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和赏析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抒情性质的诗歌,讲述了唐朝杜颖秀管理蜀州的故事。

诗歌中充满了热情而又满怀抚今回首,深深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眷恋和担忧。

诗歌开始以感叹句描述杜颖秀在蜀州的情况:“无作知己者,寂寞彷徨间。

”说明杜颖秀一个人在蜀州彷徨俊,很孤独无依。

下句也暗指了他独自担任公职的沉重:“劳绩拔英节,吞声蹈难关。

”接下来诗歌讲述的是杜颖秀的节操:“千金尚书务,万余信犹难。

”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是,杜颖秀在无偿地为百姓谋求便利,蒙其奉献他的一切,但尚书务中百般微薄却做不清,他望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十分凄凉。

最后二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望:“谁言可拯救,无非恩与义。

”明显表达出杜颖秀想通过仁慈和仁义将蜀州拯救出来,盼望能改变命运。

总体而言,该诗歌热情而动人,乐观而又忧虑,生动地描绘了杜颖秀的英勇气概,表达了对未来繁荣和希望的憧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唐代文学家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以古代官员杜少府赴任蜀州为背景的七言绝句,描绘了行将离别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杜少府的恭贺之情。

本文将对该诗的意境、艺术手法以及主题进行分析。

通过全面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首先,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了浓郁的离别情感。

诗的开头就将杜少府描述为“城阙辅三秦”,将他与地位崇高的都城相联系,更凸显了他离去的重要性。

诗人用“北极”来比喻蜀州,强调了杜少府抵达目的地的遥远;而将“三生主客梦”作为诗中的高潮,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思念。

其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景抒怀的手法,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蜀山的秀美景色,将蜀山的形态与奔腾的河水相结合,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这种对景的描写,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为诗歌注入了一股浓郁的离别情感。

再次,诗人通过对杜少府的美好祝福,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

诗中的“道路阻且长”表达了杜少府在赴任途中可能遭遇的艰辛,而“会面安可知”则反映了诗人对再见面的期望。

在诗的结尾,诗人用“金闺细梦”来比喻杜少府在蜀州的得志境遇,以此表达了对他未来的光明前景的祝福。

最后,本诗的主题是离别与祝福。

整首诗以送别的形式呈现,通过描写行将离别的情景,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杜少府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诗人通过艺术手法将离别情感和美景融为一体,并通过对杜少府独特的祝福方式,呈现出一种深情厚意。

综上所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具有丰富的意境、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深刻的主题。

通过对诗的细致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的感情和对杜少府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既是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人们探究离别情感的重要参考。

唐诗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王通之孙子,少有“神童”之称,但不幸命短而早逝。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生命中,曾任五种官职,写这首诗时,他正任职长安。

被送的人是诗人的好友杜少府,此人姓名不祥,“少府”是他的官职,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杜少府外放到蜀州做县尉,在他赴任离开长安时,王勃写诗为他送别。

送别诗一般主要表现离情别绪要安慰对方,感情色彩一般是凄清悲凉的。

但是也有不尽然者初盛唐时期的送别诗的主调即是情绪开朗,精神振奋。

王勃的这首诗就开风气之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此联开篇便以辽阔的地域、远望的目光揭示出送别的主题前一句指送别地长安,后一句指目的地蜀州。

城阙,指长安的城廓宫阙。

阙是宫门前的望楼,概指宫殿。

辅,畿辅之辅,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送别而从两地起始,中间用一“望”字联系起来,显得境界阔大,前路遥远,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不凡的抱负。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此联对得不工整,属于一种散对,点染惜别的情绪。

有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但此时此地诗人却没有类似悲秋的悲凉感受。

“离别意”不是因为“同是宦游人”而是包含惜别和祝贺两种情感。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友人的勉励。

诗人安慰说,只要天下有我这个知已活着,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同比邻而居一样。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大丈夫志在四海,只要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就不能顾念朋友之间的长相聚首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豪情壮志,我们不能象那些儿女情肠的小男女一样,在分手之际痛哭流涕,把巾袖都沾湿了。

诗人唱出了卓厉奋发的时代之音,表现了处在社会上升时期的青年人的精神风貌。

初唐文坛,未能尽扫六朝馀习,王勃也不能完全脱俗,但是像“'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及赏析导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有代表意义的送别诗,清新高远,音调爽朗。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作者介绍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号文中子;叔祖王绩是著名诗人;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从祖王绩,王绩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

