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刘禹锡的人生故事,或许能治好你的精神内耗

这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在南京妇孺皆知,但诗作背后诗人更多的故事能说出者就寥寥了。

近日,文脉君拜读了《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刘禹锡》,对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慨叹不已。套用近日的一句流行语,读完刘禹锡的人生故事,或许能治好你的精神内耗 ……

同样令人感佩的是,由学者卞敏所著的《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刘禹锡》凝聚着卞家三代人的心血。该书综合卞敏与他的父亲、著名学者卞孝萱所著的《刘禹锡评传》,卞敏和他的儿子卞宁所著的《刘禹锡》完成。用卞宁的话说," 三代家学研究唐人刘禹锡 "。

春风得意

刘禹锡是江南人。苏州是他的家乡,他的出生地嘉兴,唐代时属于苏州管辖。

祖上可追溯到最远的一代是七世祖刘亮,随匈奴族拓跋氏迁都洛阳时,举家南下迁徙到洛阳,后东迁荥阳,又在中唐 " 安史之乱 " 时避难,南迁到了江南。

刘禹锡成长在一个儒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士大夫家庭中," 禹锡 " 这个名字,据《尚书 · 禹贡》记载:" 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禹,是大禹。锡,通假 " 赐 " 字。父亲期望他成人后,能像大禹一样为民众干出一番事业。

刘禹锡自小就知道,与高门世宦家的纨袴子弟不同,他的家庭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唯有依靠自己发奋读书。在田野中,别的小孩喜欢拿石子玩耍,刘禹锡手上拿个 " 觚 "。这个觚不是酒杯,而是一种木质的写字板,他随身带着随时准备请教高人,只要看到擅长诗词的文人,人家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江湖骚客们认为他是可教之才,气质不凡,都很乐意教他。

他的青少年时代在江南度过,直到德宗贞元六年 ( 790 年 ) ,19 岁的刘禹锡离开江南赴长安考试。

和我们常常听到的那些屡试不中的赶考故事不同,刘禹锡的科举之路走得异常顺利。他三年间先后考取进士、宏辞、取士三科,踏上仕途,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连登三科,可谓春风得意。

这年,刘禹锡 24 岁。

永贞革新

刘禹锡在太子校书任上只干了一年。接着,他入杜佑幕府,先后任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淮南节度使书记,随同杜佑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后调任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等职。这是刘禹锡初入仕途,满怀理想与热情的时期,也是他在政治上施道展志,期望有所作为的时期。但这时,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

安史乱后,天下纲纪崩坏,朝政混乱万状,一批除弊图强的年轻士大夫,以惩酷吏、罢宫市、免欠赋、禁额外加征等为主要内容,对德宗朝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弊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贞元二十一年 ( 805 年 ) 一月,德宗李适去世,顺宗李诵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史称 " 永贞革新 "。

刘禹锡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时称 " 二王刘柳 "。不过,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因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而失败。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立即宣布废除新政。

" 永贞革新 " 的失败,也标志着刘禹锡坎坷人生的开始。

贬谪边州

" 永贞革新 " 失败后,刘禹锡跌至政治漩涡的深渊,等待他的是他未曾想到的长达 23 年的贬谪生涯,辗转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州郡。

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 ) 是刘禹锡的第一个贬所,这也是当年屈原流放沅湘时的第一站。这使刘禹锡对屈原作品与事迹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屈原精神激励自己,那时的他依然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遇。20 年后,他在苏州刺史任上赋诗直言 "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 ",还回忆这一难忘的朗州居所。

常德司马楼

在刘禹锡贬谪朗州期间,他的结发妻子薛氏也不幸去世,她为刘禹锡留下二子一女。42 岁的刘禹锡结婚九年后便丧妻。

刘禹锡被贬朗州十年,虽郁郁不得志,但意志未消沉。他除投身政务,关心百姓生活外,还一心著述,寄情于自然环境与风土人情。在朗州,刘禹锡共创作 200 多首诗词,占他一生诗词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最能反映刘禹锡贬谪朗州心态的,当属《秋词二首》之一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诗人以 " 鹤 " 自喻,视 " 鹤 " 为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风波又起

