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人物传记作文字七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鲁迅人物传记作文800字【七篇】,欢迎品鉴!

第一次接触鲁迅,得益于七八岁那年从母亲手中得到的《朝花夕拾》,记得第一次翻阅,竟还“欣喜”的嘲笑鲁迅——什么大文学家、思想家,写的也不过如此嘛!现在想想,是多么可笑,可话又说回来,七八岁的年纪又怎能读懂鲁迅那颗冶炼了几十年的心呢?直到今天,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才发现鲁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那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而鲁迅,又何尝不是……

鲁迅,应该是个智者!

那年从日本回来,睿智的他选择了弃医从文,放弃了年少救死扶伤的梦想,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放弃了那敬爱的藤野先生,而决心以文字为匕首,一点一点的刺透敌人的心脏,那一把把灿烂的、明晃晃的匕首,不仅给敌人以血淋淋的教训,还给一代国人以警醒!《呐喊》自序里的那段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是啊,一个没有灵魂与信仰的的躯体,即使再健壮,也是个空壳,存在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鲁迅,应该是个幸运儿!

他有过在百草园嬉闹的快乐,有过在三味书屋发奋读书的财富,也有疼爱呵护他的阿长妈妈,还有与他亲如兄弟的伙伴闰土,这么多年过去了,想必那百草园里还生活着曾为他鸣叫过的叫天子,而三味书屋里的某一张课桌或许还刻着一个深深的“早”字吧。我想,鲁迅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比我们多一千倍的阅历,多一万倍的情愫,其自由和快乐是何等的高贵!

鲁迅,应该是个爱国者!

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务之急,而鲁迅又何尝不是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应属他最为轰轰烈烈的呐喊,因为有对祖国的一腔热血,他才从日本回来,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怎能不让人深思,倘若中国十三亿人人人亦如此,何愁国不富、民不强?

鲁迅,应该是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周敦颐说,莲是花中君子,那鲁迅便是人中君子。在那个**纷纷的年代,不少人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与立场,就如那在日本留学的清朝留学生,而像鲁迅这样,闹中求静、潜心治学的人真正又有几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不过如此吧?

我想,臧克家是把鲁迅琢磨透的人,所以才发出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感慨。我想,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对鲁迅,却有一番自己的体会,而鲁迅也仿佛已经成了我成长路上不可缺的朋友,给了陶醉于幻想的我太多的真实。我景仰他,因为他弃医从文的决心,因为他化文字为匕首的锐利,还因为他心中氤氲着对祖国不褪色的爱,更因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宣言。鲁迅和他的作品,必将成为我成长路上的航标,而鲁迅的名字,也必将深深的刻在我生命的河床上!

呵,天堂里的鲁迅,你可知道……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名伟大的民主战士,是一名极其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被誉为“民族魂”,“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豪,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文学家,他开创了中国白话小说,在其一生中执着地用一杆笔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其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都可说是家喻户晓。作为作家,他无畏地用笔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在发现国人的吗,麻木不仁后,毅然决然“弃医从文”,医治人民的灵魂。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贡献和非凡成就。

他是一面高高悬挂的精神旗帜,是一位多被后人歌颂的民族英雄,更是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与信仰。

他是国家脊梁。他是一名伟人。他是流传于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精神支柱,是文学信仰。

自念着鲁迅先生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句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天空中偶尔刮来一两片云朵,有时还会刮来一阵小小的风,如此这般,令人陶醉,带着充溢在鼻腔里的金银花香入睡了……

朦朦胧胧的,我竟来到一方庭院,手中的书卷已不在了,环顾四周,桑树上挂着摇摇欲坠已硬成石头的桑葚,皂荚树整个变成了黑色,毫无生机,那边圈起来的菜畦里,只剩下昔日留下的枯叶,咦,皂荚树上还趴着一只蝉呢,我踏着干枯树叶树枝走近皂荚树,我小心翼翼地,生怕惊动了这园里除我以外唯一的小生灵,可好奇心竟使我伸出手去,“咯吱”如泡泡一般脆弱的爆裂了,原来是蝉蜕,唉,空欢喜一场……

突然,假山旁闪过一个人影,像是在踱来踱去,不知是哪来的胆子,我走了过去,他手中的一叠稿纸,不正是我的那本《朝花夕拾》吗?他手所指的地方,不正是我入睡前朗诵的那一段吗?我恍然明白,他就是——鲁迅!

