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托尔斯泰:用现实主义眼光观察世间的事与人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昨天我们读到米开朗基罗与维多利亚·科洛娜堪称圣洁的柏拉图之恋,读到他晚年时期对艺术信仰的如一追求,以及他晚年的孤独与死亡。至此,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就讲完了。

今天,我们将继续阅读《名人传》中第三个人物的故事,他就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1828年,在莫斯科南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一座古宅中,托尔斯泰出生了。

那时家中一共五个孩子,最小的妹妹是个女孩,叫玛利亚。其他三个男孩分别是:大哥尼古拉、二哥谢尔盖、以及三哥德米特里。

大哥尼古拉,是几个兄弟中最受爱戴的一个,他继承了母亲身上那种讲故事的才能,为人幽默风趣,感情细腻,但有些腼腆,后来当上军官,被派遣到高加索执行任务。

在那儿他染上了酒瘾,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基督徒的温情。他也经常深入穷人群体,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二哥谢尔盖是一个漂亮但有些自私的人。

三哥德米特里是一个热情专注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他疯狂地致力于宗教事业,提倡斋戒节食,常常探访穷人,救济残疾人。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放浪形骸,为一个与他相好的妓女赎身并与之同居,29岁时因患肺痨而逝世。

在这几个可怜的孤儿身边,有两位心地善良的女人始终照顾着他们。其中一位是坦安吉娜姑妈。托尔斯泰说,坦安吉娜姑妈身上有两种好品德:镇静和爱。她一辈子都在向人们奉献爱,一直都在舍己为人。

另一位是阿历山丹娜姑妈,她也是一个为人们服务,而又不求回报的人。她不雇佣仆人,最喜欢的消遣就是阅读《圣徒行传》,以及同一些朝圣者、天真无邪的人聊天。

在她家中寄居着好几位无邪的男女。其中有一位朝圣者老妪,会唱赞美诗,后来还成了托尔斯泰妹妹的教母。另一位朝圣者名叫克里斯娃,是个只知道祈祷和掉眼泪的人。

所有这些卑微的心灵对处于成长期的托尔斯泰来说,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晚年的托尔斯泰似乎已经显现和形成了这些卑微的灵魂。

他们的祈祷与爱,在托尔斯泰孩提时的精神世界里播下了信仰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在托尔斯泰年老时,终于显现出了它们的成熟。

他说,自己在五岁时,便感受到人生在世并非一种享乐,而是一种特别沉重的劳作。

1842年至1847年,托尔斯泰就读于喀山地区的一所学校。他将自己青少年时期称作是“荒漠时期”。荒凉的沙漠,刮起阵阵强劲、凶猛的风。

他曾是斯多葛派的一员,刻意追求着对自己肉体的折磨。他也是伊壁鸠鲁主义者,提倡放荡不羁、纵欲享受。紧接着,他又相信了轮回一说。最终他落入了狂乱、荒唐的虚无主义里,他似乎相信只要迅速转身,就能与虚无对视。

他不断地自我剖析,就像一台空转的推理机,令他处在一种具有危险性的习惯里。他曾说,这种习惯在生活中常常妨碍着他,而他的艺术却能够从中汲取无尽的养分。

自十六岁起,他就不再像那些朝圣者一样祈祷,也不再去教堂。这是他读伏尔泰作品津津有味的时期,但他的信仰并没有彻底消亡。

然而,他在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感官欲望和巨大的自尊心的驱动下,原本追求完美的信念正悄悄地发生转变,渐渐丧失了无私的特点,变得追求实用和物质化了。他是如此地追求意志、肉体和精神的完美,如此地想征服世界,获得别人的拥戴。

当时的托尔斯泰长得像猢狲一样丑陋,因此小时候他就产生了要成为一个体面人的理想,为此他甚至去刻意赌博,疯狂借债,彻底地堕落。后来,有一件东西救了他,那就是他与生俱来的真诚。

即使在他最放荡的那段时期里,他也能以一种犀利、准确的目光审视自己、判断自己。正是这种独立不羁的判断,使上大学时的托尔斯泰将其运用在对社会习俗和知识迷信的批判上去。

他蔑视大学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拒绝进行正规的历史研究。由于他那种大胆而放肆的思想,遭到了校方停学的处罚。而就是在这段时期里,他发现了卢梭,阅读了他的《忏悔录》和《爱弥儿》。他简直为他们倾倒。

于是,托尔斯泰回到了家乡的那所庄园,最终他把这段时期的经历都写进了《一个地主的早晨》。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正值二十岁,放弃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而献身到为农民谋福利的工作之中。

