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读书笔记大多采用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及写读后感的方式。这样操作,时间长了,学生会失去兴趣。我们在传统的读书笔记形式上创新,教给学生多样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根据书本特点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1. 绘本式
在阅读的书里,有许多书配有插图,也有文字表达耐人寻味却不配插图的。我们引导学生把画画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再现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如读《埃米尔擒贼记》之前,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读完书后,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画下来,可以结合插图,可以自己创造,并为图画配上相关的信息。这样图文结合的形式,学生乐于尝试。
2. 粘贴式
制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有时候觉得一个栏目要写的内容较多,但是这个栏目的空间有限,我们就让学生把要写的文字先写到便利贴上,再一张一张叠起来粘贴到读书笔记本上,由于便利贴小巧,又有多种色彩和形状,很受学生欢迎。做科普读物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会收集一些图片,那也可以贴在相应的栏目里,作为文字的补充。为了美化,有些学生还喜欢根据内容贴相对应的活动照片、风景图片,这都值得肯定。
3. 表格式
顾名思义,就是读书笔记采用表格的形式。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预设表格,边读边思考,边归纳边整理。如《春田狐的爱》一书的阅读,可以就自己对狐狸的印象设计一份表格,填写自己原先对狐狸的印象以及阅读本书后对狐狸的新印象。
4. 评星式
评星式的读书笔记,一般包含以下栏目:
5. 小报式
所谓小报式读书笔记,一般要求版面设计比较精美,内容丰富,书写端正,画面清晰,作品完整,可以用来展览,或者用于教室布置,也可以用作收藏。小报式笔记相对费时,但往往有机会得以打印与展示,学生参与兴致高。
除了以上罗列的几种,读书笔记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提纲式、漫画式等。这几种形式可以单独成为读书笔记,也可以几种形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外读物不同风格而变化,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挖掘。
二、读书笔记内容的指导
1. 主要栏目的设计
做读书笔记初期,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读书笔记的栏目,这样既能降低做读书笔记的难度,又能教给学生栏目设计的技能。比如,读《昆虫记》,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我们设计四个栏目。栏目一:昆虫小名片;栏目二:作家笔下的昆虫;栏目三:我笔下的昆虫;栏目四:昆虫小百科。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把这四个栏目都做进去,也可以择选其中几个,或者增设其他栏目。因为有栏目预设,学生知道怎么去做这份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了。
当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设计读书笔记栏目后,教师就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栏目。如《鼹鼠的月亮河》,有的学生设计了“美丽的月亮河”“米加的梦想”“友情的温暖”“美好的结局”等栏目,都很有创意。
2. 阅读任务单的提供
阅读任务单,能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任务单的形象提示去完成读书笔记。根据课外读物的不同,我们提供的任务单也是不一样的。
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大多是儿童文学,这类作品一般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调皮捣蛋的,有善良天真的,有幽默搞笑的,也有可亲可敬的,这些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看完一部作品时的印象有些凌乱,阅读这类作品时,提供设计“人物名片”“人物小档案”“我来描述你来猜”“人物关系图”等任务单。学生能根据人物特点进行描述,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这本书,并且把这个人物的形象记在脑海里了。
(2)指向把握文本内容的任务单
在阅读了整本书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这时,可以提供图式化的任务单,以帮助学生对书本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使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变得既有趣又有效。如阅读《爸爸变小记》,提供如下阅读对照表:
(3)指向故事情节的任务单
故事情节是小说阅读的要素之一,学生在读整本书的时候,最先关注的一般是故事情节,印象最深的最想聊的也是故事情节。教师针对故事情节特点提供学习任务单。比如,阅读《淘气包埃米尔》,让学生填写“心情日志”:
三、读书笔记写法的指导
不管是做哪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写法的指导不容忽视。比如,做批注式读书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做批注之前想好怎样表述简明,关键词是什么,想好后再写。如果是借阅的书,要做批注,就要写到便利贴上,夹在那一页里。再如,摘录式读书笔记,可以把书里的精彩观点、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摘录后,不能忘记写上摘自什么书及页码,还要记下书的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日期。
难度相对较高的是小报式读书笔记的写法指导,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想、读书体会及读书收获写出来。要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除了认真地读懂原作,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表达技巧,让学生根据书本特点去发现表达规律,学会迁移运用。如何表达,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联结生活法
儿童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富有情趣的情景画面以及触动心弦的语言。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读好这些语段,并能联想自己的生活情景,借用文本中的特色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一个体验。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当学生读到爸爸变小后,妈妈让他每天待在杨哥的口袋里监督他上学,同时还发生一系列有趣而又神奇的事情。学生读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读完后,就让学生想象:如果你的爸爸变小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可以写一写。
