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书藉全集简介名人传书藉情节介绍名人传作者介绍→百科

《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传记共计字数268000。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被称为“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贝多芬:一个被命运作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时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米开朗琪罗:忧郁症患者,是一个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作者让我们了解到了米开朗琪罗十分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他有着对自己行为的极端厌弃,因为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心灵的折磨和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他的一生饱受折磨,对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狱。

托尔斯泰:一个自我折磨,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便安抚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拥有了财富、名誉与地位,但他却像一个疯狂的信徒一样,不断地解剖自己,不断地忏悔,以至于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世俗的欢乐,最后做了一个离家出走的耄耋老者,客死荒郊。

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悲惨的遭遇,或有内心的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简直令人窒息,毁灭理智。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基罗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传播爱的种子传达自己的信仰:“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

2、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

3、没有一条规律不会为获得”更美“的效果而被破坏。

4、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灵而把他的光芒撒向人间。

5、按照我作曲的习惯,即使在制作器乐的时候,我眼前也会摆好全部的轮廓。

6、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正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即使我们现代人不及我们的祖先坚定,至少有许多事情已因文明的精炼而大大发展。

7、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他不能使我屈服。

8、为了追求更美的东西,我们能够冲破任何规律的阻挠。

9、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关于批评:

在艺术家的立场上,我从没对别人涉及我的文字加以注意。——1825年致肖特

我和伏尔泰一样想:“几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1826年致克莱因

至于那些蠢货,只有让他们去说。他们的嚼舌绝不能使任何人不朽,也绝不能使阿波罗指定的人丧失其不朽。——1801年致霍夫迈斯特

雕塑家、绘画家、诗人兼建筑师:

(在《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翻译为《米开朗琪罗传》)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琪罗·迪·洛多维科Buonarroti Simoni。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琪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

1: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

2: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

3:最近于浮雕的绘画是最优秀的绘画。

4:烦恼使我受着极大的影响……我一年多没有收到月俸,我和穷困挣扎;我在我的忧患中十分孤独,而且我的忧患是多么多,比艺术使我操心得更厉害!

5:忧郁症是我的欢乐

6: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7:我的肉体归黄土,我的灵魂归天堂,我的金钱归穷人——最后的遗言

8:幸福的精灵,以热烈的爱情,使我垂死衰老的心,保持生命。

9: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

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只是在于助长人生的爱。列夫·托尔斯泰为真理而进行的斗争不是为了拯救自己,而是为了拯救全人类。他执行这项任务,从而成了英雄,而且几乎成了圣徒。他为这项任务付出了生命,这使他成了一切人中最有人性的人。

他的全名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列夫·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于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终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次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他创作出了《少年》(1857)、《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列夫·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上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深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坚定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体现了“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列夫·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1863~1869年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62年列夫·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列夫·托尔斯泰语录

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3、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4、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他似是而非的真理。

5、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6、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

7、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8、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

9、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10.人必须是奴隶,只不过对人来说须选择的是谁的奴隶这一问题,如果是自己情欲的奴隶,显然是人自己的奴隶;如果是自己精神本源的奴隶,那不过是神的奴隶而已

三位名人中,列夫·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引路人与指引人。

他的著作大致可以分为音乐和文学两大类,在音乐理论与音乐史方面,更重要的著作是七大卷《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文学方面,除诗歌外,他发表了各种体裁的作品:戏剧、小说、传记、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此外还有政论和书信。

20世纪初,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2)《米开朗琪罗传》(1905)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和《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1922~1933),这两部是他的小说代表作,而其中写成十卷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则是他的成名作,也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1867年出生于法国中部,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他于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不久来到罗马读研究生。从罗马回来后,在巴黎大学教艺术史,从此开始了写作,从189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兰定居在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章,他的立场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但他没有屈服。1915年,获得了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结果拖到第二年的11月15日,瑞典文学院才正式通知他这一决定。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兰与法朗士及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

1935年6月,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并与斯大林见面。1937年9月,罗兰在故乡克拉木西小镇附近购买了一座房子,隔年五月底从瑞士返回故乡定居。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密监视。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罗兰重获自由。

主要作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出于1898年《丹东》出于1900年《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

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1915年,罗曼·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评语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获奖感言

1915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罗曼·罗兰。这个已经被当时的法国抛弃的人,在得知自己获奖以后,答复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法兰西人民的。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爱,我感到幸福。”

