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只写了前80回,我看完红楼梦的电视剧后,晚上睡不着。
我就想着在前80回的基础上,写一些剧情思路和结局,相当于大纲。仅供参考。
但是我看完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后,我又不太想写了。一些判词说的结局很不好弄,还有冲突等等,比如袭人的判词。但我想了想,还是写一写。
剧情来到了,宝玉的婚事。
宝玉的婚事是非常重要的,里面有各种利益博弈。
宝玉娶黛玉还是娶宝钗?
首先,贾琏凤姐希望宝玉娶黛玉,因为黛玉不会管家;如果宝玉娶宝钗,那么凤姐只能交权让位。
王夫人,她希望宝玉娶宝钗,因为宝钗有能力,而且宝钗是她妹妹薛姨妈的女儿,可以取代凤姐。贾政的立场和王夫人一样。
宝玉,宝玉当然是希望娶黛玉的,他早就和黛玉纠缠在一起分不开了。
贾母,贾母是很纠结的,宝玉是她孙子,黛玉是她外孙女,这两冤家的情况贾母也是很清楚的。
最终的博弈结果大概率是宝玉娶宝钗为正妻,娶黛玉为二妻。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
贾母紫鹃等人,会劝黛玉接受这个结果,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然后凤姐失势下台,凤姐做的一些坏事被贾琏查了出来,凤姐大闹宁国府和害尤二姐的事情等等。然后凤姐被贾琏休了,平儿是帮凶,也生不出子女来,凤姐平儿巧姐被赶回王家。贾琏坚决要赶走巧姐。这参照的是凤姐的判词。
刘姥姥再次来到荣国府找凤姐,却得知凤姐被休了。
刘姥姥:“那巧姐呢?”
奴仆:“哼!也被赶回王家了!”
刘姥姥赶紧跑到王家去。
凤姐回到王家后,忧愁生病而死。凤姐把巧姐托付给了平儿,平儿照看着巧姐,两人在王家处境艰难。
刘姥姥来到王家,金钱开道,见到了巧姐和平儿。随后,刘姥姥花了大把银子将巧姐带走,巧姐逃出虎口。
至于平儿,她把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后,也自尽跟随凤姐去了。
平儿其实人很好,但我没想到一个很好的结局。
巧姐最后和刘姥姥的孙子王板儿结为夫妻,就此一生。
接着,来到了剧情的转折点。
当宝玉把宝钗和黛玉都娶了之后,黛玉最终还是接受不了现状。
特别说明的是,骗宝玉说娶的是黛玉,实际上娶的是宝钗的这种操作是不可能的事情。八抬大轿,明媒正娶是不能开玩笑的,这是非常重要和严肃的事情。
黛玉的占有欲太强,她也想接受现实,但她的性格不允许,她还是接受不了这个结果,最终黛玉病死或上吊而死。
接着,宝玉去平安州出家当和尚,遁入空门。无人能劝。袭人跟随宝玉,在宝玉出家的寺庙周围生活。
宝玉和黛玉曾有约定,黛玉身死,宝玉就去当和尚。
贾母悲痛而死,王夫人悲痛而死,宝钗独守空房。贾家动荡,人心惶惶。
接着,因宫廷斗争,政治斗争,四大家族陆续被抄家,我想的抄家顺序是史家、薛家、王家、贾家。贾家作为压轴。
元春身死,贾家被抄家。
贾家被抄家,因宁荣二公的恩德,皇上开恩,贾政贾赦贾琏贾珍贾蓉(有爵位或官位)被处死,其余人等被遣散。
所以贾宝玉,贾兰幸免于难。
这个抄家的开恩程度我想了好久。
因贾家被抄家,贾宝玉与贾兰是罪人,不能科举考功名(与曹雪芹类似)。
宝钗深受打击,病了!她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会落到如此地步。
宝钗入宫待选失败;她哥哥薛蟠不争气,娶河东狮夏金桂,闹得薛家不得安宁。她本是女儿身,原想嫁入贾家后,能成为贾母那样的人,能振兴贾家和薛家。奈何宝玉不喜功名利禄,为情所困,出家为僧,宝钗独守空房。又逢薛家贾家被抄家。如今她无家可归,生活艰难,宝钗悲痛欲绝,病死在这一年冬天的风雪之中。
宝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富贵繁华黄粱一梦!”
丫鬟莺儿没什么钱,只能将宝钗简单下葬。
“金簪雪里埋!”
