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 整本书阅读倡导者
前阵子,“老师发现6年级孩子看言情成风气”上了热搜,也许这些书除了轻松减压,也满足了孩子对成长和情感的好奇,只是它们也许不会像《简·爱》那样成为必读经典——写出一个普通女孩的心声,面对困境的当担与努力,以及平等清醒的爱情观,处理好自我与情感的边界。今天是夏洛蒂·勃朗特诞辰,了解她的生平,更能读懂名著的精华。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瘦弱、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是有灵魂的,也有一颗完整的心……”
当饰演简·爱的袁泉,在话剧中声情并茂地说出这段经典台词时,剧场里很多观众都眼含热泪,好像进入了简·爱的身体,和她一起呐喊。这个场面,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台湾作家简媜在她的书《灰烬里的真爱密码》里曾经这么说:如果时间齿轮倒转,我被迫必须重回中学时期……那么,光阴倒流旅途中,我随身携带的最重要的行李是书,其中,有一本就是《简·爱》。
为什么要读《简·爱》?先从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说起。
《简·爱》是1847年出版的,马上引起轰动。署名却是柯勒·贝尔。谁也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甚至,她是男是女也不清楚。
谜底到了第二年夏天才终于解开。这位柯勒·贝尔原来竟然是一个矮小、其貌不扬的乡下姑娘。她的真实姓名是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写的《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这一类型的作品,同学们应该已经读过,比如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是书中情节和细节的来源,书中的人物在真实生活中也可以找到原型。
所以,只有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才能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让我们走近夏洛蒂·勃朗特,感受这个逆境成才的作家的人生经历。
01
毕业于剑桥的父亲
即便贫穷,还有阅读
1816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此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1821年,她5岁时,母亲就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的生活艰苦凄凉。豪渥斯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们只能在沼泽地里玩。
父亲毕业于剑桥圣约翰学院,学识渊博,他亲自教子女读书,给他们讲故事,指导他们阅读书报杂志,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02
《简·爱》的寄宿段落里
可爱的海伦是谁?
1824年,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被送到豪渥斯附近的一所寄宿学校去读书,不久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也被送去那里。当时,只有穷人的子女才进这种学校,当时的富人一般是请家庭教师的。
那里的条件很差,校规却非常严厉,孩子们长年吃不饱饭,还要遭受体罚,每逢星期天,还得冒着严寒或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由于卫生条件恶劣,第二年学校里伤寒流行,夏洛蒂的两个姐姐都不幸感染,被送回家后没有几天就痛苦地死了。
这之后,父亲不再让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学校,但那里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伤痕。她永远忘不了这段生活,在小说《简·爱》中,她痛苦地描绘那段生活,小说中可爱的海伦形象,就是以她的姐姐玛丽亚为原型的。
夏洛蒂回到家里后,她和妹妹们一起学习音乐、弹琴、唱歌、画画,最使她们感兴趣的是学习写作。夏洛蒂在14岁时已写下许多小说、诗歌和剧本,据她自己开列的书单,她共写了11卷之多,每卷60到100页。这些习作为她日后在文坛上一举成名作了充分准备。
03
“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
桂冠诗人的傲慢退稿
15岁时,夏洛蒂进了伍勒小姐在罗海德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她为了挣钱供弟妹们上学,又在这所学校里当了教师。她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写作。
1837年,也就是在她21岁时,她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骚塞。希望能得到这位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和提携。她苦苦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
诗稿被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
“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情。”
骚赛的话,像一盆冷水泼得夏洛蒂很伤心,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她仍然默默地坚持写作,和两个妺妹一起,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1838年,夏洛蒂离开伍勒小姐的学校。迫于生计,她在1839年和1841年分别当过两次家庭教师。她在给妹妹艾米莉的信中这样写道:
“一个私人家庭女教师根本没有个人的存在,不被人当作一个活人、一个有理性的人看待,除非把她同那些必须完成的烦人的职责联系在一起。当她教孩子们念书、给他们做活儿、哄他们玩儿的时候,好歹凑合还过得去。要是她抽空做一点自己的事,她就成了个废物。”
后来,姨妈拿出所有的积蓄,让姐妹俩到布鲁塞尔去攻读法语。
埃热先生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虽然容易激动,有点粗鲁,但是十分率直、爽快。在《简·爱》中的罗切斯特身上可以看见他的影子。
04
没有当成老师
就拿起笔当作家
从布鲁塞尔回国后,夏洛蒂便和两个妹妹一起开始筹办学校,却无人报名。夏洛蒂觉得,写作也许还有出路。她们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没有署真名,而是分别用了三个假的男性名字,包括《简·爱》所用的柯勒·贝尔。尽管诗写得很美,却在出版后只卖掉了两本。
但是,她们的创作热情受到了激励,三姐妹又开始埋头写小说。
她们把三部小说一起寄给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复她们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已经被接受,但夏洛蒂的《教师》将被退回。
这对夏洛蒂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憋着一股气又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简·爱》。
当时的英国文坛大为震惊,因为三姐妹的三部长篇小说都非常出色,特别是夏洛蒂的《简·爱》,更是引起轰动,夏洛蒂和她妹妹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前面提到的骚赛口中的小草终于长成参天大树,小草”变成“大树”靠的是:夏洛蒂姐妹钢铁般的意志,罕见的精神毅力和勤劳。
05
《简·爱》不是言情小说
独立抗争又懂得平等之爱
“现代女性小说”第一本
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这是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基本特色,也是她对后世英美作家的影响所在。
后世作家在处理女性主题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她的影响,尤其是关心女性自身命运问题的女作家,更是尊她为先驱,把她的作品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简·爱》反映的正是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妇女的生存状况和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勇于反抗。
《简·爱》中有很多心理活动的描写,都是表达了一个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也有很多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在面对社会的压迫,以及命运的不公时具备的反叛精神,同时从小说里也可以看出简·爱的爱情观——追求精神上的平等和尊重。
语文名师彭莉琼带领精读
必读经典《简·爱》
经典与作家的创作背景
重要情节深度解读
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
解析写作特色和艺术效果
课程大纲
滑动看详情↓
收听平台
博雅小学堂APP
点击扫码立即收听
掌握必读名著的阅读理解方法
问题引导 拓展知识 引领思辨
博雅经典名著阅读
阅读理解范本式精讲
总策划
点击扫码
选择书目试听
点击原文,按需购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