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传(中华名人传)》电子书在线阅读诸葛忆兵

古代士大夫典范——范仲淹的人生经历,值得你了解。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其有生之年就被人们奉为圣贤、广受尊重的人物。相比那些在过世之后才被推崇的历史名人,范仲淹的一生过得无怨无悔,范仲淹的一生也就更有借鉴意义。范仲淹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先忧后乐的思想,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每日一书:《范仲淹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文正公的精神写照。两岁而孤,随母改嫁,从小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仕途上特立独行,卓然于时俗之上,性格刚毅,坚定执着,虽屡遭贬谪,却始终保持为公为民的拳拳之心。明太祖朱元璋在查看死刑犯的案卷时,看到范文从的姓名和籍贯,急忙传唤他到跟前,问道:“你不会是范仲淹的后人吧?” 范文从回答说:“我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子孙。”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就命令左右取来锦帛,在上面大字书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元璋将这幅书法赠送给范文从,并下旨说:“免除你五次死罪!”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有这样的总结:“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这个观点得到海内外众多学者的赞同。换句话说,宋代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型期。在这样一个重大转型期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伦理规范,乃至社会结构、官僚体制、政治制度,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范仲淹则成为这一转型期新型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人物。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真宗到应天府朝拜圣祖殿,应天书院的学生也都跟随满城百姓跑去看热闹,希望能见到皇帝一面,只有范仲淹依然留在学舍读书。有人问范仲淹,为什么不跑去看皇帝,范仲淹回到说:“皇帝总是要见到的,将来见也不晚。” 宋代从来没有皇帝被摒弃、其他政治势力成为国家主导力量的政变事件发生,维系、支撑宋王朝的主要政治力量就是以宰相为代表的士大夫势力。宋代士大夫的成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皇帝又因此将他们作为惟一可以信赖的政治集团托以重任,他们的处境自然有了很大的改观。南朝文人江淹少年孤贫,范仲淹命运与之相似。在 “佑文” 的社会氛围中,范仲淹又特别敬佩江淹文章誉满天下,于是为自己起名 “仲淹”,字 “希文”。晏殊在南京最重要的政绩就是兴办学校,延聘名师,培养人才。《长编》卷一〇五载:“殊至应天,乃大兴学。范仲淹方居母丧,殊延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殊始。” 晏殊此举开地方办学之风气,范仲淹被聘请为府学主管。晏殊从年龄上说比范仲淹小二岁,进入仕途却比范仲淹早了十多年。仁宗天圣年间晏殊已官至礼部侍郎、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重臣,政治地位远远高于范仲淹。晏殊、范仲淹这次的结交,订立了两人终生的友谊,范仲淹此后一直对晏殊执门生礼。范仲淹进而向朝廷再度上疏,直接请求皇太后还政。这是刘太后垂帘听政以来第一个要求其还政的奏疏,范仲淹的勇气和胆量令人瞠目结舌。在这样的风波险境中,范仲淹居然体验到一种特别的哲理境界:“一棹危于叶,旁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提醒自己牢记这段经历,异时身份或环境发生改变,也要理解、帮助身处险境者。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 “推己及人” 的博大胸襟。景祐三年(1036)五月,范仲淹就朝廷用人问题进谏,认为:仁宗应该掌握用人之权,现状则是人们奔走吕夷简之门,宰相操纵用人权。范仲淹又向仁宗上《百官图》,形象地标明官员升迁的次序。范仲淹说:“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宋史・范仲淹传》)如果打战不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将领,而只是以官阶的高低作为依据,当然是很荒谬的。范仲淹于是全面检阅延州军队,淘汰老弱军人,选取了一万八千名精兵,分作六队,每队各三千人,分派六位都监统率。对这些选择出来的精兵,又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范仲淹挑选十二位指挥使,分隶六将,负责军队训练工作。每一营挑选二十五名勇敢健壮的士兵,练习弓弩和短兵器的使用。熟练后,让他们担任教头,一教头负责十位士兵的训练工作。而且,让弓箭手学习短兵器的使用,提高士兵综合作战能力。同时,严肃军纪,处斩了数位克扣士兵粮饷的将官和虚报军功的将官,也将煽动闹事的士兵王羲等四人处死,给骄兵悍将一个深刻教训。如果有敌军入侵,就根据敌情的不同,六队轮番出战,相互照应。经过范仲淹的整顿训练,军队面貌一新,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范仲淹这些做法,很快就在西北前线其他军事防区得以推广。