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陈寅恪与妻子唐筼的载风雨情

1928年,晚清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清华国学院的年轻导师、时年38岁的陈寅恪,与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一代才女唐筼在上海举行婚礼。两人在清华园相识,都是清华教员,后结为伉俪,从此志同道合,比翼齐飞,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机缘巧合,娶得唐筼

从13岁起,陈寅恪即与兄长陈衡恪东渡日本求学,后又辗转于欧美各国求学20余年,及至回国后在清华任教,一直保持单身。时光飞逝,转眼间陈寅恪已经30多岁了。父亲陈三立见儿子对婚姻大事并不上心,开始时还好言催促,希望儿子快点解决终身大事,后来见儿子还是不为所动,便厉声警告说:“如果你再不主动,那我就要替你选择未婚妻了!”陈寅恪没办法,只好请求父亲再宽限些时日。父亲同意了。

除了家人对陈寅恪的婚事催促外,同事和朋友们也都为他的个人问题着急。陈寅恪初到清华园时,由于是单身,他将自己的一半住房让给赵元任家用,他则吃住在赵家。赵元任的夫人名叫杨步伟,她烧的饭菜非常好吃,把赵元任和陈寅恪照料得无微不至。杨步伟见陈寅恪无成家之意,就做他的思想工作,她半开玩笑地说:“寅恪呀,你这样下去可不行,怎么能老是单身呢?”赵元任也附和着说:“是啊,不能让我的太太老是管两个家啊!”陈寅恪笑了笑,回答说:“我是愿意有家而不管家,现在这样不也很好吗?”

为什么陈寅恪迟迟不结婚呢?一方面是他想潜心于学业和治学;另一方面是他自以为体弱多病,深恐累及他人。

陈寅恪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并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最伟大、最纯洁的爱情应当是完全出于理想,“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比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便是这种爱情。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是没有的,只有在文艺作品中才能觅得影踪。第二个层次的爱情是,若真心爱上某人,即便不能结合也忠贞不渝,矢志不变。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以及古代那些为了爱而终生未嫁的贞女等。第三个层次的爱情是,“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及中国之寡妇是也。”而第四个层次的爱情,才是人们最常见的那种,也就是白头偕老而终身无外遇的。陈寅恪认为还有最后一个层次的,即“随处接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因此,相比爱情,陈寅恪似乎更看重学问和品德。他说:“学德不如人,此实吾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又说:“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轻描淡写,得便了之可也。”在他看来,如果志向不在学术和事业上,而一心只求得娇妻美妾,是很愚蠢的事情。

虽然陈寅恪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并不放在心上,可是一旦当爱情来敲门的时候,他也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迅速地坠入了爱河。

有一天,陈寅恪和几位清华同事闲谈,其中一位同事提及,他曾在一位名叫唐筼的女教师家中。看到墙上悬挂着的一幅诗幅,是这样写的:

苍昊沈沈忽霁颜,春光依旧媚湖山。

补天万禾忙如许,莲荡楼台镇日闲。

盈箱缣素偶然开,任手涂鸦负麝煤。

一管书生无用笔,旧曾投去又收回。

这位同事说,当时让自己感到费解的是,诗幅的落款,是一个名叫“南注生”的人。他不知道“南注生”是什么人,所以就借闲谈之机想请教一下博学多才的陈寅恪。陈寅恪略一思索,说道:“‘南注生’是广西灌阳的唐景崧的别号;如此看来,这位唐筼一定是唐景崧的孙女。”

原来,这位唐景崧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巡抚,与陈寅恪的祖父一样。1882年,法国与越南发生冲突,河内、南定等地相继失陷。唐景崧目睹时艰,便以吏部候补主事的身份,抱着忧国忧民的心绪,主动请缨赴越参战。他招引刘永福的黑旗军,进兵河内,击杀法军将领安邺。后来,唐景崧撰写了一本《请缨日记》,较详细地记录了赴越经过及中法战事。陈寅恪恰好也读过这本书,很为唐景崧为国为民的气概折服。当他听说这件事后,就想登门拜访一下唐景崧的这位后人,顺便去观赏那幅由唐景崧手书的条幅。就这样,陈寅恪认识了唐筼。