2. 人物速写法
故事阅读中,总有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读完故事后,每个孩子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角度也是各有不同的。我们由学生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设计人物名片,可以是人物的外貌变化描述,可以是人物的性格内心描写,也可以是人物主要经历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写。读《精灵鼠小弟》,我们就尝试让学生设计人物名片。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出现了鼠小弟、野茉莉等人物多样化的名片。毫无疑问,学生的读书笔记内容也丰富多了。
3. 换位想象法
想象自己是一名记者,对书里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采访,然后尝试用被采访者的语气回答问题。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自己会有哪些经历,把它写成日记。还可以给书里自己尊敬的或者喜欢的人物写信,请教问题或者提出建议。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同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如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和书中的小林校长或者小豆豆对话,然后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回答。换位想象,不失为表达的一个好方法。
4. 故事续编法
我们读任何一本书,总会进入故事中与书中人物一起快乐,一起难受,一起担心,总会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产生不同的体验或认识。学生读故事也一样,总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联想。针对此,我们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如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教师引导学生用上一段或者两段话,写一写鲍雷伊以后还会给汉修先生写什么信,学生兴致较高。
总之,学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精心指导,当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后,再慢慢地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要及时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与交流,让大家在互相观摩中学习。对于优秀作品,通过发喜报、上传家长群及张贴到班级展示园里进行奖励。读书笔记交流后,学生可以再次修改完善,修改后的读书笔记,继续予以加分,让学生尝到努力后的喜悦,激发他们保持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主讲人:何凤兰
地点:六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六年级学生及部分教师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
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
(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归纳小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预习就是在讲课之前先阅读、粗知要学新课内容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也是学生自学的尝试和演习。预习的目的一是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二是凭借原有的知识、能力独立扫除学习“障碍”,尝试解决一些浅易的问题,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不少语文教师为了方便快捷,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习惯让学生在课文中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这样的预习,教师往往无法真正把握学生的预习质量,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小学中年级开始尝试让学生做预习笔记,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一、预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刚开始做预习笔记时,笔者每次都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主动预习,自觉做好预习笔记的热情。这些预习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肯定,上课特别有信心,听讲也更认真,发言更加积极。因为预习功课做得足,学生对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重点词句把握得好,课文整体感知到位,学习效果自然就好,更加自觉地做好预习笔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定期在班级里评选优秀预习笔记,精选出一批内容完整、书写认真、文面整洁的预习笔记,复印装订成册,让全班学生交流学习。每月评选出“十佳”预习笔记,把它们拍成照片,陈列在教室外面“我型我秀”的展示牌里。学生们把获得“十佳”看成是非常荣耀的事,没有被选上的学生心里更是痒痒的,认真取长补短,努力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做好。这样,班里预习笔记做得好的学生越来越多。此外,笔者每学期都要对学生的预习笔记进行A、B、C、D四个等级的评级认定。评级只设等级标准,预习笔记达标定级,没有分级比例。评级按照自评、小组评、全班评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审核认定,颁发等级证。这样教学,强化了学生自我进取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预习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做好预习笔记,教师应当讲究方法和步骤。常规预习笔记的做法是“一读、二记、三解、四答、五疑”。“一读”即自读课文,笔记上记载自己读了几遍才“读通课文”,自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还要对课外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能初步理清脉络。“二记”即记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记住易读错字、易写错字。笔记的形式主要是给生字注音组词,列出易读错字、易写错字、多音字等易混淆的字词。“三解”即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以及同伴交流,解释生字组成的新词、课文中的成语和其他疑难词语,把意思写在预习笔记上。“四答”即尝试回答书后习题,以及《补充习题》中关于字、词、句的习题。“五疑”就是将预习中产生的疑点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依据这样的预习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迅速领会做预习笔记的方法,学生做起预习笔记来自然得心应手。