20世纪初,罗兰与年轻时候的好友一起举办了《双周丛刊》,他们既是作者,又是出版者。15年来,罗兰在这份丛刊上发表了他许多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一些剧本。没有一法郎的稿费,他们是为了理想而写作的。

罗曼·罗兰的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创作和研究,这是他的宿命。而且,事实上,伴随着一战的来临,罗兰实际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整个世界。他从宁静的书斋走出来后就一直在为他关于英雄的理想,他的博爱的使命而战。二战期间他已是一位花甲老人,他也没有一刻停止过工作和战斗,他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走上街头保卫文化、保卫文明、保卫和平、反对纳粹,他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未来。

你只要打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生命的烈火就会扑面而来。

当初生的音乐节只知训练和技巧,而忘了培养心灵的神圣工具的时候,这部《贝多芬传》对读者有更深刻的意义。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去除罗曼蒂克的幻想,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有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且自私的民族:这是我15年前初次看到《贝多芬传》时所得的教训。

——傅雷《傅雷译文集》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灰,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灰。整个的世界的死灰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灰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在死亡包裹着一切的大沙漠中间,唯有自然的力才能给你一片水草!

贝多芬的力所推动的是什么?锻炼这股力的烘炉又是什么?——受苦,奋斗,为善。

——傅雷《贝多芬与力》

1、贝多芬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穿着讲究,目光犀利而且准确,眼中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反映出他内心思想的丰富。他渴望美满的婚姻,却遭遇失败,不得不承受感情的煎熬,同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写出了一系列的辉煌作品,后来他不幸耳聋,但他在肉体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下仍然保持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道德标准。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贝多芬是个不幸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但他却把欢乐给予世界。

2、米开朗基罗的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3、列夫·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环顾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1886年,罗曼·罗兰怀抱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热情,考取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周围的现实却让他苦闷困惑,于是他给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信寻求生活的答案。托尔斯泰很热情地写了一封二三十页长的回信,并指出:“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托尔斯泰“慈祥”的言行对罗兰的一生构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他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并先后写成《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

一切使他不安;他的家庭也嘲笑这永远的不安。他如自己所说的一般,在“一种悲哀的或竟是癫狂的状态”中过生活。痛苦久了,他竟嗜好有痛苦,他在其中觅得一种悲苦的乐趣: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欢喜。”

对于他,一切都成为痛苦的题目,甚至爱,甚至善。

“我的欢乐是悲哀。”

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不接近欢乐而更倾向于痛苦的了。他在无垠的宇宙中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观主义都包含在这绝望的呼声,这极端偏狂的语句中。

“千万的欢乐不值一单独的苦恼!……”

“他的猛烈的力量把他和人群几乎完全隔离了。”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晚年,他令人发生一种宗教般的尊敬。他威临着他的时代。那时,他稍微镇静了些。他从高处看人,人们从低处看他。他从没有休息,也从没有最微贱的生灵所能享受的温柔——即在一生能有一分钟的时间在别人的爱抚中睡眠。妇人的爱情于他是无缘的。在这荒漠的天空,只有科伦娜冷静而纯洁的友谊,如明星一般照耀了一刹那。周围尽是黑夜,他的思想如流星一般在黑暗中剧烈旋转,他的意念与幻梦在其中回荡。贝多芬的忧郁是人类的过失,他天性是快乐的,他希望快乐。米开朗基罗却是内心忧郁,这忧郁令人害怕,一切的人本能地逃避他。他在周围造成一片空虚。

这还算不得什么。最坏的并非是成为孤独,却是对自己亦孤独了,和自己也不能生活,不能为自己的主宰,而且否认自己,与自己斗争,毁坏自己。他的心魂永远在欺妄他的天才。人们时常说起他有一种“反对自己的”宿命,使他不能实现他任何伟大的计划。这宿命便是他自己。他的不幸的关键足以解释他一生的悲剧。而为人们所最少看到或也不去看的关键,只是缺乏意志和禀性懦怯。

--《米开朗基罗传》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伟大的音乐家)(一八一九年二月一日在维也纳政府语)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

--------贝多芬(一七九二年手册)

赌博欲,可能战胜的。肉欲,极难战胜的。虚荣欲,一切中最可怕的。——列夫·托尔斯泰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米开朗基罗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列夫·托尔斯泰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为了要获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科学与艺术和面包与水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贝多芬(第一则)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一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也许现在你的成绩是差了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这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贝多芬(第二则)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只有知识,同时还有他的思想和精神。是的,他是穷,但他穷的快乐,穷的幸福。他的生活是坎坷的,是艰苦的,但他坚持了下来,他接受了生活,容纳了痛苦。而这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之一。他所拥有的精神境界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他的命运也随之前进。尽管他最终在痛苦中死去了,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这就是贝多芬,这就是他,一个真实的自我。