同年9月底,由于清华大学开学在即,新婚燕尔的陈寅恪乘船离开上海,返校上课;而唐筼则因母亲去世需要安葬,便没有和丈夫同行。正逢中秋佳节,夫妻却不能团聚,在海船上的陈寅恪遥望天上的明月,心中别有一番伤离别的滋味,便提笔写下一首思念妻子的诗:

戊辰中秋渤海舟中望月有怀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山河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澈沧波海不流。

赢得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唐筼是一位非常善解人意的妻子,她不仅是陈寅恪的生活伴侣,更是他的精神依托。自结婚以后,唐筼便在家中默默地操持家务,让丈夫专心治学,对陈寅恪照顾得无微不至。

翌年,陈家有了喜讯,他们夫妇的大女儿就要降生了。可就是这次生产,让他们夫妇的浪漫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唐筼原先就有心膜炎,结果在分娩时,心膜炎诱发了心脏病,险些让她撒手人寰。从此,唐筼的后半生就一直为心脏病所威胁。

国难当头,颠沛流离

此年11月3日早晨,陈寅恪夫妇携3个女儿以及仆人王妈、忠良等人,乘坐火车从北平前往天津,又从天津大沽口乘船去济南。但他们一到济南才发现,这里的形势更为紧张,到处哄传着“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了”的流言,逃难的人们纷纷涌向火车站。可火车站也是人山人海,陈寅恪这一大家子根本挤不上火车。幸亏同行的张申府、刘清扬一家已经先上了车,他们帮着陈寅恪全家从列车车窗爬进车内,还让给了他们3个座位。就这样,他们一路乘车将近24个小时才到达徐州。晚上10点钟,陈寅恪全家又登上了前往郑州的火车,再从郑州辗转到汉口,最后于11月20日到达长沙。陈寅恪自幼常出远门,游历欧美,可像如此紧张、艰难的旅行,还是平生第一遭。

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在长沙组建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陈寅恪在这里继续任教。可是,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时局再度发生变化。是年底,上海、南京先后陷落,武汉凶多吉少,长沙的形势亦岌岌可危。教育部通知长沙临时大学准备西迁云南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陈寅恪又得携家人继续登程。

他们全家人先是辗转来到香港,然后再去往云南。然而到达香港后,由于旅途劳顿,急火攻心,唐筼的心脏病再度发作,更要命的是小女儿陈美延这时也生了病,眼看已经无法继续前行,幸而当时在香港大学任教的许地山夫妇帮忙租了一套住所,让陈寅恪全家暂时留在香港,他们才得以稍事休息。当时,香港的生活费用非常昂贵,陈寅恪一家的生活顿时陷入困顿之中。

全家在香港度过了一个窘迫的春节后,由于陈寅恪要赶到学校继续上课,所以他只好让妻子和孩子暂居香港,自己只身一人前往云南的西南联大报到。翌年4月8日,陈寅恪终于抵达云南蒙自。但刚到云南,陈寅恪就染上了疟疾,卧床不起。远在香港的唐筼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可是远隔千山万水,她只能将无尽的思念和牵挂深深地埋在心里。唐筼在心中暗暗发誓:今后无论多么艰辛,一定要替丈夫照顾好这个家,让丈夫在巨大的压力中不再为家中的事情操心。

此时远在西南边陲的陈寅恪,又何尝不思念妻子呢?他一想到妻子要支撑虚弱的病体,独自一人在香港苦苦支撑一大家子的生活时,心中便非常不是滋味。悒郁之中,他提笔写了《残春》两首诗,其中一首写道: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百里苦愁花一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群心已惯经离乱,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头。