湘云,她在史家被抄家后,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电视剧里演的湘云的结局太惨了。
妙玉在贾家被抄家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
探春,作为战胜国的和亲公主,远嫁诸侯国。这是我猜想的结局,因为宝玉和袭人会去投奔探春。
李执,她带着贾兰,为母则刚,艰难求存。李执的花签是老梅,她百折不挠,不畏严寒,坚韧不拔。在李执的教导下,贾兰很有能力,他长大后经商富家,改变了贾家人艰难的生活状态,贾家人的日子好起来了,贾兰成了实际上的家族继承人,但这无法挽回贾家的衰败。因为商人地位低,远不能和以前的贾家相比。贾兰和李执等人常常遭人妒忌,白白地让人当作笑料来谈论。
众人:“那个贾兰不能科举考功名,居然跑去经商了,简直是丢祖宗的脸,要钱不要脸。”
剧情来到了,宝玉觉悟。
四大家族没落,贾家被抄家,这些消息虽然慢慢的传到了平安州,但是贾宝玉都不知道,袭人也是很久才知道这些事,但她不敢告诉宝玉。
宝玉出家时,曾问住持:“何为佛?”
住持说:“佛为觉悟!”
宝玉问:“何为佛理?”
住持说:“佛理在天地万物之间!”
宝玉出家很久了,贾家都被抄家了,他还是为情所困,他时常思念黛玉。
出家当和尚也斩不断他的七情六欲。
在某一天的夜里,宝玉在院里独自望月愁思!
宝玉坐在冰凉的石头上感叹:“这石头白天温热,晚上却是冰凉。”
宝玉:“还是我的通灵宝玉好,始终温暖。只是我出家后,通灵宝玉也变得冰凉,难道是不灵验了不成?”
宝玉拿出通灵宝玉,看着通灵宝玉。
突然,宝玉的脑海中灵光乍现!
宝玉:“不对!不对!”
宝玉:“我记得我和凤姐被邪祟缠身时,通灵宝玉就不灵验了,但通灵宝玉却是温热的。”
宝玉想起来了。
宝玉:“是袭人!是袭人每天晚上都用自己的手帕温暖通灵宝玉。”
宝玉:“我…”
宝玉:“原来我早就习以为常,却不知珍惜!”
宝玉看向空中的明月。
宝玉:“就如那明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但世人却总是忽略它。”
宝玉觉悟了!
通灵宝玉突然变得温热,并大放光明,然后融入到宝玉的身体里面。
通灵宝玉与贾宝玉合二为一。
宝玉:“阿弥陀佛,如今方知我是我!”
宝玉的头发重新长了出来!
宝玉:“我该还俗了!”
第二天一早,宝玉还俗,去找袭人。宝玉找到袭人时,发现袭人在给别人做那粗使的活。
袭人看见宝玉很高兴,又感觉自己身上脏乱。
袭人:“宝玉,你的头发怎么长出来了。”
宝玉:“我还俗了!你怎么做这些粗使活,你本可以做别人的贴身丫鬟或者找个好人家的。”
袭人:“你说要我守你一辈子的。我只做你的丫鬟。”
袭人看着宝玉:“我碰见蒋玉菡了,他说要娶我,我拒绝了,我把大红汗巾还给他了。”
宝玉:“袭人,你不要做我的丫鬟了,我娶你吧!”
袭人抱着宝玉,感动的哭的稀里哗啦。
宝玉:“对了!贾家怎么样了?”
袭人沉默了一会才说:“贾家,贾家被抄家了!”
宝玉:“什么?那我父母呢?老太君呢?”
袭人:“你出家后不久,老太君和王夫人就病死了,贾家被抄家后,老爷等有官位爵位的人都被处死了。宝钗也病死了。我听蒋玉菡说的。”
宝玉悲伤不已。
宝玉:“我对不起家人,我对不起家族!”
接着,袭人和宝玉说了贾家的其他事情,包括四大家族被抄家的事。
宝玉:“我要回去祭拜他们!”
宝玉和袭人离开了平安州,去祭拜了贾母、贾政、王夫人、宝钗等人。
宝玉跪在父母的坟前哭泣!袭人也跪一旁。
宝玉:“孩儿不孝!以前贪玩不读书,如今就是想读书考功名,都是不能了。”
宝玉和袭人祭拜完之后,去了宁荣二府,他们只是远远的看着。
宝玉感叹:“宁荣二府依旧繁华,只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宝玉和袭人就想着何去何从的事。
袭人:“宝玉,我们去哪里?”
宝玉:“去找探春妹妹!”
袭人:“不留下来吗?这里还有很多熟悉的人。”
宝玉:“唉!留下来难免伤感,这是我的金项圈,把它卖了我们走吧!”
袭人:“金项圈,上面的通灵宝玉怎么不见了!”
宝玉笑了笑说:“通灵宝玉在我的心中!”
宝玉把没了通灵宝玉的金项圈卖了,和袭人跋山涉水,远渡重洋,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他们找到了探春,就此安定了下来。
探春:“宝玉,袭人,没想到我还能再见到你们!”
