法双钩,悬腕、实指、虚掌、逆入、平出、峻落、反收,而归于气满,盖兼秦篆、汉隶,以为六朝正草书,遂称书家大宗。”[24]     翻开清代书法史,凡包世臣生活年代的书法大家,几乎都与包世臣有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邓石如、何绍基、伊秉授、钱鲁斯等均是包世臣的书法挚友,单看看《国朝书品》中包世臣列举的书法行家,足以反映出他对书法界的了如指掌,这里不再一一综述。

草书八言联

3、布衣之交    对于包世臣交游的论述,似乎不能忽略他与那些地位卑微之人的往来。这也是包世臣交往的重要方面。史料记载他“虽舟子、舆人、樵夫、渔师、罪隶、退卒、行脚僧道,邂逅之间,必导之使言,是者识之,否者不加辩驳”[25]。正是包世臣能深入下层民众,了解社会现实,他的措施才能切合实际。同时,他的名声也在广大的底层民众当中得以广泛的传播。如忠勇智仁、奇功迈等的武庠之人朱必亮、陈仙圃;尚义有勇的邱以园;助人为乐的黄古愚;路件不平、拔刀相助的张孟如;忠贞不虞、不侍二主的王岩芝等均为包世臣的布衣挚友。正因为此,他被一些士子讥讽为 “交接品类不齐”[26]。在包世臣全集中,还能找到了许多他与下人的平淡往来。那些为人写的寿序和墓志,以及为笔工写的序言等等,都折射出他与下曾民众之间融洽的关系。

行书八言联

言论及时传播——“包派”形成的又一必要条件   包世臣的碑学理论能造成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形成“包派”与他的言论传播途径的广泛不无关系。通常情况下,一种言说的传播不外乎三种途径,一是口碑相传;二是传抄其著作;三是如同我们今天的书籍出版物。仔细研究,我们发现,这三种途径同时运用于包世臣的碑学理论传播中,特别是出版物的广泛发行,其印刷数量是惊人的。包世臣曾扬言自己的言论是“一出而万口传播” [27],他也正是利用了这种口碑的传播力量来唤醒“达于大有力者”的注意。此外,包世臣的著作还被当时视为宝贝,广泛传抄,正所谓“脱手流布” [28]。但是,我们认为,第三种途径才是包世臣碑学广泛传播的决定因素,当然,这与印刷术的不断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印刷术是中国的重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传统的印刷方式不外乎两种-----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而这种传统的印刷技术伴随着明清印刷业的发展,其水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特别的清代印刷机构的繁荣可谓前所未有,刻书地区南方以杭州、苏州南京为中心,北方以北京为核心,出现了许多私人的刻书机构。    印刷术的高度发展为图书的快速印刷提供了可能,也为图书的有效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包世臣碑学理论能在当时能广泛传播,难道与他的书籍的发行没有关系吗?回答曰:“非也”。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作为正是出版物应在道光初年,有记载曰:“道光甲申,年且五十,高堰决,粮艘不达河北。当事采及海运之议,而举行多不如指,于民仍无益。故有《中衢一勺》三卷之刻。阅数年,扬州柳荫庵住持性恬字碧溪。嗜诗与书,见世臣论文论书诸说,抄录十数首为二卷,付梓人,名之曰《艺舟双楫》,以配《中衢一勺》。二书既出,外间欲得者多,闽、粤、浙皆有翻刻。”[29]清代初期,江浙一带的刻书作坊相当丰富,其规模也相当庞大。当时是,书籍印刷方式仍采用雕版和活字,但技术已经相当娴熟。书商为了盈利,往往以增加印刷数量来降低成本,虽然关于这次出版数没有确切的数字,其印数自然不会太少,更何况闽、粤、浙皆有翻刻。可以想象这次包世臣著作的印刷量是惊人的。书籍一出,人们就可以通过阅读正式出版物来了解包世臣的碑学思想,免去了传抄的麻烦,也加快了包世臣思想的有效传播。而后来的再次出版则令人诧异,资料曰:“《安吴四种》合刻,始于道光二十四(1844年)年,用聚珍版印行五百部,因讹字较多,咸丰元年,重付剞刊《安吴四种》。印二百部,版存金陵。咸丰三年,存版毁于兵 ,同治十一年,其子包诚再刻于鄂,名校订重刊《安吴四种》。”[30]此次再版,包世臣在道光甲辰(1844年)秋九月二十六日记录的笔记中明确指出《安吴四种》拟求活字版排出数百部 [31]。所谓“聚珍版”即木活字。清代以木活字排版印书,乾隆三十九年刻印《四库全书》中善本,因仿宋人活字版式,镌木单字25万余枚。高宗以“活字版”名称不雅,改称“聚珍版”。凡排印之书,首有高宗题诗十韵,每书首页首行之下有“武英殿聚珍版”六字,世称武英殿聚珍版书。乾隆四十一年,颁发聚珍版于东南各省,并准所在锓木通行。先后承命开雕者有江宁、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这些仿聚珍版刻印之书籍,通称为“外聚珍”,而将武英殿聚珍版称为“内聚珍”,以示区别。包世臣的道光二十四年的书籍版本正是用“外聚珍”的方式印刷的。《安吴四种》包括《中衢一勺》、《艺舟双楫》、《管情三义》和《齐民四术》。人们在阅读《安吴四种》的同时,自然要通过《艺舟双楫》中的书论部分了解包世臣的重要碑学主张。《艺舟双楫》在前后几十年时间内,印刷数目惊人,实属罕见。他死后,他的儿子又把著作再次刻版印刷,滋润着当时的书法学习者。康有为在《书镜》中说:“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32]此时,碑学已经深入人心,风气已定。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有理由说:包世臣的多种有效的碑学传播途径为包世臣和书法学习者打起了一坐交流的桥梁 ,特别是正是出版物的大量印刷为“包派”的形成增添了又一个充足的条件。