元和九年 ( 814 年 ) 年底,刘禹锡收到朝廷召回他的诏书,第二年初春,他终于回到阔别十年的长安城。刘禹锡原以为能获得政治上的新生,谁曾料到,风波又起。

这年三月,京城玄都观中桃花盛开,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一同去赏桃花。刘禹锡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写下一首著名的桃花诗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的后两句埋了 " 雷 ",意思是玄都观里这千棵桃树万朵桃花固然繁华诱人,但都是我刘禹锡被贬出京城后栽种的,讽刺矛头直指当朝显贵和趋炎附势之流。

西安大唐芙蓉园唐诗峡石刻

这首玄都观题诗在当时长安政坛中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刘禹锡等人流放 10 年后才被提拔上来,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没想到他们却抱着沉冤昭雪的心态,惹恼了当时的执政者唐宪宗。

元和十年 ( 815 ) 三月,朝廷又发下诏书,以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 ( 今贵州遵义 ) 刺史,后经人求情,才改为较近一些的连州(今广东连州)。

荥阳禹锡园连州牌坊

长庆元年 ( 821 年 ) 冬,穆宗任命尚在为母亲服丧期中的刘禹锡为夔州(今重庆奉)刺史,那时的刘禹锡已是知天命之年。刘禹锡共在三峡地区度过了两年多的刺史生涯,是唐代在夔州三峡地区任官职最长的一位诗人。他与三峡结下深厚情缘,写下许多三峡诗文。

连州刘禹锡纪念馆内陈设

金陵五题

长庆四年 ( 824 年 ) 夏天,时年 16 岁的李湛(敬宗)登基不久,朝廷调任刘禹锡为和州 ( 今安徽和县 ) 刺史。正如他在《别夔州官吏》诗中所说 :"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在和州刺史任上 ( 825 — 826 年 ) ,刘禹锡写下了著名的《金陵五题》。写诗的时候,他还未曾踏访过金陵。和州与金陵隔江相望,刘禹锡对六朝古都金陵产生了思古之幽情。当友人拿《金陵五题》组诗给他看时,他虽未身临其境,但熟读史书,看过许多题咏金陵的诗赋,他以穿越时空的丰富想象力,和诗五首:《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均题咏金陵古迹。没有想到,刘禹锡的和作超过原诗,受到后人的赞赏和推崇。

今日乌衣巷

拿《乌衣巷》来说,卞敏认为,刘禹锡在诗中写乌衣巷的盛衰剧变,并不是表达一种没落感伤的情绪,也不是一味地恋旧。从诗人的政治立场和中唐的历史状况,可以体味到诗句中包涵着很深的引古鉴今的讽刺意味。那些权倾京师,红极一时,自以为荣华常保的权贵,在刘禹锡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朝华暮落,不会有比王、谢更好的命运。这首诗写得韵味极其深长,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使朱雀桥、乌衣巷等南京老地名留下历史的印记。

朱雀桥

而在诗前引语中,刘禹锡自称 " 余少为江南客 "。寥寥几字间,儿时的江南嬉戏、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一齐涌上诗人的心头。由于仕途坎坷,刘禹锡一生中有 20 多年的时间处于贬谪边远地区的状态,也许因为主要在南方地区为官任职,以至他在诗中自称 " 江南客 "" 越客 "。

直到宝历二年 ( 826 年 ) 秋,刘禹锡奉召卸和州刺史回洛阳的途中,他才真的来到了南京,写了《罢和州游建康》、《金陵怀古》、《台城怀古》等咏史怀古诗。

在与友人白居易同游扬州、楚州一带时,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一首答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像是对自己贬谪生涯的总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朗州、连州、夔州、和州,刘禹锡在这些偏僻、荒凉的贬所生活了近 23 年。但是从 34 岁到 55 岁,他的意志一直没有消沉。