————王心妍

《名人传》中文译本

1998年 傅雷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00)

2001年 陈筱卿译 商务印书馆

2003年 张冠尧、艾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 张贞宣、房天明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 胡大勇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7年 袁莉、仇红军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年 徐展改写(青少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 郭昌京、黄君艳、史娜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朴海宇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年 易俊译 广州出版社

2009年 邓金玉译 新世界出版社

2009年 郑淑梅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年 孙兴盛译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10年 郭琳改编(青少版)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年 刘超译 哈尔滨出版社

2010年 于鑫译《贝多芬传》(名人传)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宋璐璐、杜刚译 吉林出版社

2010年 谢洪敏译 吉林人民出版

2011年 赵启东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1年 殷雪梅、王丽琴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 谢鹏敏、关玲 中国出版集团

2012年 (美)彼得·艾克什兰校译 商务印书馆

2013年 (彩插励志版)(美)彼得·艾克什兰校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THE END
0.名人传(豆瓣)名人传 作者:[法]罗曼罗兰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译者:陈筱卿 出版年:2016-1 页数:140 定价:28 装帧:平装 ISBN:9787506385824 豆瓣评分 8.0 53人评价 5星 30.2% 4星 43.4% 3星 18.9% 2星 5.7% 1星 1.9%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506385824/
1.《名人传(精装典藏版)》((法)罗曼·罗兰著)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名人传(精装典藏版)》,作者:(法)罗曼·罗兰 著,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最新《名人传(精装典藏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名人传(精装典藏版)》,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2893947.html
2.《名人传(全22册)杨子仪,李宜庭,林制欣等著庄河源,夏燕靖,赵智当当爱阅城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名人传(全22册) 杨子仪,李宜庭,林制欣 等著 庄河源,夏燕靖,赵智成 等绘 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名人传(全22册) 杨子仪,李宜庭,林制欣 等著 庄河源,夏燕靖,赵智成 等绘 人民文学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69555079.html
3.名人传《名人传》作者:海燕出版社,出版社:2019年7月 第1版,ISBN:32.00。《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https://m.kongfz.com/item/63648369
4.名人传(豆瓣)骑士 2007-06-12 16:31:18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版 挣扎在艺术的边缘 罗曼• 罗兰是《约翰 • 克里斯朵夫》的作者,在他的笔下始终贯穿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讴歌那些为理想而飞蛾扑火似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物。《名人传》是他为三位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艺术家作的简要的传记,有乐圣贝多芬、画圣https://www.douban.com/book/subject/1097835
5.名人传人民文学出版社主要作品有《革命戏剧集》,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哥拉·布勒尼翁》《母与子》。【内容】 罗曼·罗兰著,傅雷译的《名人传》是由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文艺巨匠的人生传记组成。贝多芬一生备受耳疾的折磨,他是如何用音乐来歌颂欢乐,并与命运斗争?http://product.m.dangdang.com/detail1155086185-15387-1.html
6.名人传(法国)罗曼罗兰作者:( 法国)罗曼罗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0-00 印刷时间:0000-00-00 ,购买名人传等社会文化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https://book.kongfz.com/206600/4759378342
7.名人传(豆瓣)名人传 作者:[法] 罗曼•罗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Vies des Hommes Illustres 译者:傅雷 出版年:2017-1 页数:452 定价:25.00 装帧:精装 丛书:经典译林 ISBN:9787544760850 豆瓣评分 7.8 778人评价 5星 33.4% 4星 42.0% 3星 21.2% 2星 2.2% 1星 1.2%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43674/
8.名人传(豆瓣)名人传 作者:[法] 罗曼·罗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译者:陈筱卿 出版年:2014-9 页数:290 定价:19.80 装帧:平装 ISBN:9787100106467 豆瓣评分 7.3 16人评价 5星 25.0% 4星 25.0% 3星 43.8% 2星 6.3% 1星 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042166/
9.《名人传(《语文》阅读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法)罗曼·罗兰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名人传(《语文》阅读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法)罗曼·罗兰,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名人传(《语文》阅读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名人传(《语文》阅读丛书)人民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83728.html
10.名人传(豆瓣)名人传 作者:[法] 罗曼·罗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张冠尧/艾珉 出版年:2015-6 页数:292 定价:26.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名著名译丛书 ISBN:9787020104178 豆瓣评分 8.1 292人评价 5星 29.8% 4星 49.3% 3星 18.8% 2星 1.7% 1星 0.3% 评价: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86221/
