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

性格影响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响着他,使他领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的事所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认识更加深刻。从此他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而且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认识加深的基础上,进而对她们不同的思想性格的实质有了理解,从而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如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对于晴雯和袭人、麝月,心里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诉肺腑”的情节,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从此成熟巩固,生死不渝。

封建势力的另一次镇压是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撵走芳官、四儿、司棋,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这主要是,封建势力要摧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扫荡一切违背礼教、妨碍贾宝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幻想,他用血泪写成的《芙蓉女儿诔》,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林黛玉给予了他精神上的安慰,并且以同样叛逆的“混帐话”来劝宝玉。

他是书中风流之人,他在书中的风流事有:明写的有袭人,第6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中明写过,且袭人为准宝二姨娘,所以是有云雨之事的 .应该还有碧痕。暗写在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晴雯的话“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还有秦可卿,他们之间是意淫(第5回)。宝玉在太虚幻境中与她有过云雨之事.宝玉和麝月可能有过:20回宝玉替麝月篦头……晴雯笑道:“你又护着他。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这与37回晴雯冷笑道<对袭人说的>:“虽然碰不见衣裳的,或者太太看见我勤谨,一个月也把太太的公费里分出二两银子来给我,也定不得。”说着,又笑道:“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而袭人和宝玉的云雨之事是明写的,所以宝玉和麝月应该也有过……

警幻仙姑称贾宝玉是“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他是怎样成为天下第一淫人的?书中除明写他与袭人发生过性关系外,也描写他喜欢吃女孩子上嘴胭脂。在大观园里他与多少女性发生过性关系,实无法统计。贾宝玉不但喜欢女孩,也喜欢男孩子,是同性恋,男既有秦钟,又有蒋玉函。这里的“淫”我们不妨看做多情的意思。对于宝玉这个人物的一个定位:情僧。他爱这世间的万事万物,他对大观园里的丫鬟有怜爱,同情她们的遭遇,肯定她们的纯真美好;他爱男子,书中的男子多是“泥做的骨肉”,只有北静王、蒋玉菡、秦钟和贾宝玉例外;他爱物,在晴雯撕扇子这一情节可以体现出宝玉的爱物之情;他爱着林妹妹,因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因她的“咏絮才”……在那样一个大观园里,只有黛玉才是宝玉的知己,为宝玉提供了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

总结: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高鹗的续写,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时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关于宝于这个人物,貌似已从古争论至今了,能让人们一向如此的介怀不下,也说明了该人物的超常的魅力,曹公可谓在其身上押注了最多的心血:宝玉的行事不安常理,时而乖觉异常,时而又疯癫如狂,说出的话往往又语出雷人,不禁令人拍案叫屈---正因有时实在整不明白其天外飞仙般的的冥顽之意,虽然细想起来会隐约觉的搞笑。但就这样一个如此‘神道’般的人物,在曹公的妙笔下,竟让我们觉得其亲切真实的有如自己隔壁的邻家男孩一般,这是一种怎样级别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呀。。。叹为观止,也只能是叹为观止了。

关于宝玉的性格特征,愚也曾作过一番非学术性的。。。调研,总结出七个字:痴、灵、顽、呆、乖、僻、轻,分解如下。

一。痴

另外,宝玉亦不乏其他痴处,如:他本又是个多情种子,其对于世事万物亦多抱以宽容赏纳之心,无论其对己是否有情,每必能予以关怀慰藉;又如宝玉又重情不重礼,对于仆人竟大都能一视同仁,虽在当时显为难得,但在外人看来却也是他的大不是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宝玉的痴,是常人莫敌的,这是他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将一个如至情的人定为全书之主角,作者是颇存匠心的:想当年贾府是何等的温柔富贵,到头来树倒猢狲散,转眼间富贵悲凉。。。试想,如换常人,其心尚且不堪,更何况象宝玉这样一个重恋痴迷,极至性情之人!?可见,家境人物的云泥之变对于宝玉而后的影响打击又更胜甚多了。痴性如斯,便早为其之后的撒手出家埋下了重重的伏笔——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还焉能弃而为僧?叫人感慨悲悯之余亦更信服。

