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昆虫记》导读
荒石园是个乐园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在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从实用的角度看待昆虫,把它们分库恩有害和有利两例。昆虫可以食用,如蜜蜂酿的蜜,各种蛹等;昆虫有药用价值,如斑蝥,石蚕等;还有的昆虫可传授花粉。昆虫也有对人类有害的,如传播病毒的苍蝇、蟑螂等,还有的昆虫侵害庄稼。如果仅从这个经济实用的角度看,很难与昆虫们公正和谐共处?昆虫对人类生活有多重要,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了,人类最多只能活四年。”
其实,站在更广大的角度看,昆虫是与我们人类一起,共同生活在同一星球上的,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
有一个人真正做到把昆虫做朋友,他把在他家门、窗上做窝的长腹蜂、石蜂等看作是芳邻,把见到的昆虫当作朋友,他渴望与昆虫交流,并长年观察昆虫,并写成一部关于昆虫生活的巨著《昆虫记》,这个人就是“昆虫迷”法布尔。
一、昆虫爱好者——法布尔
法布尔说自己不是寻找昆虫、捕捉昆虫、制作标要的专家学者,自称“只是对研究昆虫的生活习性颇感兴趣的昆虫爱好者”。这个爱好让他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并克服重重磨难,一辈子坚持爱好,并把爱好做到了极致,留下皇皇巨著《昆虫记》
法布尔的这些对昆虫的痴迷,没有一丁点来自家族的遗传和熏陶,穷人的家庭每天忙着与生活作斗争,哪有闲情逸致关心昆虫。家人不但不会理解、支持,甚至还出手干预和阻止。正如:
法布尔写的:
“父亲饱尝了一个从乡下人变成城里人的失望,他运气不好,尽管他有力气而且善良,他还是饱受生活的重压,他是不会让我投身于昆虫学的。他更关心其他更直接、更重要的事情。当他看到我用大头针将昆虫固定在软木塞上时,他立刻给我几耳光。这就是我从他那儿得到的全部鼓励。也许他是对的。”
父亲给予打压,母亲对法布尔的爱好也不支持,她不理解法布尔为什么要捡石头,要捉虫子,她甚至认为法布尔如此热爱昆虫,是被人施了魔法,走了霉运。
当然这种爱好,必须要以学习才能维持下去,才能把爱好变成事业。
因为家庭贫穷,法布尔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教师身兼数职,根本没有多长时间教学生。升到初中后,开始自己看书学习,度过了愉快时光。但这很快被饥荒打断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为了维持生活,他做过小商贩,铁路工人等,但他仍然没放弃学习,法布尔知道唯有多学习,多读书,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15岁时,他报考了一所公费的师范学校,结果被录取。毕业后,法布尔做了一名中学教员。教学工作之余,他仍坚持自学,先后获得数学学士学位、物理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看来一个人要走多远,不在于起点,而在于前进的决心。
虽然工作、生活占据了法布尔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但他仍在时间的夹缝中醉心于他所爱的昆虫观察和研究。后来,他结识植物学家阿雅克修,他带法布尔认识了许多当地植物,二人相谈甚欢,度过了一段短暂的美好时光。接着遇见博物学家莫奎因-坦灯,他让法布尔重新燃起希望,遵从内心对动植物极高的热情,“放弃你的数学吧,没有人会对你的公式感兴趣的。去研究昆虫和植物吧,你的血管里有一股热情,我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倾听你讲话的人!”
莫奎因-坦灯的话坚定了法布尔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后来,由于贫穷 ,养家抚口,儿子的离世,战争等,种种生活之苦,世间的苦难折磨着法布尔这个伟大的心灵。
在57岁的时候,被世俗生活折磨着的法布尔终于存到了些钱,买了一个荒地,并隐居于此,终于有了一个专心研究的地方,从此开始一心一意研究动植物,“以哲学家的方式思考,以艺术家的眼光观察,以诗人的方式感受”,直到92岁逝世。
二、美丽迷人的伊甸园——荒石园
荒石园,顾名思义,一个荒凉偏僻且满地乱石、极贫瘠的地方,但对法布尔来说,极其宝贵。法布尔说“经过了四十年的艰苦努力,顽强奋斗,最终才获得了这块宝地。”在这里,他将与昆虫们亲密无间地生活。法布尔称这荒石园为美丽迷人的伊甸园。
荒石园之所以被法布尔称为美丽迷人的伊甸园。
“伊甸园”出自《圣经》,文中意思是乐园,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法布尔称荒石园为伊甸园,意思是他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开心快乐。为什么法布尔会这样感觉呢?
