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视频:寻找邱岳峰
顺便再发一个五月期间, 参加邱老墓地迁移仪式拍的一段视频。 背景音乐用的正是《简爱》的原声音乐。 怀念邱老…… 风乎舞雩咏而归——接邱岳峰先生回家(转帖) 文/本来老六 作为一个喜欢电影的人,在很长时间里只能观看国家指定的作品。这种指定不仅仅是体裁和内容上的,甚至还包括声音。记得是在西班牙电影《楼上的房客》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警察甲:他的职业是配音演员。 警察乙:配音演员是干什么的? 警察甲:你知道,你听到的哈里森福特并不是哈里森福特。 话虽调侃,但我们还是通过配音才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外国电影。久而久之,那些外国演员的原音变得不再重要,梁园虽好,竟把他乡作故乡,我们念念不忘地只是那些外国声音的中国面孔,而这其中最魅惑的一张脸就是上译著名演员邱岳峰(一九二二年五月十日--一九八零年三月三十日)。二零零九年五月八日,我有幸参加了奉贤海湾园"寻找邱岳峰"追思会。蓝天白云之下,我和很多很多的人一起接他"回家"。 得知邱岳峰先生寝园即将迁回上海,还是在年初参加的一档配音主题节目上。当时邱岳峰的公子邱必昌先生就提起这件事情,还获悉邱岳峰先生的墓碑由画家陈丹青先生设计。虽然没有看到实景照片,但是记住了陈丹青先生的那句话:墓碑上不需要任何介绍,"邱岳峰"三个字就足够了。 "’邱岳峰’三个字就足够了。"对于我们这样的邱岳峰原教旨主义者,这三个字的确就是一种魔咒。所以今年当我看见穆阑于邱岳峰先生忌辰发布的纪念文章,其中提及邱岳峰先生的寝园新址介绍,当时就默默记在心里。现在还记得穆阑那天早上给我打电话通知有这么个仪式,我感觉血液都要凝结了:我要去看邱岳峰了。记得曾听蔡琴这么说过:什么也无法阻挡我演唱《恰似你的温柔》。那么我也想说:什么都无法阻挡我去看望邱岳峰。经由那么多默默喜欢邱岳峰先生的日子,终于可以去追思怀念,也算是了却一段宿愿。 参加活动之前的一天我失眠了。大约凌晨三四点便毫无睡意,脑子聚焦到邱岳峰先生诠释的那些电影角色以及那些令我形神俱灭的台词,几乎是在这些记忆里迎来了这天的太阳。匆匆赶到聚会的发车地点,发觉已经有很多朋友到场。穆阑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着,联系没有到的朋友,已经到的也一一招呼。我则开始寻找有没有熟悉的演员同行,因为毕竟他们距离邱岳峰先生更近。首先发现了曾经在《影音童话》里深情回忆邱岳峰的王东先生,然后又看到了慢慢走出来的狄菲菲。终于见到狄菲菲让我想起当年对刘广宁的幻想,天下毕竟还是有那么不公平的事情,怎么可以允许有这么美的人还有那么美的声音。接着我看见当年上译的第一美女赵慎之奶奶颤颤巍巍地走入休息室。心里想:去的人还是不多。 上译厂准备了两个花篮(其中一个是送给和邱岳峰先生毗邻而居的陈叙一先生),我帮忙把其中一个搬到了大巴士旁边。心里暗想,总算为邱岳峰先生做了一点点小事。路上的心情简直可以用轻快来形容,毕竟我是在去看望邱岳峰先生的路上,这条路,差不多晚去了二十年。到达寝园的门口我激动地想直接用手机拍下正门,以便日后自己再次成行。突然想起包里不是已经带了相机吗? 从主干道的第一个路口左拐,小路尽头右侧便可以看见上译老厂长陈叙一先生的安息地。我在签到处领了一簇白玫瑰(墓地效果图),抬头便看见巨大的看板上方写着"寻找邱岳峰" 。我突然意识到,离开邱岳峰先生已经那么久了,而寻找的起点应该就是我们的回忆。 就在我观看看板上来宾的签名,人群突然一阵骚动。很多熟悉的身影纷至沓来:苏秀老师、孙渝烽老师、曹雷老师、童自荣老师、吴文伦老师,甚至还有曾因身体抱恙缺席上次配音节目的李梓老师。而从邱岳峰先生的二公子和他人的交谈中我无意听到:王建新老师特意打电话来致歉有事缺席,刘广宁老师和陈丹青先生也因为身体健康原因无法到场。换而言之,能来的都来了。想起自己之前的惴惴不安,我骄傲地羞愧:迎接邱岳峰先生回家的队伍怎么会寂寞呢。老师们签名、献花之后纷纷落座(照片),而我发觉此时陈丹青设计的墓碑还没有揭幕,基座前方铺满了白色的玫瑰花,稍远处还有一方宽阔的草坪(照片)。