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王勃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叹。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

他们四人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通用5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赏析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辅:护卫。

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

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不要效仿。

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少府:官名,即县尉,掌管一县的治安和*事。

之:去,往。

之任:去就任。

蜀川:泛指蜀地。

2.阙:古代宫门两旁的望楼。

城阙:这里指长安。

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即在三秦的拱卫下。

三秦:指古代秦国的地域,在今陕西一带。

秦朝灭亡后,项羽将秦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后世遂称这一带为三秦。

3.五津:蜀中的长*自湔堰至健为一段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首津、涉头津、*南津,合称为五津。

4.宦游: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

5.比:古代五家相连为比。

比邻:近邻。

这两句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6.无为:不要,不用。

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译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滚滚,望不到蜀州岷*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赏析一: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赏析二: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赏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赏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以下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唐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良好发展与诗文的良好改革不无关系,而王勃就是提倡诗风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所以在研究唐诗之际我们要对王勃的诗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白王勃诗文的独创性。

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诗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的送别诗的经典之一,通过全面地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够全面地了解王勃诗文的独创性,明白王勃诗文在唐诗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唐诗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送别诗在诗歌中的重要意义在中国的诗文中送别诗占有重大的比例。

从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到李白的《赠汪伦》,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别诗贯穿于诗歌发展的整个过程,送别诗在中国诗歌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诗人情感表达最为真切的几种诗歌之一。

送别诗在古体诗歌中的意义在于表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情进行全面的阐述。

当读到一首送别诗的时候就会被诗人与朋友、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所感动,同时在送别诗里也往往隐藏着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人生理想,通过离愁别苦来表现诗人的壮志未酬,前途渺茫等等,所以送别诗是诗人的情感载体,是诗人将自己内心真实情感进行良好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

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

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①古人对于离别是很动感情的,送别是郑重其事的。

那时候,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又落后,一别动辄多年,能否再见很难说。

他们那样重视离别是可以理解的。

士大夫阶层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赠,还常常写诗文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借以抒发别情或者相互勉励和安慰。

所以在古代诗歌遗产中,送别的作品有相当大的数量。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

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

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

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

他曾几次到过长安。

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一作"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

"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

"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

"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风烟望五津。

""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

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

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

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应该指出,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

那么为什么这样写呢?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席,览千春于瞬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③从河源直看到东海。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④从三峡直看到长安。

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呢?我们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啊!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

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

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

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

从诗的诞生至今,一千多年过去了。

这漫长的年代已经抹去了许多王朝,却没有能够使这两句诗丧失活力,它至今还广泛流传,使读者为之拍案叫绝。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

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

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

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如此。

熟悉汉魏诗的人,会发现这首诗同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七首》中的一首有某种联系。

曹诗是这样的:"心悲动我神,弃置勿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王勃的诗,显然受到曹诗的影响,是从曹诗脱化而来的,但两者却大有不同之处。

曹子建满怀幽愤,⑤他的上述一番话是极无聊赖,强作排遣之词,所以情思缠绵,语调沉郁。

王勃虽然也经挫折,但毕竟年少,他的一番话是出自肺腑,所以情思矫健、语调明快。

有人讲,王诗胜过曹诗,我看倒也不见得。

但王诗并非简单的沿袭,而是自有独到之处,所以同样应当受到称赞。

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

初唐是我国古代一个强盛王朝的开端。

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

延续二百年左右的诗歌的大革新大发展是以初唐为滥觞的。

王、杨、卢、骆等当时的诗坛健将是较早出现的开拓者。

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

杨炯说,王勃"尝以龙朔初岁⑧,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⑦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

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确实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必定曾使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

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

其次,他们对新诗体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就拿五言律诗来说,这种在唐代逐渐成熟和盛行起来的新诗体,在王勃等人的笔下已经开始尝试和形成了。

王勃的这首诗,就是二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

再读一读王、孟的五律,进而读一读李,杜的五律,就会发现这种新诗体在有唐一代的发展如大江奔流,一脉相承,而越往前去波澜越壮阔。

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在谈到王勃的诗对后来诗歌的贡献时,满怀激情地说:"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

⑧"我们不妨把王勃的这首诗看成黎明女神项链上的一颗明珠,这样看,会更能领受它的迷人的魅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1、呈:恭敬地送给。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绝胜:大大超过。

