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割耳自画像》背后,是怎样的故事?高更为何抛妻弃子,在太平洋的小岛隐居?墨西哥国宝级女画家弗里达,又有着怎样的曲折人生?
经典的艺术作品,带给人心灵的震撼。而创作它们的艺术家,人生故事也同样耐人寻味。
今天介绍几部传记电影,主角都是著名的艺术家,为我们还原有血有肉的“艺术人生”。
电影《梵高:画语人生》
1.《梵高:画语人生》
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他的《向日葵》、《星空》、《夜间露天咖啡馆》等画作,都是艺术殿堂的瑰宝。
这样天才的画家,却在37岁的年纪,用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梵高的《向日葵》
在短暂而寂寞的生命里,他不仅留下了动人的作品,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
他的孤独,他的疯癫,他的割耳自残,他的善良与才华,奇妙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令人仰望、亦令人惋惜的人。
有人曾统计,梵高的传记电影,已超过二十部。这些丰富的银幕作品,都在极力还原着梵高的灵魂。
梵高《割耳自画像》
“卷福”饰演的梵高
今天介绍的这部电影,是国外2010年出品的《梵高:画语人生》。该片的亮点是,剧中的言语,皆来自梵高写给弟弟提奥和其他亲人的信件,高度尊重史料。
电影《梵高:画语人生》
主角梵高由“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卷福以入木三分的表演和精湛的台词功力,带给大家一个鲜活立体的梵高。
该片是梵高传记片里的优秀作品之一,曾获得纪录片洛基大奖。
电影《高更传:爱在他乡》
2.《高更传:爱在他乡》
高更是与梵高同时代的艺术家,他们曾在国外相识相知。
相比于梵高的沉默内向,高更的个性更加冷傲尖刻,梵高就是因为高更的冷漠,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才有了割耳自残的举动。
高更
这位富有个性的艺术家,原本是巴黎的股票经纪人,生活富足,妻子贤惠,儿女双全。
然而为了追求艺术,他竟分手了一切,跑到太平洋的一座小岛隐居,在那里才思泉涌,创作了包括《塔希提少女》在内的艺术珍品。
高更作品
国外著名小说家毛姆,就是以高更为原型,创作了《月亮与六便士》。
国外电影《高更传:爱在他乡》,讲述了毛姆离开巴黎的妻儿,来到南太平洋大溪地,与土著女孩德胡拉的浪漫邂逅。
电影《高更传:爱在他乡》
小岛的自然风光、舒缓动人的叙事基调,让人在观看影片时,也会对理想与现实进行深入思考。
电影《弗里达》
3.《弗里达》
世界上最传奇的女画家,或许就是墨西哥的弗里达·卡罗了。
弗里达一生坎坷,饱受身体痛苦折磨,她却顽强地让这些伤痛,开出了最绚丽的艺术之花。
墨西哥国宝级女画家弗里达
她6岁时小儿麻痹,成了个小跛子。18岁时她又遭遇车祸,颈椎碎裂,脊椎折成3段,腹部受到重创。
弗里达在创作自画像
对艺术的热爱,支撑着她活了下去。她将刻骨铭心的痛苦,化作纸上浓艳的色彩、支离破碎的自画像,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电影《弗里达》中高度还原的弗里达
这部2002年由朱丽·泰莫导演、墨西哥演员萨尔玛·海耶克主演的传记电影,以细腻、紧密而动人的故事情节,还原了弗里达炽热绚烂的一生。
电影《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4.《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埃贡·席勒,是奥地利的天才画家,是著名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得意门生。
这位画家在28岁的大好年华,却因一场流感悲惨离世,留下了3000余幅富有表现力的画作。
埃贡·席勒
他的画有鲜明的表现主义风格,夸张的构图、有力的线条、扭曲的形象,仿佛是痛苦的灵魂在呐喊,给人一种濒临去世本质的不安。
埃贡最著名的一幅画是《死神和少女》。画上的他形容枯槁,拥抱着鲜妍润泽的少女,而少女环抱男子的手臂,却如同枯枝般失去了光华。
埃贡·席勒的《死神和少女》
这幅画的背后,是埃贡与挚爱女孩沃利的爱情故事。
沃利是埃贡的模特,后来成为他的恋人,却在战争中香消玉殒,给埃贡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痛。
奥地利2016年的传记电影《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再现了埃贡的情感与艺术世界。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中,诺亚·萨维德拉饰演的席勒
外形俊朗的奥地利青年演员诺亚·萨维德拉,饰演天才画家埃贡,有很强的代入感。
虽然看过本片的人,会感觉节奏有些缓慢,但每一帧精致的画面,都会给观众美的享受,让人沉浸在一段艺术往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