除了思念妻子,陈寅恪还非常惦记那几个可爱的孩子。在云南时,有一次陈寅恪去集市买东西,他偶然见到一位苗族妇女背上背着一个孩子,那孩子白白胖胖的,眼睛大大的,陈寅恪越看越像他的小女儿陈美延,就不觉多看了几眼。结果那位妇女误以为陈寅恪对小孩有什么歹心,就急忙背着孩子离去了。堂堂的大学教授竟被误认为是歹人,这令陈寅恪感到尴尬之余,也倍加思念在港避难的家人。

1939年春天,英国牛津大学向陈寅恪伸出了橄榄枝,聘请他去做汉学教授。陈寅恪考虑到自己和妻子一个在云南,一个在香港,两人天各一方,而且妻子又患有心脏病,无法前来昆明团聚,便决定接受邀请,全家迁往英国。是年夏,陈寅恪来到香港和妻女会合,准备迁往英国。但不巧的是正逢二战全面爆发,他也只能滞留在香港“孤岛”上,为此他向西南联大请了1年的假。

由于战争原因,香港物价飞涨,陈寅恪夫妇贫病交加,几乎陷入绝境。幸而得到当时中英文化协会领导人杭立武的帮助,陈寅恪被聘为香港大学客座教授,这才能勉强糊口度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也被日军所占领。这段时间,香港社会秩序混乱,物资匮乏,加之陈寅恪此时已离开香港大学,失去经济来源,家庭日常开销顿时陷入困顿。唐筼不顾自己身体不好,仍费尽心机为全家人寻找口粮。

由于陈寅恪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当日军占领香港后,就有日本学者写信给军部,让他们不可为难陈寅恪。于是军部就给香港司令下文,让其照顾好陈家。当时物质极为匮乏,香港司令就派人给陈寅恪家送去好多袋面粉。但陈寅恪是绝不会吃日军面粉的,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日本宪兵往屋里搬面粉,陈寅恪和唐筼就往外拖……陈寅恪夫妇的民族气节,实在令人感动!

次年5月5日,在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的帮助下,陈寅恪一家携带着简单的行李,从香港码头登上驶往广东湛江的海船,逃离香港。他先后辗转任教于广西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最后执教于成都的燕京大学临时学校。

夫妻恩爱,父女情深

在成都生活期间,陈寅恪全家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安定、幸福时光。

妻子唐筼非常珍惜这段宁静的团聚时光,她尽心尽力地相夫教女,操持家务。为了给丈夫补养身体,她特意买来一只怀了胎的黑色母山羊,待母羊生了两只小羊以后,唐筼便学着挤羊奶。她每天早晨先把母羊拴在柱子上,再用清水洗净母羊的乳头,然后开始挤奶。唐筼出身于官宦世家,她以前哪曾挤过羊奶?因此,初学时自然是一番手忙脚乱,经常是费尽力气才能挤出一小碗羊奶。每回她都舍不得自己喝一口,全端给丈夫,看着丈夫一口口喝下去。

当时,他的小女儿陈美延已经到入学年龄;但由于身体不好,就没有去上学,而是在家里负责放羊。小美延一边放羊,还一边沿路收集点儿枯树叶、干树枝,带回家中用来烧炉子。到了傍晚,陈寅恪带着小美延散步,饶有兴趣地问小女儿:“羊喜欢吃什么草?”小美延告诉爸爸说:“羊最爱吃带刺的酸枣叶,就是我们家围篱笆墙的酸枣树的叶子。”

当陈寅恪带着小美延走到茶馆旁时,常常会停下来,听一阵茶馆里的说书人讲的《三国》,然后他会用欣赏的口吻说:“说书人讲得比小说要生动。”有时候,陈寅恪带着小女儿上街时,还会给她买一小包炒花生米或者是一个广柑,然后笑眯眯地看着女儿吃。