二。灵

有人说宝玉之灵多半依于那块通灵宝玉,我觉得不尽然,其赤瑕宫神瑛侍者也实非寻常之辈了。

在愚看来,宝玉的灵多体此刻他的“不俗”之上,一如探春所言的,其眼光甚奇雅。

另外,虽然他最不喜读书,更厌那些仕途经济学问之人(这应是作者对于时政的不满使然),然每每必遭父亲责斥,姐妹箴劝,可他愈更腻烦,但大观园论景题名一章中,宝玉的灵意慧才更显露无疑,可见,宝玉性散,随性任为,喜无拘束,其灵性发挥是很有赖于兴趣之合意的,从其写给晴雯的悼词中亦可见一斑。如此灵性,若一贯强力压制,实非可取之道。惟有黛玉深知其性,但总欠机缘,读来更耐人寻味。

而宝玉用在闺中女儿间的心思却如满似诚,其灵秀之处更多伴裙钗间而出,而其也实招女孩喜爱。只是他的灵意多半是无心之发,于人也无务必之益。确切讲,真真属于性空灵罢了。

三。顽

宝玉顽劣异常,大家都看在眼里的。这应是此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以他的年岁,连个临家孩童都玩闹异常,况他万般宠溺集一身之人?宝玉的顽,让其形象更真实,也更生动亲切,同时也更具感染力了。

人非圣贤,宝玉更有其愚顽不化之性,然他最恶人劝,这是他通生一大病。直叫人慨叹且无奈,孰不知,他的坚顽固意实令身边多少痴心尽爱之人操心费意。但如若非如此,袭,钗等人的深大贤能却也是无从可表的了。

四。呆

易忘情,是宝玉的又一大特征,尽管在别人眼中换做了呆气。

三十五回中两个婆子的谈话中可见一二,其说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又如说:“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又如:“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等等,如许谈论只是俗人眼中的看法罢了。孰不知此实乃宝玉不俗常人之大灵性:他虽出身显贵,但心底里却深知其世间万物之存在绝非易事,而自己与人待物是以为何?人与人之相处其第一要义乃非自保或者争斗,而是能彼此间予以慰藉,如此方不亵这妄生一世。

这亦是宝玉的可爱之处。

五。乖

虽然平时顽劣,但在长辈或外人面前,宝玉还是很知礼乖顺的,这也是他受长辈们宠的又一大原因。

第五十六回中贾母与甄家来的两个婆子谈话中可知端的:时贾母笑道:“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因此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其原故,何尝不有依于其先生灵性?

六。僻

宝玉的偏僻之处,也着实不少。

如他那一干有关男孩女孩的偏僻论断;又如他喜红,爱香,好吃胭脂等僻病。也大都是抬不上桌面的。然情由性生,他如此乖僻性格生出这些乖僻习惯也尚可明白,每每表现出来之时,料定不能有长辈外人在侧,而此中行为表现也便完全是其真性情的自然释放了。

七。轻

毕竟是少年心性,宝玉的性格之中还是有很多略显轻佻、随性的孩子气的,尤其应对黛玉,每每言语造次,情急之处更冲动,场面之缠绵激烈,让人牵心不已。但殊不知,其与黛玉,晴雯等人的华彩场合却也多始于这轻随急噪的孩子气的。

而此轻亦有自轻之意,由于己是男儿身,他便自认是混物。然宝玉在姐妹间向来都是谦勉诚切的,对于女孩的钟爱,可谓能疼即疼,能让便让,在常人眼里看来竟是没有一点刚性。然,本书其旨便是描述闺中各色裙钗之锦华灵秀,若主角都这般无所谓,不以为然,那反倒令人不解了吧。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一、曹雪芹的性别角色意识与贾宝玉的“男人解放”形象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这几乎成了今天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而当我们以男人解放思想为背景重读《红楼梦》时,便会发现,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毫不夸张地说,曹雪芹是具有初步两性平权意识与男人解放思想的作家,虽然,受其时代的局限,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性别角色是怎么回事。但在他塑造的贾宝玉这一人物身上,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这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同时又是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叛逆者。让我们试以男人解放的视角,重视审视一下宝玉的形象。

1.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

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第五回写宝玉跟着秦氏找午睡之处,先进上房,见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画为《燃藜图》,画的是刘向勤学苦读,而对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对功名厌恶到这种地步。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亦可见其性情。

2.贾宝玉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

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沉湎于儿女情长。

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他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这实际上是他生活的最主要内容。用史湘云的话说,便是:“你成年家只在我们群里”。而袭人也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

传统男性社会性别角色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便是男性霸权主义,是高高凌驾于女人之上的那份“权威”。在贾宝玉生活的时代,男人是社会的主宰,女人是奴仆,是被轻视与奴役的。

