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那么多传记,第一次有人为传记写传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这本书对传记这门艺术作了精彩的介绍,追溯传记文类传统,探寻传记背后的种种争议。本书获得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作序推荐。

赵白生教授在序言中如此介绍本书:“埃尔米奥娜·李的《传记》,有清单式罗列,而且还不少。但作者辅之以过渡性专题,如梦露专题、莎士比亚专题;更聚焦于里程碑研究,如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博斯韦尔的《约翰逊传》、斯特雷奇的《维多利亚名流传》。这样,清单式罗列相当于群众演员,过渡性专题略等于配角,专题性研究无异于主角。如此有层次感的通识书,自然让人像看了一部传记大片,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说到传记大片,9月份以来最火的电影莫过于诺兰导演的《奥本海默》,译林君的朋友圈满屏都是观后感小作文。这部长达三小时的传记电影,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人生传奇与悲剧。

想要近距离了解一位名人,仅仅一部电影远远不够,他们更多的思想和经历,甚至是隐藏的细节,都藏在他们的传记之中。传记之所以成为传记,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传记是一门怎样的艺术?它应该如何被定义?它又有哪些规则?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的前世今生吧!

传记,究竟从何而来?

摩西出埃及、吉尔伽美什、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无论中外,人物传记最早的起源都是一些非凡人物的故事。它们充满了教育意义,却并未遵循我们通俗意义上传记的结构。

吉尔伽美什

此后,在古典时代出现的古典传记的主要事件则是战争、征服、在政府和辩论中获胜、统治民众、表露智慧、重要的行为和语录。这些传记的撰写都有道德目的,但也是为娱乐读者。

15世纪以后,圣徒传记地位衰落,但它并未消失。最著名的圣人传被反复重写,其间还会收集新的传闻。就拿下面的圣凯瑟琳来说吧:

圣凯瑟琳是一位国王的女儿,曾在辩论中挑战并击败了皇帝和他的哲学家们,并拒绝嫁给皇帝,因此被判以磔轮的极刑。她最终被斩首,但刀落下的那一刻,从她的身体中喷出的不是血而是牛奶。

据说她是4世纪在亚历山大港殉道的,但直到10世纪以后,人们才将她奉为“杰出的处女殉道者”、基督耶稣的新娘以及修女、哲学家、车匠和乳母的守护神,并开始撰写关于她的故事。

随着圣凯瑟琳的知名度日渐提高,后来的版本难免对其品质添枝加叶。在有些叙述中,她谦恭有礼、风趣机智;而在其他叙述中,她粗鲁而凶残。

总而言之,圣人生平有着多重目的。它们促进了偶像崇拜、神龛的建造和纪念物的出售。它们鼓励虔诚和灵性,并通过各国语言的版本建立了普通民众和教会之间的联结。

到了16和17世纪,人们开始对个人主义感兴趣,榜样传记也逐渐成为典型叙事。

其实,无论是古典时期的伟人生平还是中世纪的圣人传记,所呈现的都不是简单扁平的榜样典型。它们也力图通过夸张的恶行范例和失当范本对普通人进行道德教育,伴之以可怕的警示。

从夏洛蒂·勃朗特到女性传记

贵妇沙龙

17世纪末、18世纪初,很多女性作家写出了不少文学作品,然而女人的回忆录或“语录”却无人收集。相反,一些贵族夫人还热衷于为丈夫写传记,把他们的美德捧上天。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为同是小说家的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传记则是一个温柔而动人的故事。

1857年,盖斯凯尔作为女人为另一个女人撰写传记,几乎没有先例可循。她比自己的传主大六岁,很喜欢后者的作品。两人初次见面是在1850年,盖斯凯尔当时40岁;她刚刚出版了《玛丽·巴顿》,勃朗特也刚刚出版了《简·爱》。

勃朗特1855年去世后,盖斯凯尔受到帕特里克·勃朗特牧师的请求,为他女儿写一部传记。勃朗特和盖斯凯尔都是深受丧亲之痛的女性。勃朗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都去世了;盖斯凯尔也在年幼时经历过双亲去世,还曾有两个孩子夭折。