虽然这期间陈寅恪全家的生活一直是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状态,但他丝毫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有一次,大女儿陈流求在班级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还得到了奖品,她高兴地跑回家,心想一定会得到父母的奖励。哪知陈寅恪看了她的成绩单后,问道:“你是不是比班上不少同学年龄大一点儿?自然应该考得好些,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从那以后,孩子们即使考试得了高分,也不会在意了。

空闲的时候,陈寅恪还会教3个女儿背诵一些唐诗,最初是些简单的,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等。再到后来,他就开始教女儿们背诵《长恨歌》、《琵琶行》这些长篇经典作品了。

相濡以沫,生死同随

由于少年时代用眼过度,加之后来长期的艰苦生活,营养跟不上,到中年时,陈寅恪便患了严重的眼疾,其中一只眼睛渐渐失去视力,没过多久,另一只眼睛也完全失明了。虽然陈寅恪曾在国内做过手术,后来又前往英国伦敦接受治疗,可是均告失败。无奈之下,他只好接受了双目失明的残酷现实。

1949年,陈寅恪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解放前夕,他拒绝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邀请,继续留在祖国大陆,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后来在院系调整时期,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陈寅恪则移教于中山大学。

1962年7月,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在洗漱时不慎滑倒在家中的浴盆里,摔断了右腿股骨,自此长卧于床榻。唐筼只得请一位护士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寅恪受到批判,身心备受摧残,连护士也不能继续留在这里照顾他了。唐筼只好拖着病体,竭尽全力亲自照料丈夫。

1969年春节后,陈寅恪一家被扫地出门,连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稿也被洗劫一空,他们只好迁至中山大学校园西南角一所四面透风的平房里居住。此时的他贫病交加,已经衰弱得不能吃饭,只靠一些流食维持生命。在凄凉无助中,夫妻二人只能相对而泣。身处绝望中的陈寅恪,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而唐筼的心脏病也日趋严重。

面对着爱妻,陈寅恪认为她可能将先于自己而去,故怜夫人之悲苦、叹命运之不公,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挽晓莹》:

涕泣对牛衣,卅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是年10月7日,国学大师陈寅恪因患多种疾病,离开了人世,夫妻俩一同度过了41载风雨人生。唐筼平静地料理完丈夫的后事,接着又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45天后,唐筼也静静走了。她要去追寻天堂里的丈夫,天上人间永相随。

【简介】陈寅恪(1890—1969),原籍江西义宁(今修水),杰出的文史泰斗和国学大师。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少时就读于南京家塾,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文学典籍。1902年随兄东渡日本,入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1914年回国。1918年得到江西官费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蓝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留学期间已具备阅读8种语言的能力。1925年回国。翌年与梁启超、王国维等应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30年国学院停办,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直逼平津,其父陈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随校南迁,颠沛流离。次年秋随西南联大迁至昆明。1942年春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应聘牛津大学任教。1949年因眼疾加重回国,再任教清华园。同年来到广州,任教岭南大学。后院系调整,移教中山大学。新中国成立,当选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并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十年动乱期间遭到残酷折磨,身心备受摧残,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稿也被洗劫一空。1969年在广州含恨逝世。

