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那么多传记,第一次有人为传记写传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这本书对传记这门艺术作了精彩的介绍,追溯传记文类传统,探寻传记背后的种种争议。本书获得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作序推荐。

赵白生教授在序言中如此介绍本书:“埃尔米奥娜·李的《传记》,有清单式罗列,而且还不少。但作者辅之以过渡性专题,如梦露专题、莎士比亚专题;更聚焦于里程碑研究,如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博斯韦尔的《约翰逊传》、斯特雷奇的《维多利亚名流传》。这样,清单式罗列相当于群众演员,过渡性专题略等于配角,专题性研究无异于主角。如此有层次感的通识书,自然让人像看了一部传记大片,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说到传记大片,9月份以来最火的电影莫过于诺兰导演的《奥本海默》,译林君的朋友圈满屏都是观后感小作文。这部长达三小时的传记电影,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人生传奇与悲剧。

想要近距离了解一位名人,仅仅一部电影远远不够,他们更多的思想和经历,甚至是隐藏的细节,都藏在他们的传记之中。传记之所以成为传记,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传记是一门怎样的艺术?它应该如何被定义?它又有哪些规则?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的前世今生吧!

传记,究竟从何而来?

摩西出埃及、吉尔伽美什、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无论中外,人物传记最早的起源都是一些非凡人物的故事。它们充满了教育意义,却并未遵循我们通俗意义上传记的结构。

吉尔伽美什

此后,在古典时代出现的古典传记的主要事件则是战争、征服、在政府和辩论中获胜、统治民众、表露智慧、重要的行为和语录。这些传记的撰写都有道德目的,但也是为娱乐读者。

15世纪以后,圣徒传记地位衰落,但它并未消失。最著名的圣人传被反复重写,其间还会收集新的传闻。就拿下面的圣凯瑟琳来说吧:

圣凯瑟琳是一位国王的女儿,曾在辩论中挑战并击败了皇帝和他的哲学家们,并拒绝嫁给皇帝,因此被判以磔轮的极刑。她最终被斩首,但刀落下的那一刻,从她的身体中喷出的不是血而是牛奶。

据说她是4世纪在亚历山大港殉道的,但直到10世纪以后,人们才将她奉为“杰出的处女殉道者”、基督耶稣的新娘以及修女、哲学家、车匠和乳母的守护神,并开始撰写关于她的故事。

随着圣凯瑟琳的知名度日渐提高,后来的版本难免对其品质添枝加叶。在有些叙述中,她谦恭有礼、风趣机智;而在其他叙述中,她粗鲁而凶残。

总而言之,圣人生平有着多重目的。它们促进了偶像崇拜、神龛的建造和纪念物的出售。它们鼓励虔诚和灵性,并通过各国语言的版本建立了普通民众和教会之间的联结。

到了16和17世纪,人们开始对个人主义感兴趣,榜样传记也逐渐成为典型叙事。

其实,无论是古典时期的伟人生平还是中世纪的圣人传记,所呈现的都不是简单扁平的榜样典型。它们也力图通过夸张的恶行范例和失当范本对普通人进行道德教育,伴之以可怕的警示。

从夏洛蒂·勃朗特到女性传记

贵妇沙龙

17世纪末、18世纪初,很多女性作家写出了不少文学作品,然而女人的回忆录或“语录”却无人收集。相反,一些贵族夫人还热衷于为丈夫写传记,把他们的美德捧上天。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为同是小说家的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传记则是一个温柔而动人的故事。

1857年,盖斯凯尔作为女人为另一个女人撰写传记,几乎没有先例可循。她比自己的传主大六岁,很喜欢后者的作品。两人初次见面是在1850年,盖斯凯尔当时40岁;她刚刚出版了《玛丽·巴顿》,勃朗特也刚刚出版了《简·爱》。

勃朗特1855年去世后,盖斯凯尔受到帕特里克·勃朗特牧师的请求,为他女儿写一部传记。勃朗特和盖斯凯尔都是深受丧亲之痛的女性。勃朗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都去世了;盖斯凯尔也在年幼时经历过双亲去世,还曾有两个孩子夭折。