包世臣 历下笔谈轴

注释:    [1] 杨守敬.学书迩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05    [2]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756    [3] 何绍基.东洲草堂书论钞.明清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481    [4]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829    [5] 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艺舟双楫[C]. 安徽:黄山书社,1994:367    [6]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迹出版社,2000:11    [7]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235    [8]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53     [9] 阮元.北碑南帖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637     [10]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64    [11]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63    [12] 叶鹏飞.中国书法家全集?阮元?包世臣[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13] 范麟.读安吴四种书后.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57    [14] 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艺舟双楫[C]. 安徽:黄山书社,1994:301    [15] 包世臣全集?说储?小倦游阁集[C].安徽:黄山书社,1989:24    [16] 姚柬之.书安吴四种后.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55    [17] 姚柬之.书安吴四种后.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55    [18] 姚柬之.书安吴四种后.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55    [19]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包世臣.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65    [20] 姚柬之.书安吴四种后.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54    [21]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65    [22] 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C].安徽:黄山书社,1989:66    [23] 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艺舟双楫[C].安徽:黄山书社,1994:302    [24]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63    [25]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64    [26] 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C].安徽:黄山书社,1989:22    [27] 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艺舟双楫[C].安徽:黄山书社,1994:9    [28] 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艺舟双楫[C].安徽:黄山书社,1994:3    [29] 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艺舟双楫[C].安徽:黄山书社,1994:3    [30]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义?齐民四术[C].安徽:黄山书社,1997:572    [31] 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艺舟双楫[C].安徽:黄山书社,1994:3    [33]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756