不甘老暮

刘禹锡这次应诏重新回到京城,离上次回长安又是 14 年过去了。大和元年 ( 827 年 ) ,唐文宗李昂继位。而在这一年,刘禹锡已被授以主客郎中,分司东都。

卞敏在《刘禹锡》中对当时他的处境做了这样的分析:刘禹锡再次回朝后所面临的敏感问题,就是他对数十年前 " 永贞革新 " 失败后被贬一事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不旧事重提,不刺激反对派,倒也能相安无事,甚至得到升迁机会。然而,刘禹锡耿直的性格不曾改变,终于回朝的喜悦,使他内心涌动着一股缅怀往事的发泄欲望。

出人意料的是,刘禹锡居然又去了玄都观,写下一首极富挑战意义的《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表现出一副我行我素、一身铮铮铁骨的模样。可以说,在 " 永贞革新 " 失败后近 40 年间,刘禹锡一直都未被朝廷重用的深层原因,就是因为终生都不放弃对 " 永贞革新 " 的肯定。

这样的刘禹锡,最终会在朝廷落得什么结局似乎没有悬念。从文宗大和元年 ( 827 年 ) 至大和九年 ( 835 年 ) ,56 岁到 64 岁的刘禹锡先在洛阳闲居,后入朝为郎。但由于受朝廷中朋党之争的影响,刘禹锡第三次被排挤出朝廷,辗转苏州、汝州、同州等地任刺史。在职场临近终点时回到苏州,也许是命定,因为这里是他青少年时代生长的地方。

开成元年 ( 836 年 ) 到会昌二年 ( 842 年 ) ,是刘禹锡生命中的最后七年。在异域他乡漂泊几近一生的刘禹锡,终于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在东都洛阳专心养老。安邦治国的大志不能得以实现,卓异不凡的治世良策不能见用于世,然而刘禹锡建立功名事业的雄心,忠于革新事业的理想信念却至死没有泯灭。

在《子刘子自传》中,刘禹锡以一曲 " 天与所长,不使施兮 " 的悲歌,结束了自己坎坷而倔强的一生。自传收笔后,刘禹锡于会昌二年 ( 842 年 ) 秋天病故于洛阳,终年 71 岁。

荥阳禹锡园刘禹锡墓

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始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他秉性刚毅,意志坚定,襟怀开阔,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奋斗一生,壮志难酬,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代家学

在《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刘禹锡》的后记中,著者卞敏写到了这本书的成书与卞家三代人的关联," 三代家学研究唐人刘禹锡 "。

卞孝萱先生

卞敏的父亲、著名学者卞孝萱先生是研究刘禹锡的大家。在唐代文学家中," 刘柳 " 并称," 元白 " 齐名,但历来研究柳宗元、白居易者多,研究刘禹锡、元稹者少。上世纪 50 年代,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卞孝萱先生选择刘、元为研究对象。在刘禹锡研究上,他撰写了《刘禹锡年谱》,成为 20 世纪刘禹锡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学界地位。又写了《刘禹锡丛考》,考订与刘禹锡交游者近五百人,以对 " 永贞革新 " 的态度为分野,揭示刘禹锡的交游,展现了刘禹锡立场鲜明、坚毅顽强的性格,有裨于知人论世。卞孝萱先生一生著有刘禹锡研究著作十余种,他对刘禹锡的专注从晚年取刘禹锡诗句 " 于树似冬青 " 之意自号 " 冬青老人 " 就看得出,而他的书房也取名 " 冬青书屋 "。

上世纪 90 年代,卞敏在父亲卞孝萱的研究基础上,传承了父亲的研究。因是学哲学出身,他对刘禹锡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相对严肃可考的传,他的《刘禹锡评传》从哲学上进行评点,独具特色。

卞宁(中)与父亲卞敏(左)、祖母段子宜

到了本世纪初,研究刘禹锡的接力棒传到了卞敏的儿子卞宁手中,他时任报社编辑,致力于将祖父、父亲对刘禹锡的研究变成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 刘禹锡跟南京的关系很深,但是他的知名度却没有那么高。" 卞宁说,用今天的话来说,刘禹锡是个性情中人," 中二 ",他还是个旅游博主。" 他秉性刚毅,意志坚定,襟怀开阔,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不抛弃、不放弃、不沉沦,他让我们看到一千多年前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方式,我真的很感慨。"