3.贾宝玉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  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对男女差异有着明确的规定,男人的“阳刚”对应女人的“阴柔”。为了塑造这一不同的性别形象,男性和女性在幼年的游戏内容上便有区别,而贾宝玉却要打破这区别。第六十二回,香菱等人斗草,“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这种女孩儿们的游戏,荣宁二府中,恐怕也只有宝玉这一个男性会热衷参与。  那一段“宝玉葬花”更是“女性味儿”十足,也可以说是“兼性”十足:宝玉“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些菱和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这举动,整个一个林黛玉葬花的翻版。  贾宝玉被公认为多情公子,而这多情,也恰是男人的阳刚形象所不容的,是贾宝玉对传统男人性别角色的另一背叛之处。至于说到贾宝玉的爱哭,因为最能体现男人解放的兼性理念,容后专述。

4.贾宝玉不理睬“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  直到今天,“老成持重”、“成熟稳健”的男人仍是社会性别角色要求下的“理想男人”,而宝玉“谤僧毁道”,用袭人的话讲,就是“说话不顾禁忌”,这种性情的自由随意,不受约束,同样是男人解放主义者心目中的理想。

5.宝玉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  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下,男人间深刻的友谊受到抑制。儒家文化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以男人解放理念来考察,这种对男性间亲密情谊的回避根源在于男人的阳刚形象,男人被认为应该是坚强无比的,是可以独自承担一切重轭的。而温情脉脉、甜甜蜜蜜、亲密无间的交往,会使男人显得太“多情”,有损男人的“硬汉”形象,因此像女性之间那样的亲昵友情在男人世界是被禁止的。此外,男人间的距离还导源于“同性恋恐惧症”,即担心男性间交往过密会被别人认为是同性恋伴侣。

男人解放主义者认为,“同性恋恐惧”阻碍了男性的团结与友谊,因此是要破除的。正如女性主义者主张女人间建立深厚的“姐妹情谊”一样,男人解放主义者也主张男人间建立同样深厚的“兄弟情谊”。

而贾宝玉从来便没有想要扮演“硬汉”,他对这一男性理想形象进行了颠覆,同时也颠覆了同性恋恐惧。  宝玉与秦钟的“兄弟情谊”可谓深厚,元春受晋封时,“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为什么不介意呢,因为秦钟的父亲病故,而秦钟亦病危。他与蒋玉菡、柳湘莲等人有密切关系,突出了他与同性的情谊。

事实上,男人解放主义者所提出的“同性恋恐惧”效应在《红楼梦》中已有表现,如第七回写宝玉与秦钟相互敬慕,便“怨不得那起同窗人起了疑”。

实际上,贾宝玉与同性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友谊层次,而不是同性恋。因此,与薛蟠“动了龙阳之兴”自是不同,甚至与秦钟和香怜的“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也完全不符,更与贾琏“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迥异。纵观《红楼梦》全书,虽然多处描写同性间的性爱,即使第十五回里那些暗示性极强的语句,似也仅具有暗示同性间性游戏的层分,而非真正的同性恋关系。

二、贾宝玉周围人士对男人解放倾向的态度

当男人解放作为一种理论提出的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的反对者。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人奴役之深正在于,它已完成观念内化,成为我们观念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受其奴役而又觉察不到,以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于是,许多持旧性别观的女性,便会觉得解放的男人不符合她们理想中的“好男人”形象。

贾宝玉的生活中,几乎都是这样的反对者。传统男人性别角色的代表人物贾政自不必说,包括贾母、薛宝钗、凤姐、袭人等人在内,亦是这样的反对者。

全书中,宝玉两次被人指责“婆婆妈妈”的,一次是凤姐因为他在秦可卿病床前哭,另一次则是袭人。宝玉因晴雯病而想到海棠花之死,认为是一种应验,袭人笑他:“我待不说,又撑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岂是你读书的男人说的。”按袭人的话推理,同样的话,女人说便可理解,而男人说便是“婆婆妈妈”。“婆婆妈妈”这个词本身便具有贬意,它用于女性也是一种轻蔑,这里又通过将男性归入女性行列完成了对男性的轻蔑。  而到了“宝玉葬花”一段,被香菱看见了,也说:“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说你惯会鬼鬼祟祟,使人肉麻呢。”“肉麻”,和“婆婆妈妈”一样,用来指称某个男人有女人味儿。