想起他一辈子在蜗居里的逼仄,终于轮到他可以长舒一口气了:这是我的家么?我都不认识了,好极了……啊,玫瑰花,太美了。嗯,这不大,从这儿可以看到大海的景色,这里空气新鲜,很不错。 终于,邱岳峰关门弟子林栋甫先生说出了今天的开场白:我们今天是来参加一个party。 风乎舞雩。我们就是来参加一个早该举行的party,我们纪念着他,也纪念着只属于自己的往昔。Party主人为来宾们准备了一首俄罗斯曲子《深色的眼睛》,舒缓,忧郁,恰如我们怀念的那个人的眼睛: 你说你爱我们,你怎么舍得离开我们。 当活动还在进行的时候,我悄悄退出人群,凝视着已经揭开红布的墓碑。我始终无法确认是如何开始的,只知道眼泪已经放肆地冲出我的眼眶,然后直到眼泪被微风烤干。 通过曹雷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本邱岳峰先生最后作品还不是《白衣少女》里的那句台词"祝你成功",而是她主创的广播剧《柴可夫斯基》:孙道临先生配柴可夫斯基,邱岳峰先生配鲁宾斯坦。这让我想起苏秀老师曾经提到过的一件往事。如果邱岳峰先生健在会让他主配《虎口脱险》的指挥斯丹尼斯拉斯拉弗,而现在的主配尚华则和他搭档油漆匠。当时苏秀老师的原话是:"以邱岳峰对音乐的理解能够让这个人物更深刻。" 仪式上最大的慰藉来自于吴文伦老师的一番即兴发言:"原谅我称他们为演员而不是大师,真正的艺术家是不需要吹捧的。……’邱之简约,痈繁削尽。不事声张,皆是风景。’……真正的’大家’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任何评述在这样的感言面前都是多余的,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再次深深地鞠躬以表崇敬。 对于这样一次接邱先生回家的"party"显然还应该感谢更多的人,不过对邱岳峰先生本人似乎倒不必感谢什么。他已经变成了我生活里的山川和大地,人对于自己所皈依的山川和大地有什么好感谢的呢。 再次回到那个关于配音演员的疑问,也许可以有另外这样一个版本: 甲:他的职业是配音演员。 乙:配音演员是干什么的? 甲:配音演员的名字曾经是邱岳峰。
顺便再发一个五月期间, 参加邱老墓地迁移仪式拍的一段视频。 背景音乐用的正是《简爱》的原声音乐。 怀念邱老…… 风乎舞雩咏而归——接邱岳峰先生回家(转帖) 文/本来老六 作为一个喜欢电影的人,在很长时间里只能观看国家指定的作品。这种指定不仅仅是体裁和内容上的,甚至还包括声音。记得是在西班牙电影《楼上的房客》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警察甲:他的职业是配音演员。 警察乙:配音演员是干什么的? 警察甲:你知道,你听到的哈里森福特并不是哈里森福特。 话虽调侃,但我们还是通过配音才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外国电影。久而久之,那些外国演员的原音变得不再重要,梁园虽好,竟把他乡作故乡,我们念念不忘地只是那些外国声音的中国面孔,而这其中最魅惑的一张脸就是上译著名演员邱岳峰(一九二二年五月十日--一九八零年三月三十日)。二零零九年五月八日,我有幸参加了奉贤海湾园"寻找邱岳峰"追思会。蓝天白云之下,我和很多很多的人一起接他"回家"。 得知邱岳峰先生寝园即将迁回上海,还是在年初参加的一档配音主题节目上。当时邱岳峰的公子邱必昌先生就提起这件事情,还获悉邱岳峰先生的墓碑由画家陈丹青先生设计。虽然没有看到实景照片,但是记住了陈丹青先生的那句话:墓碑上不需要任何介绍,"邱岳峰"三个字就足够了。 "’邱岳峰’三个字就足够了。"对于我们这样的邱岳峰原教旨主义者,这三个字的确就是一种魔咒。所以今年当我看见穆阑于邱岳峰先生忌辰发布的纪念文章,其中提及邱岳峰先生的寝园新址介绍,当时就默默记在心里。现在还记得穆阑那天早上给我打电话通知有这么个仪式,我感觉血液都要凝结了:我要去看邱岳峰了。记得曾听蔡琴这么说过:什么也无法阻挡我演唱《恰似你的温柔》。那么我也想说:什么都无法阻挡我去看望邱岳峰。经由那么多默默喜欢邱岳峰先生的日子,终于可以去追思怀念,也算是了却一段宿愿。 参加活动之前的一天我失眠了。大约凌晨三四点便毫无睡意,脑子聚焦到邱岳峰先生诠释的那些电影角色以及那些令我形神俱灭的台词,几乎是在这些记忆里迎来了这天的太阳。