三、预习习惯的养成
做预习笔记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习惯养成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把做预习笔记内化为自己的一种需求,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笔者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有示范。学生刚开始并不知道怎样做预习笔记,笔者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先做好预习笔记,利用投影仪给学生做示范,为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打下基础。同时,在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后,笔者将学生以前的预习笔记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取长补短。二是加强监督。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力相对较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预习笔记是一项弹性作业。笔者从一开始就应适当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做预习笔记,由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督促,允许他们互相探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之后,才在课后完成预习笔记。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让父母通过微信等形式及时得到笔者的指导和帮助。三是勤查勤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不能因为忙而完全让家长或班级干部来完成。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使课堂更有针对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用很大。对学生预习笔记的检查,笔者一直坚持写批语,这对于认真预习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而对于偷懒的学生则是一种鞭策。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科学的方法因势利导,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质量得以提升,学生也能充分体验到预习成功的乐趣,将预习内化成为一种学习需求。
一、做好课堂笔记的目的和意义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 我明确向学生提出:每位同学都要做课堂笔记。让学生做课堂笔记至少有两点好处:1.自觉做好课堂笔记, 上课不易分散注意力, 跟上老师授课的思路。由于学生普遍认为生物是副课而不予重视, 再加上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因此, 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 课堂上让他动手有事情做, 有利于维护课堂纪律, 提高学习效率。2.方便复习考试。生物课内容琐碎, 课时紧, 复习应考实践较少。通过做笔记, 可以将每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记下来, 考前复习就轻松多了。
二、提倡学生做“提纲式笔记”
做笔记是一项具有一定技巧性、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刚一开始可适当放慢教学速度, 提醒学生记笔记的内容, 还要指导对于学生课本上没有的定义、表格、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要详记, 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比较更应着重强调, 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或知识梳理清楚, 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异同和联系, 同时通过求同求异的方法,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后, 可将两者列表比较如下:
另外, 有关概念或课本上的重点、难点知识, 指导学生运用特定的符号如圈、点、线等标划出, 还可以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 组成它们的主干进行理解或记忆。
生物课训练学生的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 因此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 要先跟随老师的思路去思考, 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事实上, 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用90%的注意力集中听讲, 并积极动脑思考, 而只用10%的注意力做简要的笔记。这种笔记不是对教师原话的记录, 而是经过思考后对教师板书的创新。这样做, 学生不仅能全部掌握所学知识, 而且还会有创造性的发现, 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和理解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
上完新课的当天, 务必请学生将课堂笔记梳理一下。因为有时课堂时间有限, 有些内容来不及记下,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补上, 可借阅其他同学的笔记来参考, 取长补短。每次新课后, 花5~10分钟时间, 将知识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重新编码, 成为自己个人的课堂学习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提高记忆效果,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而周密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具体章节:《外婆家,奶奶家》
内容简介:
外婆家、奶奶家和金铃家在同一个城市里,都是金铃喜欢去的地方。直截了当的原因有两个:去的那天可以一整天不碰书本作业,不跟妈妈谈及那些令人头疼的考试成绩问题,而且还可以无限制地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优美词语:
痛心疾首、雄心壮志、烟消云散、突发奇想、得心应手、百依百顺、小心翼翼、苦思冥想、见义勇为、幸灾乐祸、忐忑不安、自命不凡、出奇制胜、阴阳怪气
句段赏析:
1.外婆当了一辈子教师,从前对卉紫姐弟几个,一直是拿教师对学生的标准要求过来的,如今有了孙子辈,仍然习惯性地要用教师的口吻。比如金铃看电视,外婆就不时提醒:“身子坐正了!跟屏幕保持两米距离!”金铃吃饭,外婆又会要求她在饭桌上不能把两臂张得太开,不能翻拣菜碗里自己爱吃的东西,筷子不能伸到别人面前,以及离开饭桌时饭碗里不能留下未吃净的米粒。
读书感悟:
关键词:课堂笔记 英语教学 方法
一、记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笔记十分重要和必要。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1.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笔记的必要性。
英语学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系统庞大,需要实记,笔记缺失就无法落实和巩固课堂学习。
2.笔记能加深记忆。
笔记能帮助学生理清听课思路、抓住听课重难点,形成知识体系,边听边写能加深印象。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为复习提供方便,复习笔记可不断加深记忆。
3.笔记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
二、教师要做好辅助工作
学生能否理解课堂内容且记下笔记,不仅是个人问题,教师的授课方式,板书,PPT设计都极大影响学生做笔记的效率,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做笔记提供便利条件。
1.教师应为学生做笔记做好铺垫。
1)数字标记。教师授课时,对于所授知识最好皆能以数字作为标记。学生对数字一般都比较敏感,数字导航能让学生思路清晰,便于记忆,学生不容易忘掉知识数目。
2)彩笔标记。教师授课时,最好用彩笔着重标记疑难点,提醒学生此处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重难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作醒目的标记,因为色彩能刺激感官。
3)语气标记。教师授课时,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感。在重难点地方,语气语调要夸张和强调,用声音的刺激让学生有意识地做笔记。如果是重中之重的地方,教师有必要提醒和要求学生记笔记。
4)合理设计板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板書设计。随着PPT辅助教学的深入,教师逐渐失去写板书的意识,但PPT不能代替板书,教师写板书的同时,学生跟着记笔记,更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重难点要写在黑板上,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记下。
2.教师应安排学生做好笔记再整理。
3.教师应带领学生复习笔记。
三、学生要掌握记笔记的科学方法
课堂记笔记不但是劳苦活,还是技术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明确笔记内容
1)记课题。一般应记第几单元、第几课,记课题可以使笔记条理清晰,对学习有导向作用,也便于复习时翻阅查找。
2)记板书。板书一般都是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的,是教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有助于学生消化知识,巩固记忆。
3)记重难点。听课时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重难点常常因人而异,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发现疑难点,上课时就重点记录。另外,记住一些特例,其他的按规则处理,既可减轻记忆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4)记典型例句。辅助生动的例句可加深理解,不易忘记,但记典型的例句就足够了,不必所有例句都记。
2.科学的记笔记方法
记笔记方法需要学习和培养,并且长期坚持,让方法成为一种习惯。
1)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能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有疑问的地方,且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2)把握时机: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学生在做笔记时要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教师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教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4)批语记录法:听课过程中,要对教师所讲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把学习心得用自己的话随时随手写在页边空白处,因为自己的话代表自己的思想,很容易记住,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内容的一些有力的提示。
5)导图记录法:利用流程图,图示,表格等方式,清晰地记录每个要点之间的关系,把所有的知识整合在一个体系之中,便于理解关系和找出重点,简单明了。
6)康奈尔记录法:康奈尔法的要点在于,在纸的左边留出一部分的空间,在听的过程中所做的笔记只记在右边,课后再根据笔记的内容在左边补上提示性或者总结性的词语或句子,这样整个笔记的重点就可以从左边的要点中一目了然。然后进行循环多次复习,复习的时候遮住右边的内容,看着左边的要点,进行回忆复述右边的内容。
7)条目记录法:根据听到的内容做简单的记录,每条记录都单独成段且还加上编号。这样可记下大多数内容,且记忆负担小,但层次不分明,要点不突出。
8)缩写简写记录法:简写缩写可加快笔记速度。如,用P、PP分别表示“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用e.g. 代替 For example等等。
四、记好课堂笔记应注意的事项
1.以听课思考为主。
上课不能只顾记笔记而忽视认真听课,不然课没听懂,笔记成了课本的重复,课后去看笔记感到非常迷惑。
2.提高书写速度。
不必将每个字写得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书写和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只要自己能识别出来就行。
3.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
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且更正错误和补齐笔记。
记笔记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和有效手段,但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方法,如何利用笔记促进英语教学,需要师生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教师要提供记笔记的便利能条件,同时学生要综合利用各种科学的记笔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于少军.如何指导初中生记英语课堂笔记[J].学周刊,2011(19).
