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八上名著《昆虫记》(上)
作者:李劲
荆州市沙市区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法布尔是个中学的物理和数学教员,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丝毫不逊于真正的科学家。不同于一般昆虫学家把昆虫装入木盒或者进入酒精的实验室研究,他是直接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本能和习性的第一人,并且坚持了足足三十年。
由此,才成就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科普巨著。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要学的是法布尔的观察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
今天,我们以陈筱卿译本的《毛刺砂泥蜂》这节,来看看法布尔是如何进行田野研究的。
1. 反复观察
我还是头回看到这种如此精巧的“活体解剖",而且也就看过一次,所以我希望有机会能再亲眼见识一下这种外科手术。那头一次的观察,十分地浮皮潦草,很不仔细,因为上次我有事在身,长途奔波,人很疲惫,很可能有很多的细节被我忽略掉了。而且,就算我真的全都看得一清二楚,我也很有必要再仔细地观察一番,使自己的观察结果更加臻于完善、真实可靠、无可置疑。我还要补充一句,即使我看过这种场面上百次,我想再看一看,读者们也不会觉得我多此一举,令人生厌的。
这段话里提到科学观察的重要特点,就是不能是偶发现象,必须要重复多次,才能使观察结果更为真实可靠。法布尔说即使看一百次他也还想再看,也体现了他对昆虫研究的酷爱。
2.长期坚持
因此,当毛刺砂泥蜂一出现,我便开始跟踪监视;而现在,它们既然来到了我的家门前,离大门只有几步路的地方,我只要稍微留意一点,就一定能够找到它们的。3月末和4月份已经过去了,我一直留心观察着,但却一无所获,这也许是尚未到毛刺砂泥蜂筑巢做窝的时间,或者,更可能是我观察监视的方法欠妥。直到5月17日,我终于有了幸运之机了 。
3.充满热爱
后来,法布尔终于找到了一只砂泥蜂,注意看其中写观察的句子:
砂泥蜂寻找猎物都是在自己的窝巢周围十来米范围内进行的。它用脚在土里一点一点地、不紧不慢地探查着,再用弯成弓状的触角不停地拍击着土地。无论是光秃秃的地、满是碎石的地,还是杂草丛生的地,它都要仔细地搜索个遍。烈日当空,天气闷热,预示第二天将要下雨,甚至当晚就会有雨落下。而我却在这样的闷热天气里,眼晴始终盯着寻找猎物的砂泥蜂,足足盯了有三个钟头。可见,对于极需觅食的这只膜翅目昆虫来说,要寻找到一只灰毛虫该有多么困难啊。
法布尔居然不是为自己在烈日下盯着砂泥蜂足足三个钟头而觉得疲累,而是“推己及虫”,同情砂泥蜂这么久找不到灰毛虫是真是“太难了”!与此同时,为了看砂泥蜂如何给灰毛虫进行“外科手术”,法布尔来了个全家总动员,发动全家人去找灰毛虫,但他们依旧一无所获。这里,我们看到了法布尔的坚持精神,也庆幸他的观察得到家人的支持。
4.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看着砂泥蜂依旧顽强地在有裂隙的地方寻找着,法布尔“顿有所悟,不禁猜想”砂泥蜂一定知道灰毛虫在哪里,只是因为大雨将至,它们躲到更深的洞穴中去了。
砂泥蜂也没能挖到灰毛虫。只见它仍毫不懈怠地在一些有裂隙的地方寻找着。砂泥蜂继续在清扫地面。它已经是精疲力竭,气力全无。它把一块杏核般大小的土给刨了开来,但它很快便把这地方给撇下了。我顿有所悟,不禁猜想:虽然我们几个大活人没能找到一只灰毛虫,但这并不能说砂泥蜂也同我们四五个人一样又蠢又笨。人办不到的事,昆虫有时却是能大功告成的。昆虫具有极其敏説的感觉,它们是不会连续几个小时迷失方向瞎找一通的。也许是毛虫们预感到大雨将至,全都躲到更深的洞穴中去了。砂泥蜂一定知道毛虫躲在哪儿,只不过它无法从很深的地方把毛虫给挖出来。如果它在一处地方刨挖了几次之后,把这地方放弃了,那并不说明它缺乏敏説的洞察力,而是它没有能力往深处挖下去。凡是砂泥蜂挖过的地方,都可能有一只灰毛虫存在;而它之所以放弃了这个地方,那只是它不得不承认自己力量有限,无法完成这项挖掘工程。我真是愚不可及,竟然未能早一点悟出这番道理来。像砂泥蜂这样猎食灰毛虫的高手,会在没有灰毛虫的地方浪费气力,乱挖一气吗?绝对不会的!
