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

今天,我们将继续阅读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在经历了青春期的苦闷与骚动,接下来他又将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文字收获呢?

下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此时的托尔斯泰正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崭新的环境下,身边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危险,他也正一心想要发现一个必须了解的人物和激情的世界。但在这一部作品里,他却叙述了对往事的回忆。

在创作《童年》时,他患了病,军队事务也突然停了。他开始了一段长期的休养闲暇期。既孤独又痛苦的托尔斯泰颇感悲伤,过去美好的回忆频频浮现在他眼前。

近几年,他在经历了颓废而又疲惫的紧张生活后,能够重温童年那段美好、无邪、诗情画意般的快乐时光,能再次找回那颗善良多情拥有爱的童心,他感到无比甜美。总之,此时的托尔斯泰,怀着青春的热情与无穷的计划,带着循环式的想象诗情。

他很少酝酿一个孤立的题材,但是他那伟大的作品也仅仅是博大精深的历史画卷中的一部分,也是他无法实现的大计划里的一些片段。他将《童年》只是看成他那部《人生四部曲》的第一篇,书中本应收录他在高加索的那段生活情况,或许当大自然为他展示出上帝的启示才能终止。

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观点。这部作品的原稿没有署名,托尔斯泰将原稿寄给了当时颇有名气的《现代人》杂志,没想到这部作品马上就被刊登出来了,并获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甚至可以说整个欧洲的读者都表示认同。

但是尽管这部作品具有迷人的诗意,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情感,我们仍旧不明白托尔斯泰为何对它如此不满。使他产生憎厌之情的理由是因为它受人喜爱、欢迎。

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一些地方人物的记述,少数体现的宗教情感篇幅,以及感情的现实意味以外,书中并没有展现出托尔斯泰的个性。全书弥漫着温情轻柔的情感基调,这是托尔斯泰后期一直反感的,也是他在其他小说中所摒弃的。

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中,托尔斯泰的个性特征已经基本形成,观察大胆而真诚,对爱充满了信心。从他在这篇小说里描绘的部分农民肖像中,我们不难发现《民间故事》中刻画得最美丽的一个人物形象:养蜂老人。

一个个头矮小的老人,站在一棵桦树下,双手张开,望着上方,光秃的头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闪亮,在他身边,飞舞着金色的蜜蜂。这些蜜蜂并不蜇他,而且还在他头上形成了一个花环……

但这段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都是直接抒发他当时情感的作品,例如《高加索纪事》。其中第一篇《袭击》所呈现的壮丽景色,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令人叹为观止:

河边,太阳从群山之中升起;用极大的渲染手法描绘夜景中的声音和阴影;当远处积雪的山峰在紫色雾气中渐渐消失时,夜归的士兵们唱着歌,那美丽的歌声在清纯的空气中飘荡。

而在《战争与和平》中,有好几位典型人物其实已经在这些作品中出现过了。在这一时期,托尔斯泰观察所得的其他关于高加索的事情,都是后来加工完成的。

例如在1854年到1855年期间创作的《伐木》,采用了一种准确的写实手法,虽然有些冷峻,但充满了对俄罗斯军人心理的生动描写。

能够凌驾于他所有作品之上,矗立在第一道山脉的最高峰,他写出的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并且体现着他的青春赞歌的高加索颂诗的伟大作品,就是《哥萨克》。

皑皑白雪覆盖着的群山,在晴朗的天空下更显蜿蜒巍峨,书中洋溢着如诗如歌般的壮美。天才之花的绽放,使这部小说更加闪耀,就像托尔斯泰所说,才华是“青春强有力的神威,永不能复得的迸发”。

高加索,将托尔斯泰生命中所蕴藏的最深刻的宗教性唤醒了。我们无法阐释这种真理最初的昭示。他自己也是一再要求青年时的密友严守秘密,才向他们吐露心声的。

“那时,在高加索,我感到孤独且不幸。我付出了全部的精神力量,一个人一生只能这样做一次啊……这是苦乐融会的时期,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都从未到达过如此高的境界,只有在这两年中我才有如此深刻的观察。

那时,我发现的一切,都将成为我的信念……我发现了一种不朽,有一种爱,如果想要获得永远的幸福就应该为别人活着。这些发现让我感到震惊……最终同我在一起的只有我的宗教。”

身为副连长的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在防御的屏障下,在枪林弹雨、轰隆作响的炮声中,在他的连队里,观察着幸存的人和垂死挣扎的人,然后将他们和他自己的种种焦虑悲凉,都叙述在《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之中。

然而,他们之间其实是迥然不同的。尤其是第二篇,无论是在情操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别于其他两篇。其他两篇均以爱国主义为主导,而在第二篇里提出了一种无法改变的真理。

据说,俄国皇后在阅读了第一篇纪事文学之后,不禁流下眼泪,而沙皇则在赞叹之余下令将它翻译成法文,并命令手下人将托尔斯泰带离危险区。这很容易理解,书中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战争关怀。

刚刚入伍的托尔斯泰,仍然持有热情,全身心地沐浴在爱国主义之中。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身上,他并未窥见野心、自大以及任何卑鄙的情操。对于托尔斯泰来说,这是一首伟大的史诗,里面出现的英雄可以同希腊的英雄们相媲美。

但是,第二篇就完全不同。它不再是最初的简单叙述,而是让人类与情欲直接对决,把英雄主义下面隐藏的东西全部暴露出来。托尔斯泰利用自己犀利深邃的目光在战友的心灵深处搜寻着,透过他们和自己的心灵,他看到了骄傲、恐惧,看到了死到临头依旧上演着的人间喜剧。

尤其是恐惧,被他明确指了出来,被他揭去了面纱,使其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家面前。这种无穷无尽的恐惧、挥之不去的畏死情绪,被他毫无顾忌,毫不怜惜地剖析。

在塞瓦斯托波尔,托尔斯泰学会了如何抛却所有的感伤,他轻蔑、不屑地指出,那是一种泛泛的、假惺惺的同情。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了托尔斯泰写作的三个时期的成长,关于小说《童年》的写作背景,在高加索地区受自然主义的影响,还有在战争中接受的蜕变。很明显,这每一个时期,对托尔斯泰来说都是一种精神的成长和思想的成熟过程。

《名人传》⑤ | 艺术大师的忘年恋

《名人传》④ | 感谢对手,让你更加强大

-领读-

辛峰,青年作家,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十点课堂邀约作者。著有长篇小说《西漂十年》,文学评论集《文字的风度》。微信公众号:西漂十年(ID:xipiaoshinian),个人微信xinfengshanghai,现居西安。

THE END
0.简述《名人传》中《托尔斯泰传》的主要内容尽量短一点,300字左右小说的主要意义除了安娜的悲剧和当时俄国社会的描写外,还带有明显的传记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恼正是托尔斯泰的苦恼.在《安娜.卡列尼娜》还未完稿前,他已经厌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有强烈的死的欲望.他害怕自己会突然自杀,便把房间的绳子藏起来,不敢带猎枪打猎.在宗教狂乱之后,他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0e9420f1f677ec30addd1e316da8e9c.html
1.《名人传》中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情节“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列宁还说:“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竞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革命导师的光辉著作,是对托尔斯泰这个“十九世纪所有伟人中最复杂的人物”(高尔基说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e1e649fc24bcd94db73c697cc0230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