一、明确预习要求,保证自学有效开展
在第一次布置预习作业之前,教师就要明确告诉学生预习不只是翻翻书看看,混个脸熟。预习是自己对要学新知识的提前自学,借助教材要做到三点:一思考,抓住要点;二尝试,体验新知;三感悟,发现问题。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预习笔记,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否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预习仍然是有影无形,久而久之,预习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毛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明确预习要求,是有效开展自学的前提。
二、规范预习笔记,促进自学顺利完成
数学知识本身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知识进行自学活动。为了使预习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就要重视预习笔记的指导。预习笔记主要分三大板块:知识要点、模拟练习、问题银行。
1.整理知识点,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学生沿着教材的脉络,根据课题、例题的思考首先要了解新知识的具体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抓住重点,摘记或概括其主要内容。
2.模拟练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尝试解答一些练习,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或者发现问题,反思预习中的漏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加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自信心。
例如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中的这么一题:小军家有5 口人,早上每人喝一瓶升牛奶,一共喝了多少升?每升牛奶大约含钙克,一瓶牛奶含钙多少克?
第二个问题有些学生解答如下:
读题不细,缺乏思考是错误的主要原因,但也不排除定式思维的影响,连续两问问题通常要利用第一问题的结果进行计算。错误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们也有这样的认识:预习时的错误是“有价值的错”,不仅尊严上不受影响,反而印象更深刻。
3.寻找问题,增强反思意识。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对预习遇到的疑难之处,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依然存在困惑的地方,要及时记录下来,留待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理解。
摘记部分问题如下:
(1)题目里有两个未知数,什么时候设一个X,什么时候分别设X、Y ?
(2)“比值一定,两个量成正比例”中“一定”是什么意思?
(3)比值通常用小数表示,还是用分数表示?是不是能除尽时用小数,除不尽时用分数?
这样总结对吗?
不难看出,问题是每个孩子真实的想法。问题(1)要引导学生加强比较,使之明确相关联的两个量,设标准量为X,另一个量根据关系写出含有X的式子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而两个量间没有数量关系,不相关联时要设两个未知数。问题(2)则提醒老师要注意细节,要多关注那部分学困生,课堂上要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加强数学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运用。问题(3)和(4)表明学生具有强烈的归纳、反思的意识,仅仅缺少一点点推理和判断,或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这更证实他们具有超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情感层面,都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交流预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课堂实施情况,课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保证教学有的放矢地展开。
预习成果的有效交流既是教师对预习作业的检查反馈,也是学生新知构建的过程。课堂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讨论、交流,在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在教师的及时肯定、及时点拨中,能很快完成知识的建构,并进入更深入的探究学习中。
在交流中,教师要关注两点:1.帮助学优生和善于表达者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同学的观点、想法。2.引导激励“中间沉默层”和学困生积极参与到交流中来,建立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自己的探索研究被同学老师认可,那种由衷的喜悦所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爆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就是推动他继续做好预习的动力。
四、评价预习作业,激励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预习效果存在差异,不强求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水平。评价以激励为主,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评定可以实行星级制,每个新知识点的预习要有优秀作业展评,使得其他学生“有法可学”“有样可循”,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学生的预习兴趣。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做的笔记
1. 听录音, 做笔记, 帮助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