第三十五回,借两个婆子之口形容宝玉:“时常没人在眼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第六十六回,又借兴儿的嘴说:“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  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得去。”由此可见,贾宝玉这一男性解放者的形象,不仅为上层阶级反对,也为下层反对,不仅为女性反对,也为男性反对。

宝玉的叛逆,最集中地体现在他摒弃仕途上。当史湘云听贾宝玉说不愿意会见贾雨村时,曾这么劝他:“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仁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谁知宝玉却一点面子也不留:“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政是传统男人社会性别角色的典范,热心仕途,追求“成功”之外,还表现在他与宝玉的父子关系上。中国传统男权文化推崇的是严父形象,以“严父”指称贾政再合适不过了,他毒打宝玉,除了嫌他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或害怕“窝逃”受害的因素之外,也有恨他“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在外流荡优伶”这些有损传统男子社会性别的行为举止。

林黛玉不仅支持宝玉的“男人解放”,她自己也是一个传统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反对者,仅由对待香菱学诗的态度便能够看出来。按理说,香菱更有理由就近向宝钗学诗,但宝钗却笑话她,说:“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而林黛玉则是极力帮助香菱学诗。由此可见,钗黛二人对于传统女性社会性别角色意识的定位便大相径庭,她们对于男人解放倾向的不同态度也便顺理成章了。

当然,对贾宝玉这一男人解放思想的实践者的最大支持者还是作者曹雪芹。曹雪芹无疑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塑造贾宝玉的,宝玉形象寄托了他的理想。此外,曹雪芹在书中也多次流露出两性平权的意识,如对反抗压迫的下层妇女的同情与歌颂。

须知,男人解放主义者在今天仍在主流社会之外,属于“另类”,在当年便要加一个“更”字了。《红楼梦》第十九回有这么一条脂批:“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因此,这位批书人说贾宝玉是“今古未有之一人”。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贾宝玉所代表的社会思潮在当时处于“草色遥观近却无”的状态。

三、以两性平权、男人解放视角进行红学研究的意义与潜力

关于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以往的红学研究多强调他的阶级叛逆性,而我们这里试图从性别角色叛逆这一视角,特别是男人解放这一最新理念出发,对其进行审视与解读。阶级叛逆与性别叛逆尽管有时交插错位,但在很多情况下又能彼此关联,相互生发,具有统一性。  首先,社会性别角色是一种文化观念界定。而我们知道,任何文化观念上的界定,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的色彩,打上了时代与阶级的烙印。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等社会性别观念,同样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管制人民的一种手段。历来的统治者,在以强权和独裁维护其统治的同时,往往都要依靠包括社会性别角色在内的一整套“伦理规范”,作为其补充手段。而对于一个民主社会来讲,人本主义思想理应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平等权利,两性的平等符合社会进步的理想。  其次,性别角色规范对个人同样具有强制性。可以说,社会性别角色的条条框框,同样是一种对个人独特性的蔑视与剥夺,足以通过强化这些束缚,而将个人控制在既定的统一规范之内,使其个性无从发挥,直至彻底泯灭。因此,性别角色模式的过分强化,同样是一种奴役和剥削。

贾宝玉的背叛,是阶级叛逆与社会性别角色叛逆的统一,正是这一双重叛逆决定了他背叛的彻底性,也使其人物形象变得更生动而鲜明。

引入男人解放的视角,可以使我们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比如前面专节论述的贾宝玉的哭,以及贾宝玉诸多被当时主流社会视为女性化的举止和表现,如果单纯以阶级叛逆的观点来解读,有时难以取得十分令人叹服的答案。

再以贾宝玉对男性的态度为例,《红楼梦》全书中,贾宝玉对于男性的态度主要基调是反感的,而他之所以同秦钟等人往来十分密切,以往红学家们基于阶级背叛的观点,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贾宝玉反感的男性是上流社会的人士,而他的朋友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对于惟一的例外北静王,也有学者引证说,贾宝玉对北静王的友情很快便十分淡漠了。如果以性别背叛为出发点,便会发现贾宝玉的男性朋友,包括北静王,都是眉目清秀、相貌俊朗的青年男子。贾宝玉对他们的喜爱,表现了男性对俊美同性的欣赏,且这种欣赏又不是基于性爱的。而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中,女性对美丽同性的欣赏受到认同和理解,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男性身上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或会立即由此联想到同性恋。所以引入男人解放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全面体察,以及对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如果认真深入地以社会性别角色理论全面解读《红楼梦》,我们还将会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可以说两性平权意识贯穿全书。正因为此,我们更有充分的理由说,曹雪芹是一个具备了初步女性主义,以及男人解放主义思想的伟大著作家。

