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冬,我们曾听过太多噩耗。
有老艺术家耕耘多年,寿终正寝,享年101岁;也有人死于意外,令人惋惜,年仅46岁。
希望看到本文的你,能够珍惜与家人相伴的时光,不要抱有遗憾。
1、管虎父亲管宗祥——代表作《包氏父子》
毫不夸张的说,管虎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言传身教。
管宗祥1922年出生于山东的一户贫苦人家。
小小年纪的他便跟随家人闯关东,可安顿下来不久,父母就因病离世,孤苦伶仃的管宗祥只好与嫂子相依为命,这才不至于丧命。
虽说家境清贫,却从未磨灭他的血性,他的志向是戎马一生,为国效力。
很快,他施展拳脚的机会悄然来临。
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管宗祥怀揣一腔热血走入军队,在鲁中军区文工团进行革命工作。
四年后,他如愿入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七兵团文工团担任戏剧队长。
多年的军队生活令管宗祥充分领略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不易,他也从毛头小子变得更加深沉、更加稳重,这也为其今后的演艺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后,管宗祥便成为第一批专业演员,相继出演了《浪迹天涯》、《 武生泰斗》等精彩剧集。
不过令他真正一炮而红的作品,还要数《包氏父子》。
该片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管宗祥饰演的门房“老包”拼命赚钱供养其独子上学,可儿子好吃懒做,终日不学无术,最终希望破灭的悲剧。
为了揣摩角色内心,管宗祥几乎快把原著翻烂了,等到正式开拍以后,他决定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是细节。
为了演出挣扎的内心,他专门为角色设计了一个专属表情,那就是时刻让眼睛保持空洞、呆滞,甚至还有些冒傻气。
再者,管宗祥发现原著中“老包”有些结巴,但高兴的时候口齿会伶俐不少。所以,他一改私下里爱说爱闹的性格,故意用慢吞吞的语调说话,借此展示底层人民朴实坎坷的生活。
其二,是环境。
而且,他还让剧组人员一律称呼自己为“老包”,希望能和角色贴得更近。
双管齐下,管宗祥终于将“老包”塑造得有血有肉。
从这以后,他的事业扶摇直上,再无坎坷。
不管是打破封建的《祝福》,还是与刘晓庆合作的《神秘的大佛》,均获得了不俗的口碑,他也因此成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最知名的的男星之一。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位老戏骨便退居二线,将衣钵传给了儿子管虎。
值得一提的是,管宗祥还在管虎执导的《老炮儿》中有着惊艳亮相,虽然戏份不多,但依旧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然而世事无常,短短几年病魔就夺走了老爷子的生命。
所谓斯人已逝,逝者已矣。
希望管老一路走好,天堂再无病痛!
2、书法家唐昌虎——曾在新加坡日本开展
书法家对普通民众来说,或许有些遥不可及,但唐昌虎在业内还是备受推崇之人。
唐昌虎出生于1944年,自幼便被书法的魅力所折服。
虽然这条路辛苦、曲折,甚至是毫无出路,但他从未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十年临池为之努力的唐昌虎终于练就了别具一格的风格,他的作品五体兼善,尤其深得晋人神韵。
众所周知,书法家行的并不是字,而是境界。
唐昌虎的一手草书,不光展示了过硬的基本功,更向世人展示了超脱淡泊的心理状态。
正因如此,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也成了他的“小迷弟”,甚至给出了“以草隶体,化恣肆与简约,凝情采于蕴藉”的高度赞赏。
不仅如此,他的作品也受到了业内人士和书法爱好者的拥趸,不仅在全国行草书大展、楹联书法大展等专业赛事中大放异彩,就连新加坡、日本都曾为其专门开过展。
可惜病毒当前,唐昌虎无法逆天改命。
希望唐昌虎一路走好,在天堂继续书法事业!
