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通用篇)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

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时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托尔斯泰传》;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罗曼罗兰说:生活是严酷的,对于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这大概就是对于托尔斯泰行为的最好注解。

托尔斯泰自从站在世界文坛之上,就被人们一直关注着,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罗曼·罗兰所写的《托尔斯泰传》,这部作品对研究托尔斯泰具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毕业论文的关系,一直在看这方面的书。希望对自己的论文有一定的帮助。

他的一生一直处在怀疑、放弃、坚守信仰当中,当他出现对宗教的怀疑,他的情绪变得很糟糕,对许多事情都处于怀疑激愤的状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当他不再相信宗教,生活就没有了支柱,投身于学校建设,却没有成功,就越加的不如意,当他再次坚守时,就会重新找到方向,继续前进;进而介绍了关于托尔斯泰的三部著名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对这三部作品进行了思路梳理,同时在作家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其中的一些人物就是托尔斯泰家族中的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就是托尔斯泰本身的塑造,他像列文那样经历了哥哥的死亡,以及出现的种种抑郁烦躁的心情,他没有像列文那样得到最终的解脱,而是一直处于烦躁之中;最后介绍了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沉醉于对艺术的研究。

作品中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托尔斯泰伯爵夫人在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她为托尔斯泰营造了一个安静和谐的.创作环境,一直支持着托尔斯泰的进行文学创作。正是由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托尔斯泰才坚持着创作。但是在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托尔斯泰便投身于艺术评价,无论伯爵夫人怎样劝说也无法把他拉回来。托尔斯泰之后的作品很难收到大家的一直好评,《复活》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创作的最后一个高峰。

作品的最后增加了一些附录,简单介绍了托尔斯泰的遗作,同时也留有遗憾,其中的一些作品中叙事紧凑和清新可与《复活》中那些最优秀的章节相媲美。托尔斯泰与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有书信来往,其中他最为欣赏的是中国的老子,无为而治。托尔斯泰提倡无为,不反抗,沉默地对待侵略。最后还有一封关于托尔斯泰死前两个月给甘地的信,信中提及了对与信仰的看法,提出基督教中的博爱,不反抗主义,都是他极为欣赏的。

这部作品虽然不到二百页,但它表现出作家的真实想法,清晰明确的展现出来。

《托尔斯泰传》有感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转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我虽然没有看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但我看过他写的童话和寓言,我听爷爷讲过,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一口气地读完了《托尔斯泰传》,分析了他的童年,幼小时父母双亡,喜欢幻想,从小坚持写日记,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托尔斯泰的童年告诉我,他从小失去了父母,反而促使他们早熟,促使他们坚强自理。留守儿啊!不要自卑,父母远离,虽然有欠缺,但也是锻练自强自力的好机会啊!我要学习托尔斯泰从小记日记的习惯,但坚持真难啊!羡慕托尔斯泰有那么优秀的哥哥和妹妹,这是独生子永远的欠缺啊!

托尔斯泰关心儿童,开办农奴子弟学校,为儿童写课本,关心贫民,深入农村,把自己的所有财产施舍给农民,为农民写作,为灾区人民捐款。比尔。盖茨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诺贝尔把自己所有的遗产献给了有贡献的科学家。每一个伟大的人都充满一颗博爱的心,所以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托尔斯泰终身学习,42岁还学希腊语,50岁专注学习老子、孔子、孟子的学说,直到暮年。他一辈子都在读书学习,而我学习总是不自觉,爷爷叫一叫,我学一学,爷爷不叫,我就开溜了,与托尔斯泰爷爷比,我真惭愧呀!

托尔斯泰吃苦耐劳,他下田干活,穿着朴素的衣服,他徒步朝圣,我相信是劳动,使他健康,使他活到了82岁。我除了帮奶奶提东西,卖东西外,很少家务劳动,今后我要热爱劳动,多加家务活,自己的事自己做。

托而斯泰爷爷,我会永远记住你的话: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童年中的托尔斯泰虽拥有优渥的生活,但更让我欣赏的是他并没有同只懂享受的少爷一样只懂得消遣,而且那么温柔,勤学好问。或许这与他周边的环境相关吧!生在善良的府第,活在高尚与美好的人之间,托尔斯泰从小便被注入了好的思想,融化了好的心灵,还有书香的熏陶,这样的童年让人羡慕。