她的写法是保护性的:她希望为勃朗特辩护,否认《简·爱》出版后面临的道德沦丧和文笔粗糙的指控,方法则是没有公开自己所知的勃朗特写给远在布鲁塞尔的已婚男子赫格尔先生的狂热的情书,并刻意强调她的女性气质和宗教上的坚忍态度,而非职业成就。

盖斯凯尔着手写就了一部关于丧亲之痛、孤独、痛苦、基督教的刚毅以及“高贵的忍耐”的叙事作品,大部分篇幅都用于描写勃朗特作为女儿和姐姐,在生活中的那些微小的家常细节。

盖斯凯尔的崇拜者们很喜欢这部传记那种小说家的感同身受和慷慨宽容。有的崇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传记,是“为每一个从世人的视线中消失的女人”所作的辩解。还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女人为另一个女人所写的最伟大的传记”。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也是传记“大咖”

20世纪被称为传记写作的“黄金时代”。尽管有的名人,比如弗洛伊德,并不看好这一文类,但在这个时期,他对传记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后弗洛伊德时代,就连不相信精神分析的人,也深感有必要陈述其传主的性爱、疾病、梦境和婴儿期。

而对那些遗臭万年的公众人物进行精神分析,诸如将希特勒写成童年创伤的产物等等,也十分流行。

弗洛伊德自1890年代开始发表他关于癔症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并定义了精神分析的做法,同时在病例中予以陈述。

弗洛伊德把这个过程比作考古发掘,这个隐喻对分析和传记都适用。

在“心理传记”的第一例《达·芬奇的童年回忆》中,弗洛伊德把达·芬奇的生平和作品解读为一个精神病的故事,病因是他童年时对母亲的爱受到了压抑。那种性压抑的一部分被升华为“对知识的渴望”——如此既能解释达·芬奇的古怪,又能解释他的天才。

弗洛伊德指出:

如果传记研究真的力图理解其主人公的精神生活,它就绝不该像大多数传记那样,出于审慎或拘谨,对他的性活动或性特征保持沉默。

从1920年代到1960年代,心理传记一直是一个繁荣发展的文类。各种作家、政治家、世界领袖、作曲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被放上了诊察台。这当然引起了反对的声音。

为什么对一个伟人之病态的探索会令人厌恶?

在弗洛伊德看来:

大多数传记作家对其传主都有一种婴儿般的依恋,希望把他们理想化,把他们变成自己的父亲。虽说他们所用的术语不同,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主张与现代主义者在同一时期期待书写更大胆、更坦率、更有想象力的传记的渴望十分相似。

关于人物传记,埃尔米奥娜·李在这本小书中讲述的远不止这些。

奥斯卡·王尔德为什么公开声称“写传记的永远是犹大”?

伍尔夫对传记写作和对小说同样感兴趣,而肖斯塔科维奇的人生却是传记作家们面对的巨大难题。

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恐传症”曾经弥漫西方。正如《传记》的序言作者赵白生教授所说:

文坛巨擘,如乔伊斯和纳博科夫,更是火上浇油,无不发挥其“毒舌”的强大本领,纷纷给传记家打棍子、戴帽子,措辞无不用其极:传记家是“传记鬼”、“心理剽窃家”。

然而埃尔米奥娜·李在这本小书最后写下的论断却给我们打下一针强心剂:

每一位传记作家都会偶尔有猜测和推论。如果他们的研究工作做得出色,对传主的了解足够深入,那么他们的猜想就值得一听。

这部关于传记的通识读本,按照传记史的内在逻辑分主题勾勒,有史有论。在赵白生教授看来:“如此有层次感的通识书,自然让人像看了一部传记大片,余韵悠长,回味无穷。但最关键者,无论是清单式罗列、过渡性专题,还是里程碑研究,串起这些组合拳的是作者的史识——掷地有声的论断。”