“嗨!”这蚊子般细小的声音竟杀了鲁迅一个措手不及,我突然想起古代人的礼仪,上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久仰先生大名,在下乃21世纪的齐昱,请多多指教!”不知是吓坏了还是常年没见过人,愣了,竟站在原地不动了,我推了推鲁迅,“鲁迅先生,您怎么了?”鲁迅定了定神,不想我却先开了口:“这是哪?”“百草园。”“百草园?”“是,是百草园。”鲁迅先生走到菜畦前,眉头紧锁,长马褂在精瘦的身躯肆意飞舞着,我耐不住寂寞,走上前去:“请先生指点,为何先生之文写得如此之好?”“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挥袖而起,一大叠书稿在身后飘扬,是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大概还有对鲁迅先生生在如此**时的惋惜,纷纷扬扬,也许,该告辞了吧……殊不知,鲁迅先生还伫立在门口,眺望着……

背后头然窸窸窣窣地,我猛然回头,一支乌亮的枪口正指着我,“小姐,恕我要杀你!”“啪!”我仰头倒在血泊里,那黑衣人顿了顿,说完下半句:“鲁迅,呸,是周树人是头号反对派领头的,凡与他来往之人必死无疑!”

朦朦胧胧的,我又重新睁开了眼,天空中偶尔刮来一两片云朵,有时刮来携着金银花香的风,我重拾起《朝花夕拾》重新念起:“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名人,可以是古人,可以是现代人,可以是明星,而我最崇敬的名人是鲁迅。他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人,我想大家都认识这位又是思想家、革命家的大文豪吧。

我敬佩鲁迅的高洁。面对那四面八方黑暗的社会,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要“呐喊”的勇士。他自比为雪,“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神。”他笔下的雪,是漫漫长夜的一丝微光,是出污泥不染的莲,显得孤傲、高洁,恰如鲁迅其人。

我也敬佩鲁迅的幽默。《阿Q正传》中借着呆笨阿Q的“精神胜利法”,刻画出了那时可笑无知的农民;《肥皂》里把脖子里的泡沫比成蟹吐出的白泡泡;《狂人日记》对“吃人者”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画;《高老天子》中对不学无术的主人公上历史课的描写也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我还敬佩鲁迅的坚韧。面对“朋辈成新鬼”的事实,他毫不退缩,更要向敌人讨还那“拖得越久,越要付出更大的利息”的血债;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因为爱得忘我,所以憎得深切,谁能说他不是“奋然前行”呢?

毛泽东曾说过,“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自己也做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不就是他一生的最真实的写照?

鲁迅就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精神最让我崇拜。

鲁迅是我国杰出的大文豪之一,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自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聪明的。因为在鲁迅小的时候,教他书的先生考了一个对子“独角兽”,鲁迅立马答道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作答。因为“独”不是数词,但有“单”的意思;“比”不是数词,却有“双”的内涵。两相对和,天衣无缝。先生听了连连叫好。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也是爱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一个人。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里,鲁迅先生在大街上救了一位受伤的车夫,而且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些钱掏出来给了他,让他去养病。这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精神。现在,虽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多年了,但是他的这种高贵精神却还活在世上造福百姓和祖国。

今年是鲁迅诞辰135周年,也是先生离开人世80周年。在人世间,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诚哉斯言!鲁迅就是一位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伟大的历史人物。

在20世纪中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艰难困苦、不懈奋斗磨炼出无数杰出人物,毛泽东和鲁迅就是其中两位空前的民族英雄。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位文学家像鲁迅那样,在他生前身后直到今天,受到那么多的误解、攻击和亵渎;也没有一位文学家像鲁迅那样,受到那么多革命者、进步人士和人民大众发自内心的景仰和爱戴,一直绵延到今天。鲁迅作为“民族魂”是当之无愧的。