现实形势要求范仲淹等立即拿出自己的政改主张,范仲淹和富弼由此作《答手诏条陈十事》,依次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变革核心围绕两个方面展开:官僚队伍建设和经济生产。在 “人治” 社会制度之下企图改变 “人治” 问题,无疑是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庆历新政” 失败的关键原因是:在以 “人治” 为特征的专制社会,要求变革官僚阶层,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这与社会根本性制度相矛盾冲突,失败是必然的。所以,多数有识之士都能认识到问题之所在,范仲淹等见解也极精当,就是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就是没有办法落实变革措施。君子坦荡荡,与范仲淹一样,处于 “朋党论” 核心遭受攻击的欧阳修也作《朋党论》,承认有 “君子党”。文章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关键是需要 “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文章写得论据充分、论证有力、逻辑严谨、简明扼要,向来被推为古文中的典范篇章。然而,在独裁专制权力的敏感点上,独裁者是不可以理喻的。仁宗内心已经深深埋下了疑虑猜忌的种子,等到这颗种子发芽长大,范仲淹的政治生命就基本结束了。范仲淹晚年有一习惯:入睡前在心里核计家中一日的饮食等费用,家庭费用与所作的事情相称,才能安心入眠。奉己甚严,如此,可以理解范仲淹大量购置义庄的钱财从何而来。一直到清末宣统年间,义庄仍然有田产 5300 亩,运作良好。范仲淹不仅开创了义庄慈善事业,其所开创的义庄生命力最强,前后运作八百多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亦是中华民族慈善事业的一大奇观。今日范氏后裔香港范止安先生于 1997 年捐资创办 “景范教育基金会”,在内地贫困地区建设 “景范希望小学” 五十余所。且在多所大学设立 “奖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鼓励优秀学生。范止安先生亦有乃祖风范。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甲子),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 64 岁。全国百姓听说范仲淹去世的消息,都痛惜不已。甚至偏僻山野乡村,也多有为之哭泣哀悼者。曾经在范仲淹属下的边疆少数民族,也在佛寺为范仲淹举办三日哀悼仪式,痛哭流涕,如同父亲去世。仁宗闻讯,久久嗟叹悼念,特别派遣使者去慰问范仲淹家人。范仲淹《遗表》中没有一字一句涉及个人要求或私事,仁宗嘱咐使者询问范仲淹家人有什么需要,范仲淹子女的态度与父亲一样,私事方面无所求。朝廷特赠范仲淹兵部尚书,谥文正,停止上朝一天以表哀悼。

公元 1046 年,被贬河南邓州的范仲淹,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一封来信。随信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一幅画着岳阳楼的《洞庭晚秋图》。滕子京在信中写道:“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他想请范仲淹为重修落成的岳阳楼做一篇赋,以便此楼能被后人长久地铭记。范仲淹看过信后,没有丝毫推辞,当即就展开《洞庭晚秋图》,看图作文。一时间,他思绪翻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传世名句,从他的笔尖倾泻出来。这些名句,像一束光,照亮了千古。自此,《岳阳楼记》载入青史,岳阳楼亦得以永世不朽。其中,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更是指引了一代又一代迷茫而又痛苦的人,在困境中看开,于绝望中重生。《熬过迷茫的苦》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译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道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感悟:当人生的风雨来袭时,前路会变得特别泥泞难行。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也很容易被环境影响,变得悲观消沉。看天只觉愁云密布,看地只见前路茫茫。通达如范仲淹,也曾陷入这样的困境。那还是范仲淹 20 岁的时候。当时,他还姓朱,名叫朱说(yuè)。作为朱家的一员,自然事事都要为家里人着想,所以,范仲淹时常劝诫自己的兄弟不要挥霍钱财、浪费生命。有一天,朱氏兄弟被范仲淹说得烦了,脱口而出道:“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 听到这话的范仲淹,愣在原地,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质疑。后来,范仲淹四处打听,才知道自己真的不是朱家的亲生骨肉,而是姑苏范氏之子。在他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无奈,只得带着他改嫁,才有了后来的这些事情。遭逢人生巨变的他,一时间,只觉得天地茫茫,心无所依。但短暂的迷茫过后,范仲淹又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般,做出了一个坚定的决定。他虽感念朱家的养育之恩,但也不愿再寄生于这里。于是毅然辞别母亲,外出求学。誓要认祖归宗,改回范姓。当时范家的人,也怕他来分家产,范仲淹想要改回本姓,谈何容易。范仲淹却从不气馁,他拼了命地考进全国四大名校之一的应天书院。五年来不曾脱衣服睡觉,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脸继续读书。就这样,到了 26 岁那年,他得以科举高中,面见皇帝,为自己争取回了范姓。