小学高年级学生所学习的英语教材听力文字一般都较多, 而且内容深, 难理解, 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帮助他们听懂短文内容, 促进听的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做课堂笔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每次我与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 都要求他们拿出笔记本, 一般我都会让学生在听之前明确任务, 即听完后要回答哪些问题或填写哪些内容等等, 因此在学生听第一遍的时候, 就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一些重要信息或关键字词、短语等等, 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听了前面忘了后面或听到后面忘了前面的内容的现象, 接下来进行回答问题或填空的时候, 学生就可以根据笔记上的提示进行正确的回答或书写了。可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 有利于锻炼思维, 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 学课文, 做笔记, 帮助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 如果学生不记不来, 过些时候也会忘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课文很长, 内容很多, 涉及的语法知识面很广, 如不及时做笔记, 再聪明的学生时间长了也会忘记。因此我每上一篇课文, 都要求学生将课堂上的重要内容 (包括本课所涉及的一些词性的转换, 本课要求四会的词组或句型, 本课所接触的语法知识等等) 一一记录下来。因为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 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18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 但非常有必要, 因为记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和技能, 是对在课堂上感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进行联想、分析、综合, 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思维过程。
3. 评讲习题, 做笔记, 帮助与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教师课堂评讲习题或分析试卷时, 会对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分析, 会归纳出很多很重要的知识点、语法点, 学生只听不记, 任凭大脑记忆而不动手, 或许一两次评讲还可以承受。若积累太多, 就会逐渐被遗忘, 而意欲再次复习, 类似的题目再做时, 却无课堂笔记供自己参考翻阅, 最终是一无所获, 屡做屡错。而反之, 老师每评讲一次习题或试卷时, 学生结合自己本次答题的情况, 根据老师的评讲, 有针对性地做好笔记, 不但能有效提高本次答题的能力, 更能促进今后解题能力的提高。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 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 单靠一时、一遍的记忆很难奏效。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 既有系统, 有条理, 又觉得亲切熟悉, 因而下次解题起来, 正确率也就在无形中提高了。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做课堂笔记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记课堂笔记要做到规范
记课堂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便于复习记忆, 获取更多的知识, 且作为永恒的备忘录, 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所以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 我就要求他们一定记清楚, 记准确, 记录一定要规范, 否则记了也等于白记, 不能给后期的复习带来方便, 也发挥不了课堂笔记的真正作用, 同时也失去了它的实效性。
2. 记课堂笔记要注意速度与方法
有时英语课堂往往容量大, 节奏快, 特别是复习已学知识, 如果学生不加快速度记笔记, 那么往往老师一堂课上所讲的重点、疑难点知识, 学生笔记也没记全, 听也没听到。那么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在容量多的课堂, 我常常让我的学生先将笔记记在草稿纸上, 这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于某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 进行有选择地速记。课后将草稿纸上的笔记工整、规范地誊写到笔记本上。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节省书写时间, 便于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及全身心地思考问题;二是保持了我们的课堂笔记的规范, 便于今后使用;三是课余根据草稿纸上内容进行整理誊写时, 起到了再次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 且印象深刻, 不易遗忘。
3. 课堂笔记本要规范
我们有些学生对于课堂笔记本的选用, 草率从事, 随便拿出一个练习薄, 记了一段时间, 不是纸页丢掉, 就是纸张全无, 于是换一本再记, 一学期结束, 有了几本课堂笔记本, 这样很不便于复习和保存。还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便, 今天用这个本, 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 明天记本子上, 甚至一本笔记本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科目应有尽有, 最后笔记记得乱七八糟, 到复习时东翻西找, 毫无头绪。因此我引导我的学生们要购买精致且能长久耐用的笔记本, 至少要保证你购买的一本笔记本能用一学期, 这样的话, 对于学生来说, 无论是查找已学知识, 还是后期的全面复习, 都非常方便有利, 而且可以供今后反复使用。
如何培养学生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的能力呢?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们对自己的行动目的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刻,其行动起来意志就越坚定。这一科学原理告诉我们,要培养好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能力,就必须提高其对这一“行动”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学生明白了做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毅力。所以,激发做笔记的兴趣,认识到做笔记的重要性是指导初中生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的基础。