毛泽东真切而深刻地理解鲁迅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他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经典著作中,有两处直接涉及对鲁迅的评价。他在论述五四以来中国锻造了一支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时说:“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他在论述国民党的文化“围剿”遭到失败时说:“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同上书,第702页)在文化战线,甚至在整个革命营垒,获得毛泽东如此崇高评价的,唯有鲁迅一人。这是毛泽东对鲁迅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文化反“围剿”中的主将作用及其著作的思想价值的高度认同和赞扬。他们两人从未谋面,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1938年1月,他在给艾思奇的信中写道:“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花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上海地下党为他买来了一套20卷本的《鲁迅全集》,他一直把它放在自己的办公室,忙中找闲,认真阅读。这套全集一直伴随他进了中南海,1949年底他出访苏联时,还亲手挑选了几本鲁迅的著作带在途中阅读。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鲁迅诗集》《鲁迅手稿选集三编》以及许多单行本,他都读过。晚年他刚做了白内障切除手术,视力稍有恢复就要读新印的大字线装的《鲁迅全集》,并写下批注。毛泽东说过,鲁迅翻译了《死魂灵》《毁灭》,等等,但是他的光彩主要不在这方面,是在创作。是的,鲁迅的作品(包括小说、杂文、诗歌和政论等)是不朽的。

今日之中国,仍然需要鲁迅,呼唤鲁迅的精神,对鲁迅精神的任何淡化、矮化和曲解都是站不住脚的。

学习鲁迅以激越的爱国主义为底色的革命精神

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剪掉了辫子,他在“断发照”上题诗一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他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地反映了青年报国之志。可以说,鲁迅一生都在践行他的这个爱国志向。

鸦片战争以来,大概每隔10年左右就发生一次大的侵略战争,清王朝先是抵抗一阵,继之妥协乞降,最后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告终。战争过后,似乎一切又归于平静,幻想着“同治中兴”、盛世再来。这种麻木状态吞噬着我们的国魂,消磨人们的意志。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经营了30年的所谓洋务自强运动,惨败于东方小国日本,惊醒了国人,于是有了改造国民性的呼声,有了思想启蒙运动。青年鲁迅对救国的探索,大体上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程。开始,他希望通过医学强壮国人的体魄,使我们的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当他看到侵略者屠杀我们同胞时,许多国人竟然成了麻木的“看客”,这使他认识到医学虽然能医治人的疾病,却挽救不了人的灵魂。这个认识使他弃医从文,走上革命文学的道路。