首先,法布尔一直想要在旷野之中有个实验室,荒石园满足了他的愿望。荒石园虽然偏僻荒芜、无人问津,但也可让法布尔免受他人的打扰,专心致志地观察和探索。
其次,荒石园虽然贫瘠,但这里长满了犬齿菊和矢车菊,这些植物把周围膜翅目昆虫全都吸引了来。荒石园里的沙堆和石头,也引来了石蜂和泥蜂们建巢筑窝,这里是昆虫的天堂,因没人住,也成了动物们的天堂,同时也是法布尔从事观察研究的天堂。
再次,法布尔被生活折磨得心力憔悴,“世态炎凉我已遍尝,体味甚深,我已心力交瘁,心灰意冷。”荒石园里的昆虫们给法布尔带去了快乐,昆虫们占据了法布尔的家门窗,阻挡他进出家门,品尝桌上的食物,法布尔不但不怨,还把它们当朋友,称他们为芳邻。渴望与他们交谈,来排解孤寂苦闷。
最后,其他生物学家是主张在实验室里,对昆虫开肠破肚,用试剂研究昆虫,而法布尔主张在蔚蓝的天空下,在昆虫活蹦乱跳的状态下,研究昆虫生活的本能和生命,荒石园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实验室,一座活的昆虫实验室,为他的观察研究提供了方便。
法布尔如此热爱昆虫研究,除了他本性的喜欢之外,有没有其它方面的考量?
除了自身的热爱,还出于对当时研究风气不正当的纠正,法布尔在观察研究写作都是在尽力纠正当时研究领域里的不正之风。
首先,当时很多人认为科学作品要写得有书卷气,写得䀲涩难懂,才能思想深刻。这样会让科学远离人们的生活,再加上研究昆虫的人更注重昆虫的分类、解剖和形态,学科分得越来越细,互相隔绝,使得生物学成了一种令人生厌、不愿涉猎的学科。法布尔坚持在真实的状态研究,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其目的是让学者们知道科学作品可以这样写,博物学研究可以不那么残忍。
其次,当时人们花费大量资金建海边实验室,水族馆,购买各种实验仪器,研究海洋小动物,但对陆地上的小昆虫不屑一顾,这些小昆虫与我们息息相关,会为普通生理学提供难能可贵的资料,需要一座研究昆虫本能、习性、生活方式、劳作等为目的昆虫实验室,而法布尔开辟的荒石园就是这样一座昆虫实验室,他在此搞研究,也期待着人们改变态度。
三、科普巨著——《昆虫记》
法布尔从57岁购买了荒石园,直到他去世,一直住在那里,成天跟昆虫打交道。他说:“我的收获不是谷物,而是大自然的秘密。”他把发现的大自然的这些秘密写在他的巨著《昆虫记》里。《昆虫记》共10卷,第一卷在1879年问世,最后一卷在他84岁时(1907年)出版。前后三十年,花了法布尔的毕生精力。
《昆虫记》被益为“昆虫的史诗”,这书让法布尔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诗人”“昆虫界的维吉尔”等称号。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关于昆虫科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鲁迅评价这书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昆虫记》这部书之所以生动有趣,其一,源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他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关注活生生的生命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充满了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对生命的赞美,用拟人化手法写昆虫,让昆虫有了人的爱憎情感和思想行为。还有法布尔与众不同的高超的写作手法,有人指责法布尔用词欠妥,不够严谨,法布尔把昆虫们当朋友,向他们倾诉,并请他们为自己辩解,说他“写的东西没有丝毫的言之无物的、空洞乏味的套话,没有丝豪的不懂装懂、不求甚解的胡诌瞎扯,有的却是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的、观察到的真情实况,既未胡乱添加,也未挂一漏万。”法布尔耐心细致地观察昆虫,并认真严肃地记录昆虫的活动。因此在他笔下的小昆虫就是一群生动可爱的小生灵。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法布尔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昆虫记》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他的语言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又具有生动的文学性。比如:介绍各种昆虫。
“这是个干什么的呀?它是一只黄斑蜂。它在两至生矢车菊那蛛网般的茎上刮来刮去,刮出一个小绒球来,然后,它便得意洋洋地把这个小绒球衔在大颚间,弄到地下,制造一个棉絮袋子来装它的蛋和卵。那些你争我斗、互不相让的家伙是干什么的呀?那是一些切叶蜂,腹部下方有一个花粉刷,刷子颜色各异,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白色,有的则是火红火红的颜色。它们还要飞离蓟类植物丛,跑到附近的灌木丛中,从灌木的叶子上剪下一些椭圆形的小叶片,把它们组装成容器,来装它们的收获物——花粉。你再看,那些一身黑绒衣服的,都是干什么的呀?它们是石泥蜂,专门加工水泥和卵石的。我们可以在荒石园中的石头上,很容易地看到它们所建造起来的房屋。还有那些突然飞起,左冲右突,大声嗡鸣的,是干什么的呀?它们是砂泥蜂,它们把自己的家安在破旧墙壁和附近向阳物体的斜面上。”
法布尔在介绍各种昆虫时,好像在领着我们参观荒石园,指着各种昆虫向读者们一一介绍,使用设问修饰,如数家珍般地一一介绍昆虫。对各类昆虫介绍得相当详细,颜色、动作,习性等都有介绍。动词用得非常好,如“刮”“剪”等,生动地写出昆虫的特点。还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得意洋洋”“你争我斗”“互不相让”等,把昆虫当人看,让昆虫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表现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