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 《昆虫记》(八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作品概述】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者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昆虫万象】
蟋蟀——居住在草原上的蟋蟀,差不多与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歌唱,还由于它的住宅。别的昆虫大多数在临时的隐蔽之所藏身,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暖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绿蝈蝈——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绿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绿蝈蝈就在树上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绿蝈蝈通常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几乎总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
灰蝗虫——生长过程中必须经过几次蜕皮,其中最后一次是由幼虫转变成成虫的关键。已经有成虫的粗略模样的肥胖的幼虫,感觉到自己要蜕变了,就抓住网纱,使身体倒过来。摆好姿势后,蜕皮开始了。先是背部从后背的裂口拱出来,然后是触须、前腿和关节、鞘翅和翅膀,最后出来的是后腿。灰蝗虫那满是锯齿的小腿刚蜕皮时是嫩嫩的,没有什么硬度,时间不长就会发生变化。
螳螂——嘴虽小,却有着天生的杀人机器——它的大前爪,就像一把双排刃口的钢锯,遇到猎物就挥舞起来,一旦夹住猎物,肯定能饱餐一顿。雌螳螂的饭量极大,捕食的猎物范围也很广,有时甚至会吃掉雄螳螂。
【问题导学】
1. 为什么称法布尔是“昆虫界的荷马”?
【答案】因为法布尔的《昆虫记》详尽地描述了不少昆虫的习性以及他所做的实验,可以说是昆虫学界的权威著作,而且文学性很强,在昆虫学界的地位差不多就是《荷马史诗》在史学界的地位一样。所以称法布尔是“昆虫界的荷马”。
2. 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 螳螂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
3.名著阅读。
(1)班级将《昆虫记》定为本周的阅读书目,请你为《昆虫记》写一段推荐文字。(建议答题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本书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昆虫的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的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情。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诗人”。
(2)下面语段选自《昆虫记》,请仿照表格中的读书笔记,从下面文段中摘选句子,并做赏析。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背上,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
【读书笔记示例】
语句:到了中午,许许多多工蜂从洞口飞进飞出,老祖母(守门的蜜蜂)仍旧守护在那里;到了下午,外边很热,工蜂都不去采蜜,留在家里建造新的巢,这时候,老祖母仍旧在上面守着门。在这种闷热的时候,它连瞌睡都不打一下,它不能打瞌睡,这个家的安全都靠它了。
赏析:这几句话将负责看家护门的蜜蜂拟人化,形象地称之为守门的老祖母。又列举闷热的时候连瞌睡也不打一下的事例,突出表现了守门蜜蜂高度负责的特点,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蜜蜂世界的有趣景象。
【答案】语句示例: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背上,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赏析示例:这两句话运用比喻修辞,将螳螂的翅膀直竖的样子喻为船帆,生动、形象。又将弯曲的身体喻为弯曲着手柄的拐杖,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作喻,易于理解。
4.周作人阅读《昆虫记》后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结合下面文段,探究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原因。(建议答题字数:100字左右)
如果不提它那置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实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担惊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形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颚,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来啄食的。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昆虫之中,唯有螳螂引导目光,可以观察,可以打量,几乎还带面部表情。
【答案】文段描写了螳螂的外形、动作等,真实可信;同时,作者描述螳螂文笔精练、清新,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描述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赞美。科学的观察与说明,诗一般的表达,敬畏生命的情怀,是周作人称赞法布尔是“科学诗人”的主要原因。
5.《昆虫记》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
【答案】示例: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通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着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无法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进步。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6. 《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结合名著加以分析。
【答案】《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把蟋蟀的地穴比喻为住宅,生动形象;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在精心设计和装修自己的住宅,富有情趣。
7.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你从中获得了哪些科普知识?
【答案】示例:① 园蛛捕捉猎物靠的是黏性的网;② 蛛网中用来作螺旋圈的线非常特别:是空心的,里面有黏液,黏液能从线壁渗出来,使线的表面有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