THE END
0.名人传《中考新导引》主编陈蓉: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 https://www.meipian.cn/58r3vt59
1.人音版高中音乐《贝多芬》说课稿(通用5篇)(三)阅读他的灵魂 用“从作者……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的音乐巨人?”说一段话。 提示:分别从肖像的刻画与语言的描写中去挖掘。 1、肖像刻画中重点抓住脸部表情的刻画与服饰的描写。 (这些肖像刻画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http://teacher.ruiwen.com/shiyongwendang/shuokegao/300811.html
2.《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精选12篇)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banianjiyuwenjiaoan/741478.html
3.《列夫托尔斯泰》教案(通用10篇)明确:这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二)第2——5节 刚才我们集体研读了第一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自主研读第2—5节,看一看这几节分别写了托尔斯泰哪些方面的外貌特征,是如何写的。(学生自由阅读,思考) https://mip.ruiwen.com/jiaoan/1884674.html
4.《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教案1.品读课文:请划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的句子和评价他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比如第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https://www.yuwenmi.com/jiaoan/banianji/3532774.html
5.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三.走进生活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sheji/629131.html
6.描写六年级名人传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摘要:,17岁时母亲去世,20岁时发现自己听力下降,40岁听力完全丧失,57岁时就早早逝去。他一生孤独,直到死去……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描写六年级名人传读后感大约有4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描写六年级名人传读后感 曾听过这样一段话:“上帝送给每个人的都是两扇窗子,当他关闭了其中一扇时,就https://www.37f.net/16/24581.html
7.《名人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答: 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https://www.360doc.cn/article/6085160_195534494.html
8.名人传读书心得(精选31篇)名人传读书心得 篇4 今年暑假,我读了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颇有感触。 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名人传》又称为《巨人三传》,描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另一个是俄国知名作家—托尔斯泰http://www.unjs.com/dushuxinde/202203/4928167.html
9.秭归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描写了上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这部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7.《围城》 钱钟书/著 作者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一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所以有人评论《围城》是http://zg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0b006efa15884b558dc281955947affc&id=1613595719
10.名人传贝多芬读后感(精选23篇)“他是个不幸的人,他的生活充满痛苦,世界给予他的没有欢乐。而他给予世界创造性的欢乐!这欢乐使用苦难造就的,就像他那句震撼人心的名言所说的,那句能作为他一生总结的格言:欢乐由痛苦获得。”这是《名人传》第一篇《贝多芬传》的一段话。 我读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这本书的三个故事都非常感动。 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0309121554_1685790.html
11.《朝花夕拾》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朝花夕拾》是语文新课标教学大纲推荐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之一,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附录一“名著引读(四)”的一个篇目。在此之前,七年级教材已对《繁星·春水》、《名人传》等名著进行了引读,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经典名著,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https://xiaoxue.ruiwen.com/shuokegao/127617.html
12.写伟人作文(精选53篇)我以为成为名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我发现这个想法是错的,而《名人传》刚好告诉了我:名人的一生是怎样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名人传》中提到了三个主要的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这三个伟大的人物虽然不是同一个职业,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和生活的社会情况都是一样的。这本书叙述了https://m.unjs.com/zuowenku/124467.html
13.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锦集5篇2.学习本篇文章后,文中的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背诵课文,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启示。(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七、课后作业 当方仲永遇上吕蒙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http://m.wenxue.yjbys.com/quanxue/885043.html
14.小学生寒假作文范文2.买书、读书《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也可以读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很多都拍成了电影,可配合着看。 读书的同时不要忘了写读书笔记,每个人建立一个专门的读书笔记本。 3.课后附古诗词背诵十篇、八下x课古诗、八下x课古诗,开学就组织一次古诗词的小测验。 https://www.gwyoo.com/haowen/68158.html
1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2、《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 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https://www.yuwenmi.com/kebiao/banianji2/2603784.html
16.名人传读后感(通用40篇)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写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0325142835_1713259.html
17.历史读书笔记摘抄汇总十篇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布鲁姆主张:“要重视把儿童从为了课堂目标而阅读的距囿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为了乐趣和自身的目的而阅读https://www.xueshu.com.cn/haowen/44825.html
18.《名人传》阅读心得(通用27篇)仔细读读《名人传》,我们会收获很多。 《名人传》阅读心得 5 寒假闲暇时,我读了《名人传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罗马人?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作为许多正宗产品广为流传,《名人传记》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是贝多芬、托尔斯泰和米开朗基罗写的,他们三个著名的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仍然不向命运低头,最终成为http://www.unjs.com/dushuxinde/202204/500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