迈入青年之后,纵使他有些可以说是幼稚或不可理喻的行为,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收获了很多。他将手放在火炉上烤,又伸到窗外冷冻,体验着冰炙交融的痛苦,却懂得了惯于忍受厄运的人是幸福的。是啊,学会了忍受痛苦也便是学会了体验幸福。他曾在灯火辉煌中迷失了自己,丢失了童年的理想,但是尽管一时灰尘扬起,他的心被蒙蔽,但当灰尘静落,他用理智帅去了甩去了浮华,抖擞了精神,又恢复了自我。这一次的迷失让他更深刻了解了上流社会的不堪,自己与之的不适应,更让他加深的对人民的同情和造福人民的思想。他不需要任何名利做装饰,只是单纯的要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让别人因自己而幸福。当然在当时的阶层下,礼教的束缚下,思想的禁锢下,让这条为他人的路走的步履蹒跚。他越想帮助,越想让人明白他的心,越迫切,心中的堵塞便让他越痛苦!他的心,很有条理,很清晰,可也是因此越压抑,因为他很想让人理解他,可是现实就是现实。探索的路总是艰难,但是只要走下去,就会有收获。他收获了:人们的肯定和支持,精神生活的充足,他也让尼古拉二世动摇与惊慌,他更让自己的心灵留下了些什么。他总着探索的艰辛,也在走着探索的幸福。

尽管看起来干净的水,也会有杂质;尽管抹洗过的黑板,也会有白色残留的痕迹;尽管新鲜的空气里,也会有细微的尘渍,尽管托尔斯泰的生活很丰富,但也有一部分阴暗和惨淡。我不明白,当初热情支持丈夫的索菲亚哪儿去了,曾经的那些美好时光竟真成了回忆。她的自私、她的野蛮,她的不可理喻让我心痛。唉,同时一张床上的人,差别怎么那么大呢?或许坚持真理得人,热情为人的善良者,爱国者,人民代表者,总是寂寞的吧!他的家庭生活从梦一般的美好变成了破裂。但是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全人类艺术发展向前跨进的一步,正是有了他的不懈才有了如今的成就,正是他的努力才有了他今天的价值。水里有肉眼看不到的杂质,你不能说它不干净,黑板上有白色的痕迹,你不能说它没抹洗过,空气中有细微的尘渍,你不能说它不新鲜。托尔斯泰,生活中家庭有点不欢,你不能说他人生不幸!

总是当初的托尔斯泰一直坚持“勿以暴力抵恶”的错误,是不合理的但当他晚年从生活中慢慢领悟之后,联系了实际,他也发现了其实“革命的暴力与政府的暴力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思想认识的转变也让人为他的一生历程不犹豫的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THE END
0.名人传《名人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组成的。作者紧紧把握住三位人物的共同之处写出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历程。 在这本书中的《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是本书中我就喜欢的一句话:”伟大的灵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https://m.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0816110522_1936816.html
1.托尔斯泰传范文15篇(全文)《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作文 书名:《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 具体章节:托尔斯泰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主要内容简介:写的是托尔斯泰的信息。 优美词语:粗野、豪放、呆板、严肃、诗情画意、人人皆知、齐心协力、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牙还牙。 优美语句: 1.“托尔斯泰并不向那些思想上的特权者说话,他只说给普通人听。--他是我们的良知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62xsqzh.html
2.名人传托尔斯泰读后感(通用11篇)名人传托尔斯泰读后感 篇3 假期里我读了很多书,让我印象深刻的书里有一本就是《名人传》。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这本书结合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在《贝多芬传》里我喜欢贝多芬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全力向善,爱自由胜于一切。即使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10707131014_1180655.html
3.名人传托尔斯泰传的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传托尔斯泰传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的读后感1 托尔斯泰在会客堂中,在书桌前,在活动场上,克服了虚无。他从没有让任何肌肉制止事情,不管是手部用https://www.oh100.com/a/202303/6467248.html
4.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00字(通用8篇)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00字(通用8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00字,欢迎大家分享。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1http://www.unjs.com/z/1110081.html
5.《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 托尔斯泰,俄罗斯的伟大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纯情的http://www.unjs.com/zuowen/duhougan/20240110143442_788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