鲁迅在战斗的道路上经历过痛苦和苦闷,在苦苦求索中寻找国家的新的出路。十月革命对鲁迅思想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这时开始,他热情支持新文化运动,用自己的文学创作,“与前驱者取同一步调”,同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融合在一起,在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来,通过他对中国社会的深沉观察,同时革命者的鲜血也擦亮了他的眼睛,使他从一个进化论者进到阶级论者,从一个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时至今日,却有人否定作为革命家的鲁迅,把他包装成所谓的“自由主义者”。对于这种论调,我们不妨引用瞿秋白是怎样评价鲁迅的,就十分清楚了。瞿秋白在给他选编的《鲁迅杂感选集》写的序中,详尽而深刻严谨地评价了鲁迅杂文和鲁迅其人,他把鲁迅杂感所体现的革命文艺最宝贵的精神内涵概括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韧”的战斗;反自由主义;反虚伪的精神。他深入研究了鲁迅的人生历程,把它概括为: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他终于宣言:原先是憎恶这熟悉的本阶级,毫不可惜他的溃灭,后来又由于事实教训,以为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瞿秋白在这里指出,鲁迅正是在血的教训中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鲁迅宣布的“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表达了他的信仰并为之而战斗。这难道不是对鲁迅一生最好的写照吗?鲁迅对瞿秋白的这个评价是深为满意的。鲁迅和瞿秋白的战斗友谊是十分感人的,正如鲁迅写给瞿秋白的条幅所表达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里顺便指出,现在有人把鲁迅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事实,因为过去在对鲁迅的评价中有过某些过头话,就当作笑话加以揶揄。事实上,鲁迅在当时就希望“有一些坚实的,明白的,真懂得社会科学及其文艺理论的批评家”,有“肯译几部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关于唯物史观的书”的人。他也正是这样属意于瞿秋白的。鲁迅还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并且因此译了一本浦力汗诺夫(今译普列汉诺夫——引者注)的《艺术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鲁迅的心是同中国革命事业相通的。1932年夏秋之间,陈赓将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秘密前往上海治伤,他曾向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讲述苏区斗争的故事,有人把它整理后送给鲁迅看。鲁迅看后非常兴奋,特邀请陈赓到家里见面。陈赓后来回忆这次见面的情景,他说,鲁迅先生那天兴致很好,我们在那整整谈了一个下午,直到夜深了才离开。鲁迅先生当时最关心的就是苏区的群众生活,他提了许多问题,例如苏区的土地改革等。鲁迅先生是很熟悉农民的,他听到过去那些屈辱的、受压迫最深重的人们,都伸直腰站起来战斗了,他是很兴奋的。陈赓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件事,当他和鲁迅先生谈到苏区某些房子,在四面都开了窗子时,鲁迅先生立刻就注意了这件事,他说:这是因为人民生活好了,已经知道注意居住的卫生条件,四面都开窗子,空气一定很流通了,这是一个进步。鲁迅是很熟悉农民的,他笔下的阿Q、闰土、祥林嫂这些受屈辱、受压迫的人物,在这片神奇的红色土地上站立起来了,真正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也获得自身的进步;所以,他对陈赓介绍人民怎样亲自送子弟参加红军的情景时,感到十分兴奋而又特别新鲜。鲁迅在白色恐怖下把这些材料和陈赓介绍反围剿战斗手绘的一张简易的地图都珍藏起来,他本来准备写一本关于红军的书,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完成。许多共产党人也是把鲁迅看作最可靠的同志。1934年底,杰出的共产党人方志敏被俘后,受尽敌人酷刑,但他仍以极大毅力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当他面对死亡考虑如何把文稿送到党中央时,他想到的就是通过鲁迅实现这一愿望。一位受到他的革命精神感召而改变立场的看守,辗转把手稿送到鲁迅手里,鲁迅很好地完成了革命烈士的委托。在1936年鲁迅生命最后一年的日记里,多次出现“陈蜕”这个名字,他是邹素寒的化名,受中共北方局姚依林委托,带一封秘密信件到上海设法找到最可靠的同志,以便同在陕北的党中央恢复联系。当时,曹靖华向他介绍上海最可靠的同志就是鲁迅。他到上海找到鲁迅后,鲁迅同样不顾危险完成了这件事情,并尽一切可能帮助这位青年地下工作者。解放后,邹素寒改名邹鲁风,他谈到改名的原因时深情地说:“山东不是简称‘鲁’吗,抗战期间,我在山东打游击,为纪念这段生活,故改用这名;其次,‘一二·九’风暴中,我到上海请鲁迅先生帮忙替党办点事情,鲁迅先生对我是那样无微不至的关切,使我深受感动。为了仰慕他、感念他这无比崇高的革命风格,故称‘鲁风’,也就是说,以鲁迅先生的风格为典范,向他学习吧。”上述这些,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鲁迅的革命精神,鲁迅同党的亲密关系。

现在,一些人把凡是说鲁迅向往革命、是革命家的,就一律斥为“严重扭曲了鲁迅的形象”,对革命的畏惧和憎恨,简直到了神经质的地步。鲁迅先生难道不是革命家吗?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受到世人尊敬的宋庆龄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写的《追忆鲁迅先生》一文,她回忆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鲁迅是在上海苏联领事馆。在那里从南京来的苏联大使勃加莫洛夫设宴请客,鲁迅亦在座。席散后放映苏联电影《夏伯阳》。电影完了后,勃加莫洛夫面询鲁迅对影片有何看法,当然他很希望鲁迅高度赞扬这部影片,但鲁迅回答说:‘我们中国现在有数以千计的夏伯阳正在斗争’。”鲁迅这句话,是明白无误地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奋斗而骄傲。这时鲁迅当已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特别是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工作,就住在鲁迅家中;冯雪峰参加过长征,自然会向鲁迅详细介绍,鲁迅为“中国的夏伯阳们”的胜利而欣慰和庆贺是可以理解的。宋庆龄还回忆鲁迅逝世那天她赶到鲁迅家里的情景,她满怀深情地说:“只见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躺在床上溘然长逝了。”这些难道不是对鲁迅正确评价的最好佐证吗?!