5、皇都:指京城长安。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讲析]这首小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

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

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

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

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而小雨又滋润如酥。

酥就是奶油。

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

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

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THE END
0.《名人传》贝多芬传925《名人传》贝多芬传9-25 好词 蜡黄 病态 微微一笑 隆起 垂垂老矣 懒洋洋 俯瞰 矗立 轮廓 激情盎然 歌颂 枉然 野心勃勃 粗鄙 阴郁 拮据 病兆 渺茫 听天由命 一蹶不振 撕心裂肺 深邃 熏陶 兴趣盎然 竭尽全力 佳句及赏析 (1)牙床十分可怕,仿佛连核桃都能咬碎。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的体现了他牙床的可怕,令读者 https://www.jianshu.com/p/c9ed1e316cac
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图文讲解+单元四、“1+X”阅读 推荐篇目:[法国]罗曼·罗兰《名人传》推荐理由:书中的三位主人公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最富天才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博大精深,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 衰。作者紧紧把握住三位不同领域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艰辛苦难的人生道路上饱经挫折、坚持理想的奋斗历程,凸现https://www.meipian.cn/2udlwde1
2.《名人传》托尔斯泰传9~11章(节选)佳句及赏析: ①这一个艺术时期仿如一座有两个塔尖的大寺,一个象征永恒的爱,一个象征世间的仇恨;在这个时间的终极与最高峰诞生了《复活》。 赏析:其实在这个时期,托尔斯泰的心中充斥着两种情感,一种就是对贫下农民的同情,即“永恒的爱”,一种就是对那些达官贵人、靠剥削农民为生的贵族之痛恨。 https://www.jianshu.com/p/f4736c864fab
3.名人传中的10个好词好句名人传中的10个好词好句 1.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2. 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3.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4. 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 5.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http://wenxue.yjbys.com/haocihaoju/380040.html
4.《名人传》经典语录金句名句摘抄赏析共收录90个《名人传》的句子:本页收录的《名人传》经典语录/《名人传》经典语句/摘抄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名人传》语录可以了解《名人传》名句的文案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名人传》好词好句金句,欢迎分享。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巨人三传》 https://www.mingyantong.com/article/%E5%90%8D%E4%BA%BA%E4%BC%A0
5.名人传句子摘抄名人传句子摘抄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已极。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http://www.ijuzi8.com/E05750adF630bA34.html
6.关于小朋友的读书笔记范本14篇(全文)《名人传》读书笔记范本 第5篇 二、下面写书名、作者、全书字数、出版社等资料以及你的阅读日期。(假期布置的是读一本传记) 三、介绍一下整本书,比如是传主的人生,或者作者写这本书的特色。可参看目录、序言或简介等资料。 四、重点写你看过的内容,做些摘录,写写感受。(最吸引你的地方详写)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wrrjl80.html
7.《简爱》好词佳句赏析合集《简爱》好词佳句赏析 2 好词: 阴云密布 求之不得 吹毛求疵 似懂非懂 自得其乐 目光迟钝 两颊松弛 熟视无睹 装聋作哑 鬼鬼祟祟 逆来顺受 难以自制 强词夺理 目空一切 肆无忌惮 惶恐不安 影影绰绰 咄咄逼人 闹闹嚷嚷 疑云消散 彬彬有礼 记忆犹新 难以言传 痛苦不堪 https://m.yuwenmi.com/haocihaojuhaoduan/25246.html
8.名人传简介内容介绍《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列夫·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 《名人传》由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和《贝多芬传》组成,前两本传记先父翻译于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五年由商务印书馆https://m.mingyantong.com/jianjiejieshao/15006
9.《名人传》书藉全集简介名人传书藉情节介绍名人传作者介绍→经典佳句 译本列表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传记共计字数268000。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https://m.maigoo.com/citiao/259537.html