人这一生,经历一时的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迷茫。这样的人,只会在生活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若要走出这种困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步履不停,兀自攀登。正如老话所说,人向前走,苦才退后。岁月不会亏待任何人,当你奋力穿透迷雾,越过山穷水尽,人生终会柳暗花明。《熬过低谷的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感悟:有人说,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人在低谷时,与其难过,不如争气;与其抱怨,不如前行。当你独自扛过了所有黑暗,你会发现,曾经的苦难,早已让你成了更好的自己。范仲淹离开朱家去应天书院求学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他每天穿着寒酸,只能靠喝粥充饥。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读书,晚上也要读到夜深才睡,寒来暑往,日日如此。但他却丝毫没有抱怨生活的苦。在这段难熬的时期,他拒绝了所有的消遣和享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连皇帝到应天府巡游这样的盛况,他也不为所动,不愿去凑这个热闹。在最艰难的时候,范仲淹穷不移其节,苦不改其志。秉着这样的心性,他熬过了那段苦难,得以鱼跃龙门,荣登进士。不过,获得官身的范仲淹,也并没有从此得到命运的眷顾,还几次三番被贬。有一次,他因进谏触怒皇帝,被贬到了睦州。听到这个消息,范仲淹既不悲观惆怅,也不怨天尤人。他到了睦州以后,很快就将自己的身心融入了青山绿水之中。一边喝着山中刚采的新茶,一边惬意地睡着午觉,将尘世的烦恼抛到了脑后。《偶遇》一书中说:无论是谁,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这条隧道,是难捱的低谷期,也是人生的试炼场。如果这段时间,你觉得困顿难行,不妨多给自己一分从容与冷静。如果你觉得撑不下去,请多许自己一份光明与希望。正如作家刘同所说,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每一次低谷,每一次挫折,熬过去,就是人成长的最好契机。《熬过内耗的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感悟: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很多时候,现实都是泥与沙俱下,鲜花与荆棘并存。但不论何种境界,守一颗平常心,物来顺应,未来不迎,才能坦然地过这一生。范仲淹为官的几十年间,经历的坎坷不在少数。最艰难的一次,莫过于五十多岁了,还要投笔从戎,带兵打仗,去抵御强悍的西夏。这种艰苦的任务,要是换了普通人,恐怕当即就要焦虑得刎颈报国了。范仲淹却没花这个功夫内耗。他一到前线,立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提出 “积极防御” 的作战方针。首先,他改革军队,稳固边防,修筑城池,在边境形成了一条坚固的防线。紧接着,他又安抚军心,招揽灾民,做到了军民同心,彻底改变了北宋军队的颓势。最终,在范仲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得以击败西夏,让西夏对大宋俯首称臣。立了如此大功,你以为范仲淹的人生就从此顺遂了吗?答案是,不仅没有,这反而成了他宦途更艰难的开始。范仲淹回朝后,官拜副宰相,一时风光无两。他以为,自己的政治抱负从此可以实现了,于是趁机向皇帝提出了十条新政:“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 这就是历史课本中的 “庆历新政”。但这些条例,剑直指朝中官员,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一年零三个月之后,庆历新政就不了了之。而范仲淹也因此被贬出京。但面对这些大起大落,范仲淹的态度始终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哪怕经历再多坎坷,他也不曾因环境的好坏,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平常心,才是一个人对抗内耗,最应秉持的心性。以平常心对无常事,方能应对世间万般风云变幻;以淡然心行人间路,才能不惧坎坷,把苦难修成向上的阶梯。《熬过孤独的苦》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感悟:《自在独行》一书中写道:“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孤独,是所有人的宿命;不被人理解,是人间的常态。好比范仲淹一生,虽有满腔为国为民的热忱,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理想破灭,接受自己被贬的命运。虽然不被当朝者所容,却又始终像个孤勇者一般,捍卫着自己的初衷。公元 1033 年,郭皇后误伤宋仁宗。在宰相吕夷简等人的撺掇之下,宋仁宗有意废后。这时,范仲淹一人挺身而出,向宋仁宗苦口婆心地劝诫,废后动摇国本,万万不可。结果,宋仁宗嫌他烦,将他贬到了睦州。一年后,范仲淹因治水有功,又重回京师,升为吏部员外郎。此时,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对国家的选才用人产生了很大的阻碍。又是范仲淹,不惧权势,向仁宗进献《百官图》,直指其中利害。没想到,却被吕夷简反诬,“越职奏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又被贬到了饶州。在饶州,梅尧臣给范仲淹寄来一篇《灵乌赋》。将他比为能预卜吉凶的灵鸟,虽是灵鸟,却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反而被认为叫声不吉利。梅尧臣的意思,就是要范仲淹闭紧嘴巴,明哲保身。