就这样,他努力地为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心。可是一年后的一天,当他来到村里探访时,却遭到了当地人的嘲讽和淡漠。对于他的恩惠,大家并不领情,并且他们心中具有根深蒂固的猜忌、因循守旧、下流无耻,甚至忘恩负义。

在这里,他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所以当他离开的时候感到心灰意冷。他想到自己一年前憧憬的梦想,想起自己当初的那份慷慨与热情,想到自己的理想——“爱与善是一种幸福,是世间唯一可能存在的真理”。他觉得自己很失败。

整个青年时期的托尔斯泰都包含在这一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了。他目光敏锐,仍然爱幻想。他用一种地道的现实主义眼光来观察世间的事与人,但当他闭上眼睛时,他就会沉入自己的幻梦中,进入对人类的喜爱之中。

在故乡亚斯纳亚进行的乌托邦社会实验失败之后,1851年,托尔斯泰逃到高加索,躲进了军队里,藏在他那当军官的哥哥尼古拉的身边。来到群山环绕的清明境遇,他精神抖擞起来,又开始了对上帝的信仰。

肉体没有被击败,心中的秘密在情欲和上帝之间继续斗争着。托尔斯泰在《日记》中记下了欲吞噬他的三大恶魔:

1赌瘾:是可以战胜的。

2肉欲:很难将其战胜。

3虚荣:人世间最难战胜的一种恶魔。

当他梦想着以牺牲自己来献给别人时,肉欲和一些轻浮的念头又来纠缠他。头脑中又出现了一个高加索女人的形象,让他魂牵梦萦。斗争本身是激烈的,但他的骚动也孕育良多,所有的生命力都因此而活跃起来了。

“我认为,当初轻率地要到高加索去的想法,是上帝给予的启迪。为此,我十分感激他。我感到自己在这里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我坚信,我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对我有益的,因为这些都是上帝的意愿……”

托尔斯泰在1852年1月写给坦安吉娜姑妈的信中如此写道。

这是大地在春天里为感谢神恩而唱的赞歌。大地鲜花盛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1852年,托尔斯泰的才华首次绽放出了几多鲜花:《童年》《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少年》相继诞生,他深深地感激神灵使他拥有这些收获。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托尔斯泰的童年生活,他苦闷而骚动的青春时期,以及他在乌托邦社会试验失败之后逃离故乡在写作上的最初收获。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

THE END
0.名人传中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名人传》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名人传中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名人传中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1·有一次托翁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夫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夫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他https://www.diyifanwen.com/zuowen/mingrengushisucai/4095417.html
1.什么样的人生,让他以一人之力成就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人物关系图,角色脉络一目了然;作家小传,回顾巨人托尔斯泰的传奇一生;珍贵照片等史料,展示托尔斯泰平生趣闻、与同时代名人的交往轶事;名家导读,精辟点评,全面理解作品精髓。 托尔斯泰众生三部曲,聆听每个你我的心声 安娜·卡列尼娜 8.7 [俄] 列夫·托尔斯泰 / 2024 / 译林出版社 https://www.douban.com/note/861506437
2.简述《名人传》中《托尔斯泰传》的主要内容尽量短一点,300字左右小说的主要意义除了安娜的悲剧和当时俄国社会的描写外,还带有明显的传记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恼正是托尔斯泰的苦恼.在《安娜.卡列尼娜》还未完稿前,他已经厌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有强烈的死的欲望.他害怕自己会突然自杀,便把房间的绳子藏起来,不敢带猎枪打猎.在宗教狂乱之后,他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0e9420f1f677ec30addd1e316da8e9c.html
3.《名人传》中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情节托尔斯泰于五十年代初开始文学活动,结婚后不久就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创作.早期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自己青年时期的精神探索,显示作家独特、深湛的艺术技巧,如短篇小说《一十地主的早晨》(1856),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一1862).托尔斯泰的早期代表作表明,他一开始步入文坛就抓住了沙皇俄国的基本矛盾——贵族地主和农民之间的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e1e649fc24bcd94db73c697cc0230cc.html
4.名人传中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梗概·卡列尼娜 但还是不满意 后来 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写了 复活 这是他最终摆脱了贵族的思想 完全站在农奴的立场上的时候,所以复活的是他的精神,因此他也遭到了 沙皇的不满,但在当时 托尔斯泰已经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影响力非常大,沙皇只是把他从宗教里赶出去,就是说他不可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晚年的托尔斯泰 为了摆脱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7df846811e3f5848914ef73c5063bd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