看,法布尔在这里运用了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猜想砂泥蜂挖掘的地方就有灰毛虫,那接下来当然就是动手验证看看了。
这一段写得很有意思:
于是,我便决定去帮它一把。此时此刻,砂泥蜂正在一处翻耕过的光秃禿的土地上搜寻着。它最终又像在其他地方那样,把这个地方也给放弃了。我便握住一把刀,往它挖过的地方继续向下挖去。我同样是一无所获,不得不放弃,走开了。这时候,砂泥蜂却飞了回来,在我清查过的地方又挖又耙开来。我觉得这个膜翅目昆虫像是在对我说道:“你滚一边去吧,你这蠢笨的人,让我来指给你看灰毛虫藏在什么地方吧。”我按照它指示的地方,用刀又挖了起来,终于挖出来一条灰毛虫。 啊!我没猜错,你是不会在没灰毛虫的地方无端地又挖又耙的 !
果然挖到了灰毛虫,法布尔欣喜若狂。他甚至像个孩子似的,向大家炫耀起来:
法维埃、克菜尔、阿格拉艾,还有其他人,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服不服气呀? 你们花了三个小时连一只灰毛虫也没见着,可我想到借助砂泥蜂的指引,竟然要多少只它就会帮我指点出多少只来。
有了灰毛虫,法布尔便开始观察了。注意看老师画线的部分,这也是科学观察的要点:分阶段做好观察记录。至于“我趴在地上”这个句子,你眼前可曾有画面?法布尔是多么痴迷投入呀!
下面,我将分段、按照编号顺序来叙述我眼前所发生的这出精彩戏剧的各个场次。我是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研究的。我趴在地上,与砂泥蜂离得很近,所以任何一点细节都未能逃过我的眼晴。
接下来,法布尔直接在段落上标上序号,记下了砂泥蜂给灰毛虫施行“外科手术”的全过程。原文用了一千多字写整个手术过程,老师挑了几个有意思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1)……它用螫针刺入猎物位于腹部中线的皮肤最细嫩处——把头部第一个环节分开来的那个关节中。螫针在那关节中停留了片刻。不用说,毛虫的致命部分就在那儿……
(2)接着,砂泥蜂放开猎物,匍匐在地,侧身转动,肢体明显地在抽搐着,翅膀在颤抖着。……膜翅目昆虫这是在以自己那独特的方式庆贺扑杀敌人的成功。
(3) ……像是用尺子量过似的那么准确无误。它每后退一步,螫针就刺入毛虫的下一个环节,就这样,逐一地把毛虫真腿上的那三个胸部环节、后面的两个无足的环节以及假腿上的四个环节,全都刺了一遍,一共刺了九针。
(4)最后,砂泥蜂把自己大颚上的那只锐利无比的钳子完全张开,夹住毛虫的脑袋,谨慎小心地咬住它,压它,但又不把它给压伤。……用力很有节制,而大钳压挤的次数较多,大约二十来下。
老师特意画出了含有数字的几个句子,你得想象当时的情景:法布尔全身趴下,注意力高度集中,砂泥蜂每刺一针,法布尔就在心里默念一个数字;大钳子每挤压一次,他也是一样在心里计数。这就是田野观察研究,绝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诗情画意。
在本节最后一段,法布尔交代了本次观察的时长:“我可是从午后一点一直观察到傍晚六点的呀,整整五个钟头,眼睛都不敢多眨一眨。”想想看,这样的忘我投入的昆虫观察,法布尔竟然进行了三十年,是不是个奇迹?
总结一下,法布尔的昆虫观察和研究,主要有如下特点:
全方位地观察其外形、习性、身体结构、居住环境;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反复实验,不轻易作出结论;
认真观察,及时记录,长期坚持,对昆虫抱有真爱。
(纪念法布尔诞辰一百年邮票)
下期内容,敬请期待!
当前疫情防控发生积极变化,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但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严格封城封区之时,更要倾听民声。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多办强信心、暖人心、合民意的急事实事。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自觉依法参与疫情防控,做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者、支持者、参与者、践行者。(荆州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