范仲淹看后,当即就回了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是他一生的处世准则,从未改变。即便孤独到无人同行,范仲淹也不曾向世俗低下他的头颅。他在踽踽独行的岁月里,迎风战雨,活成了世人敬佩的模样。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有人懂,是幸运;没人懂,是常态。与其向别人拼命地解释、证明自己,不如像范仲淹一般,坚守自己,让时间回应一切。到后来,你会发现:即使身后空无一人,依靠自己,你也能将孤独化作力量,将苦难熬成本领,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吕中说:“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范仲淹出身寒微,幼年丧父,后又被宗族离弃。然而他长大后,却能于苦难中觉醒,通过科举逆天改命;范仲淹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却始终心怀天下,到一方,便造福一方百姓。范仲淹,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文臣,亦是一个极具韬略的将军。他的一生,书写了太多传奇。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字里行间,更是给无数在苦海中泅渡的人,带去了生的希望。若觉人生太迷茫,劝君重读《岳阳楼记》。若觉人生太煎熬。一定读读范仲淹。

范仲淹极力倡导且毕生身体力行的 “先忧后乐” 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巨大。在浩浩的中国历史长河里,曾涌现出不计其数的仁人志士,他们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共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范仲淹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社会发展演变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书局

《诸子学略说》一书为章太炎先生治诸子学之毕生心血,实为先秦诸子思想入门之最佳读物。

作者:章太炎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对以后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李存山

古汉语专家王弘治据20年研究成果,助你读懂《史记》、了解历史、掌握考点。

THE END
0.名人传法罗曼·罗兰电子书在线阅读《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 立即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阅读 目录(26章) 封面 版权信息 贝多芬传 艺术家的外貌 童年 命运的转折 痛苦和爱情 不可抑制的孤独 欢乐颂 悲剧的收场 米开朗基罗传 力量 力的分崩离析 绝望 神圣的https://yuedu.163.com/source/28c7b77c7298494f90a7ca3bd7443bef_4
1.名人传法罗曼·罗兰电子书在线阅读贝多芬临终时,他也没有在场。贝多芬在去世前的几年,曾在给侄子的信中写道:“上帝从来未曾放弃我。以后终有人为我送终。”但为他合上双眼的竟不是被他称为“儿子”的那个人。 阅读思考 歌德为什么要千方百计认识贝多芬? 词语积累 不修边幅 出其不意 豪迈奉承 浮华 迂腐 困顿 呕心沥血 惠顾 20.6%https://yuedu.163.com/book_reader/28c7b77c7298494f90a7ca3bd7443bef_4/85406a7be23e4988b19d247320e394f3_4
2.名人传TXT下载,名人传全集,全本,完结,全文,完整版,名人传小说《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本书中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https://wap.txt80.com/down/txt5c38929b0.html
3.《名人传》pdf罗曼·罗兰电子书资源免费下载电子书格式:PDF ISBN:9787532774708内容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九一五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十世纪上半叶全世界范围内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傅译传记名著《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https://www.ebook80.com/Fiction/2650.html
4.名人傳pdfepubmobitxt電子書下載2025《名人傳》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20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産生瞭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傢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瞭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曆程。 https://tushu.tinynews.org/books/11928827
5.名人传电子书|名人传章节目录|名人传免费下载《名人传》是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一部公版经典书籍,畅读书城提供名人传章节目录列表,名人传全本阅读尽在畅读书城https://www.51changdu.cn/Home/BookDirectory/11139028