11.名人传(豆瓣)名人传 作者:[法] 罗曼·罗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傅雷 出版年:2008-1 页数:454 定价:20.00元 装帧:软精 丛书:译林名著精选 ISBN:9787544704618 豆瓣评分 8.2 397人评价 5星 32.7% 4星 47.9% 3星 16.6% 2星 2.0% 1星 0.8% 评价: 写笔记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04721/
12.名人传《名人传》作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社:2015年11月 第1版,ISBN:26.00。《名人传》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20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https://m.kongfz.com/item/23935189/
13.名人传(豆瓣)骑士 2007-06-12 16:31:18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版 挣扎在艺术的边缘 罗曼• 罗兰是《约翰 • 克里斯朵夫》的作者,在他的笔下始终贯穿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讴歌那些为理想而飞蛾扑火似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物。《名人传》是他为三位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艺术家作的简要的传记,有乐圣贝多芬、画圣米开朗琪罗以及俄罗斯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5327-7685-6/
14.名人传(豆瓣)名人传 作者:[法] 罗曼·罗兰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傅雷 出版年:2020-8 页数:624 定价:99.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作家榜经典文库 ISBN:9787533960827 豆瓣评分 8.5 36人评价 5星 47.2% 4星 38.9% 3星 13.9% 2星 0.0% 1星 0.0% 评价: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30364/
15.名人传作者 [法]罗曼·罗兰著陈筱卿译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第3版 ISBN 9787540210984 定价 12.00 内容简介 《名人传(插图本)》又称《巨人三传》,它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组成。传记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音乐家https://m.kongfz.com/item/52905423
16.名人传(豆瓣)名人传 作者:[法] 罗曼·罗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Vies des Hommes Illustres 译者:傅雷 出版年:2017-8 页数:432 定价:45.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译文经典(精装本) ISBN:9787532774708 豆瓣评分 7.5 273人评价 5星 27.8% 4星 35.2% 3星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35178/
17.名人传(豆瓣)作者: [法国] 罗曼·罗兰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傅雷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452 定价: 3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经典译林 ISBN: 9787544774673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名人传》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的传记名著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11602/
18.《名人传(全译本精装版)》(【法】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名人传(全译本精装版)》,作者:【法】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最新《名人传(全译本精装版)》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名人传(全译本精装版)》,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53891.html
19.名人传(豆瓣)作者: 罗曼·罗兰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名人传 译者: 陈筱卿 出版年: 2010-5 页数: 224 定价: 1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央编译文库·世界文学名著 ISBN: 9787511701978 豆瓣评分 8.1 17人评价 5星 29.4% 4星 47.1% 3星 23.5% 2星 0.0% 1星 0.0% 评价: 写笔记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902667/
20.名人传(豆瓣)骑士 2007-06-12 16:31:18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版 挣扎在艺术的边缘 罗曼• 罗兰是《约翰 • 克里斯朵夫》的作者,在他的笔下始终贯穿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讴歌那些为理想而飞蛾扑火似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物。《名人传》是他为三位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艺术家作的简要的传记,有乐圣贝多芬、画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881640/
21.名人传《名人传》作者:天地出版社,出版社:2015年5月 第1版,ISBN:19.80。《名人传》这部“英雄交响曲”般的人物传记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传世经典。作者以激昂的文字刻画了三位不https://m.kongfz.com/item/55353600/
22.名人传(豆瓣)骑士 2007-06-12 16:31:18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版 挣扎在艺术的边缘 罗曼• 罗兰是《约翰 • 克里斯朵夫》的作者,在他的笔下始终贯穿一股英雄主义的激情,讴歌那些为理想而飞蛾扑火似完成自我实现的人物。《名人传》是他为三位在不同艺术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卓越的艺术家作的简要的传记,有乐圣贝多芬、画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593798/
23.名人传(豆瓣)作者: [法] 罗曼·罗兰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译者: 傅雷 出版年: 2016-7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6809808 豆瓣评分 评价人数不足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名人传》由法国20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44214/
24.名人传《名人传》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9年4月 第1版,ISBN:12.80。《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名人https://m.kongfz.com/item/601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