一、让学生明白做英语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1.做英语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同时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做课堂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眼、手、耳、脑被一起调动,促进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2.做英语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忘记。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教师课堂上所授的新知识,学生只凭大脑记忆会逐渐遗忘。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学习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在听课时记下讲课的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既有系统又有条理,复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3.做英语课堂笔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做好课堂笔记是整理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而整理知识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阶段学会做英语课堂笔记,可以早早地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为其继续深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明白如何做英语课堂笔记
作为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做笔记这一行动的方向(即记什么)和方法(即怎么记)进行指导,否则学生会盲目行动,最终导致行动无效,而失去信心。所以明确方向、授以方法是让初中生学会并能坚持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的关键。
1.明确方向,知道记什么
要记重难点,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会把重点、难点和要点呈现在黑板上;要记书本上没有的,老师扩充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需要会适当扩充一些内容,如老师讲到unlucky时可能会扩充几个以un-作为前缀的词,有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对于这样的内容,学生要记。有时,老师会扩充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有助于理解所学课文的相关知识,学生要眼疾手快,及时记下这些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记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口头讲解分析归纳的文字;要记疑点,对未听懂的地方做上标记,以便下课及时问。
2.授以方法,知道怎么记
(1)图表法。图表法是学生将老师讲解的部分内容列为图表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方法节省文字且一目了然。如课堂上复习几种动词的时态,可以指导学生列下表做笔记。
(2)提纲法。提纲法就是对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边听边进行比较、归纳,并做整理,形成提纲。如在课堂上讲解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整理成下列几条做记录:1系动词+ adj.(adj.做表语);2adj.+ n.(adj.做定语);3不定代词+ adj. (adj.做定语);4adv.修饰v. 和adj.
3.照录板书法
照录板书法,这是最常见又简单易行的一种方法。但要告诉学生切忌简单照抄,还要把相关的重要语句记下来。如在课堂上复习物主代词时,教师会用各种方式帮学生复习物主代词,并把它们分类有序地写在黑板上。
4.词头缩写法
英语中许多单词或短语都有缩写词,如TV、PLA、No.、 kg、sb.、sth.、eg.等,还有一些单词可用符号表示,如because (∵)、and(&) 、at(@) 、more than(>)、less than(<)等,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常常用这些缩写词或符号,以加快书写速度,节省更多的时间听课。在记词性时还可以用表示词性单词的缩写词,不用写中文,如在提纲法中有关形容词和副词用法的笔记就采用了词性的缩写词,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缩写词的积累,学生也可以创造一些自己熟知而又不易与其它词混淆的词头缩写。
5.书头笔记法
书头笔记法即在书上做笔记。在书上的字里行间做笔记,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子下划线,也可以用五角星标出新句型、用三角形标出旧句型、用圆圈标出介词或冠词、用方框标出新的短语和词组、用直线或波浪线划出英语课文中的关键句。在书页上下左右的空白处也可以记下老师上课讲的一些重难点。也可以自备一些可粘贴的便条纸,记下重要内容,粘贴在书头。这样,任何时候打开书, 它上面的笔记就是你的指导老师,它是唤醒你记忆的天使。
摘要: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成绩好的学生做的笔记也相对完善些,做了笔记的学生比那些不做笔记的学生在测验中的成绩要好一些。这是因为做了笔记的学生能够在测试前按笔记进行复习和背诵,而其他的学生就只能依靠以前的那点记忆。因此,永久性的记录是能帮助学生克服在头脑中记忆和储存语文知识的时限性;同时记笔记也能集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增强听课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指导 小学语文 课堂笔记
在我们的学生中,学生的课堂笔记往往记得很不规范。有的因为懒惰,书本上干干净净的;有的则非常勤快,记的东西比书本的内容还多,密密麻麻,对课后复习、考前复习不利,使笔记失去应有的效用。有的因书的空白地方小,则到处牵线,钓鱼似的,复习的时候也不知道哪跟哪了。这和教师的指导是有关系的。有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昂扬,意气风发,忘了该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铭刻下那里的精彩;而有的教师则一味地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使学生笔记记得非常冗长。语文课堂笔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课堂学习上的一切内容,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记,要根据学习的需要有所选择,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语文课堂笔记呢?