3、歌唱家谢莉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谢莉斯出生于1947年,是个地道的重庆姑娘。
她从小便有极高的艺术天赋,17岁时便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服从分配,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任职。
1978年,谢莉斯与王洁实一同登台献唱,从此打开了男女声二重唱的歌唱模板。
然而,她的野心不止于此。
上世纪80年代,谢莉斯一直致力于钻研不同的演格。偶然间,广播内传来了台湾校园歌曲的声音。
她听到后一下子被这种独特的唱法吸引住,于是便和搭档王洁实一起翻录学习。
最终王洁实和谢莉斯所演唱的《校园的早晨》、《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红遍全中国,两人也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美好回忆。
由于谢莉斯与王洁实这对黄金搭档太深入人心,很多听众都误以为二人是一对情侣。
事实上,两人各自名花有主。
谢莉斯在1972年嫁给了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导演朗文曜。两人婚后一直过得幸福美满,甜蜜如初,被圈内人奉为一段佳话。
但她的好运并未能一直延续下去。
1997年,事业如日中天的谢莉斯常常感到头晕眼花,时不时地还有面部麻木的情况出现。
检查之后才发现,她竟患上了脑梗。
经过两个多月的药物治疗,谢莉斯终于度过了危险期。
不过想要彻底康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谢莉斯始终怀着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再度复查的时候,医生惊奇地发现她的大脑竟神奇般的康复了。
然而,2014年谢莉斯又再度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打击。
这一年,她的宝贝女朗乐因患癌症而去世。
相信到了天堂谢莉斯定能与女儿团聚,愿天堂没有病痛,谢莉斯老师一路走好。
4、歌手郭利民——香港广播界的教父
1月13日,被誉为“乐坛教父”的郭利民在香港去世,享年98岁。
郭利民是一名葡萄牙裔,1924年出生于香港。
郭利民在香港广播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始终致力于推动香港电台
的发展,1997年,他曾获香港电台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同时郭利民也十分乐于助推香港乐坛的发展,他发掘和培养了包括罗文、郑东汉等众多歌星,就连谭咏麟,张学友等著名歌星也对其敬重有加。
圈内的好人缘,在他的告别演唱会中便可见一斑。
2021年时,郭利民在红馆举办告别演唱会,一众大牌歌星到场助阵,他也因此成为登上红馆舞台最年长的艺人。
虽说事业长青,但郭利民一生未婚,生活起居全干儿子照料。
去年他还曾因中风入院,此后便一直在家中休养,不曾公开露面。
可惜仅仅过去两年,郭利民便离开了人世,果真是世事无常。
5、小提琴家曾诚——中国爱乐乐团首席
最近的音乐圈,可谓是噩耗连连,除了两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之外,还有一个晚辈的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曾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天赋异禀。
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七岁登台,十一岁即可在中国首届艺术节上独奏,是货真价实的音乐天才。
1995年,他来到中央音乐学院深造,著名艺术家王振山就是领他进门的师傅。
在校期间,曾诚不光业务能力强,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人缘相当不错。
大学毕业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交响乐团纳入麾下,2000年前后加入中国爱乐乐团。
曾诚的演奏较为细腻、不仅技术过硬,更加富有感情,对音乐风格的把控相当准确,让听众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正因如此,他备受国外乐团的青睐。2007年底,曾诚与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奈杰尔·肯尼迪在北京国际音乐节合作演奏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一曲毕后,赢得全场欢呼。
2012年,他跟随中国爱乐乐团出访欧洲,在当地颇负盛名的剧院演奏《四季》,获得了捷克媒体的高度赞誉。
只可惜,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他终究没能等来明天的太阳。
曾诚离世的消息一出,瞬间在音乐圈引发了不小的震荡。
他的挚友、成都交响乐团团长肖鹰忍不住发文:“总觉得他还在!”
网友们在震惊之余,则更为惋惜,纷纷感慨:“每天读讣告,真是天妒英才!”
6、陈佩斯母亲李玉洁——幕后工作者
陈佩斯母亲名叫李玉洁,是位幕后工作者。
她的一生婉转曲折,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享受过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
1947年,陈佩斯的父亲陈强因工作调动被派往东北电影制片厂。
他本以为是再普通不过的职位调整,却没想到在严寒之地邂逅了一生挚爱——李玉洁。
当时的李玉洁是制片厂的动画制作师,比陈强小11岁。
即便两人年纪相差很大, 却抵不住两颗相爱的心,1950年,陈强和李玉洁在同事的见证下喜结连理。
婚后,两人孕育了三个孩子,日后红透半边天的陈佩斯便是他们的二儿子。
父亲陈强去世后,陈佩斯便将母亲李玉洁接到了自己家居住,日常生活中,陈佩斯对母亲百依百顺,是个十足的孝子。
只可惜老人年岁大了,自身又患有基础病,再加上病毒侵袭,最终无力回天。
李玉洁离世的消息一出,不仅陈佩斯发文悼念,他的大儿子陈大愚也发布讣告。
说句实在的,高寿离去是种福气。
希望李老一路走好,不必再忍受病痛折磨!
结语:
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可直到今天,很多人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
在病毒肆虐的当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珍惜生活中的每一秒钟,不要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