匆匆赶到聚会的发车地点,发觉已经有很多朋友到场。穆阑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着,联系没有到的朋友,已经到的也一一招呼。我则开始寻找有没有熟悉的演员同行,因为毕竟他们距离邱岳峰先生更近。首先发现了曾经在《影音童话》里深情回忆邱岳峰的王东先生,然后又看到了慢慢走出来的狄菲菲。终于见到狄菲菲让我想起当年对刘广宁的幻想,天下毕竟还是有那么不公平的事情,怎么可以允许有这么美的人还有那么美的声音。接着我看见当年上译的第一美女赵慎之奶奶颤颤巍巍地走入休息室。心里想:去的人还是不多。 上译厂准备了两个花篮(其中一个是送给和邱岳峰先生毗邻而居的陈叙一先生),我帮忙把其中一个搬到了大巴士旁边。心里暗想,总算为邱岳峰先生做了一点点小事。路上的心情简直可以用轻快来形容,毕竟我是在去看望邱岳峰先生的路上,这条路,差不多晚去了二十年。到达寝园的门口我激动地想直接用手机拍下正门,以便日后自己再次成行。突然想起包里不是已经带了相机吗? 从主干道的第一个路口左拐,小路尽头右侧便可以看见上译老厂长陈叙一先生的安息地。我在签到处领了一簇白玫瑰(墓地效果图),抬头便看见巨大的看板上方写着"寻找邱岳峰" 。我突然意识到,离开邱岳峰先生已经那么久了,而寻找的起点应该就是我们的回忆。 就在我观看看板上来宾的签名,人群突然一阵骚动。很多熟悉的身影纷至沓来:苏秀老师、孙渝烽老师、曹雷老师、童自荣老师、吴文伦老师,甚至还有曾因身体抱恙缺席上次配音节目的李梓老师。而从邱岳峰先生的二公子和他人的交谈中我无意听到:王建新老师特意打电话来致歉有事缺席,刘广宁老师和陈丹青先生也因为身体健康原因无法到场。换而言之,能来的都来了。想起自己之前的惴惴不安,我骄傲地羞愧:迎接邱岳峰先生回家的队伍怎么会寂寞呢。老师们签名、献花之后纷纷落座(照片),而我发觉此时陈丹青设计的墓碑还没有揭幕,基座前方铺满了白色的玫瑰花,稍远处还有一方宽阔的草坪(照片)。想起他一辈子在蜗居里的逼仄,终于轮到他可以长舒一口气了:这是我的家么?我都不认识了,好极了……啊,玫瑰花,太美了。嗯,这不大,从这儿可以看到大海的景色,这里空气新鲜,很不错。 终于,邱岳峰关门弟子林栋甫先生说出了今天的开场白:我们今天是来参加一个party。 风乎舞雩。我们就是来参加一个早该举行的party,我们纪念着他,也纪念着只属于自己的往昔。Party主人为来宾们准备了一首俄罗斯曲子《深色的眼睛》,舒缓,忧郁,恰如我们怀念的那个人的眼睛: 你说你爱我们,你怎么舍得离开我们。 当活动还在进行的时候,我悄悄退出人群,凝视着已经揭开红布的墓碑。我始终无法确认是如何开始的,只知道眼泪已经放肆地冲出我的眼眶,然后直到眼泪被微风烤干。 通过曹雷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本邱岳峰先生最后作品还不是《白衣少女》里的那句台词"祝你成功",而是她主创的广播剧《柴可夫斯基》:孙道临先生配柴可夫斯基,邱岳峰先生配鲁宾斯坦。这让我想起苏秀老师曾经提到过的一件往事。如果邱岳峰先生健在会让他主配《虎口脱险》的指挥斯丹尼斯拉斯拉弗,而现在的主配尚华则和他搭档油漆匠。当时苏秀老师的原话是:"以邱岳峰对音乐的理解能够让这个人物更深刻。" 仪式上最大的慰藉来自于吴文伦老师的一番即兴发言:"原谅我称他们为演员而不是大师,真正的艺术家是不需要吹捧的。……’邱之简约,痈繁削尽。不事声张,皆是风景。’……真正的’大家’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任何评述在这样的感言面前都是多余的,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再次深深地鞠躬以表崇敬。 对于这样一次接邱先生回家的"party"显然还应该感谢更多的人,不过对邱岳峰先生本人似乎倒不必感谢什么。他已经变成了我生活里的山川和大地,人对于自己所皈依的山川和大地有什么好感谢的呢。 再次回到那个关于配音演员的疑问,也许可以有另外这样一个版本: 甲:他的职业是配音演员。 乙:配音演员是干什么的? 甲:配音演员的名字曾经是邱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