一、指导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注意记老师的板书
教师的板书是通过教师精心计划设计好的,从板书上能突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板书对所教学的内容一目了然。记好板书,有利于我们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除理科题的演算过程外,一般应完整地记下主板书的内容。
教师为了强化重点难点,通常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和绘画,并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形式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们这样设计,层次清晰,揭示了文章的心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突出了重点,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结构有
了总体的了解,对复习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二、指导小学生抓住课文的知识要点,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
笔记时,既要注意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更要注意抓住讲解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记下关键语句。要注意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记下基本概念的要点,基本原理、定理、规则等的主要论据、论证方法、运用范围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等。老师在讲到重点或难点内容时,总会有一些暗示的:他们或者在讲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讲后把内容重复一遍,以加强你的记忆。我们要悉心观察,及时笔记。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们要抓住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忍饥挨饿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可怜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并看见了四次美好的幻觉,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柴梗冻死在街头。文章的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炉、肚子里填满食物的喷香的烤鹅、挂满礼物的美丽圣诞树、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内容进行课堂笔记。同时要切记,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知识的重、难点。②知识的疑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知识点。有些内容
则无需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识。
三、指导小学生记下听课的主要内容后,课外做好笔记整理
课后在整理笔记时,在笔记本的留出部分加边注、评语、感受等。这些标志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回忆和学习提供线索。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自己当时可能漏记,书写也许会很潦草。下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方便日后复习。另外,不能因为记笔记而耽误听课,我们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在记笔记时首先要注意它的实用性,重点记录那些我们没有掌握的、或者是
资料中很少见的知识点。
四、指导小学生在笔记中,正确处理好听、思、记三者的关系
笔记只是辅助我们听好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所以,上课要以听讲、思考、理解为主。因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点的东西,在以后翻阅笔记时,看到几行字就可以回忆起主要内容。所以应尽可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边记笔记,使三者协调进行。如果只追求笔记的完整而忽视上课认真听讲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会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同学上课时不是以听、思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笔记上,他们因一句没听清或没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来看,到头来往往是互相都记不成。所以,对一些暂时写不上的字或记不完的内容,应果断地留下空
格,做上记号,大胆地跳过去,跟上老师的讲解,课后可借记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查漏补缺。
五、指导小学生课堂笔记应该记在什么地方
不少同学都有课堂笔记本,记在笔记本上当然不错。但根据经验,课堂笔记尽可能记在课本上。课本每页的上、下、左、右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词可记在左、右空白处,段落大意可记在每页结束处,重要的句子、语段分析可记在上、下空白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可记在课文最后的“思考与练习”处,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与文学常识可记在课文标题处。实际上,课文上的空白之处足足可以容纳下课堂笔记的全部内容。如果实在不够,可在课文最近贴上一页白纸,把记不下的记在这页白纸上。这样记笔记,复习起来就方便了,就不用一会儿翻课文,一会儿翻笔记本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方法,究竟记在什么地方,还应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同学在课文中记笔记:“中心思想”可用“中心”来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来表示,甚至还可用用“O”、“X”、“△”等符号来表示特定的内容。一般来讲,课堂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总之,恰到好处的课堂笔记,对于把握教学的重点、要点、难点,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