6.名人传(巨人三传)TXT全本小说下载《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有名的批评实际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列传作品,它包含《贝多芬传》(1903)、《米豁达琪罗传》(或译作米豁达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列传,列传共计字数268000。称为“三年夜好汉列传”,也被称为“伟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http://www.easysoso.cn/wenxue/43103.html
7.名人传法罗曼·罗兰,鲁睿电子书在线阅读《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为人https://yuedu.163.com/source/f6448713e5da4c868b73fc0ab12a5ef2_4
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傅雷电子书在线阅读名人传,《名人传》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写下的一部经典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在这一著作中,罗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这三位大师的精神魅力和心灵之美。他认为他们不仅是天资聪颖的个人,而且是一https://yuedu.163.com/source/f6787245094a4e5a9cedadb6f3fa8fe2_4
9.名人传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巨人三传,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大艺术家的传奇一生! ★《名人传》问世以来,影响了亿万读者,激发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作者弘扬了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展现了他们的性格,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2071210
10.名人传2025pdfepubmobi电子书《名人传(全译本)(成人版)》包括贝多芬传和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名人传(全译本)(成人版)》内容包括:贝多芬遗嘱,书信集,思想录,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尾声死,罗曼·罗兰致译者书(代序),托尔斯泰遗著论,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回响等。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27031639
11.名人传(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名人传(精)/译文经典》是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历尽坎坷,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经久不衰。罗曼·罗兰着重记载了这三位伟大的天才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为寻http://www.ttbus.cn/141493.html
12.名人傳pdfepubmobitxt電子書下載2025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 1866-1944), 法國著名作傢,其主要作品有《約翰·剋利斯朵夫》(1920)、《母與子》(又譯欣悅的靈魂,1922-1933)、哥拉·布勒裏翁(1919)及《名人傳》三篇。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為三位舉世聞名的文學藝術大師譜寫的英雄史詩:一位是身患殘疾,孤獨貧睏,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瞭歡https://tushu.tinynews.org/books/11983152
13.《名人传》电子书网盘下载书评在线阅读有声书名人传ISBN:9787506395786 作者:罗曼罗兰 品牌:文轩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01 更新时间:2025-06-24 03:57:33名人传电子书下载地址: 文件名 特别声明:由于版权或资源失效等问题,在涉及版权作品或者未查找到对应资源情况下,本站为了用户体验,会自动为您跳转到其他 电商网站/第三方站点 进行搜索,https://www.115lu.com/book_3907698.html
14.名人傳(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pdfepubmobitxt電子書用紙:輕型紙 頁數:294 字數:311000名人傳(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名人傳(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名人傳(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具體https://tushu.tinynews.org/books/12069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