鲁迅的道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崇高感情,也是对祖国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在近代中国,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的。在理想信念严重缺失的今天,弘扬鲁迅以激越的爱国主义为底色的革命精神,是我们的时代和事业的需要。

学习鲁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韧”的战斗精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战斗精神的自我写照。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不久,鲁迅先生就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密令通缉,罪名是“堕落文人”,这个通缉密令一直到鲁迅先生去世也没有取消。他面对被通缉、被迫害的危险,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一往无前地把一支支利箭射向敌人的营垒;他无情地剥去两千多年来封建文化思想的伪装,使它们露出真面目;他具有“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敌人一个也不饶恕。当有人抱怨他缺少“费厄泼赖”精神的时候,鲁迅觉得,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空洞地喊公允的口号,只能是对弱者的损害。他说:“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这就是鲁迅的精神!

鲁迅是一个清醒的革命者。1930年3月,他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就说过一个作家如果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如果不理解革命的深切含义,“‘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他热切希望不但要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而且在文学战线上的人还要“韧”。所谓“韧”,就是不把文学看成是敲门砖,“门一敲进,砖就可抛弃了”,而是要永远为人民大众呐喊。他说:“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旧社会的根柢原是非常坚固的,新运动非有更大的力不能动摇它什么。并且旧社会还有它使新势力妥协的好办法,但它自己是决不妥协的。”先生说得何等深刻,何等好啊。

鲁迅是在中国革命处在低潮的情况下,毅然站到革命营垒中来的。从此以后,他没有犹豫、观望和动摇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今天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的情况下,“被头挂退”的情况在一些人当中时有发生,他们要蛀空自己曾经信誓旦旦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像鲁迅那样,用“韧”的战斗精神,来击退这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逆流。

学习鲁迅善于用“匕首”和“投枪”的批判精神

在鲁迅身上,体现了学者与战士这两种品格的完美统一。作为学者,他博学多才,文思泉涌,完全可以写出更多的大部头著作,而且他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用极大的精力用于杂文和政论文的写作,用杂文这样犀利的“匕首”和“投枪”进行战斗。这会使我们想起晚年恩格斯,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除了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外,也有自己许多的写作计划,但他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也为了这位伟大的朋友,把主要精力用来整理马克思的文稿。这虽然使他自己的许多写作计划,特别是他原来准备撰写的《马克思传》都未能动手,深为遗憾。但正是恩格斯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使《资本论》这部工人阶级的圣经得以完整问世,可谓功高至伟。鲁迅先生在那特务密布、文禁如毛、动辄获罪的黑暗年代,以杂文为武器,使他成为冲锋陷阵的英勇旗手,成为反文化“围剿”的主将。

今天,鲁迅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已经渐行渐远,不少人认为鲁迅的杂文已经过时。其实不然。鲁迅的“匕首”和“投枪”是指向一切黑暗势力和丑陋现象的,它所体现的批判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更何况,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那种黑恶、腐败、丑陋的东西还少吗?那种以“西化”为有趣,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指向的种种错误思潮仍在肆虐的情况下,难道不应该像鲁迅那样加以鞭挞和批判吗?!难道不应该弘扬鲁迅作为民族魂的批判精神把人们引向光明的境地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绝不能够放弃应有的批评和批判的精神;如果是那样的话,和谐社会就会成为乌托邦式的幻影。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放弃必要斗争的和谐是不存在的,甚至会走向它的反面。恩格斯说过:“批评是工人运动的生命要素,工人运动本身怎么能逃避批评,禁止争论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同样需要鲁迅的战斗精神和批判精神。

我心目中一直崇拜一个人,他就是闻名中外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弃医从文,写下了许多著作!我崇拜鲁迅,因为少年鲁迅是苦难的,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凭着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曾经鲁迅家里是非常富有的!可是由于家中发生变故,家道中落。十二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鲁迅不得不把家中的财物那去当铺换钱,再用钱去药店抓药,所以经常迟到,被打手心,但他每天坚持去读书。