THE END
0.猜谜语16、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都包括那些作品? (《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 17、人人都需要友情,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的有关友情的名言、古诗词吧,选两句你最喜欢的写下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18、按要求写出带有“马”字https://m.360docs.net/doc/699a1a385727a5e9856a61d8.html
1.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介绍《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 1.贝多芬 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http://www.chusan.com/zhongkao/89713.html
2.中考名著阅读知识点8篇(全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 ;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话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jbmnx8r.html
3.《名人传》阅读感悟和启示启示作文专题《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著,里面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在这部书中,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用深刻的言语刻画出三位艺术家的不朽的成名历程。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 http://zw.bzuowen.com/topic/e590afe7a4ba/1662388/
4.中岛敦诞辰110周年:一位小说家的生与死从描绘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朝鲜半岛现状的《巡查所在的风景》《虎狩》,到以埃及为舞台的《木乃伊》、发生在亚述的《文字祸》,以及和中国有关的《D市七月叙景(一)》《北方行》《我的西游记》《山月记》《牛人》《名人传》《盈虚》《弟子》《李陵》等,还有以萨摩亚为背景的《光风梦》和记录南洋世界的《南岛谭》《https://www.163.com/dy/article/ETV8TBFB0514R9P4.html
5.趣味知识竞赛范文6篇(全文)10、“三十个人排排站”是《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对哪个成语的解释? 三十而立 11、1987年徐克导演拍的《倩女幽魂》中饰演宁采臣的男主角是谁? 张国荣 12、张无忌、殷素素、张翠山这些都是金庸哪部武侠剧中的人物? 《倚天屠龙记》 13、由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讲述的那位民国诗人的故事?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ztc4oco.html
6.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通用21篇)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了不少成绩,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述职报告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述职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1 https://yjbys.com/shuzhibaogao/fanwen/625444.html
7.个人读后感(集合15篇)个人读后感3近几天利用休息时间再次认真的阅读了《名人传》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与第一次阅读的感悟略有不同,但还是被三位伟人的事迹所打动。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一部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录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展现了艺术大师http://www.qunzou.com/duhougan/356328.html
8.中国嘉德2024秋拍|“千寻——重要私人藏近现代绘画珍品”专场从相识算起,徐、齐二人虽然年龄、家庭背景、学艺经历均迥然相异,却因为共同的艺术旨趣、创新精神和风骨节操结为莫逆,相交25载。25年间,两人鸿雁传书、相交盘桓,除互赠画作之外,两人亦偶有合作之笔,本幅《可以洩露的天机》便为其中难得一见之作。 本幅作于1948年,白石写蛙,悲鸿于上补蒲草。与虾、蟹、鱼等同http://wlin.artron.net/main.php?pFlag=news_2&aid=A0266031&newid=1136377
9.名著读书心得1000字(合集29篇)”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 名著读书心得1000字 第18篇 司汤达的《红与黑》,写的是法国青年于连的故事。于连是一个有才华,有野心,有自尊,也有良心的人。许多评价把于连说成是一味向上爬的野心家。但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就是于连良心的一面。或者https://m.yftxt.com/word/xinde/317140.html
10.暑假最重要的不是写作业,而是阅读51. 《桃花扇》/[清]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52. 《雷雨》/[现代]曹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53. 《茶馆》/[现代]老舍: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54. 《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世界文学最辉煌的殿堂 名人传记 55. 《名人传》/[法]罗曼·罗兰,傅雷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http://zg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0b006efa15884b558dc281955947affc&id=1613595719
