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朝花夕拾》手抄报|重庆一中开展系列阅读与文艺活动
央广网重庆10月11日消息 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与熏陶,开展广泛深度的阅读和写作。近日,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下简称“重庆一中”)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相关政策规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阅读与文艺活动。学生们根据不同阅读体验制作的《朝花夕拾》手抄报就是其中之一。
读书,是同作者对话。《朝花夕拾》反映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记录了他从懵懂天真到历经沧桑。童年时代的鲁迅先生一直不被长辈们认同,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先生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人生百态的缩影,描绘出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重庆一中学子的眼中的《朝花夕拾》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完整阅读《朝花夕拾》后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并制作了手抄报。
“童年是带有色彩的,每个人在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一切都会深深影响到个人的未来,但无论是好是坏,都不要轻易的否定自己。”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人们吃血馒头、吃人肉、缠足、迷信、古板、互相欺诈等等,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之感到悲哀。”
“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展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书中的故事让我看着难受,感谢祖国的强盛,但我们不能贪图享受,不能忘记过去的落后,我会继续努力,追寻先辈们的路。”
“我看到了一个荒诞、怪异的清末,我更加清楚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好好学习,不断奋进。”
……
重庆一中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一中学子们的作品别具一格,利用斑斓的色彩与生动的线条形象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带给人视觉与思维上的双重享受,是阅读与文艺的碰撞,亦是智育与美育的融合。”
重庆一中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办学理念,通过“阅读与人文”“科技与创新”“运动与健康”等多维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文/罗伟强 张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