有一天,鲁迅又迟到啦!寿老先生拿着戒尺走到鲁迅面前严厉地说:你怎么又迟到了?鲁迅伸出手说:你打吧!先生,我会改的,寿老先生拿起戒尺打下去,可是戒尺在空中停留了几秒钟,最后还是没打去。鲁迅回到座位,暗暗地下定决心:以后我绝对不能迟到了。第二天早晨,桌子的右上角出现了一个字,那是鲁迅用小刀刻的。早字也深深地刻在鲁迅的心里。

在某个夜晚,天气异常寒冷,鲁迅一读书就读到半夜。他为了忍耐寒冷,在嘴里放了一个辣椒,直到辣得自己满头大汗,这样,自己体内就会有一些热量。他就用这种办法驱赶寒冷。有时,鲁迅竟读书读得废寝忘食。

少年鲁迅,是我学习的榜样!在世界上,许多人都成了家喻户晓的杰出人物。大家都很向往他们,很崇拜他们,他们创造出了许多奇迹,也开辟了许多科学道路。他们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每个名人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某些人看来,他们只是轻而易举地得来名人这个称号。可是,他们都是通过发奋读书、刻苦学习,才取得了成就。

鲁迅就是通过发奋读书,最终才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对,我也要学习他这种学习态度,他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都能如饥似渴地读书,现在,祖国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优越的条件,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鲁迅先生的书伴着我懵懂的少年时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跟随先生去嬉戏,体验一下冬日捕鸟的乐趣,再和小伙伴们一齐到鲁镇去观看那精彩的社戏,尝尝那香喷喷的罗汉豆,一齐感受那纯真无邪的童年趣事,一同分享那段美丽的童年时光。