她的写法是保护性的:她希望为勃朗特辩护,否认《简·爱》出版后面临的道德沦丧和文笔粗糙的指控,方法则是没有公开自己所知的勃朗特写给远在布鲁塞尔的已婚男子赫格尔先生的狂热的情书,并刻意强调她的女性气质和宗教上的坚忍态度,而非职业成就。

盖斯凯尔着手写就了一部关于丧亲之痛、孤独、痛苦、基督教的刚毅以及“高贵的忍耐”的叙事作品,大部分篇幅都用于描写勃朗特作为女儿和姐姐,在生活中的那些微小的家常细节。

盖斯凯尔的崇拜者们很喜欢这部传记那种小说家的感同身受和慷慨宽容。有的崇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传记,是“为每一个从世人的视线中消失的女人”所作的辩解。还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女人为另一个女人所写的最伟大的传记”。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也是传记“大咖”

20世纪被称为传记写作的“黄金时代”。尽管有的名人,比如弗洛伊德,并不看好这一文类,但在这个时期,他对传记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后弗洛伊德时代,就连不相信精神分析的人,也深感有必要陈述其传主的性爱、疾病、梦境和婴儿期。

而对那些遗臭万年的公众人物进行精神分析,诸如将希特勒写成童年创伤的产物等等,也十分流行。

弗洛伊德自1890年代开始发表他关于癔症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并定义了精神分析的做法,同时在病例中予以陈述。

弗洛伊德把这个过程比作考古发掘,这个隐喻对分析和传记都适用。

在“心理传记”的第一例《达·芬奇的童年回忆》中,弗洛伊德把达·芬奇的生平和作品解读为一个精神病的故事,病因是他童年时对母亲的爱受到了压抑。那种性压抑的一部分被升华为“对知识的渴望”——如此既能解释达·芬奇的古怪,又能解释他的天才。

弗洛伊德指出:

如果传记研究真的力图理解其主人公的精神生活,它就绝不该像大多数传记那样,出于审慎或拘谨,对他的性活动或性特征保持沉默。

从1920年代到1960年代,心理传记一直是一个繁荣发展的文类。各种作家、政治家、世界领袖、作曲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被放上了诊察台。这当然引起了反对的声音。

为什么对一个伟人之病态的探索会令人厌恶?

在弗洛伊德看来:

大多数传记作家对其传主都有一种婴儿般的依恋,希望把他们理想化,把他们变成自己的父亲。虽说他们所用的术语不同,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主张与现代主义者在同一时期期待书写更大胆、更坦率、更有想象力的传记的渴望十分相似。

关于人物传记,埃尔米奥娜·李在这本小书中讲述的远不止这些。

奥斯卡·王尔德为什么公开声称“写传记的永远是犹大”?

伍尔夫对传记写作和对小说同样感兴趣,而肖斯塔科维奇的人生却是传记作家们面对的巨大难题。

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恐传症”曾经弥漫西方。正如《传记》的序言作者赵白生教授所说:

文坛巨擘,如乔伊斯和纳博科夫,更是火上浇油,无不发挥其“毒舌”的强大本领,纷纷给传记家打棍子、戴帽子,措辞无不用其极:传记家是“传记鬼”、“心理剽窃家”。

然而埃尔米奥娜·李在这本小书最后写下的论断却给我们打下一针强心剂:

每一位传记作家都会偶尔有猜测和推论。如果他们的研究工作做得出色,对传主的了解足够深入,那么他们的猜想就值得一听。

这部关于传记的通识读本,按照传记史的内在逻辑分主题勾勒,有史有论。在赵白生教授看来:“如此有层次感的通识书,自然让人像看了一部传记大片,余韵悠长,回味无穷。但最关键者,无论是清单式罗列、过渡性专题,还是里程碑研究,串起这些组合拳的是作者的史识——掷地有声的论断。”