THE END
0.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烟的寂寞 精选回答 贾宝玉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懂得疼惜女孩,很知道怜香惜玉。在贾宝玉的眼中,每个女孩都是可爱的。他很喜欢和他们一起玩,而且平时在生活中对每个女孩都会多加关照。即使是丫环们,他也不会冷言冷语,因此他的丫环们都生活得很幸福。 贾宝玉是一个大家族公子哥,但是却依然https://edu.iask.sina.com.cn/jy/3r8OaikQ9xT.html
1.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经典情节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叛逆思想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嫡孙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尊重女性贾宝玉其实并不是“淫魔色鬼”,宝玉担心黛。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贾宝玉是一个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的人遇事遇人都能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的着想在他https://www.16757.com/ysh/jieqian/868.html
2.红楼春趣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红楼春趣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心地善良、心肠好、性格温和、纯真、率直,是个无忧无虑的公子哥形象。贾宝玉是荣国府衔玉而诞的公子,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现世贾政与王夫人之次子。他作为荣国府的嫡派子孙,出身不凡,聪明灵秀,阖府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寄予厚望,他却走上了叛逆之路,痛恨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给那些https://edu.iask.sina.com.cn/jy/35UbDWhNRm5.html
3.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是一个兼具奇特与世俗特质的人物,其性格的核心在于叛逆。他深情且痴情,同时,在文中也展现了他对所有女性美丽与智慧的赞赏及呵护之情。 1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一个既奇特又世俗的角色,其性格的显著标志是叛逆。他行事“偏僻而乖张”,成为封建社会的反叛者。他蔑视功名利禄,不愿踏上“学而优则仕”的官途。他厌恶“八股文”,痛斥读书做官之人为“国 http://www.gaosan.com/gaokao/1027145.html
4.表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林黛玉进贾府》联系宝玉当众摔玉和在此前后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点.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 描写性格特点的词语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 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 作业帮协议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4b0821993dd13d77bcd0d657b0d5956d.html
5.贾宝玉的人物特点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贾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这在当时我https://www.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162207.html
6.红楼梦贾宝玉性格特征追求自由. “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https://wenwen.soso.com/z/q179331743.htm
7.试论贾宝玉性格与他的恋爱婚姻悲剧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第一,贾宝玉有点叛逆,不喜欢读书,尤其是厌恶八股文,从内心鄙视和抵触所谓的功名利禄,不追求上进,是既奇又俗的人物。《红楼梦》中一段诗词这样描写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56671.html
8.四川旅游学校1.《荷塘月色》的语言特点:善于使用口语化的词,使文章清新、亲切。如“一丝”、“一道”、“一两点”。 2.《荷塘月色》善于于口语化、现代语表达中融入文言化表达形式,使文章朴素中见精致、精炼。如:“宛如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二)难点知识 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会体会其中的美感。如文章第四自然段https://www.scslyxx.cn/portal/xbjs/sxb/jpkc/webinfo/2019/09/phone1570776475683761.htm
9.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同时在林黛玉小的时候,因为读书很多,所以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中,又有了孤傲这一说法,她目下无尘,不屑于做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才常常和大家有隔阂,而让她觉得唯一的安慰就是贾宝玉,所以等贾宝玉成亲之后,林黛玉最终身亡,这应该说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演变而来的。 https://www.xuexila.com/baike/c582827.html
10.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444990.html
11.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 1、叛逆——永恒的必然是超越时代的,超越时代的必然是叛逆的,所以红楼梦我们现在会读将来也会读。 2、爱心——对那些在他的女性观里优秀的女子,真诚的亲善,努力的体贴。 3、义气——虽然这家伙总给人感觉不太爷们,但是基本的义气还是有的,否则柳湘莲等人不会与其交好 https://www.oh100.com/a/201704/534767.html
12.论宝黛性格的悖论光明日报正是这种既忠于爱情又不时流露出潜意识中的泛爱性的特点,才体现了宝玉性格的深刻,“显示出人性的深”。宝玉潜意识中之所以把“以黛钗为妻,以晴袭为妾”作为其婚姻的理想形式,正是千百年来社会传统的影响在他思想性格深处积淀之结果。也许,这种对贾宝玉灵魂深处的展示,恰恰是贾宝玉这个形象的魅力所在。https://www.gmw.cn/01gmrb/2006-03/31/content_397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