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与《红楼梦》里的香菱被抢入薛家不同,原著《石头记》中的秦香玉并非是被甄家抢来的,而是被买来的。原著中的这一情节实际上也被曹雪芹写进了他的改编小说里,只不过不是通过香菱来表现的,而是通过其笔下的另外一个人物——龄官。
《红楼梦》第十六回写贾府派贾蔷“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为贾府搭建戏班做准备。在采买来的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当中,就有一个唱小旦的、长得“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的年龄在十一二岁的女孩儿,她就是龄官。
与《红楼梦》里的贾家一样,原著《石头记》中的甄家应该也是准备在府内搭个学戏的唱戏班子,也派人到扬州从“瘦马培训班”里买来了一些女孩子回来,而在这些女孩子当中就有一个十二岁的名叫秦香玉的女孩儿。
明清时期的戏子与妓女并无太大差别,戏子并非只卖唱,妓女也不都卖身,所以出身扬州瘦马的香菱与出身戏子的龄官俩人在身份上其实是一样的,而且龄官的“龄”与香菱的“菱”的发音也完全相同。
《红楼梦》里说香菱刚进入贾府时,一开始是随薛家住在梨香院的。那么,贾蔷去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回来之后,贾家把这些女孩子安排在贾府的什么地方了?没错儿,还是这个梨香院,只不过薛家为此而提前搬走了。
可见,曹雪芹就是这样巧妙地在他的小说里暂时“搬走”了香菱,“请出”了龄官。他是用“瘦马”香菱的身世道出了原著中秦香玉的身世,又用戏子龄官的故事写出了原著中发生在刚入甄府不久的秦香玉身上的故事。
凡是对《红楼梦》较为熟悉的读者都知道“龄官画蔷”的故事,这段情节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三十回。小说里说端午节的前一天,学戏的女孩子们放了假来大观园里玩儿,宝玉看见一个女孩子正在蔷薇花架下用金簪在地上痴情地画“蔷”字,被骤雨淋湿尚不知觉,把个局外人贾宝玉都看痴了。从龄官的这个故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原著《石头记》中甄宝玉第一次见到小旦秦香玉时的场景。
我们再看《红楼梦》的第三十六回。这一回写贾宝玉突然想听梨香院小旦龄官的《袅晴丝》。然而,当他刚要在龄官身边坐下时,龄官却立即抬身躲避,并说嗓子哑了不肯唱。后来贾蔷买来雀儿,想替龄官解闷。不想龄官却冷笑了两声,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应该说感同身受的龄官,在看到被关在笼子里同病相怜的雀儿时被彻底地激怒了。她憎恶自己像雀儿一样被关在这梨香院中学戏,更希望逃离这牢笼般的贾府。
于是,当我们返回来再看前面“龄官画蔷”的故事时,就会一下子明白龄官为什么要在蔷薇花下痴画“蔷”字了。原来,所谓的“蔷薇花”,其实就是“墙围花”的谐音,意思就是墙把花围了起来。这不正好符合龄官憎恨自己被关在这深宅大院的围墙之内吗?
这样一来,如果说“龄官画蔷”这个故事是由曹雪芹根据原著改编而来的话,那么原本《石头记》中就应该也有一个“香玉画墙”的故事,只是原著中的那个“墙”字被曹雪芹后来改成了“蔷”。
由此可见,《红楼梦》里想冲出牢笼的龄官,应该就是原著《石头记》中同样想冲破牢墙的秦香玉;《红楼梦》里“龄官画蔷”引来贾宝玉的痴看,实际上正是原著《石头记》中“香玉画墙”引来深同此心的甄宝玉的一片痴情。
于是,那个画“墙”字的戏班中唱小旦的秦香玉,便在甄宝玉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这位甄府公子开始有事没事地经常光顾甄家戏班,目的就是想找机会与秦香玉见面。
而对于甄宝玉的光顾,秦香玉一开始表现得甚是厌烦,因为她觉得这位公子哥找她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找机会讨她些便宜罢了。
这次,当甄宝玉又来到戏班,在香玉的身边坐下,想让她唱一段《袅晴丝》时,秦香玉立即抬身躲避,说嗓子哑了不肯唱。于是,这位“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弃厌”的甄家公子,“自己便讪讪地红了脸,只得出来了”。
为了哄香玉开心,甄宝玉跑到外面花重金买了个会“衔旗串戏”的雀儿,希望以此获得香玉的欢心。可是适得其反,秦香玉却借此生情,说甄宝玉“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于是甄宝玉连忙赌身立誓道:“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说着,将雀儿放了,将笼子拆了。但香玉却又感叹说:“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甄宝玉听后又忙着要去找大夫,香玉又叫道:“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看的。”
以上这些情节都是来自于《红楼梦》的第三十六回,里面人物所说的话也都是《红楼梦》小说里的原话。但我认为这些所谓的《红楼梦》中的情节和原话,其实都是来自于《石头记》里的情节和原话。
当然,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给龄官买雀儿打趣、哄龄官开心的并非是贾宝玉而是贾蔷。不过,细心的读者其实都会发现,曹雪芹笔下贾蔷这个人物在小说里基本上都是随着龄官的出现而出现的,并没有什么其他更多的故事。因此,贾蔷这个名字,恐怕也是曹公根据《石头记》里香玉画墙的“墙”字谐音而取的,在弘时的原著中肯定是没有这样一个人物的。
秦香玉是清高的,因为她虽然身为优伶,但她的内心却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甚至渴望能摆脱自己这卑贱的身份;秦香玉也是善良的,因为当甄宝玉准备去找大夫时,她又叫道:“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看的。”正是从香玉的这句话中,甄宝玉看到了在她清高、倔强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少女之心。
可以说,曹雪芹就是通过其笔下人物龄官来表现原著中身为优伶的秦香玉在进入甄府后的一些情节故事。事实上,当龄官的故事讲完了,曹雪芹笔下这个人物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所以,在《红楼梦》的第三十六回之后,龄官就再也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