【本文收入我的著作《细说清华学者们的爱情往事》,东方出版社出版。】

THE END
0.红楼故事(四)宝玉初试云雨情所以,当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第五回末第六回初谈到宝玉的初试时,我反而觉得很庆幸。 一直以来,我都认可文学作品中理应对主要人物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刻画。它不仅仅是性格、外貌、思想、体态,还应着笔于他们的七情六欲和些许动作的描绘。 只有这样,我们所了解的那个人物才会是饱满和丰润的,才会让人们从一种好奇的私欲中走向正面的探讨,而不是一种污浊https://www.jianshu.com/p/c350834d9aa4
1.读红楼赏经典之六:贾宝玉初试风雨情刘姥姥一进大常亚歌读红楼 赏经典之六:贾宝玉初试风雨情刘姥姥一进大观园 刘姥姥的名气在中国丝毫不逊于王熙凤,那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何能让那么多人熟知呢,从本回开始,刘姥姥将正式登场。 本回概述:袭人把宝玉梦游幻境之后事做完之后,笔锋一转,另外炉灶。这次的对焦选择了京郊之外是一户农家。因家贫无济,鳏寡老人刘姥姥替女来到贾府打秋风。贾府总管王熙凤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941c2330100ej65.html
2.林黛玉贾宝玉(反虐贾家人后,黛玉她去过好日子喽!)——且看黛玉重生红楼,如何救下父母,将贾家那群没心肝的玩弄在股掌林黛玉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初试风雨情详写 林黛玉贾宝玉第一次见面 林黛玉贾宝玉共读西厢记 林黛玉贾宝玉结婚了吗 林黛玉贾宝玉木石前盟 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什么关系 林黛玉贾宝玉怎么画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林黛玉贾宝玉一起看的什么书 https://www.nlxswxx.com/30/30964/
3.“贾宝玉”欧阳奋强:接连送走《红楼梦》中13人,每次都流泪心痛转行后,欧阳奋强执导了《爱在雨季》《我的妈妈在西藏》《回到拉萨》《密电风云》《纯真岁月》《人间风雨情》《反击》《一诺无悔》等一系列影视佳作,成为著名演员成功转型做导演的典范。 04 欧阳奋强上世纪80年代末结婚了,妻子叫康莉,是峨影厂的演员。 (欧阳奋强全家福) 1996年3月15日,他们的女儿欧阳雯鑫降生了。小姑娘遗传了父母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6/08/74054340_1140435208.shtml
4.《电视剧人间风雨情》电视剧在线观看全集日剧《电视剧人间风雨情》是JayMadison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日本日本片,该剧讲述了:一之濑浩一(草剪刚饰)拥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记忆力以及灿若莲花的说谎能力这些过人之处让他成了一位天才欺诈师 30年前浩一家遭遇不幸表面上看是父亲杀死母亲和弟弟之后自杀但其实是一起有预,想看更多的相关影视作品http://www.yunshi66.com/xinwenzixun/2033227.html
5.87版宝玉”炮轰娱乐圈:风气太假,很多事看不惯—中国教育网吴京安、何政军、王姬、唐国强等众多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的《人间风雨情》正在辽宁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热播。很多细心的观众发现了隐藏在职员表中的一个熟悉的名字、该剧导演――欧阳奋强,又恰逢新《红楼梦》掀起热潮,他再次勾起广大观众的回忆,欧阳奋强的贾宝玉是一代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 20多年后,当年的宝哥哥已经悄然转变。欧阳http://www.chinaedunet.com/huodong/wyhd/2010/9/content_195563.shtml
6.年内必然放火的10部国产剧(非常90后)剧评年内必然放火的10部国产剧(图)今年上半年的电视剧大火连营,《新三国》、《媳妇的美好时代》、《杨贵妃秘史》、《手机》都火得厉害,而且类型很非富,古装战争、传奇、现代情感剧相替上升。根据暑期罕见持续高温的气候势态,年内还会出现更多有放火倾向的荧屏“纵火犯”。其中囊括了历史故事、婚姻家庭、英雄战争、青春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3442695/
7.神彩88Vll苹果版神彩88Vll官方ios版下载V.53.4.8江山风雨情手游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15.26MB查看 《三国杀》新武将谋小乔,唯美原画也拯救不了的答辩技能描述! 15.26MB查看 余航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正在参加一档直播创作 15.26MB查看 穿越平行世界高考,苏城直接写下了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 15.26MB查看 【联动爆料】初代奥特曼登场竟然是用这种方式https://msm.pcccp.cn/xingming/xmfx/%E5%BA%94%E4%B8%80%E8%88%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