宝玉把贾家的情况告诉了探春,探春也是伤心不已。
探春:“宝玉,你有什么打算?”
宝玉:“我打算和袭人过平凡的生活。”
探春想了想说:“这样也好!既然你有这样的打算,那贾家的事情宝玉哥哥你就不用管了,都交给我。这是我的心腹甄儿,她姓甄,我让她认你为兄长,我会帮你们处理好身份问题和保密的问题,保险起见,宝玉你改姓甄吧!”
甄儿:“谨遵王妃之命!”
宝玉:“这…,好吧!我以后就叫甄宝玉。”
宝玉:“探春妹妹,你在宫中也要多加小心。”
探春:“你不必担心我!”
探春:“宝玉哥哥,你们好好休息,后面我再摆宴席庆祝一番,就当提前为你和袭人姐姐贺喜了,你们的婚事,我会让甄儿替我,帮你们弄好的。”
宝玉和袭人:“多谢探春妹妹!”
贾家被抄家,探春心中悲痛,却不想让宝玉看见她这副模样,探春快速离去。
袭人的花签:桃红又是一年春,桃花,武陵别景。注云:“杏花(探春)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
甄宝玉用八抬大轿,明媒正娶,娶了花袭人。
宝玉和袭人终成正果,过上了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
有一天,袭人见宝玉在写诗。
袭人就问写的是什么诗?宝玉写完后拿给袭人看。
宝玉:“这诗叫《好了歌》!”
袭人:“《好了歌》!”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大结局,撒花!
——————————
最后,附上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林黛玉/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宝钗劝勉宝玉求学,是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黛玉则是不符合。宝钗黛玉能诗善文有才华,让人怜惜。黛玉上吊而死或病死,宝钗葬生风雪之中。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析: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迎春,探春,惜春都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宫中遭遇事变, 元春死在虎年的末尾,兔年的开始。
贾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探春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清明时,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她挥别父母家人,她思念家人,常常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史家衰败。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妙玉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她带发修行,尘心未断,对宝玉有情愫,六根不清净。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解析:迎春的丈夫孙绍祖险恶狠毒,带给迎春苦难。孙绍祖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一年之后迎春被丈夫凌辱致死。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析:惜春看破红尘,知道春天终会结束。她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遭际悲苦,她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析: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是不幸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贾巧姐: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析: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刘姥姥帮助巧姐逃出虎口。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析:李纨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贾兰无法科举但也颇有能力,他经商富家,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贾兰和李执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是一个封建社会贤女节妇的典型。但她如老梅一样,百折不挠,不畏严寒,坚韧不拔,令人敬佩。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析: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莫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开头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秦可卿也是被迫被贾珍奸淫而自尽。
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析:香菱(英莲)幼年时被拐骗,十二三岁时又被贩卖,落入薛蟠之手,一生遭遇悲惨。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后,香菱就被夏金桂折磨。虽然宝钗救了香菱,但是香菱没有身孕,先前总是受折磨,又伤病缠身,香菱就病死了,致使香魂返故乡。这个作者写得比较清楚。
原文:薛姨妈道:“留下他还是淘气,不如打发了他倒干净。”宝钗笑道:“他跟着我也是一样,横竖不叫他到前头去。从此断绝了他那里,也如卖了一般。”香菱早已跑到薛姨妈跟前痛哭哀求,只不愿出去,情愿跟着姑娘,薛姨妈也只得罢了。
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在园内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解析: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小姐的性格,丫鬟的命。她风流灵巧招人怨,总是得罪人,晴雯遭毁谤而寿夭,宝玉多情总是牵挂想念晴雯。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是袭人的判词。但是我不认为袭人嫁给了蒋玉菡。
解析: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醉翁子·堪羡》是汤显祖所作的一首曲。曲词是:六娘:堪羡。这才华定参时彦。怕京都纸价高。洛阳花贱。十郎跪介:不浅。似海样深恩。何处金珠买翠钿。合:成姻眷。但学天边明月。四季团圆。
蒋玉菡来平安州时,遇到了袭人,蒋玉菡想娶袭人为妻,但袭人拒绝了。
袭人:“蒋公子你很有才华,可比时彦,你是忠顺王府戏班的名角,你是有福气的,你要娶妻,可以金珠买翠钿。我没那个福气,我身份低贱,只是个丫鬟,配不上你,而且宝玉对我恩重如山,我要守他一辈子。我想学那天边明月,与宝玉他四季团圆。”
蒋玉菡:“唉!谁知我蒋玉菡与你袭人无缘,天公不作美,罢了!这是宝玉送我的松花汗巾,现物归原主。”
袭人:“多谢蒋公子!这是蒋公子送宝玉的大红汗巾,宝玉出家修行,我代为送还。”