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
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
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
-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于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
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
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
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
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
真 题 链 接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参展推荐卡
夏洛蒂•勃朗特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著名的一位。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具有自传色彩。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是身无分文的弱女子,但她热忱刚烈,童年曾和骄横的表哥、恶毒的舅妈以及冷酷的校长对抗,长大后又因捍卫人格独立而勇敢放弃已有的“饭碗”。在桑德菲尔庄园,她爱上了男主人罗切斯特,即使两人地位悬殊,她也仍然敢于追求爱情。她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她认为爱情是两颗心的结合。
文段一:“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徴、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一一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一一本来就是如此。
文段二:我心灵的回答一一“立即离开桑菲尔德”一一是那么及时,又那么可怕,我立即捂住了耳朵,我说“我不当爱德华罗切斯特先生的新娘,是我痛苦中最小的一部分,”…“要我义无反顾地马上离他而去却让我受不了,我不能这么做。”但是,我内心的另ー个声音却认为我能这样做,而且预言我应当这么做。我斟酌着这个决定,希望自己软弱些,躲避已经为我铺下的可怕的痛苦道路。而良心已变成暴君,抓住激情的喉咙,嘲弄地告诉她,她那美丽的脚已经陷入了泥沼。
【材料一】
译者前言(节选)
杨静远
①文学批评与研究要不要研究作家的生平际遇、性格思想,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他所处的时代、地域、国情民俗,一切影响他的文艺思想、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的事物?
②这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但在文学批评史上却有两种相反的见解,并形成两种极端倾向。一是研究者注意力从作品本身转移到环绕着作品的环境和背景,在无穷琐细芜杂的考证中,作品却被淡化了。传统的文学批评容易掉进这样一个陷阱。而某些现代批评流派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它把文学批评的放大镜只对准作品本身的“艺术”,把其他一切有关因素(包括作家)都视为不相干而加以摒弃。批评家把作品锁闭在“纯”艺术的樊笼里,切断了它与生活的一切联系。作品不再是现实的反映和人的思想的产物,而成了批评家手术台上供解剖的肢体。
③我们不否认,对于作家及其背景而言,作品有相对的独立性。研究一位作家不能代替鉴赏其作品,但判断一个机体的状况尚需考虑到遗传和环境因素,更何况一部作品是作家思想的产品。湖泊和注入湖泊的汩汩水源,又怎能截然断开呢?那种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滥用的结果,便出现了对一部作品望文生义、妄加臆测、任意解释的现象。
④作品的艺术形式不能和思想内容分开。文学批评首先要研究和评价作品本身,但关于作家及其背景的研究也必不可少。只有深入了解一个作家及其思想,才能更深地理解他的作品。 后世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一般是通过各种生平资料,包括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等。其中书信大概最原始而可靠。因为传记往往反映撰写者的主观见解和意图。自传、回忆录等经过事后的反省加工,是提炼过的资料。而书信一般是即时的真情抒发,因而也最能如实反映书写者当时的思想、感情、个性本色。
⑤作品——思想——人,三者之间存有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在某些作家身上,这种联系尤其显著。夏洛蒂·勃朗特就是这样一个作家。她的为人、思想和艺术,在她的书信中看得非常清楚。她的书信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献,是研究作家及作品必不可少的资料。
【材料二】
致K.T①
①在你的来信中,我仿佛看到一颗善良的心和聪颖的头脑。我衷心感谢你对我作品的批评,你的批评明辨是非、诚恳坦率,对我具有真正的价值。
②从来函的语气,我猜想你很年轻,而且你的生活迄今不总是充满阳光。勇敢些吧。你有才能、有真情,又有敏锐的理解力。把你所有良好的决心坚持下去,那样你的前途将会是成功和幸福。
③还有,对你信中焕发的某种热情,我只是如实地看待它——它是一副热烈的头脑中涌现出来的香槟似的泡沫,昙花一现,但可喜可爱,除了极端庸俗的人,谁也不会视为有害;除了乐天派,谁也不会过于当真。
【材料三】
致《醒世报》编者②
①我要奉告阁下,有关我的深居简出,阁下所暗示的原因,与我的思想行为实乃风马牛不相及。
②我生长在乡村牧师之家,从未拥有足够资财以步入上流社会享受逸乐,同时我很早就需要外出就业以缓和家庭负担。如今,在全家六名子女当中,我是唯一的幸存者。
③我父现年七十有七;他头脑清晰,无残疾,但他饱经丧妻失子之痛,并双目失明,因此我理当常住家中。此乃我深居简出的原因。
④但即令此原因不存在,我也仍感到,深居简出较之出头露面更合我心意。因为,我所曾目睹的上流社会社交生活的一鳞半爪,未能引发我置身其间的殷切愿望。
⑤面对一些批评家漫不经心的揣测,解释是无力的,但我只能摆出事实以对抗不实。可否请将此信展示给我的评论者?或许他现在找不到一种消毒剂,足以消除他射向“柯勒·贝尔③”的箭毒。但当他再次试图将箭头指向其他作者时,希望他先考虑一下对创作者造成的后果。
(三则材料均节选自《夏洛蒂·勃朗特书信》,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金额说明:按照所选试卷单价总和计费,不同身份的用户可在原价的基础上享受其对应权益(折扣或免费)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