10.《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下编)1~2佳句及赏析: ①我的太认真的良心把我毁灭无余。我的命运要我如此!我看到不少的人每年进款达二三千金币之巨;而我,受尽了艰苦,终于是穷困。 赏析:米开朗琪罗在这里把自己与“不少的人”做以比较,可以看出米开朗琪罗的真诚与无私,以及那些贪赃枉法之徒的丑恶。 https://www.jianshu.com/p/07ee37528043
11.《名人传一一米开朗基罗传》上篇.佳句: 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他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塞。荒确的乡土,“飘逸的空气”,米开朗琪罗欢喜说他的天才是由于他的故乡的“飘逸的空气”所赐。岩石,桐树,远处是亚平宁山。不远的地方,便是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在阿尔佛尼阿山头看见基督显灵的所在。 https://www.jianshu.com/p/9a6716c44066
12.中外经典名句名言佳句智慧成功哲学读者作文【尚居苑正版当当尚居苑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2册】一句话点亮人生+满腹经纶 】 一句话点亮人生 心灵名言警句座右铭格言句子星球句透人生 一句顶万句中外经典名句名言佳句智慧成功哲学读者作文【尚居苑 正版】》。最新《【【2册】一句话点亮人生+满腹经纶 】 一句话点亮人生 心灵http://product.dangdang.com/12376943311.html
13.名人传中的名言(精选70句)10、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11、贝多芬在致 它们是快乐”。 https://m.yjbys.com/mingyan/mingren/1677399.html
14.名人传名人名言(八篇)佳句24:一经勇敢的尝试,便成功了一半。 佳句25:日日行不怕千里远,天天做不怕千万难。 佳句26: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佳句27:人之作孽,莫甚于口。言语尖刻,必为人忌。 ………余下全文 篇五:名人传复习资料 名人传复习资料 名称:《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别名https://m.fanwen118.com/c/405752.html
15.西游记中佳句赏析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名人传经典佳句赏析,内容包括名人传好句摘抄加赏析要,《名人传》的好句好段赏析,急谢了,名人传精彩句子赏析。“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 句子从动物身上得到道理的佳句 http://www.feedwhy.com/shicigefu/2522010.html
16.初中必读书目名单1教育部《大纲》指定书目 1.《西游记》吴承恩 2.《水浒传》施耐庵 3.《朝花夕拾》鲁迅 4.《骆驼祥子》老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7.《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8.《童年》高尔基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10.《名人传》罗曼罗兰 https://www.xuexila.com/wen/bidushumu/c1504104.html
17.书桌读后感范文(实用9篇)每天清晨,放声读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就能体会文章的情感,牢记妙词佳句,从而写出精彩的文章。 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低下了头,真是惭愧!我课外书是读得不少,可都是囫囵吞枣,从来不是那么仔细,也没有反复诵读,只喜欢故事中的情节,光为了看热闹,一目十行,只知故事大概就算了,读后感《煮书读后感》。有时还把有些https://www.xfanwen.cn/art/60a90b971c063.html
18.名人传名言警句摘抄240句名人传名言警句摘抄240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人传名言警句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https://m.ruiwen.com/zuowen/mingyanjingju/1039669.html
19.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综合题(期末热点)2024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孙少平(《平凡的世界》)贝多芬(《名人传》) 【答案】 C 他人的日记内容,是对保尔的侧面描写。妮娜日记中,保尔与病魔顽强抗争,积极要求出院,展现了他的勇敢坚强,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丽达的日记“我们胜利了,但是已经有两个人为它献出了生命:克拉维切克和保尔•柯察金”,https://www.zxxk.com/soft/51515293.html
20.西游记的读后感范文例如,调查问卷中就有孩子反映“师长推荐的书有自己不怎么喜欢、甚至讨厌看的,主要有:《史记》《法律知识读本》《红楼梦》《水浒传》《论语别裁》《悲惨世界》《大西南战争》《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战地钟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等,主要原因是:枯燥、难懂、没兴趣等”。https://www.gwyoo.com/haowen/49249.html
21.读书使人充实作文(通用31篇)除了课内阅读,课外我们应多读一些对我们有益的书。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文学名著都可以找来看一看,读一读。你瞧,不少试卷和课堂作业里常涉及到其中的内容。当然其中的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优美的诗词佳句,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https://m.oh100.com/a/202102/2750545.html
22.读书《山月记》(一)《名人传》 本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 纪昌学射」一节,讲述了想要成为天下第一神箭手的纪昌一生学习射箭的故事 至为无为。至言无言。至射无射 《悟净出世》 本故事取材于《西游记》,讲述了悟净还在流沙河里当妖怪的时候,拜访各路“大师”解决我是从那里来的等疑问的故事 https://www.jianshu.com/p/7345cfe6b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