THE END
0.《名人传》人物简介《名人传》人物简介 (1)贝多芬 贝多芬是一个有伟大心灵的音乐大师,性格激昂,具有伟大的人格,有对音乐超常的天赋,能够捕捉音乐的灵感,抓住大自然的精髓。在不幸耳聋后,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下,他仍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较高的道德标准,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中去,谱写出了一系列辉煌的作品。 (2)米开 https://www.jianshu.com/p/b7a09ea71578
1.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介绍《名人传》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 1.贝多芬 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http://www.chusan.com/zhongkao/89713.html
2.《名人传》阅读感悟和启示启示作文专题另外两位名人,有着和贝多芬不相同的悲惨命运,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执着信念。所以说,他们是伟大的人,是英雄!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http://zw.bzuowen.com/topic/e590afe7a4ba/1662388/
3.《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语文教案1.品读课文:请划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的句子和评价他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比如第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2.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https://www.yuwenmi.com/jiaoan/banianji/3532774.html
4.杨敏思版15电视演员表202507从提供情绪价值、伪造名人合影,再到虚假宣传产品,这个珠宝直播间通过各种复杂骗术围猎老年人,其手段之恶劣简直令人发指。当前,媒体人将陈父悲剧告知了直播平台,后者已派出专人跟进核实处理,我们静待后续结果,希望上当受骗的消费者最终能得到一个公允的答复。http://qsmwd.nbrc.com.cn/question/zhongqing/515995.html
5.凯叔名人传榜样的力量:凯叔写给孩子的100个名人故事全8册限免一套书有100个名人故事,每天睡前一起阅读一两篇,说实话有些我都不认识,但是读了确实比较感动和震撼。作者是凯叔,故事讲得好的人果然文章也写得好,很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此外,这套书用纸也非常好,摸着手感不错,文字大小和排版看着也很舒服,插图比较有品位。推荐! 2 赞 匿***(匿名) 10分 挺不错的,http://product.m.dangdang.com/29321368.html
6.小学生寒假作文范文2.买书、读书《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也可以读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很多都拍成了电影,可配合着看。 读书的同时不要忘了写读书笔记,每个人建立一个专门的读书笔记本。 3.课后附古诗词背诵十篇、八下x课古诗、八下x课古诗,开学就组织一次古诗词的小测验。 https://www.gwyoo.com/haowen/68158.html
7.一路走好!仅一天就有5位名人传来死讯,最大92岁,最小才21岁一路走好!仅一天就有5位名人传来死讯,最大92岁,最小才21岁,一天之内五位名人相继离世,这消息来得太突然。特别是那个21岁的机车男孩,前一天还在发飙车视频,转眼就阴阳两隔,真是人生无常。 最让人唏嘘的是雪妮夫妇,一个跳楼一个癌症,前后https://kan.china.com/article/6570411.html
8.暑假最重要的不是写作业,而是阅读2.《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套装 罗贯中 吴承恩 施耐庵 曹雪芹/著 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3.《繁星·春水》 冰心/著 这些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作品是冰心生活、感情、思想的自然酿造,在中http://zg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0b006efa15884b558dc281955947affc&id=1613595719
9.《明代名人传》续写中美史学家合作佳话中华读书报1977年富路特因出版《明代名人传》而荣获法国“儒莲奖”时,房兆楹与杜联喆则因此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据《洪业传》作者陈毓贤回忆说“我还记得洪业穿戴整齐高高兴兴地飞到纽约观礼,颇以这两位学生的成就为荣。”作为同是洪业在燕大早年的弟子之一,传记中最重要人物——朱元璋的撰写人邓嗣禹,在此之前与毕乃德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15-11/04/nw.D110000zhdsb_20151104_1-14.htm
10.历年稷下大讲堂——文化名人报告会同时发表《含泪的笑》、《我这两辈子》、《京剧唱腔体会点滴》、《荀派艺术语言特色》等著作,并应邀到国内外几十所大学作艺术讲座,到各地中小学及文化单位进行普及京剧讲学。 演出剧目 代表剧目:《打焦赞》、《扈家庄》、《大英杰烈》、《十三妹》、《贵妃醉酒》、《思凡》、《秋江》、《天女散花》、《白蛇传》、https://lgqn.sdut.edu.cn/2020/0813/c8645a391084/page.htm
11.(精品)家长会发言稿试想,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难教育,学校有几百个孩子,一个班也有几十个孩子,其责任之大,难度之大应该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家长只有与学校积极配合,才能与学校形成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大合力,才能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辛苦栽培。我很惭愧,http://www.unjs.com/yanjianggao/738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