11.一路走好!仅一天就有5位名人传来死讯,最大92岁,最小才21岁一路走好!仅一天就有5位名人传来死讯,最大92岁,最小才21岁 一天之内五位名人相继离世,这消息来得太突然。特别是那个21岁的机车男孩,前一天还在发飙车视频,转眼就阴阳两隔,真是人生无常。 最让人唏嘘的是雪妮夫妇,一个跳楼一个癌症,前后脚离开。这让我想起"夫妻本是同林鸟",但这对老夫妻倒真做到了生死相随。不过,丈夫因为妻子重病就轻生,这种感情虽然感人https://kan.china.com/article/6570411.html
12.个人工作经验介绍(精选17篇)个人工作经验介绍 篇1 我于20xx年7月1日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拿到了学士学位和大学毕业证,因为在学校双选会上没找到合适工作,毕业后在河北省保定市找一些临时的工作做了一年多。后于20xx年2月1日从事湾寨乡社保协管员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配合乡人民政府领导的工作安排,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坚持https://www.diyifanwen.com/qitafanwen/jingyanjiaoliu/7472118.html
13.英语教师个人述职报告(通用28篇)每天有励志格言,写在黑板的一侧。之后,就是学生们大声朗读英语的时间。在大家朗读的同时,我始终陪伴在他们的'身边。随时纠正他们的发音,解答他们的问题。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希望每一个孩子都不要掉队! 3、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班里开辟了图书角。我要求学生闲暇时间大量阅读。“读名人书,看名人传。”每位同学从家https://m.ruiwen.com/shuzhibaogao/1250822.html
14.我的个人阅读史十佳提起罗曼·罗兰,多数人都知道他写的那本《名人传》,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分别是音乐、美术、文学三个艺术领域的巨匠。罗曼·罗兰可以说是一位艺术全才,他是一位艺术学教授,酷爱音乐,钢琴弹得很棒,而且也特别喜欢读书写作,平时经常写读书随笔,音乐评论。1916年,罗曼·罗兰因《约翰·克里斯朵夫》荣获诺贝https://www.douban.com/note/715407828/
15.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阅读指导,读文本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寻找文章的美点,随时作圈点批注,并静心细细的加以品味美词妙句,要形成一种习惯。带着这种习惯去广泛阅读《放飞》、《情感读本》《海底两万里》《名人传》《语文精品读本》《校本自编读物》等课外的一些读物。必要时训练写几篇读后感,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http://www.unjs.com/jiaoxuejihua/202303/6699862.html
16.《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1011篇(全文)②比较阅读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片断,比较写法的异同。 (相同:观察角度相同,着眼点相同 不同:课文抓住典型特征,语言简练,着力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文描写全面细致,突出了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与下文写贝多芬不朽的贡献、伟大的人格相对比。)两段描写各有千秋,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能以形传神,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vgh3uhk.html
17.座谈会发言范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因此,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https://www.gwyoo.com/haowen/27427.html
18.名人传+忏悔录+人类群星闪耀时名人传+忏悔录+人类群星闪耀时 余华、高晓松、许知远盛赞!从平庸迈向伟大,人类的意志超越一切,当改变命运的时刻降临。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经典名作——酷威文化 艺术典藏·匠心特装 超值特装书单来袭 极限折扣限时开抢! ¥42.80 (2.90折) 降价通知 定价¥147.60 限时抢 5折封顶 http://product.m.dangdang.com/29388212.html
19.甘地传读后范文12篇(全文)甘地传观后感(写写帮推荐) 第6篇 对于甘地的真理、非暴力、不合作的信念和思想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展现,甘地的个人魅力也让我由衷钦佩。 但是在看的同时,我一直不断地问着自己这样的问题:他的思想、他的这些信念为什么能在印度的解放运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的这些思想如果放在其他国家,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吗?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d8javts.html
20.读书笔记800字(30篇)读书笔记怎么写?下面是我们九月范文网读书笔记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读书笔记800字篇1说到《水浒传》,相信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肯定有很多人拜读过这本书,它是明朝施耐庵的作品,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https://www.chinesejy.com/zw/163019.html
21.学生个人假期总结(通用13篇)年底那几天,我帮妈妈做了不少的家务事,擦玻璃,擦地板,买年货……妈妈做饭,我还帮着打下手,切菜虽然还不够好看,但也还算说得过去,那几天,我收获很多,学会了做西红柿炒鸡蛋和炒土豆丝,听到家人的赞美,我心里美极了。 寒假中,我还阅读了很多好书如:《鲁宾逊漂流记》、《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https://m.ruiwen.com/zongjie/5408847.html
22.历年稷下大讲堂——文化名人报告会同时发表《含泪的笑》、《我这两辈子》、《京剧唱腔体会点滴》、《荀派艺术语言特色》等著作,并应邀到国内外几十所大学作艺术讲座,到各地中小学及文化单位进行普及京剧讲学。 演出剧目 代表剧目:《打焦赞》、《扈家庄》、《大英杰烈》、《十三妹》、《贵妃醉酒》、《思凡》、《秋江》、《天女散花》、《白蛇传》、https://lgqn.sdut.edu.cn/2020/0813/c8645a39108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