THE END
0.名人故事——鲁迅五月中旬,新叶舞动,彩蝶翩飞。经历了校园艺术节的搁浅,景贤文学社又开始扬帆起航。这节课由邢珂同学为大家讲授中外名人传记之鲁迅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https://www.meipian.cn/24726dm4
1.鲁迅传记初二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传记初二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传记初二作文1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为了路”——鲁迅。 https://www.yuwenmi.com/zuowen/banianji/2246550.html
2.鲁迅的作文600字(精选34篇)鲁迅的作文600字(精选34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的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的作文600字 1 https://www.ruiwen.com/zuowen/luxun/6367106.html
3.有关鲁迅的作文600字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的作文600字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的作文600字 篇1 我心目中的鲁迅有着人世间几乎所有的美好品质:才华横溢、爱国、伟大、刻苦、努力……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努力的,他的一身至少写作https://mip.ruiwen.com/zuowen/luxun/6185685.html
4.关于写鲁迅的作文600字(30篇)关于写鲁迅的作文怎么写?下面我们九月范文网作文大全频道给大家精编的30篇关于关于写鲁迅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关于写鲁迅的作文600字篇1永远的中国魂 臧克家曾为了纪念一个人作了这样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是谁?相信大家都清楚,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鲁迅https://www.chinesejy.com/zw/142746.html
5.鲁迅自传(通用15篇)鲁迅一生,可谓阅历丰富,成就辉煌,即使仅止于1930年,也称得上伟大了。但这篇自传,仅用800余字,就写完其不平凡的大半生。可见其简洁程度。全文没有描写,不难点 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第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提问:在小学我们学习过不少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今天我们先以讲故事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banianjiyuwenjiaoan/840194.html
6.写人物传记的作文600字5篇【文档格式】 Word可编辑 【文档字数】全文 4056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初中作文# #写人物传记的作文600字5篇#】人物传记的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写人物传记的作文600字》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写人物传记的作文600字 ___,班https://www.51test.net/show/10685093.html
7.名人传记600字作文(精选52篇)名人传记600字作文(精选52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传记600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名人传记600字作文 1https://mip.ruiwen.com/zuowen/600zi/768634.html
8.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通用80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 1 这本是鲁迅先生所写的,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在我们需要知识的这一年代,可一定要好好读书,名人传记——《朝花夕拾》值得一看!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 23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第一次读到他的文章,http://www.unjs.com/zuowen/duhougan/20210518092111_3612802.html
9.《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8篇如果说《朝花夕拾》这篇文是鲁迅先生散文集中的经典之作,那么堪称是五四运动时期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的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的《呐喊》可谓是为新文化运动的经典小说集了吧。真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啊。 在我们需要知识的这一年代,可一定要好好读书,名人传记——《朝花夕拾》值得一看!https://www.xuexila.com/yc/c285776.html
10.名人传记(通用14篇)因名人传记引起的官司,十分复杂,有的甚至给现行法律出了难题。这里要说的是,他人为名人写作传记,还是应该“严格依照史料进行创作”;名人亲属写作名人传记,也要知道自己只是一家(人)之言,也要依据史料,必须尊重历史,不能为尊者讳,替家人涂脂抹粉。 传记作者必须是颇具学养的历史学者,具备辨析史料真伪的能力;传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5f383wm.html
11.【精选】读书作文600字57篇读书作文600字 【精选】读书作文600字5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作文600字 1http://www.qunzou.com/zuowen/336205.html
12.阿Q正传呐喊故乡百草园三味书屋杂文诗歌小说名人传记正版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 精装 刘小川 语文书中的鲁迅课文全收录 阿Q正传呐喊故乡百草园三味书屋 杂文诗歌小说 名人传记正版书籍 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艺术典藏·匠心特装 超值特装书单来袭 极限折扣限时开抢!¥26.91 (4.50折) 降价通知 定价¥59.80 http://product.m.dangdang.com/11774536261.html
13.《【梅兰芳传】鲁迅传名人传记历史人物传自传正版书籍周树人当当钰城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梅兰芳传 】 鲁迅传 名人传记 历史人物传自传正版书籍 周树人 中国人格读库 青少年成长书 励志书 故事》。最新《【梅兰芳传 】 鲁迅传 名人传记 历史人物传自传正版书籍 周树人 中国人格读库 青少年成长书 励志书 故事》简介、书评、试读http://product.dangdang.com/11972215699.html
14.小灯塔名人传记2辑(全12册)》摘要书评试读小灯塔人物传记 全6册 全2辑彩绘注音版钟南山袁隆平鲁迅华罗庚捍卫生命的勇士图画书给孩子榜样的力量让伟大的灵魂照亮童心励志书 小灯塔名人传记2辑(全12册) 收藏 ¥ 累计评价 0 降价通知 商品系列 小灯塔名人传记2辑(全12册) 小灯塔名人传记第一辑(全6册) 小灯塔名人传记第二辑(全6册) - + 加入购https://item.jd.com/10093192970015.html
15.名人传记范文范文8篇(全文)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梁启超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梁漱溟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列宁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林肯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林则徐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刘秀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隆美尔传 薛菲 李隽 编著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卢梭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鲁迅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陆游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罗丹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罗斯福 中外名人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dohgkjo.html
16.经典名人成长传记:范仲淹名人传记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初中网为大家准备的经典名人成长传记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经典名人成长传记:范仲淹】相关文章: ★ 名人文学家传记:《莎士比亚传》 ★ 15年世界名人传记:《托尔斯泰传》 ★ 最新历史名人传记(必备) ★ 优秀世界名人传记:《鲁迅传》 ★ 名人传记之释迦摩尼深山寻师 ★ 名人传记之萨特https://chuzhong.chazidian.com/mrzj/41114/
17.家谱人物传记范文(通用二十篇).docx家谱人物传记范文(篇三)《人物传记作文》人物传记作文(一):名人传记寒假期间,我读了世界名人传记陈鲁迅人物传记作文400字(精选11篇)鲁迅人物传记作文400字(精选最新优秀人物传记作文范文三篇_初中作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寒假期间,我读了世界大雪是24个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志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3708215.html
18.名人传记600字作文(精选52篇)名人传记600字作文(精选52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传记600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名人传记600字作文 1https://m.ruiwen.com/zuowen/600zi/768634.html?_t=950317g1570367938
19.黄乔生:作为一部文学家传记的“鲁迅生平陈列”文史除北京鲁迅博物馆外,其他几家都称为纪念馆,但生平陈列基本采用叙述加专题方式,着重表现鲁迅在当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情况。鲁迅在北京生活14年,仅次于在绍兴生活的时间,但建馆之初,馆名并没有“北京”二字,生平陈列没有局限于或着重讲述鲁迅北京时期的事迹,而是将鲁迅一生整体叙述,形成一部完整的传记。这与博物馆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711/c404064-4003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