如今,祖父和父亲都已逝去,留给卞宁的并不仅仅是学问,还有学人的奋斗精神,而未来的他还将继续传承。

《江苏文库研究编 ·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刘禹锡》

卞敏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凡 综合整理自《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 · 刘禹锡》

THE END
0.课本里的148位中外名人,孩子读懂它,文史提分不用愁!阅读中,孩子从他们的传奇经历里,了解名人的一生和成就,更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因何而伟大,从而学习他们的思想与品格。 而且,这套名人传记系列更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单纯的故事,而是把科学、历史、文学,甚至还有艺术等相关知识,与人物故事相融合,对各科的学习都有很好的拓展。 比如,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各家代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BIK9TU05269726.html
1.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介绍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介绍 《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 1.贝多芬 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http://www.chusan.com/zhongkao/89713.html
2.著名人物传记范文(精选15篇)“另一条狗的研究”投稿了15篇著名人物传记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著名人物传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人物传记推荐 人物传记推荐 1、《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797012.html
3.泛阅读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超全知识点考点合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作了大量典型化处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一样,对自传体小说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22/17/35425693_1032643532.shtml
4.名人传中的有名三个人物是谁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 《名人传》中的三大名人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http://www.chusan.com/zhongkao/244076.html
5.名人传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18篇)阅读了《名人传》我才知道,伟人都是经历磨难历练出来的。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笔下的三位传奇人物——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个个都因为某种原因而饱受磨难,但他们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尤其是贝多芬——一名年轻时听力就不大好的音乐家,使我感触最大。一名已经失聪的音乐家,在常人眼中http://www.unjs.com/fanwenwang/dushubijidaquan/20210422104449_3493019.html
6.名人传读后感初一5篇名人传读后感初一4 读完《名人传》这部名着后,我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相同的成功的成功与辉煌。只要我们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不像苦难低头,就会有收获。我要学习三位伟人那种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名人传》是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德作品。这本书讲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伟人https://www.xuexila.com/duhougann/c948295.html
7.麦家《人生海海》:回去,寻找属于你的“亲人”理论评论麦家在许多场合谈到小说和故事的关系,《人生海海》也不例外,是一个有着“故事”性质的小说。小说的所谓“故事”说白了其实是给人物作传,《人生海海》就是给“上校”/“太监”作传,这个人物按照麦家所说自有来处。他在和小说家骆以军的对谈里曾经说过少年时代参加集体劳动看到的一个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713/c404030-31780874.html
8.描写六年级名人传读后感(精选4篇)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这三个名人的人生经历。他们人生无比的黑暗,他们的人生无比的挫折,他们的人生无比的坎坷。贝多芬家境贫寒,生活坎坷;托尔斯泰,家境富裕,生活幸福,但是他不安与享受荣华富贵;米开朗基罗,家境较富裕,却向着梦想前行。人生路上的挫折有许多,困苦有许多,但是这三个倔强与执着的人,仍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https://www.37f.net/16/24581.html
9.名人传记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名人传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当我读完《名人传》后,无尽的感触像滔滔江水般涌入脑海,灌入心头。使我重新认识挫折,认识困难,认识人生。 这本书写了三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他们是普通人,然而他们却在磨难中永不放弃,敢于拼搏,铸就崇高的灵魂。在这里,我将用我笨拙羞愧的语言来描绘在他们伟大人格的背后是多么的坎坷! 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dushuxindetihui/10778428.html
10.秭归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真实的鲁迅并不只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一位可敬的爱国勇士,一位心怀大仁大义的慈悲家。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鲁迅思想,需要从鲁迅作品中找到认识自己,了解中国社会的钥匙。 16.《射雕英雄传》 金庸/著 “射雕三部曲”之一,下接《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它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http://zg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0b006efa15884b558dc281955947affc&id=161359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